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教案

时间:2023-02-16 19:33:19 教案 我要投稿

《我的老师》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的老师》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老师》教案5篇

《我的老师》教案1

  学习目标: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二、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三、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一、本文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二、这篇文章字面并不难懂,但作者流露于笔端的感情不易把握。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未上学以前,你们幼小的心灵中会认为天下最可亲的是爸爸妈妈,或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当你们进入学校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成长,这时你们就会认为老师也是最可亲的人。有的老师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许多年后你们还会清楚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从心底激起对他们的敬爱与感激。可是要让你表达这样的感情,许多同学觉得很困难,那么,让我们读读魏巍同志写的饱含深情忆恩师的美文《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得到启发和感悟的。

  二、初步研读:

  1、自读课本

  2、自主学习学生速读课文,按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各小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如小组不能解决的,再全班交流解决。投影思考的问题:

  ①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蔡芸芝老师)

  ②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书上。(共记叙了七件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

  ②蔡老师课外教我们跳舞;

  ③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蔡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蔡老师写字;

  ⑥蔡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

  ⑦我睡梦中去找老师。)

  ③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作简要说明。(总的来讲,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热爱学生的好老师。像这样的老师赢得孩子们的热爱、敬仰、羡慕,是理所当然的。)

  三、进一步研读课文,

  1、作者写蔡芸芝老师,选了七件小事,是不是太多了?请谈一下你的看法。(这七件小事都是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读来使人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因为这些材料不是随便拾取,而是作了精心选择。那七件看似平常的.琐事,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或课上,或课外,或校内,或校外,或平时,或假期,全面展现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

  2、七件小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前五件事都是蔡老师和“我们”一起的集体活动,用的是略写,侧重表现她的温柔可亲。第六件事详写蔡老师对我的援助,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上永存她光辉的形象,突现她的“慈爱”、“公平”与“伟大”,使作者感情升华,直到最后详写第七件被称为“记忆中的珍宝之一”的事——“暑假之梦”,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限的眷念、思慕之情,使每个读者都深受感染。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突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更爱老师”这一主题。)

  教师小结: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一篇文章选什么材料,怎样爱排这些材料,都要围绕中心来考虑。

  四、体悟情感,师生共赏。

  1、教师:这篇文章的文字比较浅显,我相信在座的同学都能读懂,但就在平平实实的语言里,充满了浓郁的感情。可以说这篇美文主要是美在文章的“情”上,它靠一个“情”字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阅读精美的散文,要反复品味欣赏。老师特别喜欢下面一段文字,

  (投影)朗读:“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默默”两字,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干言万语。“你”:一般的情况下,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请同学自己看书,进行品味鉴赏,谈你感受最深的一例,可以是一个词语,一句话,一个事例。

  学生举一到两例即可,在赏析前或赏析后要求他们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五、拓展延伸,

  写作训练教师:非常真挚而感人的师生情谊,成为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迅,而他此时已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代魏巍写吗?在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魏巍的成绩。请看屏幕,请一学生朗读或教师读:魏巍,从1939年至1949年,主要从事诗歌创作,曾先后写作发表了《蛔蛔,你喊起他们吧》、《好夫妻歌》及《黎明的风景》、《寄张家口》、《开上前线》等诗歌作品,其中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建国后专事散文及小说的创作,曾在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故士和祖国》、《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作品,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1963年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编写工作。从1959年始至1978年,历时22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热情而又深远开阔的思想,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

  明信片都比较短,要特别注意内容的精要,而蔡老师和“我”已多年不见了,我在文学上已颇有建树,所以明信片应包含这样一些基本内容:

  1、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

  2、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3、表达对老师的祝福。60字左右。学生写作,然后交流。具体写法不求一律,有创意的要肯定鼓励。

  教师小结:在刚才同学的交流中,我听出了两点:

  一是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用具体的情节或细节来表现老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是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的老师会爱我们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会爱他们的老师如自己的父母。六、出示学习目标(投影)、布置作业从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蔡老师的一颗挚爱学生的美好心灵,体会到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学到了要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也再一次的接受了“尊师”这一传统美德的熏陶。

  课后请同学模仿本文写一篇文章:以“以心发现心,以爱博得爱”为题,精心选材,注意详略安排,介绍一位你的老师,字数500字左右。

《我的老师》教案2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刘老师哪几件事,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刘老师的性格特点,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

  师生:了解女娲的传说。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从孩子的视角,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述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和执著的追求。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第二部分(4~5段)写刘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表现他对工作的热爱与尽责。第三部分(6~10段)写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情景,展示他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执著追求。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事例的学习,了解刘老师的性格特点,体会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本文倒叙的写作特点。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第1~3段:首先描写了春天的景物,抓住染上、摇摆、舒展、举起、吹奏等词语去感受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会想起刘老师,自然引出下文(采取了倒叙)。

  * 第4段:先写刘老师的外貌,介绍了他的慈祥、忠厚和身有残疾的特点。接着写刘老师从女娲补天的传说讲到自己断腿的原因,以及我们听后的心情。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从老师的话可以看出他的诙谐和乐观。而同学们在笑过之后,心里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更增添了他们对刘老师的尊敬。

  * 第5段:详细描写了刘老师上课时板书的情景。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说明上课时间长,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再转向讲台写出了他上课时板书的艰难,但很迅捷。因此,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体会刘老师对工作的尽心负责。

  * 第6段:主要起到启下的作用,点明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 第7、第8段:写刘老师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快乐。教学时,要抓住描写刘老师放风筝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刘教师对生活的热爱与和对健全体魄的追求,从仰望、注视、漾出可以看出他在放风筝中更显得年轻。

  * 第9段:写刘老师有一次故意把线拐撒脱手,然后蹦着去追赶的情景,表现了他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气,而是十分乐观,他尊重生命,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要抓住他故意撒脱手,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这些描写进行体会。

  * 第10段:拿50岁的残疾老师与少年对比,会引发我们的哪些深思呢?

  * 生字书写,可重点指导膊、翘。

  * 课后第1题:前部分的要求应结合课文学习进行,后部分的背诵可以放在学文后。

  * 课后第2题:列出的三个句子都是为了向读者展现一个善良、身残志坚、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

  * 本文在记叙上采用倒叙的方法。

  * 此处小练笔只是某个片断描写,不要以篇章的要求让学生作文。

  教学设计参考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叔阳写的一篇散文《我的老师》。文中的刘老师虽然身有残疾,但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每逢春天一只只风筝在蓝天上同白云戏耍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时时想起刘老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1.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 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字和词语?或者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 说说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

  三、研读课文,潜心感悟

  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刘老师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是如何描绘刘老师的形象的?表现了刘老师哪些性格特点?我对刘老师为什么至今难忘?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描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段落,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自读自悟的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精彩片断,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的段落,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1. 刘老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1)出示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的诙谐和乐观。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找出描写刘老师腿有残疾的句子:他有一条健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却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读一读,体会刘老师行走的不便与艰难。

  ③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

  ④一股酸涩的感情指的是怎样的感情?同学们心里为什么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

  ⑤我们为什么更尊敬刘老师了?

  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2)出示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上课时板书的艰难、迅捷,结合想象去感悟刘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他每转一次,为什么会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③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的少年心性。

  (4)出示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执著追求。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气,或者怨天尤人,而是十分乐观,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

  ①读一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这情景带给了我怎样的感动?

  ③我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④有感情地朗读。

  2. 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为什么会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3. 朗读课文第一、二段,讨论:为什么一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

  4. 作者热爱、尊敬、怀念刘老师什么?

  5.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品读课文,领悟写法

  1.如果让你写一个自己尊敬的人,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对你有哪些启示?(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有自己的心情、想法。)

  2.仔细品读1、2、3、4段,想一想,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自己以后也可以试着这样安排顺序。

  五、拓展延伸,尝试练笔

  1. 这篇课文节选自苏叔阳的散文《理想的风筝》,请同学们课后去读一读。

  2. 请同学们以我最的人为题写个片断。

《我的老师》教案3

  一、应掌握的词语

  纳闷、疲倦、启蒙、预兆、温存、琢磨、无垠yín、毛坯pī

  绚xuàn丽、筑巢cháo、覆fù盖、骚sāo动、凝níng

  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揭示: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情。

  启蒙: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无垠(yín):辽阔无边。垠:边、岸、界限。

  预兆:预先显露出的迹象。温存:温柔体贴。琢磨:思索,考虑。

  毛坯:已具有所要求的形体,还需要加工的制造品。绚丽:灿烂美丽。

  三、文学常识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四、背诵课文第十二段。(优美句段)

  周围死一般的沉寂。树叶开始骚动,然后整个树都在颤抖。要不是我使劲地抓牢树枝的`话,一阵强风早就把我从树上刮下来了。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

  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周围的小树枝都打断了,我想从树上跳下来,但周围的恐怖气氛使我动弹不得,我只好仍留在树上。我感到一阵轰鸣声,似乎有什么重物掉下来,我坐的树枝摇晃得更厉害了。

  我想树和我会一起倒下来。正巧这时,老师来了,她一把抓住我的手,扶我从树上下来。我紧紧搂住老师,感到非常高兴,我的脚又重新踏在坚实的土地上了。

  这件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大自然并不总是对你微笑,给你仁慈。

  五、海伦·凯勒的名言

  1、黑暗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爱声音。

  2.、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

  3、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4、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六、身残志坚的名人

  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奠基者---邓朴方

  青年楷模、作家--张海迪

  以文学思考人生的作家--史铁生

  阿炳的绝唱《二泉映月》

  中国的保尔---吴运铎

  盲童教育家--徐白仑

  桑兰------火热的青春因为坚强而燃烧

  聋人手语主持人--姜馨田

  印象派巨匠--凡高

  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

  轮椅上的提琴家--帕尔曼

  永远的超人----克里斯多夫

  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

  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海伦·凯勒

  音乐大师--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留下了大量科普文献的科学家---高士其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美丽心灵》的天才---纳什

  不朽的聋人发明家--爱迪生

  坚强的小说家---海明威

  捷克音乐天才--斯美塔那

  无脚飞将军---马列西耶夫

《我的老师》教案4

  [阅读提示]

  本文以“难忘”为线索,回忆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位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简要的外貌描写,突出了老师年轻、美丽的特征。假装生气的动作描写,突出了她性格温柔,热爱孩子的特点。作者又从不同的方面选取了几件事,使我们看到蔡老师爱孩子,温柔、活泼,热爱生活,多才多艺,是一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这位老师对作者的接近文学、爱好文学产生过有益的影响,这位老师对作者小时候心灵的创伤,有过令人难忘的抚慰。她使“我”少年时代常常思念,“我”长大后成为作家仍对蔡老师难以忘怀。

  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对老师的.感念之情。只有怀着真挚的感情写人,才能写出打动别人的文章。作者善于把“我”和老师的交往融在一起写,感人至深。

  [字词掌握]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拼音。

  焚()香磕()卜()问

  劝慰()纠纷()依恋()

  二、认准下列字形,书写正确

  蔡察舞扮慈恋假孤卷蜜

  三、正确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含义

  狡猾:

  卜问:

  劝慰:

  纠纷:

  依恋:

  迷迷糊糊:

  模模糊糊:

  [内容理解]

  一、朗读课文后,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2.重点写她的什么品质?

  3.为从不同角度突出蔡老师的品质,作者选取了哪五个事例?给每个事例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4.这五件事和“我”各有什么关系?

  5.这五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6.从总体上说一说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哪两件事写“我”思念老师,对突出主要人物的品质有什么作用?

  [写法分析]

  一、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把文中关键词语找出,用“——”线连接,使人一目了然。

  二、哪些内容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简答)

  三、阅读第五件事,概括写出:

  起因:

  经过:

  结果:

  议论抒情:

  [语文揣摩]

  一、按括号内要求作答。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的本义是什么,感情色彩如何?这里的感情色彩怎样,新的含义是什么?)

  3.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行文到此,作者为什么要改换第二人称?删去句前的“蔡老师!”行不行?)

  二、比较下面各组中两句话在语意、感情色彩、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她不经常打骂我们。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她爱诗,还教我们朗读诗歌。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都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

  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他的老师是慈爱、公平、伟大的人。

《我的老师》教案5

  课题:

  我心中的老师

  课时:

  2课时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欢迎的老师,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或拓印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尊敬的人。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对社会建设者们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基本描述出最受欢迎的人的外貌等特征。

  2.在肖像绘制的过程中能否既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征,又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3.能否大胆、自由的运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绘制肖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面貌特征,多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5月17日——5月18日

  活动一:“猜猜她是谁”

  教师将同级部的一位老师的特征编成一段谜语念出来,请同学们猜猜她是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也尝试着编一小段谜语来描述一位教师的外貌特征。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抓住人物最主要的面貌特征。

  活动二:

  课件出示大家熟悉的几位教师的照片,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谁,为什么?他的特征是什么?

  你最喜欢老师什么样,最不喜欢老师什么样。

  教师请最喜欢自己的几位同学上来分析一下自己的特征,并在黑板上简单画一下。

  同学们评价一下谁把老师的特征表现得最像。

  活动三:

  大家拿起画笔用彩笔线描的形式来为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画张像。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根据这位教师的喜好以及所教的学科添画上背景。

  活动四:

  “猜猜他画的是谁”画展,通过“猜猜他画的是谁”的方式评价谁的画将老师的特征表现得最为突出。

  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第二节

  施教时间:5月19日——5月21日

  活动一:

  课件出示运用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来表现老师的作品。请学生边欣赏边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绘画、拓印、粘贴、立体制作摄影等形式来表现老师分别有什么表现效果。

  活动二:

  引导学生观摩不同风格的名家肖像画,使学生理解画肖像画既要抓住人物特征,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又要体现自己的风格。鼓励同学们大胆、自由的运用绘画、拼贴、拓印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绘制肖像。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活动三:

  “我们的'老师”作业展,将所有的作业粘贴在一张大纸上,请学生简单的写上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与表达师生共同生活中感人的事,激发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

  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所需工具材料。

  札记:

  在导入新课时,我灵机一动,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老师的特征编成谜语,以“猜猜她(他)是谁”的形式展开一个小游戏。学生在出谜面的时候自然会将这位老师的特征表述清楚。当同学猜对了时,我又反问他们:“你是从哪些地方猜出是这位老师的?”这样激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如何概括和表现人物的特征。比以前老师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得到的只是极易的要牢固,掌握的要灵活。这正是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魅力所在。

【《我的老师》教案】相关文章:

我的老师教案09-23

《我的老师》教案10-29

《我的老师》教案12-31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01-18

《我最好的老师》教案03-07

《我最好的老师》教案09-13

我的老师教学教案07-24

我爱老师教案09-20

《我的老师》教案优秀02-28

《我的老师》教案(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