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优秀

时间:2023-03-20 13:03:3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优秀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优秀1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重要情节的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在正义与邪恶斗争中鲁达的性格,学习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分析。

  2、从人物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时数]

  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预习指导

  1、结合课本注释扫除字词障碍,尤其是古今词语的含义的理解。

  2、粗读课文至少一次,了解大致情节。

  二、导入新课

  1、请一学生谈电视剧《水浒传》,创设情境。

  2、学生默读“预习提示”。

  3、简介《水浒传》及作者。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写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众多的英雄人物,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三、解题

  1、教师明确

  鲁提辖,即鲁达,绰号花和尚鲁智深——正义的一方

  镇关西,卖肉的郑屠,恶霸,绰号镇关西——邪恶的一方

  解决矛盾的方法————打

  2、学生思考:鲁达为什么要打?怎么打法?打的结果如何?

  四、复述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1、教师提示:

  按时间顺序和故事发展的先后来复述,300字左右:

  某一天下午:第二天一早:送走金氏父女后:打死郑屠后:

  2、学生独立思考,必要时可以交流意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抽二个较好表达能力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有不同意见可补充

  五、划分层次,概括意思。

  1、根据复述故事的情况,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简要归纳意思。

  2、学生独立思考后归纳。

  一(1—7)潘家酒楼上,鲁达倾听金老父女的控诉。(开端)

  二(8—9)潘家客店里,鲁达亲自保护金老父女逃出虎口。(发展)

  三(10—20)郑屠肉铺前,三拳打死镇关西。(高潮)

  四(21)奔出南门,亡命出走(结局)

  六、分析人物形象。

  1、按照以上层次划分的四个阶段,分别找出鲁达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并分析这些句子各体现了鲁达怎样的性格特点。

  A、酒楼会友倾听控诉

  动作:丢在地上(粗鲁)摸出银子(爽利慷慨)

  语言:大骂郑屠(不畏强暴伸张正义嫉恶如仇)说李忠不爽利(豪爽慷慨)

  B、客店送行

  动作:打店小二(勇武疾恶如仇)

  C、拳打郑屠

  语言:三次消遣郑屠(有勇有谋)打前骂郑屠(有正义感直爽)

  动作:三拳打死镇关西(勇武嫉恶如仇)

  D、智走他乡

  心理活动和语言:(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归纳小结:要求学生把以上分析归纳起来,口头总结鲁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七、布置作业

  附:板书

  一(1-7)潘家酒楼上,鲁达倾听金老父女的控诉。(开端)

  二(8-9)潘家客店里,鲁达亲自保护金老父女逃出虎口。(发展)

  三(10-20)郑屠肉铺前,三拳打死镇关西。(高潮)

  四(21)奔出南门,亡命出走(结局)

  鲁达:粗鲁豪爽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粗中有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提问:鲁提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写他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片段最能体现鲁提辖的性格?“消遣郑屠”和“拳打郑屠”

  三、学生自读课文10—20段,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出示投影片,要求解决以下问题:

  ⑴分析“三次消遣郑屠”(从鲁提辖的要求、郑屠的反应来分析)

  第一次消遣:鲁达拳要求:____,郑屠的反应:_____

  第二次消遣:鲁达拳要求:____,郑屠的反应:_____

  第三次消遣:鲁达拳要求:____,郑屠的反应:_____

  ⑵分析“三拳痛打郑屠”(从打前骂、打的`位置、打得结果、郑屠的反应、描写角度、比喻的修辞几方面来分析)

  第一拳:打前骂:_____;打的位置:____;打得结果:____;比喻:_____;描写角度:第二拳:打前骂:___;打的位置:____;打得结果:____;比喻:_____;描写角度:

  第二拳:打前骂:_____;打的位置:____;打得结果:____;比喻:_____;描写角度:

  ⑶分析店小二的三次反应

  第一次:看到_________,店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看到_________,店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看到_________,店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独立思考,必要时可相互研究。

  3、全班朗读16—18段,深入体味鲁达的气势。

  四、讨论问题:

  1、出示投影片,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⑴鲁提辖为什么要三次消遣郑屠?表现了鲁达什么的性格?

  ⑵写店小二的三次反应有什么作用?这叫什么写法?

  参考答案:⑴为了激怒郑屠,使其主动动手,为打找正当借口;乱对方方寸,更容易打倒;反映了鲁达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性格。⑵反衬鲁达气豪胆壮,显示其力量的强大;侧面烘托的写法。

  五、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16—18段。

  3、语文指导用书。

  板书: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三次消遣:激怒郑屠有勇有谋

  鲁提辖

  三拳痛打:骂、打、比喻

  店小二三次反应:反衬侧面烘托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优秀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重点语段鲁达行动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性格,且学会描写行动的方法;

  2、理解关键词语;

  3、多角度思维训练,激发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的行动,感受人物的性格

  三、教学难点

  学会描写行动的方法

  四、设计思路

  《鲁》文浅显易懂,本着浅文深教的原则,不断激发学生于无疑处生疑的探究意识,因 此本文教案设计有别于传统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带有明显的“研究性阅读教学”的特点。本教案设计以三个问题(鲁达为什么要消遣郑屠;作者是怎样描写“三拳”的;为什么要详写“三拳”)为探究主线,其间穿插许多有价值的、能激发学生创新探究意识的小问题,诱使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提炼、重组、补充、完善,以达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一)复述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情节(亮出幻灯:酒楼宴友,父女诉苦————义赠白银,旅店送行————消遣郑屠————智走他乡),请四位同学上台各复述一部分,台下同学要对他们的用词、语气稍作评论。

  生:鲁达和李忠,史进三位哥们正在潘家酒楼喝酒,忽听隔壁有人哽咽哭啼,鲁达甚是焦躁,得知真相后对金氏父女很是同情……

  生:天色微明,鲁达就到了金氏父女的歇处,看门狗店小二阻止他们出逃,鲁达大怒,揸开五指……

  生:鲁达直奔状元桥肉店,一见面就直呼“郑屠”,后假借相公钩旨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郑屠恼羞成怒,鲁达借机三拳打死镇关西。

  生:鲁达知道自己打死镇关西,要吃官了,于是假意道:“你这臭家伙装死,洒家改日再收拾你。”

  (二)切入重点

  师:同学们,你认为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

  生:(齐喊)三拳打死镇关西。

  师:其实,这是文章情节的高潮,请速默读。

  师:“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鲁达一见郑屠,是不是马上来了“饿虎扑食”?

  生:不,是猫抓老鼠!

  生:先戏弄戏弄他!

  师: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消遣。

  师:鲁达是怎样消遣郑屠的呢?请从文中寻出有关语句。

  师:在鲁达的戏弄下,郑屠终于激怒了,他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尖刀,改守为攻。请问:鲁达这样消遣郑屠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叫“引蛇出洞”,既然蛇要咬人,那就可打其“七寸”。

  师:对了,这是为惩治坏人寻找一个借口,联系全文还有其他目的吗?

  生:拖延时间,以便金氏父女安全脱离虎口;

  师:还有其他目的吗?

  生:(紧张思索)戏弄戏弄他,叫他尝尝被人欺负的滋味,这叫“一报还一报”;

  师:从上述分析中,看出粗人鲁达有什么鲜明的性格?

  生:聪明、机智、讲究策略;

  生:这叫做“粗中有细”;

  (这里鲁达戏弄郑屠的目的',从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前奏导读

  师:接着鲁达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拳就要打出了,请听读16—19自然段。

  师:注意,鲁达三拳之前的前奏曲,打开幻灯:(鲁达右手拿刀,左手便来揪鲁达;被鲁提辖就势拿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跌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踩位胸脯,握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这几句话中的动词运用与原文有哪些出人,说说原文动词的妙处。(这些问题于无疑处生疑,能促使学生注意对课本用词的探究)

  生:“拿住”欠一般,改为“按住”,“按住”是用手或指头压,郑屠一揪,就给鲁达制住了。

  生:“跌倒”改为“踢倒”,“跌”是自发性的,“踢倒”是鲁达一脚的结果。

  生:“踩”改为“踏”更有力度,更见豪迈气概。

  生:“握”是瞬间动作,“提”是使拳头由下往上移,这足以使恶霸胆战心惊。

  生:这些动词一气呵成,既表现鲁达武艺的高强,又表现他除恶务尽的急切。

  师:把有关对三拳精彩描写的句子划出来,品读品读。

  师:同学们,鲁达在每打一拳之前是怎样做的?

  生:在每次拳打之前必有语言描写。

  师:对,第一拳之前,“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说这句话有何用意?

  生:先造舆论,使人觉得他挨打活该!

  师:第一拳打得镇关西鼻子歪在一边,郑屠说,“打得好!”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是在求饶,讨好!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是威胁,反语,我镇关西不是好惹的,小心日后寻你算帐。

  师:以上两种都有道理。

  (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师:鲁达见他这样,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借机打了二拳,打得郑屠只讨饶,鲁达又说:“你若和俺硬到底,洒家便饶了你!”试问,郑屠若是硬到底,鲁达会饶他吗?

  生:这是借口,正反都得挨打;

  生:心中的气还没出够,不会轻易放过他。

  师:这里的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这种拳头未动,舆论先行的做法显示了他的精明、智慧和坚定不移伸张正义的立场!

  (四)三拳导读

  师:语段中更为精彩的是三拳的动作描写,请问这三拳着落点分别在哪里?

  生:鼻子上、眼棱缝、太阳穴

  师:这三拳能否颠倒过来写,比如说第一拳打在太阳穴上?

  生:那就会一拳打死他,因为鲁达只是想教训教训他,因为下文有句话:“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打死他!”

  师:现在大家明白这三拳能颠倒写吗?其实这三拳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从次要部位到要害部位,一招比一招狠,一招比一招准!

  师:这三拳描写的角度一致吗?不同角度的描写好在哪里?

  生: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来写,全方位的,既写出感觉的苦痛、外形的狼狈、又写出精神的昏厥。

  师:我们先看第一拳,大家齐声朗读:“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一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滚都出来。”

  师:作者运用什么修辞?

  生:比喻。

  师:油酱铺里有咸的酱油,酸的醋,好辣好辣的火锅调料,请问这个“油酱铺”开在哪儿?

  生:开在郑屠的鼻子上、嘴巴里;

  师:请问“滚”这一动词运得准确吗?(启发:该字从“三点水”)

  生:用得妙,与“油酱铺”相呼应,同时写出了郑屠挨打的强烈感受。

  师:请大家齐读第二拳:“提起拳头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出来。”

  师:“彩”字用得好?

  生:与下句的“红、黑、紫“相呼应!

  师:这“彩帛铺”开在哪里?

  生:开在他的脸上,变成了大花脸,挂了彩;

  师:请问:“红的,黑的,紫的”各指什么?

  生:红的是血,黑的是乌珠,紫的是……

  生:(查字典,发现“紫”:红和蓝合成的颜色!大悟)是血和乌珠二合一的结果!

  生:不对,我觉得是脸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师:两种意见都有理,请问“绽”字用得准确吗?(有“滚”字分析为例,这道题较易作答)

  生:“绽”,绞丝旁,裂开之意,与“彩帛”相应,用得准!

  师:齐声朗读最后一拳:“又只一拳太阳穴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

  师:大家有看过道士做法事吗?

  生:各种法器齐鸣,嘈杂喧闹。

  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生:郑屠被打得耳朵嗡嗡直响。

  师:请问作者为何以“法事”作喻?

  生:暗示郑屠离死期不远。

  师:郑屠结果死了,课文用了哪个动词?

  生:挺!

  师:这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写尽了郑屠的死相!与下文的“没入的气,动弹不得”相呼应!

  师:作者为什么如此详写三拳?(启发学生从鲁达、郑屠、观众、写法等方面探究)

  生:主要是突出人物疾恶如仇的性格!

  生:郑屠是一个恶霸,人们对他敢怒不敢言。鲁达拳打实在是代表人们的心愿,打得越厉害,人们就越解恨,如果略写,难解人们心头之恨。

  生:叫他慢慢品尝他种的苦果,这叫“折磨”,也叫“罪有应得!”

  生:这里的详写突出作恶者狼狈的下场,是对作恶者敲的警钟、丧钟!

  (五)主题探究

  师:鲁达打死了郑屠,真是“路不平有人垫,事不平有人管”,同学们你认为打的痛快吗?

  生:痛快!

  师:此对此刻,假如你亲临现场,真的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你该对鲁达这位英雄,说句什么心理话?

  生:鲁达,你真棒!

  生:学习你的不畏强暴、见义勇为!

  生:鲁达叔叔,不要逃跑,人民支持你,时代需要你,社会主义需要你1

  师:学了这一课,大家以后碰到歹徒干坏事,就三拳二腿打死他行吗?

  生:扭送到公安局!

  生:送他到法庭!

  师:那么,请问,当时鲁达为什么不把郑屠扭送到衙门里,并告他一状?(这道题的设计是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上升到主题的探究)

  生:郑屠可能有几个臭钱,有钱能使鬼推磨,真是欲告无门啊!

  师:再想一下,文中封建社会的黑暗还表现在哪里?

  (六)鲁达形象

  师:“见义勇为,疾恶如仇”是不是鲁达性格的全部?(这一问题的设计是以重点段落的分析带动全篇的探究)

  生:“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表现他的鲁莽暴躁;

  生:“便从身边摸出五两银子,又向史进借了十两银子”表现他的扶危济困;

  生:“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表现他的粗中有细;

  师:综上所述,鲁达是一个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粗中有细的人。

  (七)学生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学了通过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生:学了按一定顺序,从不同角度,运用适当修辞进行描写的方法;

  生:要想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推敲、琢磨课本的关键词句;

  (八)布置作业

  如果你是法官,郑屠家属提出诉讼,你将如何判断此案?(学生可以自行搜集法律资料、假设、论证,最终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并写出探究性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