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教案

时间:2023-05-24 11:31:09 教案 我要投稿

平行四边形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行四边形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平行四边形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1

  【当堂检测】

  1.(20xx 年永州市).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圆.

  C.一组对应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2.如图,一个四边形花坛 ,被两条线段 分成四个部分,分别种上红、黄、紫、白四种花卉,种植面积依次是 ,若 , ,则有( )

  A. B. C. D.都不对

  3.(20xx襄樊)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中, 于E 且 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则平行四边形 的周长为( )

  A. B. C. D.

  4.(20xx年南宁市)如图(1),在边长为5的正方形 中,点 、 分别是 、 边上的点,且 , .

  (1)求 ∶ 的值;

  (2)延长 交正方形外角平分线 ,如图2试判断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图(2)的 边上是否存在一点 ,使得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3.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实践探索,直观感知(5分钟,动手实践、探索、感知,学生进一步探索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明确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1.小组活动一

  内容:

  问题1: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剪刀、彩纸或白纸一张。将一张纸对折,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纸片,将它们相等的一边重合,得到一个四边形。

  (1)你拼出了怎样的四边形?与同桌交流一下;

  (2)给出小明拼出的四边形,它们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请用简捷的语言刻画这个图形的特征。

  2.小组活动二

  内容:生活中常见到平行四边形的实例有什么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第二环节探索归纳、合作交流(5分钟,学生动手、动嘴,全班交流)

  小组活动3:

  用一张半透明的纸复制你刚才画的平行四边形,并将复制后的四边形绕一个顶点旋转180°,你能平移该纸片,使它与你画的平行四边形重合吗?由此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分别有什么关系?能用别的`方法验证你的结论吗?

  (1)让学生动手操作、复制、旋转、观察、分析;

  (2)学生交流、议论;

  (3)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实践的过程。

  第三环节推理论证、感悟升华(10分钟,学生通过说理,由直观感受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操作层面感知的基础上提升,并了解图形具有的数学本质。)

  实践探索内容

  (1)通过剪纸,拼纸片,及旋转,可以观察到平行四边行的对角线把它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可以通过推理来证明这个结论,如图连结A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B//CD

  ∴∠1=∠2,∠3=∠4

  ∴△ABC和△CDA中

  ∠2=∠1

  AC=CA

  ∠3=∠4

  ∴△ABC≌△CDA(ASA)

  ∴AB=DC,AD=CB,∠D=∠B

  又∵∠1=∠2

  ∠3=∠4

  ∴∠1+∠3=∠2+∠4

  即∠BAD=∠DCB

  第四环节应用巩固深化提高(10分钟,通过议一议,练一练,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进行简单合情推理,体现性质的应用,同时从不同角度平移、旋转等再一次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

  1.活动内容:

  (1)议一议: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能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吗?

  A(学生思考、议论)

  B总结归纳:可以确定其它三个内角的度数。

  由平行四边形对边分边平行得到邻角互补;又由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由此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可以确定其它三个角度数。

  (2)练一练(P99随堂练习)

  练1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求∠ADC、∠BCD度数

  (2)边AB、BC的度数、长度。

  练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它的四条边中哪些线段可以通过平移相到得到?

  (2)设对角线AC、BD交于O;AO与OC、BO与OD有何关系?说说理由。

  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第五环节评价反思概括总结(8分钟,学生踊跃谈感受和收获)

  活动内容

  师生相互交流、反思、总结。

  (1)经历了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探索,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给自己一个评价。

  (2)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练表现,优秀方面有哪些?你看到同伴哪些优点?

  (3)本节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上、方法上)

  考一考:

  1.ABCD中,∠B=60°,则∠A=,∠C=,∠D=。

  2.ABCD中,∠A比∠B大20°,则∠C=。

  3.ABCD中,AB=3,BC=5,则AD=CD=。

  4.ABCD中,周长为40cm,△ABC周长为25,则对角线AC=()cm。

  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4.1

  A组(学优生)1、2

  B组(中等生)1、2

  C组(后三分之一生)1、2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1、例2、练习十九1,3,4。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

  2.经历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的学习方法,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4.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了解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自己探索、发现、描述、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三角形活动框,磁性小棒。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平行四边形

  纸片(4人小组相同),小棒4根(两两等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目标导学。

  (1) 什么是平行四边形?

  (2) 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3) 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4) 你能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吗?

  (5)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 活动引入,发挥想象。摆小棒游。

  学生在桌子上任意摆1根、2根、3根、4根小棒,想一想,你会摆出哪些我们学过的形状?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形状。

  [同一平面内,学生用小棒可能会摆出线段、角、相交(垂直)、平行、三角形、任意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等。

  3.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在同一个平面内,用两根小棒可以摆角、平行线和垂线,用3根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那么用4根小棒就可以围成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有4条边,所以称为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同学们非常熟悉,而对于平行四边形却比较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学生已认识了平行和垂直,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摆小棒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又能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特征时,自觉将视角引入边、角及平行和垂直等问题中。]

  二、探究新知识

  1.教学例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静态特征。

  (1)联系实例,初步感知。

  (出示例1)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仔细观察屏幕,你能在这些物体上找出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边指边说抽象出实物中的平行四边形。

  (2)思考:平行四边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大小、边的长度、平行线的倾斜方向、角度等不一样。)

  为什么我们都叫它们平行四边形呢?

  什么是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2.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经验迁移,学法指导。

  它们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前面认识三角形时,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学习图形的经验,如果老师让你们自己去寻找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边和角,数和量……)

  学习几何图形,就要抓住图形的关键部分,用眼看一看,动手做一做,用脑想一想,才能发现它们的特征。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①请拿出你们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片,4人小组合作,用前面学习图形的方法,去寻找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可以在图片上适当标注,然后结合数据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发现。

  ②全班交流,引导认识。

  你们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特征?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的?

  预设1:平行四边形有4个角、4条边,我们是通过看和数发现的。

  预设2:平行四边形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一样长,我们是用直尺量的。

  预设3:平行四边形两条长边互相平行,两条短边也互相平行,我们是用三角板和直尺验证了的。

  预设4: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我们是用量角器量的。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通过观察、动手、动脑、看、数、量、议等活动、归纳总结,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学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动态特征。

  同学们真能干!大家团结协作,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找到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并通过相互交流,验证了平行四边形这些特征的科学性。不过,平行四边形还有些特征不容易被发现,你们想知道吗?

  (1)感知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

  老师拿出长方形活动框。这是一个像孙悟空一样会变的平行四边形,像老师这样捏住它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动,它会听你们的话。

  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来拉一拉三角形活动框,它会听你们的话吗?在拉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奥秘?(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不稳定,很容易变形。)

  拉动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边长没变,角度变了,两条边的距离变了)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处。(课件演示:升降机、伸缩门工作等。)

  (2)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

  ①拉动平行四边形当拉成4个直角时就变成长方形了

  ②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同桌讨论一下。

  预设1: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都是两组对边都分别平

  行,说明长方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它是平行四边形。

  预设2:它们的不同点是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我认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③那正方形又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

  预设3:正方形也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所以它也属于平行四边形。同时,它还具有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的特征,所以它还是特殊的长方形。

  ④原来平行四边形在特殊情况下也能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所以我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⑤小结:在研究图形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比一比、议一议,在变化中寻找图形隐藏的特征,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拉一拉”的操作活动,引领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注重学生经验的迁移和教学方法的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练习十九第1题。

  引导学生遮一遮,比画比画,结合特征寻找图形。

  2.练习十九第3,4题。

  学生独立做,交流做法,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 开放练习,拓展思维

  4. 学校花匠准备在花园里栽4株花,并希望这4株花能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他已经栽了3株,请你想一想第4株花可以栽在哪里。

  [练习由直观操作题到抽象的图形思维题,都紧紧抓住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去思考,由简到难,逐步拓展,由学生独立完成到教师引领,层层推进,较好地检验了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五、回顾梳理,总结反思

  解决目标导学5个问题

  你还有哪些补充?

  六、拓展升华

  用两个三角形摆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9~21页。

  教材简析:

  1.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通过折正方形纸,让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位置。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没有深入研究它们的特征。但是教材安排了许多折、剪、拼的活动,比较多地将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这些操作活动,能使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围成的这些图形可以有大有小,有不同的位置,用一个长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可以拼成多种图形。这些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成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初步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摆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并让学生正确认识它们。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若干个,剪刀一把,钉子板和20页上半页的图片。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正分形纸、直角三角形纸若干张、剪刀、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创设情境

  小朋友,你们喜欢折纸吗?你们想折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玩折纸游戏好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折一折,认识三角形

  (1)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图形的纸?(正方形纸)请小朋友们拿出和老师手中一样的正方形纸,你能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吗?(教师巡视,如有学生对对折不理解要及时指导。)

  (2)展示成果。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

  ①对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

  ②对折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贴出图形)问:这是什么图形?(板书:三角形)

  ③让所有小朋友用正方形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用小手摸一摸折出的三角形的面,再沿着这个三角形的边画一画,然后拿走折纸剩下△,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三角形的样子,并用手书空画出来。

  [评析:让学生建立图形表象是教学的重点,教者通过折、摸、画、想、手书空画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空间表象,可谓水到渠成。]

  (3)认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分别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让学生认一认,说明这些都叫三角形,让学生记住它们的样子。

  (4)认识生活中的三角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当学生说到红领巾、三角尺等身边有的物体时,让学生摸着红领巾、三角尺的面说:红领巾的面是三角形的,三角尺的面是三角形的。

  (5)在钉字板上围三角形。

  你们知道了身边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你们能在钉字板上围出一个三角形吗?各自围一围,同桌相互展示(如有困难,相互帮助)。然后在全班展示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6)摆三角形。

  你们能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吗?摆好后小组相互评一评,推选出优秀代表展示。

  (7)我们能用正方形纸对折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的纸,你也能折成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比一比谁最聪明。

  [评析: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后,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也有三角形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再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用小棒摆三角形、用长方形纸折三角形,既体现了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又能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让学生认知三角形,了解三角形。]

  2.剪一剪、拼一拼,认识平行四边形

  (1)请小朋友们用剪刀把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剪下来(师生同剪)。

  你能用剪下来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不一样的'图形吗?

  动手拼一拼,把拼成的不同图形贴在黑板上(可能拼出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指着平行四边形问:你们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图形?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2)出示各种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认一认,并沿着它们的边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认一认,记一记它们的样子。

  (3)找平行四边形。

  出示楼梯图片,让学生找一找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并用小手指一指,再让全班小朋友打开课本22页,同桌互相找一找篱笆、扶手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4)围平行四边形。

  在钉子板上你们能围出平行四边形吗?动手围一围,同桌相互检查,相互帮助,再指名上台来围给大家看一看。

  (5)摆平行四边形。

  小朋友们围得真好,你们会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在书上第44页方格纸上画一画,选择几幅展示。

  [评析:用学习三角形的方法学习平行四边形,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游戏巩固,拓展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题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几个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动手拼一拼,展示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

  2.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自由拼一拼,也可以小组讨论,把不同拼法贴到黑板上,再让学生认一认,记一记。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我们刚才拼出了许多形状的图形,下课后拼给同学看一看,回家后拼给爸爸妈妈看一看,好吗?

  [总评:本课始终以操作为主线,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让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小组讨论,主动探索新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教师又以比比谁最聪明看谁找得多等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十六第4题)

  4.90.75.4+2.640.250.87-0.49

  530+2703.50.2542-98612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⑴底12米,高7米;

  ⑵高13分米,第6分米;

  ⑶底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⑵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

  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⑶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

  与⑵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⑷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

  2.练习十七第6题:下土重量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1.6厘米

  2.5厘米

  ⑴你能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⑵他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⑶生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⑷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3.练习十七第10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如图),求高。

  28平方米

  7米

  分析与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就用面积除以底就可以了。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六第7题。

  四、作业

  练习十六第5、8、9、11题。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6

  【实验目的】

  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

  等效法:使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某点,所以这一个力F就是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

  【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细芯铅笔。

  【实验步骤】

  ⑴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并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⑵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⑶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⑷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套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⑸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⑹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锦囊妙诀:白纸钉在木板处,两秤同拉有角度,读数画线选标度,再用一秤拉同处,作出力的矢量图。

  交流与思考: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的`位置保持不变,这体现了怎样的物理思想方法?若两次橡皮条的伸长长度相同,能否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提示:每次实验保证结点位置保持不变,是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是物理学中等效替换的思想方法。由于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若两次橡皮条的伸长长度相同但结点位置不同,说明两次效果不同,不满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不能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误差分析】

  ⑴用两个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测力计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两个测力计的水平分力的实际合力比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小。

  ⑵结点O的位置和两个测力计的方向画得不准,造成作图的误差。

  ⑶两个分力的起始夹角太大,如大于120,再重做两次实验,为保证结点O位置不变(即保证合力不变),则变化范围不大,因而测力计示数变化不显着,读数误差大。

  ⑷作图比例不恰当造成作图误差。

  交流与思考:实验时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和单个测力计测量的实际合力F忘记标注而造成错乱,你如何加以区分?

  提示:由弹簧测力计测量合力时必须使橡皮筋伸直,所以与AO共线的合力表示由单个测力计测量得到的实际合力F,不共线的合力表示由作图法得到的合力F。

  【注意事项】

  ⑴不要直接以橡皮条端点为结点,可拴一短细绳连两细绳套,以三绳交点为结点,应使结点小些,以便准确地记录结点O的位置。

  ⑵使用弹簧秤前,应先调节零刻度,使用时不超量程,拉弹簧秤时,应使弹簧秤与木板平行。

  ⑶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伸长时的结点位置要相同。

  ⑷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拉动时弹簧不可与外壳相碰或摩擦。

  ⑸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⑹两拉力F1和F2夹角不宜过小,作力的图示,标度要一致。

  交流与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探究两力合力随角度的变化规律?如何观察合力的变化规律?

  提示:保持两力的大小不变,改变两力之间的夹角,使两力的合力发生变化,可以通过观察结点的位置变化,判断合力大小的变化情况,结点离固定点越远,说明两力的合力越大。

  【正确使用弹簧秤】

  ⑴弹簧秤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秤调零后互钩水平对拉,若两只弹簧在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读数不同,应另换弹簧,直至相同为止。

  ⑵弹簧秤不能在超出它的测量范围的情况下使用。

  ⑶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否则应校正零位(无法校正的要记录下零误差)。

  ⑷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秤轴线方向一致,拉动时弹簧不可与外壳相碰或摩擦。

  ⑸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平行四边形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活动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变魔术吗?

  (生自由回答。)

  师:现在老师要变魔术给你们看一看。

  (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教具,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其变为另一个图形。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反复做几次。)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跃跃欲试。)

  (二)探索新知

  1.做一做

  (1)师:同学们,你们可以亲自动手做一做。你在拉动时注意观察拉动后的长方形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新图形又是什么样的?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说一说。

  (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教师在小组内随时指导。)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难发现长方形拉动后角不再是直角了或是角的大小变了,但边的长短没有变。)

  (2)以小组汇报方式在全班反馈:新图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描述新图形的形状。

  (学生语言表达不一定清楚,但只要意思对,教师这时都要给予鼓励。)

  (3)你们知道长方形变化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回答。这时有的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这是平行四边形,如说不出教师可以直接揭示。)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体验、小组交流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2.说一说

  (1)师:这样的图形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在哪儿?

  (给学生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是为了有较完整的思维,小组交流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2)小组形式汇报反馈。

  当学生语言表达不清时,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鼓励他把话说完整。

  (3)课件演示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到平行四边形离我们并不远。)

  3.画一画

  (1)师:你们想把刚才在生活中找到的这些平行四边形在点子图中画出来吗?

  (2)出示附页3中的点子图。学生动手画一画。

  (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随机指导。)

  (3)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评价中自我反思。)

  4.拼一拼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1)师:现在我们来做拼图游戏,用你们手中的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认识的平行四边形。

  (2)生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用多种组合拼出平行四边形。学生拼图过程中可以与同伴随意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以上的数学活动,可能已经疲劳了,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此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拼一拼,进一步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实践作业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图形――平行四边形,并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找到它。请你们对生活中物体再进行观察,去找一找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图形。

【平行四边形教案】相关文章:

平行四边形面积教案02-09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01-02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03-15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11-08

【精选】平行四边形教案四篇05-12

平行四边形教案三篇05-12

精选平行四边形教案3篇05-19

【精选】平行四边形教案三篇05-19

精选平行四边形教案7篇05-20

平行四边形教案四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