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教案

时间:2023-01-24 09:26:3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五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五年级教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加小标题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词语“形影不离”,积累形容朋友之间关系密切的词语。

  3、感受鲍叔牙与管仲之间的真诚友谊,懂得为朋友做出牺牲是高尚的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用小标题概括文中的三件事,体会鲍叔牙与管仲的真挚友谊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记得上学期我们感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的友谊,他们真心对待彼此,无私地为对方付出,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回到春秋时期,认识一对朋友,感受另外一种友情。

  板书课题27鲍叔牙真心待友学习生字鲍(bào)

  2、齐读课题,真心待友什么意思?(真心诚意对待朋友)

  3、文中鲍叔牙的朋友是谁?简介鲍叔牙和管仲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时期,两人都是齐国的贤臣良将。他们年轻时就结为好友,一向交情深厚。

  4、师:认识了这一对朋友,我们一起看看文中哪个词语来鲍叔牙和管仲之间的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5、还有哪些词语也是形容朋友之间关系密切的,谁能说一说?

  情同手足亲如兄弟生死相随休戚与共肝胆相照同舟共济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鲍叔牙真心待管仲几件事?快速读文,等会儿请你来介绍一下这几件事情,可以用什么情况下,鲍叔牙怎么样的句式来说。

  (投影)出示:板书:

  管仲家境贫困时,鲍叔牙出钱帮助做买卖。

  打仗时,鲍叔牙为保护管仲而受伤。

  做官后,鲍叔牙为成全管仲而辞官。

  三、品读课文,学习鲍叔牙真心待友的三件事。

  细读第一件事

  1、哪些语句能看出鲍叔牙真心待友?

  2、反馈;交流句子,说说理由。

  ※鲍叔牙掰着手指算了算,说:“钱由我出,你就想想怎样做生意吧。”

  ※每次赚了钱,鲍叔牙总是把大部分给管仲,自己只留一小半。(鲍叔牙出钱出力,但赚了钱却将大部分给管仲。(毫无私心)

  ※鲍叔牙诚恳地说:“我们是朋友,你家有困难,我理应帮助。你就收下吧!”(鲍叔牙把帮助管仲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真是情同手足啊)

  3、师引读:鲍叔牙提议要与管仲合伙做生意,管仲觉得很为难,可是鲍叔牙却这样说——在分金时,鲍叔牙总是——,管仲有些过意不去,可鲍叔牙却告诉他——

  4、你能不能用一组关联词说说鲍叔牙是如何真心对待管仲。

  5、鲍叔牙为了帮助管仲不仅出钱出力,而且还将赚了钱却将大部分给管仲。老师将这个小故事概括了小标题呢:出资助友(板)

  小组学习第二件事情

  1、小组学习,找一找哪些语句能看出鲍叔牙真心待友?读一读这些句子,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鲍叔牙真心对待管仲?尝试列小标题,注意要抓住要点,简明醒目,形式尽量保持一致。

  2、反馈

  ※每次打仗,鲍叔牙都紧紧跟在管仲身边。冲锋时,他跑到管仲的前头;后退时,他又走在管仲的后边。遇到危险,鲍叔牙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管仲。

  ※在一次战斗中,鲍叔牙受了伤,管仲急忙为他包扎伤口。管仲看到流血的伤口,难过地说:“你是为了我才受了伤的啊!”鲍叔牙笑了笑,说:“没关系!没关系!”(这真是危难之中见真情啊!)

  1、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鲍叔牙真心对待管仲?

  2、排比句的运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指导朗读排比句。

  3、你能不能也仿照刚才的小标题说说看呢?以身护友(板)

  研读第三件事情:

  齐读:后来,他们在齐国做了官,都是很有才华的政治家。管仲在鲍叔牙支持下成功地进行了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大的国家。不久,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这时,一些大臣议论纷纷,替鲍叔牙抱不平。

  大臣们为什么要为鲍叔牙打抱不平呢?大臣们会说些什么呢?

  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鲍叔牙自身很有贤能,但是他却举荐管仲让他当丞相,并且管仲的官职超过了他。难怪有人要非议管仲,鲍叔牙知道自己如果继续做官,可能对管仲不利,于是就毅然决定向齐桓公辞官回乡。

  这可以概括出:辞官为友(板书)

  4、师:面对鲍叔牙的辞官,齐桓公挽留他,说:“你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呀!管仲就是您推荐给我的。现在为了他,你要辞官了。我要管仲,也需要你。

  你留下吧。”

  鲍叔牙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斗争,请你设身处地思考一下,他会如何想?

  鲍叔牙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于是就在第二天,鲍叔牙还是悄悄地离去了。鲍叔牙为了朋友的前途,更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放弃自己的官职。管仲果然没有辜负好友的一片真心,补充资料:为了达到民足、国富、兵强,管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齐国由于管仲实行改革,很快强盛起来,他还辅助齐桓公做了诸侯霸主,为齐桓公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被齐桓公尊为仲父。鲍叔牙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历一个大贤大智之人。

  四、复述“真心待友”的`事。

  1、鲍叔牙与管仲亲密无间,并如此真心对待管仲。鲍叔牙为了资助管仲,出钱帮助他做买卖,为了保全管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他;为成全管仲,辞官力荐。

  2、同学们一定被鲍叔牙真心待友而感动,正因为鲍叔牙真心诚意地对待管仲,所以——

  出示:管仲逢人就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心待我的是鲍叔牙!”

  3、管仲十分动情,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4、后来人们把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友谊称为“管鲍之交”,管鲍之交,也成为交友的典范,流传千古。这种交情的基础不是利害关系,不是互相借重、互相吹捧,而是真心相助,不图回报。用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同学们想更多的了解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课后可以阅读《史记?管晏列传》。

  5、鲍叔牙真心待友的故事流传至今,而这种真心待友的“鲍子遗风”也需要我们代代相传。请根据其中一个小故事的情节,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讲给自己的好朋友听。

小学五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学会多音字“嚼”。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难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走近林海音。

  1、时光悄悄流逝,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过渡: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一个人,一件玩具,一次游戏,都能够唤起我们对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这里是什么唤起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呢?

  2、读题。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

  3、老师读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画面多么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在她脑海中久久难以忘怀的画面吧。再读课题。

  4、“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关于作者林海音我们已不再陌生,我们曾在上学期学过她的作品《窃读记》,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林海音。在这里,林海音女士要向我们展示什么呢?

  5、知道了作者,了解了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请读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1)学词:咀嚼慢慢地嚼倒嚼

  (2)交流:板书:学咀嚼谈铃铛想剪毛问去处

  2、读读小标题,你发现了什么?

  (写的都是关于骆驼的事,看起来写的事情很多,却都是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骆驼队给作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借助骆驼队来表现自己童年的生活。)

  3、再读课文,觉得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悟童年。

  1、看图,说说这是作者童年时看到的哪个情景?(看骆驼咀嚼)请找到这一段,大声地读一读,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读这一段,谈谈读了这段后的印象。

  预设:

  (1)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想一想,你小时候有没有看东西看呆的时候呢?你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神情吗?一个“呆”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再指名读这句话。

  (2)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这个排比句让我们感觉骆驼的脸真的很丑,它的牙真的很长,它的态度真的很安静。师朗读,读出对骆驼的厌恶之情,说说,这样读对不对?

  (3)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指名读,从朗读中,我们不但感觉到了骆驼是在慢慢地嚼,还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3、我们读书的时候,也应该像骆驼一样,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慢慢地体会,这也叫咀嚼。让我们也像骆驼一样咀嚼一下课文。

  请三位同学分句朗读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作者观察仔细,写得条理清楚,读起来显得格外自然、亲切,让我们产生身临其境地感觉。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应做到这样。

  4、齐读这段话。背一背。

  5、同学们,这是发生在作者五岁时的事情。请你想一想,当她长大时,还会不会再去学骆驼咀嚼呢?正如文章结尾所写(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仿照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回忆了哪几个片断?背背第四自然段。

  二、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童年过去了,但童年时的`一个个画面却在作者的脑海中经常浮现。我们来看其他三个片断,请你仔细咀嚼,再在书上写下你读后的体会。

  读后交流:你觉得哪儿有趣?预设:

  (1)谈铃铛

  A、“充满”让我们体会到童年时的林海音特别好奇。

  B、读这个片断,说说这对话与平时的对话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好不好?可是爸爸的话没有直接写出来,你们能猜到爸爸是怎么说的吗?分角色说说爸爸和我对驼铃不同的想法。

  C、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D、爸爸当时听了我的想法,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你知道,爸爸在笑什么?

  E、回顾“夏天过去,……我也不会再做了。”

  (2)想剪毛你觉得哪里特别有意思?

  (3)问去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对话分角色朗读。

  三、再忆往事,体会真情。

  1、当作者人到中年,当她身在台湾,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触。比如,当她再一次想起自己学骆驼咀嚼的情景,当她再一次想起那挂在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当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时那满脑子的问题,她可能会怎么说?将作者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写话。

  3、交流:说说你在写这段文字时,当时的心情。(体会淡淡的感伤及深深的怀念。)

  4、师生合作读这一段。

  5、1990年,72岁高龄的林海音终于重回北京,时间已经过去了42年,

  当她看到北京的一切时,她又会想起什么呢?(冬阳童年骆驼队)是的,这一切已深深地烙在了她的心头,此时此景,怎能不让她怀念?怎能不让她感伤?让我们一起读——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我的心头。

  四、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写一段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事情。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小学五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准备: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小学五年级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从故事中体会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让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蕴含着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3、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用语言去沟通,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能默读短文,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真实、朴实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语言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爱是需要表达的,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用语言、眼神、行动、用笔,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体会爱的传递。

  (一)激情导入,(出示课件)听歌曲《爱的奉献》。

  (二)回顾本单元课文那浓浓的爱意,思考这爱是怎样传递出来的呢?(出示课件)

  1、《灯祭》父女的对话:

  父亲:“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和谐、融洽的父女关系感受到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的温暖。

  2、《捐赠天堂》的捐赠物小毛毛熊、两张剪纸用儿童语言表达孩子对灾区孩子的牵挂。

  3、《小抄写员》中儿子深夜起来抄写的行动坚持四个月让父母震撼,感动和欣慰。

  (三)小结:(出示课件)爱需要用语言来表达,更需要用行动来诠释。

  二、走进故事,体味语言的'魅力。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变化”,启发思考

  1、我们已经知道随着木牌上的话发生了变化,行人的表现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下面默读课文,思考:你发现哪些情况没有变?那些情况变了?(出示课件)

  不变:一天中恰恰事情发生的地点还是那条大街、人物还是那位盲老人。

  变化:木牌上的字和人们心情与行为的变化。(出示课件)

  (三)引导思考,感受语言魅力

  1、启发思考: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启发谈话:

  美丽里的春天,天空……

  美丽里的春天,田野……

  美丽里的春天,花草……

  ……

  美丽的春天和双目失明相成了残酷的对比,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进而使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出示课件)

  (四)联系生活,适当拓展

  1、结合实际,说出自己发现的生活中打动人的语言(如广告语、名言警句等)。

  2、根据提供的画面,尝试写一句打动人的语言。(出示课件)

  三、走进生活,表达自己的爱意。

  (一)启发谈话,我们曾经如此的和谐……

  1、介绍自己父母疼爱自己的事情。

  2、说说融洽的父子(女)母子(女)关系

  (二)谈谈现在的和父母之间沟通时的变化。

  与父母的沟通有没有出现问题?怎样的情形?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的你们和父母之间好像没有往日亲密了,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无形中在拉大,和爸爸妈妈之间可能再也不是无话不谈了。

  (三)是什么使我们疏远?

  分组讨论:是什么使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从学生讲述的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出原因)

  (四)我们还能亲密如初吗?

  1、思考:《小抄书员》中,在叙利奥抄写的四个月中,为什么感觉父亲不在爱他?

  2、当我们和爸爸、妈妈发生矛盾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首先,理解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父母,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五)小结:一句知心的话语,可以使亲情迸发出灵性的火花,如果你爱你周围的人,就要勇于告诉他们,爱可以用语言直接表达,也可以用含蓄的方法表达出来,让我们大家把自己的爱说出来、写出来,与我们的家长、老师多进行沟通,你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爱心在行动。

  做一张亲情卡,送给自己身边的人,表达你的理解、尊重、宽容、谅解……以自己的火点燃旁边的人的火,以心发现心,让爱心传递。

小学五年级教案5

  学习阶段

  水平三

  学习目标

  主动参与广播操的复习,并能做出示范。

  积极参与跳长绳活动。

  学习内容

  跳长绳广播操

  学习步骤:

  一、小组活动,积极参与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提出分组练习要求,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3、组织学生比赛展示。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听口令进行队列练习,复习二路纵队行进走。

  3、全班分成三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8”字跳长绳和“1+1”跳长绳。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2分钟“8”字跳长绳。

  5、分组展示“1+1”跳长绳。

  组织

  六列横队、小组分散

  二、合作学练,提高质量

  教师活动:

  1、讲述上节课广播操练习情况,提出本节课复习要求:对前三节广播操要做到精雕细凿,把每一节动作细细过关。

  2、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3、组织学生分组过关。

  学生活动:

  1、了解本课复习的`要求。

  2、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不断改进动作质量,反复体会各节动作的重难点。

  3、分两组(女生组、男生组)进行过关,男生过关时女生作评委,女生过关时男生做评委,不仅能积极参与评价,更要做到公正。组织:

  场地器材

  操场、录音机、长绳三根

小学五年级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找出文中奶奶的“老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搜集,积累有关的民间俗语,谚语,在同学之中作交流。

  4、体会奶奶对晚辈一片关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大师”,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大师”的含义。

  2、师概括: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因为有突出的成绩或作品,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被公认为人士,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之为“大师”。

  3、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物被世人尊称为“xx大师”师补充完整课题:语言大师(板书)

  4、齐读课题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语言大师”,却只是一位60开外,连斗大的字也不识几个的农村老妇人,她是谁为什么被称为“语言大师”呢?

  二、整体感知

  1、知道文中的“语言大师”指“奶奶”,说说“我”心目的奶奶是个怎样的人。

  2、交流并出示填空:奶奶称得上是咱们村里的“语言大师”是因为xx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原因。

  3、既然大家认为奶奶的“老话”谁都爱听,所以她称得上是咱村的“语言大师”,那么,让我们从课文中先划出文中写了哪几句奶奶说过的“老话”。

  三、研读课文

  学习课文中的“老话”,概括奶奶“老话”的特点。

  1、交流和朗读这些“老话”,感受这些老话的韵味。仅仅课文中提到的奶奶的“老话”就有十三句,相信奶奶在日常生活中所说过的.“老话”一定远远超过了这个数。这些“老话”读起来你有什么感觉(板书:多、押韵)

  2、奶奶的这些“老话”的意思你都懂吗请同学说说看。指名说这些“老话”:“早睡早起身体好,晚睡迟起百病长。”“越吃越馋,越玩越懒。”“人勤出金山,人懒败家产。”“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过,没法回,光阴去,讨不还。”“吃食不抢,到老不长。”“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家和万事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小树要修,孩子要教。”“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看来奶奶的老话——(板书:易懂)

  3、小结:我们读过了奶奶的“老话”,可以概括出奶奶“老话”的几个特点来。出示填空:因为(),所以她称得上是咱村里的“语言大师”。

  学习课文中的事例,体会奶奶的“老话”的含义。

  1、奶奶不但能说出又多又押韵又易懂的“老话”,而且还常常用“老话”教育我、激励我。师生轮读第2节(分读奶奶和我的表现的句子)。

  2、出示填空:当,奶奶在我的耳边轻轻呼我:当奶奶边掀被子边唠叨:(出示答案)

  3、奶奶的“老话”可不是时时挂在口中的——再读:当奶奶先在我的耳边轻轻呼我:当奶奶才边掀被子边唠叨:你和同桌讨论一下,奶奶这样做的原因。(奶奶能用上“老话”教育我)板书:用得恰当

  4、分小组合作朗读第三、四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再次感受奶奶能用上恰当的“老话”教育我的智慧。体会奶奶对晚辈的一片关爱之情。当我赖床的时候,奶奶说:我只得;当我贪玩不想洗脸洗碗的时候,奶奶说:我只得;当表弟只顾踢球不做作业时。

  5、奶奶的“老话”不但教育小孩,而且能教育大人——当爸爸妈妈为了一点小事闹别扭了,她会说:爸爸妈妈;当她见爸爸妈妈不勤俭节约,她便说:爸爸妈妈。

  6、奶奶的“老话”不但教育小孩,而且能教育大人。你能和你的小组同学一起合作,根据课文第五节的内容来排一排,演一演吗?(根据时间定)

  小结:由此可见,奶奶不仅受到家人的尊敬,还受到村里人的尊敬,虽然她识字不多,可真称得上是“语言大师”。

  四、复习巩固

  1、师: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相信你也被奶奶那富有智慧的“老话”所折服,请你来说一说——(出示填空:奶奶的“老话”,她真称得上是咱村里的“语言大师”!)奶奶正是用了这些“老话”教育我,激励我,奶奶的“老话”伴随着我成长,难怪大家称识字不多的奶奶为——“语言大师”。

  2、作者主要选取了几个事例来写奶奶是个“语言大师”请学生运用事例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出示课外的一些“老话”,让学生议议他们各自的含义。

  4、师小结:在民间,还流传着许许多多这样的“老话”,它们好似一朵朵带着泥土芳香的小野花,在祖国大地上默默扎根。它们语言朴素平实,自然亲切,然而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我们称之为民间俗语或谚语。

  5、写作方法指导:写人的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的特点,事例详略得当。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下面这些情况,想想能对他们说些什么:

  星期五下午,妹妹在家,只想看电视,不愿做作业,我耐心地告诉她:xxxxxx。

  弟弟每天起床,不叠被子,妈妈劝他:xxxxxxx。

  爸爸爱睡懒觉,我会对他说:xxxxxxx。

  2、作业

  抄写词语:激励唠叨一本正经愁眉苦脸满不在乎别扭勤俭;

  在课外搜集一些“老话”,和爸爸、妈妈或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这些话是否有道理。

小学五年级教案7

  教学目的:

  1、 通过临摹,初步掌握写意画法的.表现技巧,学习南瓜和辣椒的写意画法。

  2、 进一步认识感受国画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南瓜和辣椒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画南瓜辣椒的简单笔墨技法。

  学具准备:

  毛笔、墨汁、宣纸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小练笔,感受笔墨特色。

  三、欣赏相关画作,学生自主探究笔墨技法,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四、大胆尝试,动手画一画。

  五、师生共同评点。

  六、提高性习练。

小学五年级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读单元学习提示,看看从中可以知道什么?

  1、生活是一本书。

  2、学习本组课文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词语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一会儿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词语和句子。

  (1)交流字形词意。

  (2)屏幕出示词语检查。

  (鱼饵、鲈鱼、操纵、鱼鳃、翕动、皎洁、嘴唇、沮丧、抉择、告诫、实践)

  (3)把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4、再来读一读课文,想一想“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为什么坚持要“我”这么做。

  (老师出示关于鲈鱼捕捞开放日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5、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提示:如果课文里有合适的词语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他画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词语,你可以自己找出合适的词语来概括,把这个词语写在书边上。)

  6、交流学生概括的词语,指导朗读相应的语句。

  (重点指导读出“急切、难过、依依不舍、沮丧”的语气。)

  7、完成书后练习题二。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作者当年放掉大鲈鱼时的那份无奈和沮丧。课文中还有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下节课我们交流这些句子的含义。

  (提示学生抄写本课要求写的字,下节课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

  1、我小心翼翼地将鱼竿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2、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的是与非的选择时,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

  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听写后对照屏幕自查改错)

  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后三自然段)。

  2、默读思考,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试着体会其中的'含义。

  3、交流语句及自己的理解。

  (1)体会第一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

  引导学生思考: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诱惑人的“鱼”指的可能是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2)体会第二句:当我一次次……

  引导学生思考: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里的是与非简单吗?做起来难在哪里呢?

  “我抬头……目光投向了父亲”,结合这句话请学生想象,当时“我”的心理活动,以及父亲面对孩子委屈的泪水时会说些什么?

  思考:“我”失去的是鲈鱼,但“我”得到的是什么?

  (3)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遇到诱惑的时候,“我”会怎样做呢?为什么?(引读最后一句话:“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

  三、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请你把这些语句摘录到笔记上,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小学五年级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形式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等四篇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但是有个叫斐迪辟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现代:()—→当代:广播、电视和()。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感受《网上呼救》中紧张的气氛,体会桑恩热心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四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

  ……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李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年月日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信息的渠道

  爸爸

  妈妈

  我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等。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20xx年9月28日调查人:502班殷晨露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信息来源

  爸爸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④

  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①

  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③

  妈妈天气预报:明天晴④

  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①

  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③

  我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④

  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③

  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③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教案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等。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认识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谈网络的负面影响。

  2、出示:“把握自己”。

  二、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1)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①影响学习成绩。

  ②影响身体健康。

  ③导致犯罪

  ……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了解特点

  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

  4、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演讲稿。

  四、写演讲稿

  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上网交友危险大

  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小学五年级教案10

  第三单元

  1、 黑体美术字(工艺)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初步了解黑体美术字的特征、书写方法及用途,学写几个黑体字,并涂上颜色。

  二,课前准备:

  黑体字基本笔画范图,黑体标题或标语范字若干幅,要求学生带直尺,颜色。

  三,教学过程:

  1、出示有黑体美术字的标题或标语或商标供学生欣赏,并讲述其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从观察分析中认识黑体美术字的特点:字呈方形,笔画粗细基本一致,整齐、美观、醒目。常用于报刊、广告的重大标题,显示其重要性。

  3、笔画特点:a横平竖直,笔画粗细基本一致,方角;b强调一些笔画形状的写法(点要直写,收笔可大些,撇捺稍带弧度,勾是直角,内方,外圆,末端是斜切。)

  4、黑体美术字书写要领:关键在于按字体结构作恰当的比例安排。分析上下、左右结构的字体,其部首偏旁约占1/3,上中下、左中右结构的则各占1/3,半包围的也占1/3。

  5美术字的美在于笔形统一,字只大小要均匀,所以书写时要做到:字要满格,但全包围的字要适当小些;上紧下松,上下结构的字,要把上部分写紧一点,把下部分写松一点,笔画避让要协调,空隙要均匀。

  6、书写步骤:打格子,按字形结构比例在格内划分位置。用单线画出字的骨骼。用双线勾出字的笔画。按双线笔画填色。

  六,学生作业:选写一至两个字,可写自己的姓名,然后涂色。

  七,课堂小结:作业展览,表扬优秀作业。

  八,作业要求:黑体美术字基本笔画、形状的写法练习。在课本上选择一至两个字写成黑体,涂上颜色。

  2、 数字美术字(工艺)

  一,教学目的:

  掌握数字美术字的两种写法,认识数字美术字的装饰作用,用运用其作为图案纹样装饰水杯。

  二,课前准备:

  收集有数字美术字的商标、工艺设计供学生欣赏,几种数字美术字表。

  三,教学过程:

  1、出示有数字美术字的商标、工艺设计及装饰画供学生欣赏,领略数字美术字的整齐美,及讲解其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从对几种数字美术字表的欣赏去认识数字美术字的字形特点,不管如何变化,一般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基本笔画形状,形式分为竖写和斜写。

  3、书写时先画出方格,然后分出二小格,上部略小下部稍大,“上紧下松”使字更稳重。

  4、书写步骤:

  打格;按上紧下松的原则,单线起稿;改成粗细一致的双线;填色。

  四, 用数字美术字作图案资料美化生活用品。

  画出水杯基本形。

  重点在水杯的主题部分用数字美术字作图案的主要纹样,再添加小花纹装饰,以烘托数字美术字,使其意更突出。

  形式可对称或均衡,图案要适合水杯外形。

  涂色: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运用对比色或类似色的配色方法,画出鲜明的效果。

  五,学生设计,教师辅导。

  五, 作业展览,评出优秀设计奖。

  3、墙报报头(设计)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认识报头对墙报的重要及其设计出一幅效果鲜明的报头。

  二,课前准备:

  绘制及收集多种报头图案供学生欣赏和参考。准备一幅设计步骤图。

  三,教学过程:

  1、结合本班墙报,引导学生观赏并介绍报头的作用。

  2、出示墙报报头范例,介绍报头的作用和特点:

  a报头画一般是概括本期墙报的中心内容,它是墙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主题鲜明突出,会加强墙报的宣传效果。

  b报头由刊名、图形和色彩三个要素构成。

  3、报头设计的`要求:报头外框形式不限,方形、长方形、菱形等均可;根据墙报内容选择报头形象,要求典型,简洁,举凡人物、动物、名胜古迹、花草树木、生活用品等都可入画;刊名文字要醒目,字数不可过多。

  4、设计步骤:

  确定报头在墙报中的位置、大小和横竖。

  根据墙报内容与刊名,选择典型的形象设计几种形式不同的草图。

  精心绘制正式报头稿。

  5、根据实际指出设计好墙报报头要把三要素协调起来。

  图形与刊名的处理方法有二:一是刊名在图形内,一是刊名在图形外,不管哪一种刊头整体效果要协调。

  报头图形必须反映出墙报的中心内容,也可以是纯装饰性的。

  色彩要明快。

  四,学生作业:

  设计一幅主题鲜明的报头,注意图形简洁,刊名醒目,色彩明快。

  4、墙报版面设计比赛(设计)

  一, 教学目的:

  初步学习墙报版面安排、美化的知识,并能独立构思、设计墙报版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墙报出版工作。

  二,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和班级的墙报。编制若干幅墙报版面图例,供学生参考。

  三, 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中学生的墙报设计作品,分析墙报版面内容归纳出有:报头、、标题、图案、色彩。

  2、版面设计形式:注重活泼均衡。

  3、版面设计方法:墙报四周留出边框;报头放在显著地位;划分在版面的位置;文字的行距要分明;版面装饰要适当,除报头画外,根据需要可用题花、插图、补白的形式做装饰,但不要过分复杂;标题竖写或横写均可,并可根据需要将进行横排或竖排,注意“多样与统一”的关系;设计要精心,制作要细致。

  四, 作业步骤:

  整理放大稿。

  画报头,若设计有底色的墙报要先上底色。

  按块面的大小画平行、均匀排列的线条表示其内容,并留出标题、插图、题花的位置。

  按标题字数用方格表示,并涂上颜色。

  画上插图、题花等装饰,使之整齐美观。

  列举专题,供学生参考选择。

  五, 作业要求:

  自选一个墙报主题,绘制一张墙报版面设计的色彩稿,报头绘画要精美、刊名秀丽醒目,版面编排合理,绘制精工,整体效果活泼、美观。

小学五年级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中国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门饰

  2、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传统的装饰风格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1、介绍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门饰的知识:传统的门饰;门饰的雕刻技法、民族特点;中外门饰的区别等。

  (2)引入课题《门的.装饰》。

  2、欣赏相关作品。

  (1)欣赏各种各样的门饰

  (2)了解“门”各部分的名称、及“门”的细节装饰

  提问: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表现在门饰上面的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翎毛走兽等。)

  学生小组讨论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1) 用对折剪刻的方法制作一幅门的剪纸

  (2) 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不同风格的门饰

  4、学生构思创作

  5、教师巡视指导

  对创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作集体和个别的指导

  6、评价

  能否在传统图案上进行创新;

  能否在作业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原理;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

  7、拓展

小学五年级教案12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二、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课件出示计时器,放背景音乐。

  三、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四、工具材料

  五、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二、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

  三、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课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媒体运用尝试作业

  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

  色彩工具作业反馈

  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

  学生作业体验效果

  1、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3.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色彩渐变使画面变得有动感和韵律感。

  课件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

  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赏评拓展

  1.赏评作业。

  2.展示运用渐变色装饰的生活用品,如:纱巾、服装、包装盒等。让学生课后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运用渐变色彩来装饰的。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第三课时

  一、初步感受

  1.拿出几组模型

  (1)垒叠在一起的一组由小到大的圆形薄片,每两个薄片之间用距离相等或渐变的细线串联起来。(2)垒叠在一起的大小相等的方形薄片或长条形立方体,一个角上安上铁钉固定。(3)排列整齐的一组小棒。

  2.请学生观察,说说感受。

  3.陕速用拉、扭、排、剪等方法,将垒叠在一起的立体型排出形体、位置渐变的简单立体构成模型。

  4.请学生再说说感受。

  5.教师将模型按无序排列,再请学生说说感受。

  教学用具

  二、欣赏感受

  1.欣赏生活中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雕塑和模型,说说感受。

  2.教师小结: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立体雕塑有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展示摄影图片,每个图片配以相应的音乐旋律。

  分组讨论

  1.看看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材料。

  2.除用方形、圆形、小棒来进行排列外,还可用哪些形状?

  3.除剪、拉、扭、排外,还可运用哪些方法进行制作?

  学生自带材料

  分组进行尝试练习,练习过后,学生集体讨论矫正。

  1.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练习过后,同组同学相互讨论矫正。

  作业评议总结

  1.展示作品,展开评议活动。

  2.知识延伸:近大远小的变化能使画面产生空间感。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的画面。

  第2课家乡古建筑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考察小结导人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学生述说后

  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演示。

  二、引导分析

  1.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2.多媒体演示或打出灯片,电脑制作时用闪现功能或变色效果。

  三、深入了解

  1.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

  2.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也可利用多媒体演示,更好更快。

  四、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

  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

  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

  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

  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

  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可用大屏幕打出一清晰古建筑图片进行线描。

  五、布置学生作业

  1.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学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

  2.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演示。

  六、作业相互观摩

  1.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很多问题。

  2.在室内画古建筑照片时,所画作业可以放在投影仪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优点改进不足。

  七、评价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

  1.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

  2.学习态度表现;表扬与批评。

  3.学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

小学五年级教案1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心安理得、年逾八旬、雪中送炭、毫无愧色”等词语意思。

  2、简要概括文章讲述的三件事,并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3、结合具体事例学习,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4、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享受”,理解“享受”的含义。

  2、板书课题:23、享受心安理得(读课题)

  3、理解“心安理得”的意思。

  4、师:心安理得是一种坦然的感觉,人们不必自责和惭愧,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呢?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个词。

  媒体出示:毫无愧色

  5、再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人们怎样才能享受毫无愧色地心安理得呢?课文最后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媒体出示最后一节:

  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指导多音字“着”。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怎么做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呢?

  (1)板书: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2)请大家用上“只要……才……”“如果……就……”这些关联词,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指名说

  (3)引读: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只有做到——,你才能——。

  如果做到了——,你就能——。

  (4)小结:这就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3、练习概括三件事。

  (1)作者是怎样感悟到这一道理的呢?课文写了人们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三件事。请同桌互相交流,用简要的话概括三件事。

  (2)学生发言,教师评议

  板书:老夫妇街坊邻里

  前房客“我”

  “我”后游客

  (3)随机指导“逾,旬”的字义和“年逾八旬”词语理解。

  (4)随机指导学生用“生活用品”来概括。

  (5)小结内容,引读三件事:

  几年前,文中的我在欧洲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有一回,我路过法国东南部的爱归里小镇,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动人的场景——。

  一年暑假,我住进学生公寓,正逢超市关门,买不到一点吃的东西,这时我发现——。我亲身感受到这种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理念,以后,也学前房客留下多余的生活用品给以后的房客。

  在阿尔卑斯山上,——,并身体力行,很自然的为别人着想,——。

  三、研读课文

  1、学习第一事例,深入感受人们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1)默读课文1,2小节,划划相关句子,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老夫妇和街坊邻里是在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

  (2)媒体出示第1,2小节,交流。

  (3)引读:这个小镇上的每个人任何时候都在为对方着想着。你看,每天清晨——。而每天路过老夫妇花园的人都会——,平日里——,周末的时候——

  追问:平日里,街坊邻里还可以为老人做些什么呢?

  (4)从这些词语中,你看到他们双方是怎样为对方着想呢?(强调“随时” )

  (5)说话训练,感受“为别人付出”。

  ①(师:如果以街坊邻里约翰为例,想像他会怎么想,怎么做,怎样为年逾八旬的老夫妇着想呢?)

  媒体出示:

  约翰路过老夫妇家的花园门口,发现。

  ②学生交流,教师评议。

  (6)理解句子意思。

  媒体出示: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或“心安理得是接受,为了享受心安理得就要付出。”)

  2、学习第二事例,体会人们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的,享受心安理得的。

  (1)自读课文第3,4节,圈划理解,组内交流。

  (2)媒体出示:

  只见冰箱上醒目地贴着一张纸条……请您注意查看食品保质期……它们分别用塑料袋包扎好……

  ①引导学生从“醒目,查看食品保质期,分别包扎好”体会房客为后人着想。

  ②这位从未谋面的前房客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给了我最贴心的帮助,文中用了哪个词语表现前房客的这种做法?出示:雪中送炭

  ③引读:可我却很遗憾无法向他说声谢谢。此后我又几次去法国度假——,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享受——。

  (3)媒体出示句子: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

  ①质疑问难

  ②讨论,紧扣“遗憾”一词“作者遗憾什么?怎么弥补的?”

  ③在这件事情中,我觉得心安理得吗?(从遗憾到弥补的.过程也就是从开始的不安到心安)

  ④再读句子。

  3、学习第三件事例

  (1)哪里看出为别人着想,可以享受心安理得呢?(引导学生从“特意,很自然”等词语体会为别人着想。)

  (2)交流“我”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表现。

  (3)小结:此时,作者知道可能永远不会认识那个用他雨披的人,他只是希望他的举动能让自己以后心安理得地去接受别人为他带来的方便,像这样的行为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达成了共识,作者深受感动,并且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作者的行为已经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复习巩固。

  1、这三件事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人之所以毫无愧色地享受别人带给他们的好处,是因为——(齐读第4节。)

  2、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作者把这种精神同时带给了我们,但愿我们能把这种共识带回家里,也带到社会中去,这样我们会生活的很快乐。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3、了解文章结构。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是通过亲身经历的三件事感悟到这个道理

  媒体出示: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2)这三件事看上去各自独立,但作者这样叙述是有道理的,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叙述吗?

  (3)交流

  媒体出示:耳闻目睹亲身感受身体力行

  五、拓展练习

  1、拓展:课文中哪件事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感受。

  2、作业:

  (1)抄写词语:心安理得关注头疼脑热遗憾弥补泥泞雨过天晴

  遮风挡雨毫无愧色

  (2)假如你是那个登山忘了带雨具的人,在暴风雨中突然发现作者留下的雨具,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样把“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理念传下去呢?展开想像写一个“享受心安理得”的故事。

  板书:23享受心安理得毫无愧色

  老夫妇街坊邻里

  前房客“我”

  “我”后游客

  只有……才……随时随地

小学五年级教案14

  教学目标:

  1、读议文章二、三两段。

  2、进一步学习“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3、明确陈毅先生的沉着应敌、大智大勇。

  4、分角色朗读人物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日本鬼子的凶狠、狡猾与陈毅先生的沉着、大智大勇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通过第七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可以如何来概括人物的特点呢?(明确“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并板书)

  2、导入:这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8、“私塾先生”,领略陈毅先生的大将风范。(板书课题)

  二、读议文章二、三两段

  1、初知形象

  (1)自读课文二、两段

  引:文中同样的意思的话仲先生却说了两次,找出这两句。(幻灯出示)

  ①“写字心要静,不管有什么情况都不要紧张,不然是写不出好字来的。”

  ②“写字第一心要静,第二心要真,不把心思集中在字上,字就没有精神。”

  (2)读读这两句话:你觉得仲先生同样意思的话说了两次,有必要吗?(各抒己见,不作定论)

  (3)要真正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再一起去读读课文,找找文中有关语句,说说仲先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两句话的?

  第一次:

  ①在练字时:“这天中午,天……认真地练写毛笔字”(针对性)

  ②在敌人包围时:“立刻调来了军队,把全镇包围起来。”(紧急中)

  ③学生认识且疑惑时:“他不是在李家作客的仲先生吗,怎么当起私塾先生来了?(表明身份)

  第二次:

  ①连续盘问时:一个小头目……问:“共产党的有?”

  “你的,什么的干活?”小头目又问。

  ……(证明身份)

  ②鬼子查看时:鬼子没吭声,不断查看着学堂里的每一个人。(稳定情绪)

  ③暗示身份时:“他们都是学生的干活”(再明身份)

  (4)再议:有必要吗?(而且很重要)

  他真正的目的在于什么?

  可见仲先生的?(遇事冷静,沉着对敌)

  以上隶书部分教师相机板书。

  2、进一步感知

  过渡语: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抓住人物言行能概括人物特点。那么文中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言行还有吗?找出来读读、说说。

  (1)找、读、练说。

  ①“共产党的没有!”仲先生泰然地回答。(镇定)

  ②“我的,私塾先生……,”仲先生指指在座的学生,接着说,“……”

  (借机行事)

  ③“……”仲先生说到这儿,哈哈大笑了。(智高胆大)

  …………

  (2)四人小组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交流评议。指导感情朗读。(抓住人物提示语)

  教师借机表扬: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把仲先生的大智大勇表现得很充分。

  (板书“大智大勇”)

  3、对比

  过渡语:应该说仲先生的人物形象已跃然纸上,但文章还用了不少的笔墨写了日本鬼子的言行,这是为什么呀?

  (1)找出写日本鬼子言行的语句,说说你觉得日本鬼子怎样?

  凶狠:杀气腾腾……

  狡猾:“鬼子没吭……,不断查看……”

  “既不走,也不查问,只是一边走,一边察看。”(板书隶书部分)

  (2)读表结果的内容,问:你对文章为何写这部分内容是否已经恍然大悟了呢?

  ①情节安排上的需要。

  ②衬托(更显大智大勇)。

  (3)分角色朗读体会。

  过渡语:那我们可要把仲先生的沉着、大智大勇与日本鬼子的凶狠、狡猾同时也愚蠢之间的对比给体现出来。

  三、小结

  1、人物形象。

  2、学法。

  3、延伸

  (1)学“写人”文章的方法——写“写人”文章的方法:把事情交代清楚,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是一种好方法。

  (2)人物:课外可找有关介绍陈毅的文章去读读更深了解他。

  四、作业布置

  作业本5

  板书:

  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

  仲先生(陈毅)大智大勇日本鬼子

  一、成功之处

  1、针对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获取信息,自主分析史料,培育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突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教学以有机结合的五个环节结合而成,把分散的人物主线,糅合成以人物简介、思想与反思为主线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课时内容。并通过补充典型史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把握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培育了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与史论结合的意识。

  3、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高,兴致盎然,能积极思考,积极作答,对问题的思考深入且有自己的看法,这一探究课的特点是符合的。

  二、不足之处

  1、选择的史料多为文字资料,为尊重史实,基本保持文言风格,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部分字句难以解读,教师在史料解读方面的引导时间过多。

  2、教学中学生提出部分颇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难道不对吗?为什么同样是面临侵略日本却如此欢迎《海国图志》一书?,限于时间与教师思考深度,只能将这些问题延后解决,总觉得有遗憾。

小学五年级教案1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品味作者紧紧围绕“豆芽菜”这一中心事物,运用朴实平易的语言进行叙述描写的方法。

  2、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中所体现的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深厚感情。

  3、引导学生体味并学习文中山乡学生的刻苦、顽强、乐观的精神,以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

  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难点:

  文中两处对豆芽菜描写的内容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片比较浅显易懂的记叙文,没有什么文字障碍,文章思想内容都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行自主阅读。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加强师生、生生、学生语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注重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积极主动地进行表达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其自主意识、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新课标精神,

  教学进程:

  一、导入:

  你觉得现在学校的伙食怎样?说好的是因为饭菜花样较多,味道可口;说不好的当然是对这些花样和口味还不够满意。那么,如果让你每天都以豆芽菜为菜,你觉得怎样?……

  下面咱们就看看文中的这些学生在学校的伙食如何,并看看围绕着豆芽菜发生了怎样感人的故事。

  (以设问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了解课文内容、阅读文本)

  二、范读课文(紧承导入进行朗读,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对文章有个整体感知,并调动自身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心灵震动)

  三、请学生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感受。小组内部交流,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交流,不同小组间感受相同者不再重复。(刚刚读完课文,学生对文章内容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并会产生表达交流的想法,此时积极引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体验表达交流的快感。)

  四、进一步对文本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共同讨论、解决,然后班内交流。(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探究精神。)

  五、针对学生疑问进行适当引导、补充。(使学生在解决自身疑问的同时,对文本有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挖掘,不断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品位。)

  补充问题:

  1、结合全文,你来分析一下,这位老师抓质量的经验是什么?

  2、豆芽菜是再普通不过的菜了,为什么要耽误考试去抢呢?从文中找出你的答题根据。

  3、老师的关爱,学生们是怎样回报老师的呢?重考消息宣布时,几个女孩为什么哭了?

  4、文章开头对小溪的描写及有关小溪的故事有何作用?

  5、文中对豆芽菜的描写有何深意?

  六、学生选取自己最欣赏的语段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入体味文章思想内容,获得审美愉悦,逐渐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七、总结拓展:学完这篇文章,我们一定还有许多感想没有表达出来,那么就请你结合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随笔,可以写师生之间的感人故事;可以写你对师生关系的看法、建议;也可以写你从文中山乡学生身上所获得的思想启迪……

【小学五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教案10-14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12-13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02-24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03-28

小学安全教案五年级03-01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案12-01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04-06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09-06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