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案

时间:2023-03-07 08:07:12 教案 我要投稿

观察物体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察物体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会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资源:

  1.学生每两人准备12块正方体木块。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拼拼摆摆”乐园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形状的物体呢?(多媒体课件动画出示一个正方体)

  2.聪明的小鸭用正方体拼搭成了以下几幅图。(电脑出示例题中的三幅图)

  二、师生探究

  1、数一数。

  观察这三幅图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搭而成的?

  2、搭一搭。

  小组合作:试着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出与例题相同的3个物体。

  3、看一看。

  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三个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4、画一画。

  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

  5、比一比。

  提问: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都是什么样的?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6、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①各自默读题目。

  ②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做哪几件事?(摆物体、观察物体、回答问题)

  ③独立操作、观察

  ④同桌互相检查物体摆得对不对。再指名回答题目中的两个问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让学生摆物体、连线,再回答问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①谈话: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很强,都有一双“火眼金睛”,不过,老师现在还想看看小朋友的动手操作能力如何呢!

  ②媒体出示不同的拼搭要求。

  ③以小组为单位,每人独立拼搭,比一比哪一组拼搭出的符合要求的立体多?

  ④全班交流。

  四、课堂评价

  1.谈话:同学们,“拼拼摆摆”乐园的活动将接近尾声,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赶快给自己评一评,看看这堂课,你又获得了几颗星?

  2.填一填:

  评 价 内 容

  ☆☆☆☆☆

  ☆☆☆☆

  ☆☆☆

  判断、观察能力

  分析、动手操作能力

  同桌合作学习的表现

观察物体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5.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6.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自己制作的课件、玩具恐龙5只、雕塑照片20张,数码照相机一台。学生8人一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从实际切入。

  激趣: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谈话: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提问: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欢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欢侧面的,站在她的旁边,拍的是她的正面。

  2.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恐龙)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

  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说明:这是老师绕着恐龙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玩具恐龙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4)课间小歇:

  教师:刚才我们观察了恐龙,你们想不想到恐龙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恐龙都在干什么!(课件演示恐龙电影场景片段。)

  (5)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恐龙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恐龙真可爱,我都想养一个。

  生2:恐龙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

  谈话: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可是还有一些动物也快要灭绝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巩固新知。

  (1)做一做

  谈话:(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恐龙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恐龙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逐一设问)这四只恐龙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座两人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2)摆一摆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铅笔盒……你观察过吗?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回答。)生1:我看到了侧面,我能看到3个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个面。

  (3)找一找

  实例:大家知道吗,开学以来,只要我们班级的桌椅坏了,总是有一位同学把它修好,可是却没有留下姓名。老师一直调查不出来。在星期六的时候,老师正好看到了这位同学和他的爸爸一起为班级修理课桌,老师悄悄的拍下了这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班级学生修理课桌的场景只有背影和侧面)你们能猜出来吗?(学生议论纷纷)为什么这么难猜?那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正面。)

  小结:我们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为大家服务。

  [设计说明:我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恐龙为素材,通过3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恐龙的样子是不同的。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在巩固阶段,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把教材的练习1进行了改造,使得新课教学以恐龙为主线展开。并且以好人好事为教学资源,进行了思想教育,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体验成功、实践新知

  1.实地观察。

  教师:老师还拍下了几张我们学校的照片,你们看,这是哪儿?(出示学校雕塑)我们学校的雕塑漂亮吗?你仔细观察过吗?今天我们学的就是观察物体。就让我们一起去观察我们学校的雕塑吧!(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学校雕塑。)

  2.操作实践。

  教师:咦,还有几张照片,老师想起来了,不小心撕坏了就在你们的桌子上,你能帮助老师把它拼出来吗?就让我们来一次比赛,根据刚才观察到的雕塑的样子把它们拼好!(学生两人一起拼图。)

  提问:这张照片拍的是雕塑的哪一面,是站在雕塑的哪一面拍的?

  生1:我们拼的这张照片是雕塑的正面,站在大门口拍的。

  生2:我们拼的这张照片是雕塑的侧面,站雕塑的侧面拍的。

  3.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设计说明:在实践部分,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后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拼图的活动为载体,只有经过仔细观察,才能完成任务。让学生感到形式活泼、新颖,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观察物体教案3

  单元导学

  本单元包括三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基础上用推理法解决问题。

  通过本单元观察物体的学习,可以初步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几何教学的三个核心思想和目标: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这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对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问题还不是很熟悉。可以组织学生先对身边熟悉的物体、立体图形进行直接观察,逐步过渡到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观察,使学生充分积累观察经验,通过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达到发展空间观念的目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备内容

  观察物体(一)

  观察物体(实物)(1课时)→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立体)(1课时)→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根据平面图形猜测所观察的物体的形状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和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方法。

  2.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2.在独立观察与小组合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合作意识。

  备重难点

  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明确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

  准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观察物体教案4

  设计说明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注重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环节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教学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发挥想象的空间,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使课堂变得新颖、有趣。

  1.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最后到观察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活动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教学中,我不但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

  3.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

  本节课中,我借助了多媒体课件来呈现抽象的立体图形,将实物图转化为平面图,让学生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组合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多个同样的正方体

  学生准备多个同样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层层推进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观察物体的知识。

  2.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的桌子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所在的角度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3.观察两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加一个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们又看到了什么?你们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师:我们已经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正方体,为什么左、右两边的同学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

  4.观察三个正方体。

  师:(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同学们再添加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现在,从前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从前面观察到的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到前面来看看。

  师: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

  设计意图:先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显得自然、朴实,富有思考性。

  ⊙仔细观察,探究规律

  师:再添加一个正方体(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2中的第一个图形),像老师这样拼成一个由上下两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想象一下,从前面、上面和两侧观察这个物体,你会看到怎样的形状呢?

  1.从前面观察。(课件出示)

  说明:从前面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由上下两组正方形组成的,一组有三个正方形,另一组有一个正方形,所以从前面观察,我们看到了四个正方形。

  2.从上面观察。(课件出示)

  说明:虽然这是由上下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上面观察我们只看到了三个正方形。

  3.从两侧观察。

  (1)从左面观察。(课件出示)

  说明:从左面观察,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是由上下两组正方形组成的。

  (2)从右面观察。(课件出示)

  说明:从右面观察,我们看到这是由上下两组正方形组成的。

  4.请同学们再拿出8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例2中剩余的.两个图形。(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2中剩余的两个图形)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3个物体放在同一条线上。

  (1)从上面看这3个物体,形状相同吗?

  (2)从左面和前面看呢?

  (3)请把你看到的平面图形画下来。

  (4)画下来以后闭上眼睛想一想观察过程及看到的形状。

  预设

  生1:从上面看,形状相同,都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生2:从左面看,形状也是相同的,都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生3:从前面看,形状不同。主要是上面的小正方形的位置不同,第一个在最左边,第二个在中间位置,第三个在最右边。

  生4:听同学们的汇报,我发现了这样一件事: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组合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5.小结:同学们通过动手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想一想等活动,经历了观察物体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建立了清晰的表象,发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组合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由于旧知识的铺垫,例题自然呈现,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亲身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物体教案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86-87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直观思考的价值,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游戏:学做木头人

  听《健康歌》做动作。

  一、认识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1、认识小橱柜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2、选择提供的长方体物体指出正、侧、上面

  3、观看录象:教师用相机变换位置地拍下微波炉的三个面

  学生指出微波炉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4、指出洗衣机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5、拍小橱柜的一个面。

  问:你能用相机拍下小橱柜的某一个面吗?

  6、小结:象这样我们能用相机拍摄下长方体物体的一个面,那从其他位置来观察,会有怎样的观察结果呢?让我们开始“观察物体”的活动吧!(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观察储物柜,体会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结果不同

  提出观察要求:

  观察某个物体时必须在同一个位置,注意观察姿势。

  1、学生观察小橱柜,记录观察结果。

  3、探究观察结果,思考:观察同一个物体,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小结:有时观察位置不同,观察结果也不同。

  4、指导学生观察指定的面

  ① 如何看到两个面 指名学生演示 示范检验观察结果的方法

  ② 如何看到三个面 指名学生演示,检验

  5、组织全体学生观察指定的面

  要求:①找能同时看到两个面的位置。 ②找能同时看到三个面的位置。

  三、变换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见几个面

  1、明确观察活动要求:

  音乐响起小组学生围着长方体转圈,音乐停学生立刻停,选择观察的姿势,数出看到的面数。

  思考: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 )个面。

  2、学生踏着音乐进行观察活动

  3、交流观察活动体会

  如有学生有其他观点,请他上来用射象头观察。

  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活动反馈

  1、出示老师观察30路公交车的照片

  提出问题:如果站在平地上,从不同位置观公交车最多也能看到3个面吗?

  2、出示站在高处往下拍摄的公交车照片。

  提问:你知道我是怎样拍到这张照片的?

  五、认识长正方体的正面、侧面、上面

  1、出示长方体 (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

  师:哪个面是长方体的正面呢?

  多媒体讲解:通常把正对观察者的面称为正面。

  2、观察小组桌面上的长方体

  指名学生说说看到的正面是什么颜色的。

  问:同一个长方体,为什么小组内同学看到的正面不同呢?

  小结:对,只要这个面正对着观察者,这个面就是正面。

  六、正方体的拼搭

  1、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正方体

  播放录象:一位同学示范姿势,另一位同学解说观察方法。

  学生按要求观察。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

  指名学生演示,屏幕上同时出示图。

  师:从正面、上面、侧面看一看摆成的物体,和同桌说说看到的是屏幕上的哪一个形状。

  七、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观察长方体物体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多多思考,从而发现更多的奥秘。

观察物体教案6

  一、游戏引导,情境导入课题。

  上新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识别方向,看我们班谁的反应快而且指的方向准确。同学们以自己为中心,听口令用手指出你的方位。

  师:正面正面在哪里?侧面侧面在哪里?后面后面在哪里?

  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正面、侧面、后面。同学们找得可真好,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试着从这些不同的方向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以游戏作为全课的开始,既缓解了上课开始时学生的紧张心理,又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游戏活动也恰到好处地为新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初步感悟到方位的初步知识,为下面的上课做了基础性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谈话:“课件出示玩具熊猫图”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小熊猫。)

  同学们,下面是四个小朋友从不同方向观察熊猫,那你们能说说下面这些图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举手回答

  师逐一出示答案

  师追问:为什么他们看到的都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小熊猫的。

  师问:如果要让每个人都全面地观察到熊猫,要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

  生1:可以把小熊猫转一转。

  生2:也可以我们围着小熊猫转一圈。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所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全面、有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熊猫”再让学生知道要让每个人都能全面的观察熊猫。就要换位观察,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三、知识运用

  (一)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谈话:这时,开来了一辆大货车,同学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大货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学生观看大货车图)这四个同学分别看到大货车的哪一面?同桌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二)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4题。

  右边的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学生填写序号,并说明理由。

  (三)填一填(课件出示动物们观看房子图)

  小猪盖了一间特别漂亮又坚固的房子,邀请了它的好朋友小狗、小猴、小猫和小鸟来看看它的新家。那同学们能说说这些动物看到的是哪一面吗?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小结:小猴看到的是正面,小鸟看到的是上面,小狗看到的是左侧面,小猫看到的是右侧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

  站在不贩位置观察物体,看到手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要想清楚、全面地观察物体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左侧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右侧面

  后面

观察物体教案7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猴子爬上树张望墙里桃子的情境,这一具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

  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通过试一试练习,

  第1题:将电灯和杆子的上端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告诉他们影子的长短与杆离路灯的距离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一点要到初中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才能学习到。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再次体会到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2题: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将逐步缩小。可以画出客车在不同的位置时司机能看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看不到建筑物B了,因为被建筑物A挡住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当车继续向A行驶时一直到过了建筑物A,所观察到的建筑物B的部分的变化。

  第3题: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给予指导。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尽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看到的现象。即使有些解释不了,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在黑夜里把一个球向电灯移动时,球的影子逐渐变大。学生只要从大小上说明即可,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观察。实际上,只有当球在电灯的正下方时,影子才是圆形,当偏离时,会形成椭圆,抛物线,双曲线,这也可以让学生实际做一做。由此可以看出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之间的联系。但对形状变化的说明不作基本要求。

  (2)可以从影子长度的变化去观察,走向路灯时影子会变短。

  观察物体:“搭一搭”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 “搭一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 大立方体(教师用), 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

  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一 开展比赛,激发学生

  (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学习兴趣。

  (规则,无遮挡)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 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

  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 物入手,发现实物与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

  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创设生与生交流环境

  (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 再到师与生交流环境

  录纸项目一 。 最终实现交流互动。

  (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6)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充分体现学生个性,

  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

  (7)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

  从上面看或从側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

  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观察物体教案8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观察物体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1、个性差别大: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二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从二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3.教学内容分析

  《观察物体》是本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 。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5.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6.教学课时

  1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谁吗?(课件依次出示男孩背面图,继而出示侧面-正面图)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面 背面 侧面

  从背面观察很难确定是谁,从侧面看到正面 就知道是谁了。

  2、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小朋友的那边拍出这些照片的吗?

  3、揭题: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物探究,从四个方位观察小狗

  1、确定方位:

  (1)师:今天老师请了小狗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喜欢它吗?

  (2)课前准备好的玩具小狗,放在桌子中间,脸朝黑板。请你想一想,你坐在小狗的哪一边?

  (3)反馈:告诉大家你在小狗的哪一边?是几号位置?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2、本位观察。

  (1)请小朋友脸朝小狗坐好,头不要偏,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它的什么?小组内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吗?

  学生活动。

  (2)反馈:刚才我们对小狗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在你这个位置,能看到小狗的哪个面?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形状吗?

  3、换位观察,观察小狗的前、后、左、右(侧)四个面。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小狗的'一个面,想不想看到小狗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呢?我们来换个位置观察。

  (1)换位置观察: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准备好,轻轻的换。现在这个位置看到的和前一次看到的一样吗?你现在看到了小狗的什么,请把它记在心里。继续换位置观察。

  (2)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小狗,现在老师要靠考考小朋友了。拿出作业纸,请你把在几号位置看到哪幅图的小狗连线。如果忘记了,可以离开座位走动观察;做好了,也可以再走出座位按四个位置再对一遍。

  学生连线并反馈。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狗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8.课堂练习

  只要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本、铅笔盒、书桌……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

  1、试一试:观察恐龙、观察书本、观察汽车图。

  2、想一想。淘气和笑笑又在观察茶壶了。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看到的茶壶会是怎样的?

  说一说:这幅图是谁看到的?(依次出现不同方位的茶壶图片,逐个回答。)这两幅图又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出示水壶底面、上面图)

  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学生演示)

  3、猜一猜。4张学校的综合楼的照片,你知道老师是在哪里拍摄的吗?

  提供拍摄地点:操场、大门进来的花坛、春秋公园、商贸中心

  9.作业安排

观察物体教案9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熊猫玩具、汽车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0)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同时问:“低估是怎样猜出来的?”

  (1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1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

  (13)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三、应用拓展

  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四、评价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后面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观察物体教案10

  在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里,先后教学了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学生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本单元继续教学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上再摆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新摆成的物体的某个视图与原来保持不变;第二段是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正方体,这组正方体摆成并列的、不相连的两部分。安排这些教学内容,都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摆一摆、看一看是本单元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准备必要的学具,切不能以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画来代替观察实物。

  1在摆正方体的活动中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第52页例题里已经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拼成了一个物体,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物体的三视图,教材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在这个已拼成的物体上再添1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添了正方体后的物体与原来的物体有相同的正视图。这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问题,也是他们乐意接受的问题,还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教材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线索是:接受并理解问题猜一猜、估一估可以在哪里添摆一摆、看一看正视图有没有变化在交流中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把各种摆法分类整理,找到规律。

  在接受问题时要理解从正面看形状不变的意思,通过观察并记住原来物体的正视图是横着排成一排的3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在猜一猜、估一估时要考虑添上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放在哪里,如果放在原来物体的上边,正视图会不会变化?如果放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呢?放在左边或右边呢?在经过比较周密、充分思考之后,确定添的一个正方体应摆的位置。要摆一摆、看一看,证实虽然添了一个正方体,正视图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确认自己的答案。在交流中不但要展示自己的摆法,还要关心别人的摆法,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最后通过对全班同学的各种摆法进行分类整理,明白添上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试一试要求添上一个正方体后,上视图不变或侧视图不变,让学生再次经历与例题相同的学习过程。

  想想做做第3题把5个同样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这里有三个小题,第(1)题和第(2)题的答案是开放的,第(3)题的答案是惟一的。教材希望这些灵活的练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想像,发展空间观念。第4题里有四个物体,每个物体都是许多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各个物体所用正方体的个数都不同。这题要求学生先数出各个物体用了多少个正方体,再照样子把这些物体摆出来。在数的时候,既要数在实物图上能看到的正方体,也要数图上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体。这些被遮住、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体,有些在物体的后面、有些在下面,想到它们的客观存在是空间观念的具体表现。数过以后再摆一摆,让学生验证数的结果,检查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2观察并列的一组正方体,用视图表示这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54页例题先让学生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照样子摆一摆,这5个正方体应摆成两堆(右边2个左边3个或右边3个左边2个),这两堆是并排的,它们的底面沿着同一条直线,而且左右两堆不连在一起。教学活动分两层进行,第一层先分别指出图中男孩和女孩摆出的物体的`三视图,即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和位置、从侧面看到的形状和位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和位置。第二层分别比较两种摆法的正视图、侧视图、上视图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有什么差别。通过这道例题让学生体会三视图既能表达物体的形状,还能表达位置关系。

  学生已经能够用视图表示物体的形状,用视图表示位置关系是第一次学习。分别说出例题里男孩摆法的正视图和上视图并不困难,在学生说出这两个视图后,要引导他们注意每个视图里都有两点内容:一是物体的形状,二是相互的位置关系。两排长方形表示了形状,之间空开的距离表示了位置。侧视图是教学难点。要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从侧面看,左边的两个正方体被遮住了,只能看到右边的三个正方体,所以画出三个正方形上下排成一排的图形。类似地在说出例题里女孩摆法的侧视图时,也要在观察中体会两部分间有被遮住的关系,弄清楚视图中最上面的一个正方形和下面两个正方形分别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教学这道例题时,也可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促进认知迁移。先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下面的样子,分别指出三视图。

  再把两个物体的左右两边平移拉开一些距离,让学生分别说说三视图。

  比较男孩、女孩摆法的视图,要把力量放在正视图和侧视图上。要比出正视图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从而进一步体会视图表示物体形状。侧视图虽然相同,但图中的三个正方形所对应的正方体不完全相同,它反映了物体两部分被遮住的情况不同。在相同的结果里找出不同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仔细观察,正确思考。

  试一试为学生创设了摆法多样的空间,先是保持上视图不变,可以左边摆4个、右边摆1个或者左边摆1个,右边摆4个。要提醒学生,必须把左、右两部分沿着一条直线摆,它们的上视图才是左、右并排着的两个正方形。再是保持侧视图不变,可能略有难度。要让学生在摆摆、看看的活动中自己解决,不要过早提示。

观察物体教案11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件 立体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后思考:它们观察的是同一图形,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2.思考:要观察物体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呢?

  3.学生活动。在学生充分建立表象后,我再出示课件小汽车图,让学生对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脱离实物,展开想像,才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最好途径,所以在前面观察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我提出:小朋友是怎么观察的?

  4.小组交流。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本位观察活动,然后再以顺时针的方向交换座位观察,把每次观察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和第一次看到的是否相同,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换位之后每次看到图形的样子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汇报后,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相信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一定能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5.: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出示课件:两个小朋友从不同方向给同一只熊猫照相。

  是谁照的相片?

  2、看大象 他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3、课件出示:水壶: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4、从它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形?

  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基础上学习新知。亲身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作业:回家以后,可选择生活中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四、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象不同的;所以,我们再看一样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的去观察他。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从正面观察

  从上面观察 所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从侧面观察

  目标达成检测

  1、教科书第67页做一做。

  2、连线。下面各图分别是从物体的哪面看到的,画线连一连。

观察物体教案12

  一、教学内容

  (一)搭一搭

  (二)练习三

  二、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4、在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三、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能正确运用上、下、左、右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在学生二年级已学过的“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实物观察与空间想象结合起来。

  2、实物操作与空间想象结合起来。

  3、提倡一个图形的多种实物摆放。

观察物体教案1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感知对称,识别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梳子、衣服、小树、数字1、叉子图片、正方形、长方形、五角星、圆、等边三角形图片、尺、水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春天)你了解哪些关于春天的信息?(学生自由回答)

  2、(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春天景象)是啊,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柳树发芽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放了,你们看,蜻蜓哥哥、蝴蝶姐姐和树叶妹妹也高兴地飞进了我们的教室了。

  3、(将蝴蝶、蜻蜓、树叶图片放大定格)这些美丽的图案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它们的两边是一样的。)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的?(看出来的。)是啊,观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板书:观察)除了观察,你还可以怎样证明呢?(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方法,体会蝴蝶、蜻蜓、树叶左右形状一样)

  4、生操作后汇报:还可以对折。(板书:对折)

  5、验证,揭题。像这样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为对称图形。(板书:对称

  图形)。

  6、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

  7、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对称图形的呢?(观察和对折)

  二、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1、日常的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看到过美丽的对称图形?

  2、学生自由说。

  3、同桌对说。

  三、认识对称轴,学画对称轴。

  1、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美丽的图形,想请大家帮我判断一下,我找的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梳子、衣服、小树、数字1、叉子图片)

  2、学生判断。

  3、刚才我们发现对称图形通过折在图形的中间都留下了一道折痕,这道折痕我们叫做对称轴,一般用虚线表示。

  4、你能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吗?(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五角星、圆、等边三角形)你打算怎么画?(学生自由说)四人小组用尺和水彩笔画出对称轴。

  5、交流作业。

  6、小结:通过刚才的折和画我们知道有些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些图形有很多条对称轴。

  四、创造对称图形。

  1、这些图形都是老师剪出来的,你想想我是怎么剪的.?

  2、如果让你剪一个,你会剪什么?

  3、请大家利用箩筐中的工具,也来创造一幅美丽的对称图形,然后把你们小组的作品贴在白纸上,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品最漂亮。

  4、学生创作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把好的作品上交,组长整理好材料,学生欣赏作品。

  五、欣赏对称图形。

  生活中美丽的对称图形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对称图形的图片)

观察物体教案14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 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评析: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二、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小熊“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评析: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评析:有了上面给小熊“拍照”的经历,学生不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利用在上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想象并作出判断。]

  3、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评析: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4、观察茶壶和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评析:观察对象由单个物体发展到两个物体的组合,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结果,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有所不同。]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在学生经历了三次观察物体的活动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活动过程、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评析:让学生根据大楼的照片想象大楼前、后、左、右的视图,由于在课堂里无法进行实际观察,学生需要综合应用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相关的旧知才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作支撑,这对一年级的的小朋友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里向学生提出这一任务,主要是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一种机会。在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想象结果的基础上,再出示各种视图,一方面让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了反馈。]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总评:本课的设计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设计者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活动作了精心设计。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2、立足于用好教材,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观察物体教案15

  教学目标:

  1、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2、通过不同题目的练习、讲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自己独立进行题目的练习。

  难点: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进行直观思考。

  教学准备:

  补充练习题。

  教学过程:

  口算:

  80÷8= 93÷3= 9×800= 110×5

  500×6= 31×2 62÷3= 48÷4=

  学生练习,1分钟完成。集体核对。

  注意末尾的0别忘了添。

  62÷3如何处理?复习商1不够就商0的题型。

  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观察一个物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站在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

  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一个物体的两个面?

  学生尝试回答。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如何确定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补充:如果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的图案相同,则这时长方体的下面的面是什么图案?正方体的`背面是什么图案?

  学生观察并说说这样判断的理由。

  下列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从侧面看下列的三个物体,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一连。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从哪个面看的?学生尝试练习。

  集体核对,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六、解决实际问题2小题(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每本练习本8角,5元钱最多能买多少本练习本?

  学生找重要信息,尝试列式。指名板书(两人),看看谁写得准确而完整。

  学生观察、比较板书,注意答句。

  一共有43个乒乓球,每8个装一盒,最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学生读题,自己独立列式解答。指名两人板书,看看谁完成得出色。

  集体核对,注意答句。

  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除法应用题,而且答案都有余数。

  不同点:答句的处理,第1小题舍去余数,第2小题需要进1。

  :这种题目的答句非常重要,是否要进1,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

  练习。

  你觉得在观察物体这一章节中,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交流并自我对照。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补充练习

  课前思考:

  补充了一些之前所学的知识和这一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不断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在观察物体的补充练习中,让学生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根据从某一面看到的图形,把物体摆出来。

  课后反思:

  由于这一单元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所以这一节复习课补充了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在口算中注重正确率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做题速度。简单的连乘问题,学生学习得也不错。对于这一单元,要注意题目之间的比较,能深层次地挖掘题目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对于一些直观的题目都能完成得很好,理解比较到位置。从题目的处理来看,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还可以,但由于题目中抽象的成分不多,因此,没有什么难度。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适当地在原来题目的基础上扩充,一来增加题目的难度,二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这样可以避免由题目简单有带来学生的骄傲情绪,反之,会让学生充满兴趣。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练习与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口算部分相对简单,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简单的连乘实际问题,学生能自己分析题意,并正确的列式计算,也能够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练习过程中还是要强调选择正确的单位。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对比较直观的问题掌握得很好,当遇到需要空间想象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还是达不到要求,需要通过学具或画图的方式来辅助。但总体而言,这部分知识抽象的内容不多,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不是很费力。

  课后反思:

  本次练习中的口算部分主要是检验学生对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正确率,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而对于本单元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可以,但总体来说这一单元比较简单,没有很抽象的东西需要理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在真正的练习中需要借助相关的工具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但靠学生自己的想象达不到解题的正确性。

【观察物体教案】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二教案04-03

观察物体的教案合集五篇01-09

观察物体的教案(通用14篇)06-09

观察物体的教案合集九篇01-19

观察物体的教案合集10篇01-28

观察物体三教案(精选24篇)02-14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9-03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8-10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