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教案

时间:2023-03-07 08:33:00 教案 我要投稿

天上的街市教案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上的街市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上的街市教案3篇

天上的街市教案1

  教学目标

  一、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三、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四、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课时安排

  共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讲《天上的街市》,第二课时讲《静夜》,第三课时讲相关的诗歌常识和作业评讲。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教学要点

  一、阅读并整体把握理解诗歌。

  二、进一步讨论理解诗情、诗意,讨论中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四、学习理解重点词语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五、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从刚学过古典诗词入手,导入新的现代诗歌单元。然后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板书“天上的街市”。

  问:天上有街市吗?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是怎么回事。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然后再让学生齐读一遍。如有读错的,及时进行纠正。

  三、整体把握,提问讨论。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让学生发言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写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

  可概括为: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

  (让学生发言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悲剧的结局。)

  3.作者为什么把天上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民间的悲剧故事改成诗中的那么美好、自由、幸福?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

  (意在引导学生追问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即理解诗歌一定要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的背景。)

  四、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郭沫若,四川乐山人。著名诗人、作家、学者。(让学生看注释,掌握要点。)他的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写于1919年至1920年,诗集中充满了“五四”时期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当时是五四运动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的失望和悲愁情绪,但也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本课两首诗都是选自《星空》。

  2.《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当时中国虽然已经受过“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洗礼,但仍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郭沫若在其著名诗篇《凤凰涅槃》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展示已准备好的字幅)

  凤凰鸟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架上香木,把自己活活烧死,临死之前,凤凰鸟唱着歌,诅咒这个黑暗的世界: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天上的街市教案2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的主旨。

  2.把握本诗的语言特点。

  3.分析想象与联想在诗歌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本诗的主旨。

  2.把握本诗的语言特点。(重点)

  3.分析想象与联想在诗歌中的作用。(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个宁静的夜晚,你仰望美丽的天空,看到闪闪的星光,想到了什么呢?我国有一位杰出的诗人很喜欢仰望夜空,他就是郭沫若。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曾几度彷徨无定地在黄海边上踱来踱去,独自仰望常动不息的星空,从那闪闪的幽光中寻觅始终令他醉心的理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感受他展示的心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二、自主预习

  为何诗人修饰流星的量词不用“颗”而用“朵”?

  明确:“朵”一般用来修饰“花”一类的名词。诗人把“朵”移作他用,冲击人们的习惯思维,令人倍感新奇,以幻觉感受那一闪而过的流星恰似花朵那般灿烂,含蓄新奇。同时流星如花,读者仿佛嗅到了弥漫于星空的淡淡芳香,仿佛听到了它们的盈盈笑语。“朵”字创设的这种恬静欢愉的意境,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合作探究

  (一)归纳主题

  《天上的街市》呈现的是一幅“平和洁净”的理想境界。诗人由地上到天上,由景物到人物,在现实中苦闷彷徨,把目光投向那虚无缥缈的星空,幻想出神异的景象,描绘出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

  (二)想象与联想

  《天上的街市》一诗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试分析其作用。

  明确:诗中,诗人根据“街灯”和“明星”的相似点——星星点点,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顺着这一联想,诗人在后三节进而展开想象:天上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着珍奇物品,天上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将虚构的“仙境”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本诗有3处位置运用了联想手法。第一处(第1节):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空间上:远远的;特征上:明;数量上:无数。第二处(第1节):由明星联想到街灯。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数量上:无数;特征上:亮。第三处(第4节):由流星联想到牛郎织女的灯笼。二者之间的相似点是发亮而且流动。

  (三)修辞分析

  请分析《天上的街市》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明确:①比喻:诗的第一节中“远远的街灯”和“天上的明星”有许多极其相似之点。诗人用我们极为熟悉的事物作比,使眼前这两种事物联系十分密切,使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活生生地勾勒出天上人间的奇妙境界。

  ②引用:这首诗的第三节引用了我国人民所熟知的古代神话故事。

  ③移就:这首诗的结尾两句运用了移就辞格,实属神来之笔。“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提着灯笼在走”不同于远处伫立的街灯,其区别在于前者是相对运动,后者是相对静止。动感是“提着灯笼在走”的特定性状,把这种属于人类行为的性状移属到非人类行为的星空中,自然也只能同划破夜空、倏忽即逝的流星连在一起了。

  (四)语言品味

  说说本诗韵律优美在何处?

  明确:韵律优美是这首诗语言的另一个特色。如果我们将这首诗的停顿或声调延长处用“/”划开,重音下加粗,韵脚字注上拼音,就可以发现,这首诗每节都是四行,每句都是三个节拍;每句句尾都是双音节词;偶句押韵,四句换韵。读起来节奏和谐优美,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五)难点突破

  作者为什么要将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改造?

  明确: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其结局基本是悲剧性的——即使经过了织女的大力反抗,赢得了每年七月初七的鹊桥相会,但这胜利也是极其有限和可怜的,但本诗中的牛郎织女,却没有传说中的苦难,他们没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压迫,没有天兵天将的追杀,似乎是一户非常幸福、非常自由的男耕女织家庭。作者为什么要将传统的悲剧性的结局改为现在的喜剧性结局呢?这主要是受诗歌的中心思想所制约的。因为本诗的主题,就是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的动力,而牛郎织女生活的社会,即是作者寄托理想的社会,牛郎织女的生活,即是作者寄托希望的幸福生活,所以,必须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幸福美满,才能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果仍然依照传统的悲剧式的结局,那么又怎能反衬当时人间社会的痛苦,又怎么引导读者一起憧憬自由幸福的生活,从而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动力呢?

  四、课外拓展

  我们今天的生活与以前相比,你觉得怎么样呢?分组说说你们的看法。

  举例:

  生1:我们这组认为今天的生活虽然不能餐餐大鱼大肉,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和以前相比,能吃饱穿暖,社会安定,已经很幸福了。

  生2:今天的生活和以前相比虽然幸福,但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战争仍然没有停止,世界和平仍需大家努力。

  生3:现在社会中有些人想做大官,有些人想挣很多钱买漂亮的房子等,但我认为一家人只要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生活在一起就已经很幸福了。

天上的街市教案3

  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 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3、 领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4、 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 重点:

  品味诗歌语言。

  三、 难点:

  对诗歌主题的探讨。

  四、课时:

  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每天晚自修回家的路上,那淡淡的月色,隐约闪着几颗星星的夜空,是否吸引了你的目光?我请大家一起来看图片,领略星空的美景。Powerpoint(下面简称PP):星空图片。

  这是画家和摄影师向我们展现的星空色彩图,那在诗人眼里星空又是怎样的?请大家打开课文《天上的街市》,走近郭沫若,走进他的星空世界。

  (二) 简介作者:

  问:大家以前有无接触过郭沫若和他的文章?

  出示投影:郭沫若先生简介。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三) 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一读,完成两件事:

  ① 圈出不熟悉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解决。

  ②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得流利。

  2、个别学生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后纠正字音、节奏。

  3、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从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星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结:跟着郭沫若,我们领略了别样的星空风光图,那美丽的天上的街市,珍奇的物品、骑着牛儿的牛郎织女、似流星的灯笼,是否吸引了你的目光,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 读出自己。

  PP:找出你最喜爱或感触最深的画面,大声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预设:

  1、 第一幅画:

  朗读方式:对读。

  关键词:明、无数、点、亮、现。

  知识点:联想的特点。

  2、 第二幅画:

  朗读方式:齐读。

  关键词:缥缈、美丽、没有、珍奇。

  知识点:想象的特点。

  3、 第三幅画:

  朗读方式:想象读。(语气:亲切;情感:对幸福的向往之情。)

  关键词:浅浅、不甚、来往。

  知识点:想象的特点。

  4、 第四幅画:

  朗读方式:再创造读。

  原句: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再创造: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在走——在走——(渐轻,体现悠闲游走之感)

  关键词:闲游、朵。

  知识点:想象的特点。

  (五)主题探讨。

  1、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选用并改编了牛郎织女这一民间故事?

  提供写诗的时代背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正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各派军阀的高压统治,处处黑暗,民不聊生,老百姓处在极其悲惨的境况之下。

  2、作者当时的心态:他极度憎恶黑暗现实,但浪漫气息浓郁的诗人对社会现实并不绝望,也不因此而哀怨、伤怀,而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不满现实,热烈的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3、郭沫若先生的性格特点,即奔放、热情、浪漫气息浓郁等。

  文学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瑰丽的想象来探索人生真谛,追求美好的未来。这种幻美的追求与人生的思索曾激起过同时代人的深切共鸣。

  巧妙的联想,奇特的想象,优美的意境,是这首诗的特色,也是它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的原因。

  题目本身就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想象色彩,一开始就把人们引入一个想象的绮丽的境界。第一节“明星”与“街灯”的视角相同,为全诗奠定了想象的基调由现实生活中的街市,联想到天上的街市,“街灯”与“明星互喻,天上地下的.美景相映生辉。第二节写想象中的街市,与人间街市一样有店有物,但又比人间的“珍奇”,且富足无比。以“美丽”、“陈列”二词略加点染,衬托出天上仙境繁华迷蒙的背景,并用“缥缈”的似有若无,时隐时现来进一步唤起人们的想象。三、四节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如此“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如果成为一系列静物陈设在那里,而没有人物在其间活动,则其妙不足。此二节中,诗人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绘,由“天河”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民间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受王母怒责,每年仅有可怜的一次“七夕”之会,但在《天上的街市》中,诗人借助大胆的艺术想象来改造神话题材,以神话传说中的主人公作为抒发理想的对象,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天上享受着美好的生活,骑着牛儿,提着灯笼,涉过银河,在美丽的天街闲游,“浅浅的天河”成了牛郎织女生活中的一道风景,永远“胜却人间无数”,永远令人心驰神往。诗人摒弃了牛郎织女的一切悲剧因素,把造成不幸的障碍化成美好生活的陪衬,给诗中的幻景罩上一层迷人的色彩。结尾“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更是烛照全诗的点睛之笔,显得意味无穷。

  王国维说,意境有“写境”与“造境”之别,即“写实”与“虚构”之别。此诗首节为写境,后三节为造境。优美的意境与主观抒情相结合,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美丽的天国与丑恶的现实相对照,特别是四个“定然”的运用,让人们更加向往诗人所讴歌的光明未来。此诗四节,每节三、四行押韵,每节都换韵,但读来自然流畅,故而多年来一直是诗歌朗诵的保留节目。

  教学反思

  我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节课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联想、想象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我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诗歌,进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把自己的心摆进去”,或者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

  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为此,我设计了五个环节来体现我的教学思想:

  一是发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己去筛选感兴趣的材料。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是重视让学生联系社会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通过朗读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是通过诵读、品味、感悟三环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诗歌,独立阅读诗歌。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倡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是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诗歌要求学生多诵读,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多诵读,让学生在反复、比较的诵读实践中增加语感,发展语感,加深领悟。

  五是设计联想、想象训练。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还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天上的街市教案】相关文章:

《天上的街市》教案01-17

天上的街市教案09-18

《天上的街市》教学教案02-09

天上的街市教案15篇03-05

《天上的街市》教案(精选18篇)12-02

《天上的街市》教学反思12-21

初一语文《天上的街市》教案09-25

天上偷来的火种的教案03-05

中班飞机天上教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