处暑如何养生

时间:2022-04-02 20:41:47 健康 我要投稿

处暑如何养生

  处暑如何养生?中医认为,处暑过后暑气渐消,特别是早晚秋凉的感觉渐渐明显,此时养生要防燥、防寒,同时还得注意防暑,起居作息也要根据此时的气候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处暑如何养生

  1、注意护脐

  人体除了脚以外,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

  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

  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还可出现闭经、不孕。

  平日里除了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注意覆盖腹部外,还可以按摩肚脐。

  方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搓热,然后上下重叠放在肚脐上,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分别揉按100次。如果寒气积聚日久,病症顽固,还可以取粗盐(腌咸菜用的)0.5~1公斤,将盐炒热后装入毛巾缝制的口袋中,放在肚脐上热熨。

  2、多开窗少开空调

  处暑过后,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而应该多开窗,使空气流动。需要注意的是,入睡的时候不能贪凉,睡觉之前最好关上窗户,以防受寒。

  此外,还可以在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

  而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

  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3、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春捂秋冻,是有道理的。让体温在秋季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初秋适当的“凉快凉快”也可以让身体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寒凉。

  但是,夜里外出一定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另外,孩子和老人抵抗力较弱,应根据天气状况,及时增减衣物。

  4、少食辛辣多清淡

  处暑期间的“秋燥”属温燥,病症多表现为头疼、少汗、口渴、干咳少痰、咽干不适、手脚心热等,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同,这种具有明显季节性的不适,主要与久晴少雨、秋阳暴烈的气候有关。

  因此,饮食上应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淡甘润为主。

  鲜藕、生梨、荸荠以及胡萝卜、豆腐、黑木耳、蜂蜜等具有养阴润燥的功效,在秋季不妨多吃。胃弱者可以多喝粥。

  5、睡个子午觉,别忘盖薄被

  “子”是指子时,夜间0-2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而“午”则是指11-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因此,建议大家适当增加睡午觉和晚上睡觉时间,至少每天多睡1小时,并且晚上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脾胃受凉。

  为保证充足睡眠,可以在睡前用醋泡脚。中医认为用醋浸泡足部,能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解除疲劳,帮助入睡。

  方法是:每晚睡前将60℃左右的热水约2500毫升倒入盆中,加食醋150毫升浸泡双脚(水温以脚能承受的热度为准),水应淹没踝关节,每次浸泡10分钟即可。

  6、适量运动

  养生少不了运动,而秋季养生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专家建议,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需要注意的是,登山是一种负重运动,会对膝关节造成较大的负担。有骨关节炎的患者不适宜进行此项运动。

  并且年老体弱者,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产生不测。


【处暑如何养生】相关文章:

处暑节气如何养生03-28

处暑养生的小常识08-19

处暑养生怎么吃07-04

处暑养生-生活常识04-28

处暑节气吃什么养生03-28

处暑养生的12个小常识05-24

梳头如何养生04-29

夏季如何养生04-29

女人如何养生03-18

春分如何养生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