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教案

时间:2023-03-31 10:40:41 教案 我要投稿

《牧童》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牧童》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牧童》教案

《牧童》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其乐于和参与电影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和特点。

  2、能力培养:聆听《悍牛与牧童》这首动画音乐。能体验、领会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影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电影音乐的'主题思想,在乐曲中运用了人的声音和乐器混合在一起的效果,让学生体会其乐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乐曲的背景简介、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短笛等。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动画片《悍牛与牧童》的音乐

  1、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人声、笛声、牛叫、打击乐器。)

  2、根据对音乐的理解选配画面。

  3、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音乐所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思考:(1)壮汉们驯服不了牛时,音乐是如何表现的。(音乐极不协合,旋律出现了半音关系。)

  (2)牧童驯服了牛时,音乐又是如何变化的。(音乐平稳流畅,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音乐的表现选择画面,讲解音乐表现的特点,让学生真正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4、为什么只有牧童驯服了牛,说明什么道理呢?

  (1)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人与动物要沟通,人要发解动物,爱护动物,带给我们最深的是人与动物、大自然间的和谐与质朴的关系。)

  (2)实践与创造

  看几段动画片片断,你觉得用什么音乐相配好?并作下列练习:

  (3)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电影音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学习一些电影音乐,在以后的时间里再来探讨。

《牧童》教案2

  教材分析:

  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因为一幅《斗牛图》,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故事。画家的从善如流,牧童的大胆率直,是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现的两种品质。而这两种品质都蕴含于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述之中。

  教学设想:

  一个距离学生一千多年的故事,怎样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那时那刻,那景那情,唯有将学生带入文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方能体验。所以,此课的教学思路,就是创设情境,师生同步进入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进入戴嵩作画的地方,进入不同的角色,去让故事重现,实现学生与文本最近距离的对话。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悟不同人物不同时刻的心理想法。

  2、从文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并有所启发。

  学习过程:

  一、联系学生实际,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

  2、从了解学生的爱好出发,领会什么人才称得上是画家。

  3、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知道什么人是牧童。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导语:一边是画画得很好的画家,一边是放牛的小孩子,这两个人似乎毫无关联,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3、师生一起小结并板书:牧童批评画家。

  三、创设情境,进行文本对话。

  导语:一个画家的'画,居然被一个牧童批评,是不是他徒有画家的虚名,其实画画得根本就不好呢?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看画家的画好在哪里?

  (学生汇报时,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一……就……”进行说话训练。另外还让学生体会其它反映画家画画得好的词:没有不、争着、大价钱)

  2、指导学生对第一自然段朗读。要求:读了让人觉得画家的画确实画得好。

  (学生练读,汇报读,师生互相评价)

  导语:第一自然段让我们明白了,其实戴嵩的画画得挺好,但是还是被牧童批评了,不过,牧童批评的不是画家的画得不好,而是画错了。那么,戴嵩画错的是一幅什么画呢?

  1、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要求用笔画出描写戴嵩作画的句子。

  (读,体会,谈:轻松、认真、速度快等)

  2、围观的人什么反应?

  (学生抓词抓句)

  2、师扮演戴嵩,学生扮演围观的人,对戴嵩的画进行夸赞。

  导语:在人们夸赞声中,出现了一个不同的声音,谁出场了?

  1、请一学生扮演牧童,其他学生帮助分析牧童该如何出场。

  (抓出文中牧童的动作:挤、喊 语言:画错了!画错了!)

  2、牧童出场,人们的反应如何?

  (学生表演。师朗读: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人们一下子都呆住了。)

  分析:为什么会呆住?

  3、在人们呆住的时候,如果你是戴嵩,你心情如何?文中的戴嵩是什么态度?

  (抓重点词“和蔼”,学生表演当时的戴嵩。)

  4、请学生扮演牧童回答戴嵩的问题后,讨论:牧童的批评的对吗?为什么?

  导语:戴嵩把《斗牛图》画错了,你们认为原因在哪里?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师借此机会阐明两点:

  一,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从文中传说一词可以看出;

  二,戴嵩是唐朝有名的画家,擅长画牛,画得栩栩如生,原因在于能认真观察,细心揣摩。

  2、尽管戴嵩把《斗牛图》画错了,但文中两个主要人物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生分析人物的品质。在分析时师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具有相似品质的人进行回忆,再次整体感知。如:打碎花瓶的列宁、动手做做看的伊琳娜等。)

  四、剧情表演,升华情感体验。

  1、师生共同确定剧情需要的角色。

  (在确定角色时,可以把围观的人根据课堂上的拓展多确定几个。)

  2、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背诵或改编台词。

  3、师生同台演出。

  (师可选择一个没有台词的演员:戴嵩的朋友,进行台词编写,作为第一个人物出场,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4、师生评价首场演出,然后分小组表演。

  五、知识拓展,丰富语文积累。

  1、学习这篇课文,你获取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表)

  2、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其它画家及画家的故事。

《牧童》教案3

  教材简说

  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伽俐略敢于挑战亚里士多德,是何等的胆识!小小一个牧童,面对地位尊崇的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画错啦",又是何等的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文坛巨匠苏东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谈,万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无法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崇高与伟大。戴嵩身为著名画家,地位可谓十分尊崇。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那他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画家与牧童间的故事吧!

  二、识字写字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2。交流识记的生字。

  (1)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 惭-愧

  (2)加偏旁识字:区-驱 共-拱

  (3)换偏旁识字:沟-购 绳-蝇 渐-惭 瑰-愧

  (4)看字形识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联系生活识字:"价"超市里写有"天天平价"。"购"镇上的粮站墙上写有"收购玉米"几个字。

  3。交流生词。如:夸赞 称赞 赞扬 和蔼 惭愧观赏 沉思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如: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3)"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用!

  (4)"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5)"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抹、挤、拱、批"这四个字都有提手旁。写"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来;写"挤"字,把提手旁和"整齐"的"齐"合起来;写"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来;写"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赛"的"比"合起来。"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边,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价"字有三个撇,最后一撇一前两撇写法不同。"钱"字和"浅"只是左边的偏旁不同。

  (2)示范指导。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下面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和斜钩的写法。购:"宝贝"的"贝"字和"勾画"的"勾"字都写得瘦长一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设疑,引导读书:这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说:"多谢你的指教。"这是怎么回事呢?快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读感悟

  1。初读,整体感悟。

  (1)自读。课前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简短的话写下你的朗读体会(可以在课文中批注)。

  (2)朗读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读和读书体会。

  (3)根据以上交流,再读全文,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为什么?

  2。看图,重点朗读感悟。课文的人物对话描写得很生动,文中还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图。要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来感悟课文,品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的人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2)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图中的故事。

  (4)对比,感悟人物品质。戴嵩--牧童年龄不一样: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地位不一样: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生活不一样:一个画画,一个放牛。品质不一样:一个谦虚,一个勇敢、实事求是。

  3。领悟内容,诵读全文。

  (1)学了课文,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谁说什么?如:我想对戴嵩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多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您又是那样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想对牧童说: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你也很会观察,斗牛的情形你记得清清楚楚。

  (2)带着各自对课文的体会,自由诵读全文。

  三、积累运用

  1。"一"的本领真大。自然数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们汉语中的"一"的本领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别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丰富极了,不信,你读读下面的句子:

  (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的画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也来夸夸我们汉语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读一读,看一看,欣赏一下名画家徐悲鸿画的马,你会感觉到什么呢?给他的图配几句话吧。

  四、实践活动

  开一个"人无完人"的故事会。课外惧能说明"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故事,自己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如: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3。漫画。一位雕塑家公开展出他的艺术品--马,并悬赏给他指出错误的人。许多人纷纷前去,都败兴而归。一位盲人上前去摸,发现这匹马的头是向后转的,可是马的脖子上却没有"皱纹"。他的发现让雕塑家大吃一惊!

《牧童》教案4

  一、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五、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六、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教案5

  【教学目的】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认识简谱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简谱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唱简谱的能力;对于有一定简谱基础的学生,学吹牧童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吹牧童笛。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复习《玛利有只小羊羔》、《多年以前》和《友谊地久天长》,请学生上来演奏,其他的学生认真的'听。

  老师用电子琴伴奏:

  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并吹奏了《友谊地久天长》,这是一首受全世界人喜爱的抒情歌曲,今天,老师将教同学们分声部来吹这首歌曲。

  1、将第二声部的旋律,由1=F转成1=C,板书到黑板上,请同学们抄下来。

  2、教师用竖笛吹《友谊地久天长》;

  三、音阶教学

  1-│2-│3-│4-│5-│6-│7-│1-‖(上下行)

  一个一个的音,慢慢吹,指法要准确、吹奏的方法要对。逐个的检查,逐个的纠正。

  四、请同学们看黑板:

  1、我们来学《友谊地久天长》这首乐曲的二声部曲谱。

  2、教师用竖笛、电子琴,演奏《友谊地久天长》的二声部,同学们一起演唱。

  3、带领学生学吹《友谊地久天长》这首乐曲及其二声部。

  注意:这首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耐心的教学,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学会。

  4、在同学们很熟练的前提下,再将全体同学分成两部分,进行双声部的练习。

  五、检查学习的效果。

《牧童》教案6

  【目标预设】

  1 、通过同音字字义比较,建构“戴”字的意义;运用形声字识字方法认识“惭、愧”;通过语境的反复朗读认识“价、购、墨、抹”;通过动作演示,认识“拱”。学习书写“批、评、抹、拱”4 个汉字。借助画面理解并积累“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两词,拓展并积累表示画作生动的词语:绝妙之作、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2 、读通课文,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感悟戴嵩的画技高超,并能运用积累的语言夸夸戴嵩的高超画技。

  3 、学习“一……就……”的句式,并结合文本,学习运用这一句式。

  【教学预设】

  一. 回忆榜样

  孩子们,喜欢看故事吗?平时你都看过哪些故事?看来你们知道的故事还真不少。老师这儿有几幅图,每一幅图就是一个故事。这几个故事你看过吗?

  出示:孔融让梨

  你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的题目吗?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孝敬父母)

  出示:司马光砸缸

  这个故事的题目又有谁能说出来?故事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

  出示:凿壁借光

  再让大家来看一个,故事主人公匡衡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爱不爱学习?

  看来,咱们班的孩子平时看书还真不少。小朋友们平时看书的种类应该更广泛。

  二. 引荐画家

  孩子们,孔融、司马光、匡衡,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节课,老师要介绍大家认识这么一位画家。

  出示: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化大价钱购买。

  谁能第一个站起来读读这句子,和这位画家见个面?

  这个句子中有两个生字宝宝,可不能念错他们。

  真能干,老师没教你,也能把这两个穿红衣服的生字宝宝读正确。奖励你带着大家读读这两个新词。(用卡片出示,请这位学生领读:价钱 购买)

  1. 谁也能像他这样正确地读一读这句子?

  2. 初次见面,你就发现这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伟大、著名)你又是从哪里读懂的?

  预设:

  (1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稍停顿,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学生说不上来由老师说),他的画刚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里有一个句式,(边板书边告诉学生:一……就……)是的,这么多人来观赏他的画,确实是个著名的画家。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位著名的画家?

  (2 )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

  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意思就是: 。(个个点头称赞),他确实了不起。

  你还能找出这位画家著名的地方吗?

  (3 )有钱的人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体会:争。争就是“抢”。大家为什么要抢着买?如果不及时去抢的话?

  你们说的都没错,这的确是一位画技高超的画家。知道了这位画家画画水平那么高后,再读这几句话肯定比刚才要好了,咱们一起读一读。

  三. 认识画家

  大家想知道这位画家的名字吗?先不着急,等会儿你们可以自己从课文中找到。今天咱们要一起来学习的故事就和这位画家有关,题目叫“画家和牧童”(课件出示题目,板书题目),谁能站起来把课文题目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故事就藏在课本95 页,请小朋友自个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遇到一下子读不通的地方,回过去多读几遍。老师给你4 分钟时间,看这四分钟内,谁读得最有效。

  初读检查:

  孩子们,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位画技如此高超的画家就是:唐朝著名的画家——戴嵩。

  请你叫一叫他的名字。

  1 、认识“戴”字:我们学过一个和戴读音相同字,就是这个“带”,这两个字读音相同,可样子完全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看看谁能够把这两个字正确地用一用,告诉我每个词语应该选择哪一个?(课件出示,给每个词语选择正确的“戴”或“带”)。我们先来读“戴”的词语(一边读我们还可以一边做动作),从这4 个词语中,你理解到什么?(“戴”是一样东西加在头、面、颈、手等地方)那再快速看看“带”的词语,这个“带”是指(引导,率领,或者指一些长长的东西,还有一些词语表示放在身边的意思)。

  再来看这个句子,句子中的哪一个词语也在告诉我们戴嵩的画技高超?(板书:著名)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著名?(有名)看,我们帮助它找了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就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了。

  2 、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发现同学们有一个句子读得不够准确。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纠正多音字的读音:斗、夹。这个句子中的两个多音字可别念错了,我们请出拼音来帮忙吧。

  强调以后再请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比较难读的句子,里面藏着三个生字宝宝,谁来挑战一下?

  读读这两个词语:(卡片出示:惭愧 拱手)

  学习:惭愧。看看这个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竖心旁)这个词和什么有关?(和心情有关)心情很怎么样?(后悔)

  学习:拱手。会做拱手的动作吗?古人在对别人表示尊敬的时候,常常在胸前做拱手的样子。(老师示范一起做)

  再齐读该句。

  四. 了解画家

  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除了课文第一段,还有好多地方能够看出戴嵩画技高超。咱们再快速地读读课文,拿出笔找一找,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戴嵩的画技高超?

  反馈交流预设:

  来说说你都找了哪些句子。

  1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这句话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习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一起读读这两个词语。谁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是中国国画绘画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技法,这就是戴嵩画的《斗牛图》,你来说说,哪些部位画的时候是浓墨涂抹的,哪些地方可是轻笔细描出来的?(指名让学生点一点)是的,画中的细节可得轻笔细描。

  (板书“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你们看,有时候画面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词语意思不一样,读的也应该不一样,现在再来读这两个词语,相信你们肯定读得比刚才好。(浓墨涂抹要读得重些,轻笔细描要读得轻些)。理解了这两个词语,回头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相信一定有新的感受了。(请学生读)说说你从这句画中感受到了什么?

  是呀,戴嵩画画有轻有重,一会儿一会儿说明他的动作那么娴熟,技法那么高超,一会儿就把图给画好了,的确是位画技高超的大画家。

  齐读该句,指导读好“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还有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戴嵩画技高超?

  2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夸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1 )谁能看着屏幕来读一读围观的人夸赞的话?请一个学生读商人的夸赞,另一个读教书先生的夸赞。(指导读,这些话都是发自围观人的内心。要读得真真切切)

  谁也想这么来读一读?

  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

  谁有勇气和老师挑战一下?

  (2 )你看,围观的人的夸赞中,哪一个词语充分说明戴嵩的画技高超?

  学习“绝妙之作”(板书该词):你知道还有哪些词也同样表示画画画得很像?

  推荐拓展词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请学生领读,再齐读。

  (3 )如果你也是围观中一个,你会怎么夸呢?要是你能用上这几个词语,相信一定会夸得更到位。

  (4 )像这样你也夸,我也夸,这个夸,那个夸,就是(纷纷夸赞)(板书“夸赞”)。这里还有词语和“夸赞”意思一样,看看是哪几个?(称赞、赞扬)一起读一读。

  你们把戴嵩夸得这么好,老师也忍不住想加入进来。这次老师读这三个词语,请你们来读围观人都说了什么。

  你们读得太好了,可这都是围观人的夸赞。咱们现在换一种方式来夸夸这位著名的画家。(课件出示)像这个句子一样,我们用上“一……就……”这个句式。夸之前请你们再读一读这篇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哪些信息能用“一……就……”这个句式来说明这位画家画画技术的高超?

  预设:

  他的画一挂出来,人们就都点头称赞。

  他的画一挂出来,有钱的人就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你们很了不起,你们的赞扬让我们更明白戴嵩的画技是如此高超。(再出示:夸赞、称赞、赞扬)这三个词语太重要了,我们把这三个词语再念一次。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和它们意思完全相反,这个词语是什么呢?赶紧从课文中找一找。

  五. 写字指导

  指导书写:批评。

  批评这个词语是我们这节课要写的两个生字。“批”的哪一部分要写得矮小些?“评”找准哪个笔画?

  指导书写:抹。

  接下来,我们还要掌握这篇课文中这几个四字词语。(课件出示)请一个小老师来领读一次。这些词语中,其中“抹”是一个生字。和“抹”同偏旁的“拱”我们也来写一写。“抹”第一横稍长,第二横稍短。“拱”字的“共”要写得饱满。

  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好笔,人坐正,本子放中间,开始写。

  全班点评。

  六. 结课质疑

  这节课,我们和戴嵩这位大画家有了初步的接触,看到了他画画水平非常高。可是戴嵩的著名不仅因为他画画得好,更重要的是他身上还有更闪光的品质。下一节,我们将再次走进课文,走近画家。

《牧童》教案7

  本周进行了第二单元的语文教学,第一课便是《古诗三首》的教学。进入了五年级,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已经不再感到陌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也不再感到生涩,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复习古诗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自学、汇报的方式进行学习。

  课堂伊始,我以童年的美好引入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童年时光的幸福和美好,激发学生探究一千多年前的儿童是怎样度过自己童年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教学。在学生初读古诗,互读古诗,提示容易出现错误的字的读音,并且落实重点生字“牧”“蓑”之后,我便引导学生复习古诗一般的学习方法。由于以往一直都在渗透古诗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很自然就回忆起了: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这几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有的同学从“三四”“一二”上下行文中的关联感悟到了,古诗的对仗关系。有的从“卧”字中体会了那种随心所欲的牧童生活。有的在“月明”体会到了古时候生活的静谧,儿童与自然的.亲近。还有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他们的小脑瓜里就涌现出了学多不同的理解,迫不及待的希望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在汇报的过程中,更是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个性化阅读背后的个性化理解。他们往往从古诗的一个字入手就能体会到其中深蕴的意味,很轻松就将古代儿童那种自由自在的儿童生活体会的淋漓尽致。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朗读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读得入情入静。并且在当堂就完成了古诗默写,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教学过后,我仔细反思了整个的教学过程,之所以取得了这样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成功之处在于,教学的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信任学生,学生也会充分地信任自己,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朵朵美丽的火花。但是反思之于也发现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教师的主导性在我的课堂似乎反映的不够。教学目标达成后,教师的深入挖掘仍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牧童》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寓教于乐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教学反思:《牧童》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放牧”中的一个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丽,从而热爱生活。

  本首歌曲,在教师充满幸福感的.教学氛围的熏染下,使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虽然他们是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歌曲意境的体会和情感的抒发却很到位,使我不得不喜欢这些可爱的孩子。尤其在探究打击乐器“三角铁”如何能敲击出长音和短音的过程中,更是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学习气氛里,踊跃的尝试不同的敲击方法,课堂场面异常火爆、热烈,几近失控。不过,幸好有老师课前准备的小粘贴作为奖励使这节课圆满地完成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这种“热烈”进行到底,让他们真正的成为

  音乐课堂上的小主人,成为一个个快乐的小天使。

《牧童》教案9

  教学时间:

  20xx年4月10日-11日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第一张,师问生:为什么老师要这样写题目?(老师设疑,引导读书。)一个人人敬佩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互读,检查、纠正字音。

  3.运用生字卡同桌互读。

  4.小组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全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小伙伴商讨。

  5.出示课件,展示全文。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说出文中的画家指的是谁。(戴嵩)你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戴嵩吗?

  (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他的画一挂出来就会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都会点头称赞,有钱的人要花大价钱争着购买。)

  课文中是怎样说的?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2.这么有名的大画家与小牧童直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小牧童对大画家出现的错误,竟然挤进赞叹着的人群大喊“话错啦”,大家都呆住了,然而戴嵩却把小牧童叫到跟前,虚心听取牧童的意见。)

  看课件,比较画家与牧童的各种不同之处。

  3.朗读感悟人物的品质。

  4.课下作业。

  在我国现代画家中,不少人以画动物而闻名,同学们课下查找一些资料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1.复习。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

  (2)向大家介绍自己查找的资料。

  2.利用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3.出示课件,完成字词学习任务。

  (1)认字。

  根据课件,认识本课生字。

  (2)写字。

  通过课件,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4.句子小练习。(出示课件,完成“我能行”练习)

  5.欣赏戴嵩的画。(出示课件)

  组长已阅

  课后反思:

  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综合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讲评和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能更好的体会大画家戴嵩在画画时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引导学生在看图时主动展开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画家和牧童》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动笔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然后同桌之间交流标画的词语,合作学习。在学习第3、4自然段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标画出来,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相关的语句来理解这些词语。

《牧童》教案10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词句、插图),斗牛图。

  2、学生:搜集画家的作品,预习课文。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画家?知道他们画过什么画吗?把你课前搜集的画家作品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教学过程】

  一、比较发现,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画家牧童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猜猜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老师把画家写的大,牧童写的小,我猜是因为牧童年龄小,画家年龄大。

  生:我觉得是画家本领大,会画画,牧童只是会放牛,所以就写的小。

  师:课文中的画家是谁呢?这位唐朝著名的大画家戴嵩,师板书:和和一个小小年纪的牧童之间还有故事呢?

  (教师随机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21课,齐读课题:画家和牧童。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师:请小朋友认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师:请你把生字在课文中连成词句(教师可提醒:与你的同位互相读一读。)

  (听老师说,小朋友要边连词边读,待会儿老师要走到你们中间,看看哪个小朋友连的又对,读的又好,你就是我们班的记词小专家。)

  (教师出示生词,并请学生上台领读词语。)

  教师小结过渡:我们班的记词小专家还真多!如果你想成为朗读小明星的话,你就得把课文读好!有信心吗?

  三、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小朋友知道怎么默读课文吗?

  生:不用手指着读,不出声音在心里读。

  师:老师再给你一条建议,请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想:大画家戴嵩是怎么画这幅斗牛图的?

  四、以读代讲,体验情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可结合学生读的有关大画家戴嵩画这幅斗牛图的语句,出示句子。教师有意识的范读。)

  师:小朋友,你们也试着读读。

  (学生自由读)

  (教师指名读)

  (以评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画家的高超技艺。)

  师评:大画家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画得多认真,技巧多高超啊!你真是一名朗读小明星!

  学生互评(略)。

  (教师结合学生的评价进行评价:你这样读,我们就好像看见了大画家在那儿认真地画画。你也是一名朗读小名星。鼓励大家一起读一读。)

  过渡:教师可在学生读完后,接着叙述: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小朋友,你往下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三、四自然段。)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⑴ 教师指名读:

  (请学生读商人的话)

  师:商人说戴嵩画得太像了!是绝妙之作!该怎么读?你再读一读。

  教师评价:这样读大家好像看见了这幅画,画得太像了!这样读才是称赞别人!把这个词画下来。

  (学生标画出:称赞。)

  (教师结合学生读教书先生的话,引导学生互评。)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大家想对他说什么?

  教师随机评价:这样读在家感觉到这幅画真的活了一样,画得太棒了!这样读才是赞扬别人!把这个词画下来。

  (学生标画出:赞扬。)

  ⑵ 师:你从画下来的这两个词中发现了什么?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和这两个词意思一样的另一个词。

  (夸赞)

  教师小结:这三人词都是夸赞戴嵩画得好!再去课文中读读这些夸赞戴嵩的话。

  师:书上说纷纷夸赞啊,怎么才两个人在夸赞呢?(引导学生想象还有戴嵩的朋友,家人、过路的人、大官等等许多人都在夸赞戴嵩的画,画得逼真,像活了一样。)

  教师小结:原来这么多人都在夸赞戴嵩,才叫纷纷夸赞啊,看来这个画家还真了不起,这斗牛图画的还真像!

  (教师板书:了不起。)

  3、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⑴ 师:可是就在这时,(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个小牧童挤进来了,大声喊:画错啦!画错啦!

  教师适当点评: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并提出让学生读牧童的话。

  教师指导学生读牧童的话。

  (像炸雷一样的声音怎么读?你再读一读。)

  教师再请一名学生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小牧童是挤进来的,而且声音很大。

  师评:你真是有爱读书的孩子,人们都在那儿夸赞他,你这样一读我们就知道了,人们都惊呆了,真像炸雷一样!

  ⑵ 师:再看看图,人们有什么表现?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有的人瞪起了眼睛,有的.人翘起了胡子,有的人还伸着脖子,他们在想:怎么会画错了呢?

  ⑶ 师:可是戴嵩的做法真出人意料!他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到底戴嵩的画错在哪里呢?快去书中读一读吧。

  师:(教师在黑板上贴斗牛图)谁能当一当小牧童帮大画家改改他的画?

  (学生上台边说边改。教师与改画的学生交流:你画的真好,这样才是斗牛啊!大家再来读读牧童的话,都做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

  师:这时,你想对牧童说什么?

  教师相机小结:别看牧童年龄小,却敢在大画家面前提出自己的意见,又那么善于观察,多值得我们学习啊!(教师板书:敢提意见)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牧童!

  师:这时,戴嵩听了小牧童的话,他会怎么说?怎么做?你想对大画家戴嵩说什么?

  生:他会非常惭愧,会连连拱手感谢小牧童,我希望他能改掉这个错误。

  教师小结:这么著名的大画家,却这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多么令人敬佩啊!(教师板书:虚心)他也是个了不起的大画家。

  教师出示戴嵩的《斗牛图》,学生观察。

  教师总结:戴嵩虚心接受了小牧童的意见,改掉了错误,终于画出了名副其实的《斗牛图》。

  五、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品质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四人一小组,再读读周围的人、画家、小牧童的话,体会一下大画家和小牧童的了不起。

  (小组长分配角色)

  六、交流体会,加深感受

  师:请同学们课下将你知道的画家和他们所画的画相互交流。同时也想一想他们为什么画得好?

  【点评】

  《画家和牧童》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语言、改(动手改画)中感受语言、画(动笔标画词句)中学习语言等方面,动了脑子,下了功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师生在学习课文时,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以师评、学生互评的评读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小牧童敢于提出反面意见的精神。在朗读指导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情境中,入情入境的文中人物的情感,进而创设了一种想读、爱读的读书氛围。

  2、动手标画,培养习惯:

  教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自己动笔标画课文中的生字的生字所连成的词语,然后同位合作互相学习、交流标画的词语。在学习第3、4自然段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笔标画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相关的语句来理解这些词语。教师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本节课。既注意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又为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标记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3、自觉参与,主动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时,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牧童》教案11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领略《牧童》一诗的意境,欣赏《舟过安仁》的童趣。

  2、会流利背诵这两首古诗,并且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扩写古诗。

  3、感受童年的绚烂与快乐。

  教学准备:投影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切入新课

  1、读读以下诗句,你有什么发现呢?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

  2、在这些诗句里,我们发现了许多性情各不相同的儿童,有懂事的,有贪玩的,有聪明的,也有悠闲自在和淘气调皮的,他们各自在忙什么呢?

  3、质疑引入,学习新课。

  二、学习《牧童》,领悟诗意

  1、初读古诗,了解内容

  ①指名读一读吕岩即吕洞宾的诗,指出易错字“蓑(suō)”的读音与写法。

  ②再读古诗,你能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填一填、说一说吗?

  在一个()的地方,耳边似乎回荡着()。当()的时候,一个牧童到外面()了。

  ③再读这首诗,你感受到这是一个()的牧童呢?为什么?从哪句诗哪个字最能领略他的悠闲与惬意?

  2、品读古诗,走进诗境

  围绕“卧”,品味“卧”。

  ①卧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六七里”:虚指,原野地方很大很广阔,一望无边。

  “铺”:结合诗句理解扩词(铺展、铺开、平铺、铺设、铺天盖地……)

  看到辽阔的原野上到处是绿意葱茏的草,在我们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听一听,你听到了()的笛声?(悠扬的、时断时续的、远处飘来的、忽隐忽现的)

  理解“三四声”:虚指,形容笛声时断时续。

  这笛声是谁逗弄出来的呢?你能猜出来吗?

  ②卧在一个怎样的时候?

  黄昏后:绚丽的晚霞渐渐消失了,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夜空……

  归来:牛羊入圈,该空闲了,无忧无虑了。

  饱饭:吃了妈妈做的丰盛的晚饭,舒服、惬意、心满意足。

  ③品味“卧”的美妙。

  是呀,牧童已经劳累了一天了,现在吃饱了饭,终于可以歇息了。这里诗人不用“立”、“坐”,而是一个“卧”。你觉得“卧”这一个动作妙在哪?

  这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

  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

  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有有;

  是最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有,有,还有,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④轻轻地读一读诗歌。

  这真是天地间最美妙的卧房,躺在柔柔的草地上,闻着清清的草的芳香,望着天上的明月,享受着晚风温柔的抚摸,耳边还传来青蛙、流水、蛐蛐、蟋蟀的歌声,此时此刻,躺卧在草地上的牧童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如果睡着了,梦里又会梦见什么呢?

  是呀,此时此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真是一个()的牧童?

  3、吟诵诗歌,领略意境

  看到眼前这位悠闲自在、怡然自得的牧童,谁也不忍心去打扰他美丽的遐想。轻轻地诵读诗歌。

  眼前的一切,在诗人吕洞宾看来,更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牧童休憩园,牧童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指名读诗。

  一碧千里的草地,柔和的清风,皎洁的明月,在这种境界里,既想躺下来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又想低吟一首美妙的小诗。低吟诗歌。

  (配乐背诵)闭上眼,让这一切的诗情画意融入我们的脑海,伴着这轻风明月,轻轻地,低低地背一背,送给这位牧童一首催眠曲吧!

  4、过渡下文。

  此时此刻,牧童虽然没有玩耍的小伙伴,可是在清风明月的草坡上照样怡然自得,让人羡慕。他享受到了只属于他独自一人的恬静与快乐。如果两个小孩子在一起,那情况又会怎样?只是收篙停棹呆呆地坐船中?

《牧童》教案12

  学习目标

  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

  4.培养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a 案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卡片。

  2.老师准备戴嵩的《三牛图》和《归牧图》。

  3.学生搜集我国画动物的著名画家的作品。

  第一课时

  欣赏作品,导入新课

  (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小朋友,老师让大家欣赏两幅名画,一幅叫“三牛图”,一幅叫“归牧图”。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

  这两幅名画是我国唐朝一位叫戴嵩的画家画的。(板书:戴嵩。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强调“嵩”与“高”读音的区别)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讲他和牧童的故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生字的音,读通课文中每一句话。

  2.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认读课文中生字、新词,结合正音。(朗读困难处,老师范读)

  3.引导合作朗读。在小组内把自己读得最棒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互相评价。把自己读得还不够好的段落请同学帮一帮。

  整体感知课文

  1.读了课文,你能简单说说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2.学生交流。(老师适时引导,主要是正音)

  3.口头填空:戴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初步感悟到:戴嵩是唐朝一个著名的画家;戴嵩是一个非常虚心的画家)

  朗读感悟,品味语言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来读读课文,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了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也是一个虚心的画家呢?请你画出来。

  2.学生独立读文,画出有关语句。

  3.四人小组交流,派出代表在全班发言。

  4.学生交流,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a.朗读感悟戴嵩是一个虚心的画家。

  学生交流后,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读出戴嵩和蔼的语气)

  “多谢你的指教。”(读出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语气,并用动作表演来理解“拱手”这个词语)

  分角色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b.朗读感悟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学生交流后,随机指导朗读感悟。

  读好下面两个句子,并引导用此句式说话。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分角色读好下面的内容。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同时引导学生积累称赞、夸赞、赞扬、绝妙等词语)

  齐读全文,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戴嵩虚心地接受了牧童的意见,从此,他更加注意观察牛的生活习性,在他画笔下的牛,更加栩栩如生了。

  (再次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让学生欣赏)

  布置作业

  自读“我知道”,并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激情导入,美读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深深地为大画家戴嵩的虚心好学所感动。现在,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1.老师有激情地范读课文。

  2.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巩固生字,积累语言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去掉拼音),用各种方式检查学生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2.这些生字、词语你还在哪里见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3.在这篇课文中你又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并结合完成课后“读读写写”作业)

  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12个字,并用这些字组成词语。

  2.观察字形特点,按结构、偏旁归类。(如“兄”“呆”都是上下结构,口字旁;“抹”“挤”“拱”“批”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它们都有提手旁,字义与手有关)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提示:“商”的同字框里不是“古”;“抹”右边上横长,下横短;“批”右边的两个“匕”,大小不同。范写“钱”“购”二字)

  5.学生书写。(注意写字姿势,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展示、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1.小组内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2.派代表在班内交流。

  课外语文活动

  收集中外名人虚心好学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b 案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课文词语、句段、练习题)

  第一课时

  读题激趣,导入新课

  1.仔细观察老师板书课题。

  2.朗读课题三遍,低声议论对课题的理解。

  3.交流对课题的理解,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学习。

  自由读文,随机识字

  1.第一遍: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并标上段落序号。

  2.第二遍: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困难处多读几遍。

  3.第三遍:同桌对读(逐段),针对“音准句通”相互评议纠正。

  4.指名、集体认读生字新词。(屏幕或黑板出示)

  戴嵩 价钱 购买 浓墨涂抹 和蔼

  批评 翘起 驱赶牛蝇 惭愧 拱手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想想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交流读后的感受。

  字词检测,巩固认读

  1.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2.用生字扩词。

  3.读带生字的词语,再指名从课文中找出带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写字练习,练中识字

  1.认读田字格中12个字并组词。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3.提出书写困难的字,老师有重点地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握笔姿势)

  4.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师生评议,老师随机指导。

  课外作业

  1.把课文朗读给家人、邻居、小朋友听,并记录他们的评语。

  2.阅读“我知道”,搜集名画家的故事或图片,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现在我们把课文再读一读,好吗?

  分组朗读课文,比一比哪组读得好。

  读词语,说句子

  1.出示词语:购买 浓墨涂抹 轻笔细描 批评

  和蔼 翘起 驱赶 惭愧

  2.用多种方法认读词语。

  3.学生自由选词语说句子。

  自读感悟

  1.自己默读或轻声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指名学生说说阅读感受。

  预想反馈:

  1.戴嵩画画本领高。

  2.戴嵩十分谦虚。

  3.牧童敢于批评大画家。(引导:坚持实事求是)

  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分类板书。

  小组合作,品读课文

  1.根据自己理解,选定品读的语段,自由组合。

  a.读懂戴嵩的画技。(课文第1~4自然段)

  b.读懂戴嵩谦虚品质。(课文第5~6自然段)

  c.读懂牧童坚持实事求是。(课文第5~6自然段)

  2.合作阅读,小组讨论: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戴嵩画技高、为人谦虚和蔼,牧童敢于说真话、实事求是?

  3.自选交流的方式,反馈对课文语句的理解、感悟。

  感情朗读,运用积累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课文。

  3.介绍自己搜集或了解到的画家优秀作品的图片,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用游戏形式巩固要求会认、写的字

《牧童》教案13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媒体资源:动画课件《画家和牧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

  (出示插图,指出里面的重要人物:戴嵩和牧童)

  2、指名读他们的名字,去掉拼音读“戴”:咱们班有姓“戴”的吗?(如果没有,建议学生回去可以调查一下周围的人。)

  3、了解戴嵩吗?指名说说,教师出示“我知道”的内容。

  4、(板书:画家牧童)齐读;你发现了什么?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一大一小书写课题,意在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探究的欲望,为下文提升文本价值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反复地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一个人拿卡片,另一个人读生字,遇到不会的放在一边,同桌互相帮助识字,看哪组合作的最好。

  3、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生字。

  扩词——批、驱、蝇

  动作表情识字——惭愧(什么时候有过这种感觉?)抹、戴、翘、拱

  联系生活识字——中百平价商场、连山购物中心、墨水瓶。

  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巩固识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利于提高识字效率。

  5、写字:抹、挤、拱、批、评、决

  (1)观察体会: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你们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学生自由选择。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写得好的学生奖励一面小红旗,并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字。

  以上教学过程也可以结合动画课件《画家和牧童》辅助进行。

  三、对比感知。

  1、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重点纠正字音和难读的句子。

  2、默读课文,思考: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

  (1)出示商人、教书先生和牧童的画,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其他人会说些什么?相继理解“纷纷称赞”

  抓住不同人物的表现,引导学生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画技的高超。

  3、大家为什么纷纷称赞戴嵩的画?轻声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教师范读、指名读。(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2)重点指导这两句话: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戴嵩的画画得好。)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细笔轻描,很快就画完了。(戴嵩画得很快。)

  (3)师:你们看,汉语中的“一”多神奇啊!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夸夸它吗?

  在对比感悟中加深体验,适时进行语言训练,利于提高学生感知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总结

  大家对戴嵩的画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他画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师生对口形猜字,开火车读生字。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于戴嵩的画,大家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说他画错了。

  二、读文品悟:

  1、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评议读、范读、表情朗读。

  4、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全文。

  通过牧童和围观人态度的对比,在多种朗读中感受文本,体会出牧童的实事求是和戴嵩的谦虚。

  5、深入思考:

  (1)读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想对谁说?指名任意说。

  (2)课题这样写合适吗?(教师重新写“牧童”,字的大小和“画家”一样大。)

  在学生自主感悟,多向交流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此时改写课题水到渠成。

  三、规范写字:

  重点指导“兄、呆、商、购、价钱”

  1、学生认读生字,描摹体会: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以上教学过程也可以结合动画课件《画家和牧童》辅助进行。

  四、总结建议: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但是最近又有人在网上向牧童挑战,想了解具体情况吗?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查有关的资料。

  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文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延伸,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牧童》教案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在学习中理解词语,理解时积累,积累后运用词语说句子。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

  教学难点:

  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image.png

【《牧童》教案】相关文章:

牧童教案10-27

牧童优秀教案03-28

《牧童短笛》教案02-28

牧童音乐教案12-21

《牧童短笛》教案11篇03-31

大班音乐教案《牧童短笛》09-26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牧童短笛11-19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精选5篇)12-20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教案《牧童短笛》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