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3-01 10:57:33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汇总六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赞美江南水乡秀丽景色的诗。一个男孩撑着小小的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受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课文贯穿对江南水乡的赞美之情,旨在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无比欢畅的心情。全诗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流畅,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二、设计理念

  课文展示的是画一样的美景,因此整堂课以课件中江南水乡的景美来渲染烘托课文,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体会江南之美,产生热爱江南之情,使自然美和童心趣和谐统一。同时在感悟时学写生字。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江南热爱祖国之情。

  3、学习新笔画横折和横折钩,会写“口、日、中”三个字。

  四、教学准备

  1、江南水乡美景的课件,“小石桥”。

  2、会背《忆江南》。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重点会认12个生字以及“山字头“、“木字旁”、“草字头“3个偏旁。

  第二课时:体会江南风光之美,江南水乡的富饶。朗读背诵课文,学写3个生字。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再现旧知

  1、播放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师背诵《江南》。

  师:听着这美妙的音乐,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小朋友想不想听听?

  背古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师:你在这首诗里看见了什么?(莲叶,鱼儿)是啊,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上到处是碧绿的荷叶,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好一幅美丽的景色啊!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吗?今天老师就想带着大家撑着竹排一起游一游我们美丽的家乡——江南水乡。

  (在导入课文时,利用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使学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音画世界,兴趣顿生;同时利用提问,设置了悬念,让学生有自主学的愿望;并运用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面,积极发挥他们的想象。)

  2、在游戏中巩固生字。

  师:江南的小石桥特别多。看,这是一座智慧的桥,桥面的小石板上就写着我们学过的生字呢。(出示用生字卡片铺成的小石桥的课件)现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你走在哪块石板上就给这块石板上的字找个朋友好吗?

  小组合作找;分小组回报。

  (通过课件游戏,使枯燥的口头扩词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利用小组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积累词汇

  出示词语“绿油油”。

  师:请你大声的读一读这个词。什么绿油油?(练习说简单的句子)象这种词我们就叫它ABB式。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

  (穿插ABB式的词语,并能进行简单的说话训练,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朗读课文,感受美景

  1、师:上节课,我们还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出示江南美景课件)你觉得课文中写到的景色美吗?(生自由回答)

  (1)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一种交通工具。

  (2)动态演示“顺水流”的过程。

  (3)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充分利用课件,是课文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动态的演示,学生兴趣浓厚,在乐中学。让学生自由说,既锻炼了 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

  2、师: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让我们跟着老师再一起乘着竹排去游一游吧!(师生齐读)

  3、师:小朋友,你想不想也来夸一夸我们家乡江南的美啊?(自由读,个别生读)

  4、师:看得出大家都喜欢我们的家乡,想再夸夸家乡的小朋友大声地读一读吧!(齐读)

  (利用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把课文读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目的是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真正了解课文,熟悉课文。)

  5、师:是啊,江南的美真象一幅画。看,顺着哗哗的流水,我听到了鸟儿在欢乐地歌唱,看见鱼儿在快乐地游来游去;河两岸到处是茂密的树林,还有绿油油的禾苗和庄稼。江南真是一个鱼米之乡。乘着小小的竹排,真好象走进了画中一样。怪不得我们古代有位叫白居易的诗人也写了一首诗《忆江南》。你能背下来吗?(生背《忆江南》)

  (老师的小结,把课文的内容形象化了许多。把白居易的《忆江南》也自然地穿插其中,使学生更能体会江南的美,从而更喜欢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背诵课文。

  师:江南好,能不忆江南?江南美,老师可真想把这篇课文也给背下来。给老师一次机会好吗?(师背,生顺着接背下句)

  师:看来还是小朋友的记性好,那你能不能把它背下来?(生试背)

  (利用教师的背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四)书写指导。

  师:小朋友可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一样本领——写生字。

  1、写“口”。

  师:出示”“口”的图片。这是什么?嘴巴也叫“口”。读几遍。教学新笔画横折。范写。

  2、写“日”

  师:出示太阳的图片。太阳我们也叫“日”。让学生 自主发现“口”和“日”的区别。教学新笔画横折钩。范写。

  3、写“中”。

  师:指着书架中间层的盆景,问盆景现在的位置?这个“中”也是中国的“中”。中国是我们美丽的祖国。再与“口”和“日”作区别。可以变一变。

  (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片进行生字教学,浅显易懂。还注意生字之间的内在区别,学生的识记印象加深)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1.认识6个生字和9个认读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3.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2.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小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难点 :

  1.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音节:

  2.读字卡片:

  二、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北京动物园门口图。你们看这是哪儿呀!老师今天带你们到动物园看一看好吗?电脑出示6种小动物。你们看看有几种小动物呀!他们都是谁呀?板书: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它们来到一起想玩儿一个“”的游戏。这几个小动物是怎样的,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小声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会认字,把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3.同桌的两个学生轮流读,相互正音。

  4.教师出示卡片,检查6个生字和9个会认字的字音认读情况。对于学生难读准的“长”、“伞”、“短、兔、松、鼠”的音,应多读,重点指导。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大家看看这课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

  2.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己出声读读这两段,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2)认识问号。

  师讲:第一自然段中的每句话最后都是这样的标点符号“?”(板书)。这个标点叫问号。凡是句尾有问号的句子就表示问话,读的时候语调上扬,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3)指导读第一段。

  ①教师范读第一段。

  ②学生自己练习读。

  ③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④指名读。

  (4)指导读第二段,电脑出示猴子图、兔子图、松鼠图。

  ①请一名同学读第一段,读出问话的语气。

  ②请大家看图回答,语调要读得平缓,肯定。

  ③同桌同学对读,一人问,一人答。

  ④猴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板书:长

  ⑤兔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板书:短

  ⑥让学生知道“长和短”是意思相反的词。

  ⑦松鼠的尾巴什么样呀?像什么呀?

  ⑧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对“好像”一词是怎样理解的?(就是打比方的意思。是说松鼠的尾巴和打开的伞有些相似。)板书:像一把伞。

  (5)背诵第一、二段

  ①同桌同学读第一、二段的`问答句。

  ②指名一组同学对读,学生评读。

  ③看板书自己练习背诵。

  ④同桌背,指名背诵。

  3.学习第三、四段。

  (1)自己出声读读第三、四段。

  (2)第三段提出什么问题?第四段又是怎样回答的?(出示公鸡图、鸭子图、孔雀图)同桌同学一问一答。

  (3)请一组同学一问一答,其他同学评读。

  (4)看图说说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板书:弯,扁,好看

  (5)师问:鸭子的尾巴扁,“扁”是指什么?(是指鸭子尾巴的形状是扁的。)

  (6)自己看板书练习背诵。

  (7)同桌互背。

  4.练习背诵全文。

  (1)同桌同学互背,一人背问句,一人背答句,然后交换背。

  (2)请一组同学对背。

  5.说说这6种小动物有什么特点?电脑先出示没有尾巴的6种小动物,然后在图下出示6种动物的尾巴,让学生拖动电脑鼠标,做给动物找尾巴的游戏,调动学习积极性。

  附: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朦胧的情感美。

  2、运用想像、联想,揣摩、欣赏诗中精彩的画面美。

  3、以诗解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悟自然的诗情美。

  教学难点:对诗歌感情的体悟。(突破方法:以诗解诗,戴望舒的诗句)

  教学重点:对诗歌画面美的感受。(突破方法:以老师范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已是冬天,可我还珍藏着秋天的几枚落叶,每当看到他们,我就想到了我所钟爱的秋天,在寂静的林荫道上,那金黄的落叶在微凉的秋风中翩跹起舞。同学们, 当你回望秋天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怎样的画面呢?

  老师:哦。你眼中的秋天的飒飒的秋风里

  你眼中的秋天在粼粼的波面上

  你眼中的秋天在南归的大雁身上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欣赏何其芳眼中的《秋天》。

  二、检查预习,朗读纠错。

  请三个学生,一人一节读诗。学生互相纠错。

  老师读一遍,大家在课文上标注一下没找出来的读错的音。

  学生明确易读错字(撒、背等),老师帮助辨析。

  三、感知内容,读出感受。

  刚刚大家读的和老师读的,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比如用什么样感情?语调激昂还是柔和呢?节奏是快速还是舒缓呢?

  集体用柔和的语调、舒缓的节奏把它读一遍,读出对秋天的喜爱。

  四、品味第一节,练习朗读,想象画面。

  想要读得更好,我们还要深入理解诗歌。

  当代诗人徐志摩在他的诗作《私语》里,认为秋在“一片将黄未黄的树叶上”,那么请问第一节中,何其芳眼中的秋天在哪里?

  大家找到的这些是极具农家特色和秋天美感的物品。那何其芳可不可以就直接写,可不可以这样写?似乎更简洁呢。打PPT

  1、 大家可以出声地读一读,比一比。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轻盈2、丰收乐 满披着和“满载着”比较,得出轻盈的特点。

  “饱食”让学生想象,饿的时候吃饱了的感觉。丰收的满足。 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为什么用栖息这个词,而不用简洁的秋天在农家里呢?” 你的某个句子读得很有特色,为什么这样处理呢?为什么这里重读了呢?或者,要怎么读出感情呢?有些词需要强调,强调有重读强调,也有轻读强调,大家看看哪些词要重读,哪些要轻读。

  总结:画面更动态,情韵更丰富,更能突出秋天丰收的喜悦。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读

  出农人丰收的喜悦。(板书:农家丰收 喜悦)

  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深深地陶醉了。好像看到了一幅画面,邀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去想象一下。

  清晨,“唰啦、唰啦”有节奏的割稻声响在原野上。稻叶上,晶莹的露珠,一颗颗调皮地跳上了阿婆的'衣裳。丁丁的伐木声从远方悠悠地飘来,像节奏欢快的曲子,别有韵味。阿婆放下手中的镰刀,听得入了迷,她想起了年轻时阿公唱过的山歌。当阿婆发现自己已经沾湿的衣裳时,不禁莞尔,露珠怕是被远方的歌声震落下来的吧。阿婆走到果树旁,伸手去摘那黄橙橙的梨,那肥胖的梨儿,憨厚地躲进了阿婆身后的背篓。

  听了老师描绘的画面,感觉怎么样?能具体评价一下吗?老师用了什么方法让大家感觉到身临其境的?(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优美的细节描写等)

  五、读第二节,质疑内容,描绘画面。

  请大家默读二两节诗,也用老师的方法,在脑海中想象第二节的画面。字句理解上,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读完后提出来。 请大家提出疑问。

  重点解决:“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

  缩句法,然后问鱼人怎么会把乌桕叶的影子当成青鳊鱼呢?比较两种意象共同点 让学生揣想鱼人收网后的心情和表情的变化?从哪里看出来的?

  哦,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原来秋天的景物就像在和鱼人做(游戏),是的,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那渔人没有捕到鱼,他恼了吗?、

  哦,原来渔人也是以(游戏的心态)来对待这个结果的。他悠闲地摇着小船,我们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态呢?板书:渔人悠然趣。

  请大家像老师之前那样,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画面。拿笔写在书的旁边。我们分两部分,1-3组描写第二节的12两句,456三组描写第二节的后三句。我们比一比哪组的同学的画面更具有悠闲的情趣。开始。

  师巡视学生写作情况,完成后,生展示。 好,下面我们就把这种悠然的情绪读出来。女生读前两行,读出清晨静谧的感觉。男生读三四行,读出悠然的情趣。齐读最后一句,读出游戏的活泼。

  六、读第三节,以诗解诗,体会感情。

  前两节在字面上没有明确出现人物,第三节有了,谁?齐读最后一句话。

  我们可以把这个句式变换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秋天在牧羊女的眼里就像一场??”(梦)。

  你做过么梦吗?梦的特点是什么?

  大家说的特点各不相同,但是都体现了梦飘渺、虚幻的感觉。那么当秋天到来的时候,牧羊女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她产生了飘渺、虚幻的梦一样的感觉呢?

  其间适时补充材料:1、戴望舒《秋天的梦》:“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学生答各种感受后,牧女的感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朦胧的情怀,板书《牧女朦胧情》 根据诗人的自述,19岁那年,作者经历了一场爱情风暴之后,一切痛苦和烦恼都化成了最甜美的回忆的时候,静静地流淌出了这样一首诗歌。就是他自己的心境。作者自己在《梦

  中道路》中说“最后给我留下一片凄清又艳丽的秋光”。

  如此纯净的感情,让我们用优美的朗读表现出来,男生读前两行,女生读三四行,结句齐读。

  是啊,在同一片原野,同一条溪水之篇,这里曾经是百草丰茂、流水潺潺而今已经是渐进枯涸。曾经这里发生过、散发着香与热的美好故事,而今却在微凉的秋风中消散无踪。当我们体会到牧羊女的这番感受的时候,同学们是不是可以理解牧羊女此时的心情了呢?

  不是秋天梦寐在人的眼里,而是人在秋天中梦寐。当秋天来临的时候,一切都充满了丰收的喜悦、生活的悠闲、而曾经那个夏天的一切就像一场梦一样,留下一份明朗纯净的怀念。

  七、小结。

  "在诗意画面的感受和萦萦于耳的诵读声里,在朦胧爱情与优美秋光的无限延伸中,我们读懂了秋天。感谢何其芳,他的《秋天》何其芬芳!最后让我们带着饱满的感情齐读全文,再品芬芳!

  八、作业布置。

  老师在读完这篇诗歌之后,深深地被这样的秋天打动,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让学生一句话谈感受。请你也用几句诗写写自己心中的秋天。

  1、 练习板书

  2、 站姿不够挺拔(巡视学生的过程中,个别指导的时候不要对着话筒讲,讲什么都可以)

  3、 因为这首诗的整体语调是轻柔的,这几个词需要读得尤其轻才可以读出轻柔的感觉。 4、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完成写好铅笔字、九九歌

  学生学习过程:

  一、写好铅笔字。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写生字“小、水”。

  ①指名读。

  ②指名按笔顺书空。

  ③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④观察“小、水”两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中间高,两边低,右边比左边高。)

  ⑤教师范写“小”和“水”各一个,并讲解要点。

  ⑥学生复习书写要领。

  ⑦学生描红、仿影并注意写字姿势,教师巡视。

  (2)按上面的`学习过程学写生字“厅、同”。

  3.练习。

  (1)学生集体书空。

  (2)学生在书上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3)指名上黑板写这4个字,并集体评议。

  (4)展示优秀作品,提出存在问题。

  二、读读背背。

  1.审题,读题。

  弄清本题有两个要求:朗读与背诵。

  2.教师简要介绍。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叫冬至。从冬至那天起,第一个九天为一九,第二个九天为二九,一直到第九个九天叫九九。我们的祖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一首九九歌。

  教师再向学生介绍这九个九中的气候变化。

  3.学生借助拼音白读儿歌,要求读准读顺。

  4.指名读。分组读。

  5.教师范读。学生听清该如何停顿,并作好记号,同时练习读好它。

  6.简单理解儿歌内容。

  (1)小组讨论解疑。

  (2)教师点拨“不出手……‘冰上走”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从哪个九开始天气转暖?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7.练习背诵,可自由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板书设计:

  小 水 厅

  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理解个别词语。(重点)

  2、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3、设计有关基础知识的练习题。

  4、初步了解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尝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谁得出了这样的结果?

  2、简单介绍你对伽利略的了解。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看看伽利略是怎样得出“两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

  二、小老师检查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预习目标逐项进行

  1、对基础知识的.检查

  (1)小老师用自己的方式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

  (2)小老师用卡片出示词语指名读、解释词语。(针对学困生)

  (3)小老师听写典型的词语。

  2、对课文内容的检查

  (1) 课文主要内容写了什么?

  (2)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边听课边做记录,检查工作完后作补充、指导、评价)

  三、课堂反馈练习

  1、分组交流设计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2、评选设计题目优秀的学生并给予鼓励。(特别是学困生)

  3、教师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重点是学困生)

  4、反馈课文主要内容。(小黑板出示课文主要内容的练习题。)

  四、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难困惑

  教师做好记录,以待下节课解决。

  五、针对课文内容及疑难布置第二课时的预习内容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初步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认识“竖钩、竖折”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双耳朵”,能对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生字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4、能工整、正确地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学习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生字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课前准备:

  教学插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实物锦缎、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2、认识1个偏旁“双耳朵”,能对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3、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学习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一)猜谜导入

  画时圆,写时方,是什么东西?(日、太阳)你们看,红红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

  (二)揭示课题:我们今天学一篇关于太阳的课文——《阳光》。

  1、认识“阳”字,认识偏旁“双耳朵”

  2、给“阳”字找朋友。简单理解“阳光”。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你喜欢阳光吗?为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亲身感受)

  2、听教师范读,你认为小作者对阳光的感受是什么?

  3、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拼拼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朗读反馈

  1)文中哪个字或哪句句子你觉得读起来有困难?(“阳、更、长”是后鼻音,“长、晨、谁”是翘舌音。)(课文第2自然段的3个长句朗读较困难,注意停顿。)

  2)教师指导朗读重点词句

  3)指名分段朗读(教师说明段落)

  4)师生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声音是否响亮,教师指导的重点词句是否读好了)

  5、全班齐读,再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阳光像金子,洒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看,阳光洒到了哪里?(出示阳光照亮大地的图片)。

  2、田野、高山、小河分别在哪呢?请小朋友来找一找。(找对了,请该生在边上贴上词语卡片,并带着其他小朋友读一读。)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问题:○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

  教师点拨:金子是怎样的?(金黄色,闪亮的.,很宝贵)

  (阳光也是金黄色的,也是闪闪发亮的,也非常宝贵,所以说阳光像金子。)

  教师小结:因为阳光和金子颜色很像,都很宝贵,所以作者说“阳光像金子。”那你说,太阳像什么呢?(完成随堂练习第4题)

  ○“洒”是什么意思?(借助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4、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1自然段,一起再来感受阳光的宝贵。

  5、当太阳洒遍大地的时候,大地上的一切便开始有了生机与活力,到底有什么变化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轻轻地读读第2自然段,说说大地有了什么变化?(田里的禾苗更绿了;山上的小树更高了;小河像长长的锦缎了。)

  6、质疑:对这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

  预设问题:○“更”是什么意思?(在原有基础上再进一步)

  ○为什么说:“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利用实物锦缎和水面波光粼粼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锦缎和水面都相当平滑,而且都能反射太阳光,看起来非常亮)

  7、小朋友们再一起来读读第2自然段。

  8、现在,你对阳光又有了怎样的感受?(阳光很宝贵,它能使植物生长。)

  9、课文最后说“阳光像金子,但比金子更宝贵。”这是为什么呢?(阳光能使植物生长,能使小朋友们长高,可是金子不能,所以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四、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样?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这个环节,通过一个假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一步认识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进一步理解文中的“阳光像金子,但比金子更宝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能工整、正确地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认识“竖钩、竖折”两种笔画,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生字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学习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生字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学习难点:

  能工整、正确地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认识“竖钩、竖折”两种笔画,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学习过程:

  一、读文识字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8课——(生接)阳光,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2、课文会读了,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你认识了吗?根据课后生字条,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抽读生字卡片(带拼音,朗读时强调前后鼻音及平翘舌音)

  4、同桌指读生字(一个指,一个读,互换角色再读)

  5、双轨火车认读生字——单轨火车认读生字

  6、小朋友们生字宝宝都会认了,可是你们能牢牢地记住吗?

  四人小组讨论: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7、交流反馈:

  加一加:阝+日=阳

  亻+象+像

  日+十=早

  扌+立=拉

  辶+井=进

  日+辰=晨

  整体识记:金、野、更、面、长、谁

  8、生字宝宝还想考考小朋友,和其他的字组成词语,你还认识吗?

  9、出示:

  阳光 好像 金子

  田野 更好 面条

  早晨 早上 长长的

  晨读 拉面 拉开

  进来 进入 进出

  谁的 谁家

  10、自读——指名读,读对了带大家读——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11、生字宝宝还想来考考大家,你能把生字宝宝放上气球吗?(完成随堂练习第2题)

  12、让这些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二、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这篇课文会读了一点也不厉害,会背了才了不起呢!比比哪些小朋友最先把课文背出来!

  2、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这篇课文第2自然段最难了,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边读边记。

  2)教师引背第2自然段(田里的禾苗——(生接);山上的小树——(生接);河面闪着阳光——(生接))

  3)请你自己读一读,背一背。

  4)指名背诵

  5)你能加上动作,一边表演一边背诵吗?

  6)一起边表演边背诵

  3、读读其他自然段,试着背一背

  1)课文其他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请你自己读一读,背一背。

  2)指名分段背诵

  3)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动作背一背。

  4、分小组表演背诵(两个小组背诵,两个小组表演,然后换过来)

  三、拓展练习

  1、读一读,找朋友

  1)出示:

  早、星、晨、春、香、阳、晚

  2)自读——指名读——一齐读

  3)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都带有偏旁“日”)

  4)你能给这些字找朋友吗?

  2、说出其他带“日”的字吗?(晶、朝、昔、音、晒等)

  四、指导书写

  1、出示“也”、“长”、“山”、“出”四个生字,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每个字的笔顺和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出”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

  2、学生书空四个生字,巩固笔顺,认识笔画“竖钩、竖折”。

  注意:“长”的第一笔是“ノ”;“山”的第一笔是“ㄧ”。

  4、跟着老师书写一个字,然后自己看着格式描一描,写一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完成随堂练习第1题)

  5、展评写得好的字。(学生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学习写得好的地方)

  五、巩固生字(课件出示)

  “快乐大转盘”,指针指到哪个字,学生就读哪个字

  板书设计:

  阳光

  阳光 好像 金子 阝+日=阳

  田野 更好 面条 亻+象+像

  早晨 早上 长长的 日+十=早

  晨读 拉面 拉开 扌+立=拉

  进来 进入 进出 辶+井=进

  谁的 谁家 日+辰=晨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7-05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绝招教案11-08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小学语文《鲸》教案02-23

小学语文猫的教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