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6-12 09:48:10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以物代物是幼儿满足自己游戏需求的重要策略,但中班幼儿还缺乏以物代物的经验与方法。进入主题活动“玩具总动员”以来,我围绕主题目标“乐于尝试操作各种玩具,了解它们不同的性能和作用”,选择橡皮泥、纸和扭扭棒等常见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变出圆圆的圈、圆圆的飞盘、圆圆的球这三种形态不同的圆形物体。帮助幼儿积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以物代物的方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领域中提出的“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的目标,以及中班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我从生活中的“圆”导入,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观察,发现圆的不同形态,并且围绕变化圆的不同形态,设计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激发幼儿对“变圆”的兴趣,感知各种变圆的方法,并以任务、问题呈现的方式递进地引导幼儿探索,不断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主动性。

  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圆形的玩具,感知材料变圆的方法。

  2.积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经验,体验制作玩具的乐趣。

  准备:

  橡皮泥、扭扭棒、纸若干,笔、剪刀,作品呈现架,自制PPT。

  过程:

  一、说说圆圆的玩具

  1.谈话导入。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这是什么?请你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圆的。

  幼:太阳是圆圆的。

  幼:西瓜是圆圆的。

  师:许多水果是圆圆的。除了西瓜,还有什么水果也是圆圆的?

  幼:苹果、橘子。

  师:哟,他能一下子说出两种圆圆的水果。谁能一下子说出三种圆圆的水果?

  幼:梨、葡萄、樱桃是圆圆的。

  师:除了圆圆的水果,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圆圆的?

  幼:皮球是圆圆的。

  幼:还有足球、乒乓球……

  师:看来,有许多玩具也是圆圆的。

  2.圆圆的玩具。

  师:还有哪些玩具也是圆圆的?

  师(小结):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是圆圆的。

  (析: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引出并聚焦话题。对第一个问题,孩子们会有许多种回答,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表达的完整性,如:苹果和橘子都是圆圆的。或者在幼儿回答时提出挑战:你能一下子说出三个圆圆的东西吗?另外,教师也可适当进行分类,如许多水果是圆圆的,许多玩具是圆圆的,等等。)

  二、变变圆圆的玩具

  1.第一次探索。

  (1)教师出示PPT,情景导入。

  师:小动物想要玩圆圆的什么玩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幼儿观察玩具展台及标志。

  师:这里有三个柜台,谁能说出哪个柜台是卖游泳圈的,哪个是卖篮球的,哪个是卖飞盘的呢?为什么?

  幼:中间的柜台是卖游泳圈的,因为它中间有个洞。

  师:大家同意吗?那么另外两个都没有洞,哪个是飞盘、哪个是篮球呢?

  幼:第一个是飞盘,因为它是扁扁的。

  幼:第三个是篮球,因为它是鼓鼓的。

  师(小结):原来飞盘是扁扁的圆,游泳圈的中间有个洞,篮球是个圆圆的球。

  (析:这一环节主要创设了小动物买玩具的情景,并通过平面标志引发幼儿观察、发现、区别实心圆形、空心圆形、球体的不同。当幼儿观察不细致时,教师可设疑,如:它们都是圆圆的,你怎么看出这是卖飞盘的,而这是卖游泳圈的呢?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打好基础。)

  (3)教师介绍材料。

  师:现在玩具柜台上都没有玩具,小动物们买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可发愁了。请你来当玩具厂的工人,做出小动物想玩的玩具好吗?

  师:看看用什么来做玩具呢?(出示橡皮泥、纸、扭扭棒,并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材料的形状。)这些材料都不是圆圆的,你能做出小动物们想玩的玩具吗?

  (4)教师交代要求。

  师:请你挑选一样材料做一个圆圆的玩具,做好之后放到玩具展示台上。

  (5)幼儿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6)幼儿分享交流。

  师:你用什么材料做了圆圆的什么玩具?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小兔喜欢的球。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小狗喜欢的飞盘。

  幼:我用扭扭棒做了小猫喜欢的游泳圈。

  师(小结):原来这些材料能变出小动物们喜欢的玩具,小动物们高兴地买到了想要的玩具。

  (析:该环节通过情景引发幼儿用简单材料变圆的已有经验,初步感知用身边的材料能变成想要的玩具。教师需要提取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成功变圆的材料及方法。孩子们通常的情况是能用橡皮泥搓成球、压扁变飞盘,能用扭扭棒围成游泳圈等,但基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已有经验,不同班级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下一步,教师需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挑战。)

  2.第二次探索。

  (1)情境导入。

  师:小动物还想买新的圆圆的玩具,你们能不能用这些材料做出新玩具呢?

  (2)出示PPT并交代要求。

  教师根据幼儿第一次操作的情况自制PPT,通过动画演示灵活地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小兔想买纸做的球,小狗想买纸做的飞盘,小猫想买橡皮泥做的游泳圈,你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吗?”请幼儿选择纸或者橡皮泥做出小动物想玩的新玩具,做好后放到相应的玩具柜台上。

  (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PPT中的图示具体形象地提出探索任务,引导幼儿看懂图示,复述探索任务,帮助幼儿有目的地探索,避免重复操作。)

  (3)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分享交流。

  师:你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游泳圈,我先搓成面条一样的形状,再把两头接起来变成了游泳圈。

  师:这里也有一个用橡皮泥做的游泳圈。都是游泳圈,这两个游泳圈做的方法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你能看出这个游泳圈是怎么做的吗?

  幼:我觉得这个游泳圈是先把橡皮泥搓呀搓,再压成扁扁的,然后在中间挖了一个洞。

  师:原来都用橡皮泥做游泳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

  师:这里有许多用纸做的球,是怎么做的?我们来试一试这些球搓得圆不圆。(把纸球在地上滚一滚,检验纸球的质量,引导幼儿注意在揉搓纸球时要用力一些。)

  师:有谁用纸做出了小狗喜欢的飞盘?请你们来介绍一下是怎么做的。

  幼:我把纸撕掉一点,就变成圆盘了。

  师:我发现有个小朋友做圆盘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请他上来做给我们看一看。(幼儿现场演示对折后撕半圆的方法。)

  师:谁看清楚了他是用什么方法把纸变成飞盘的?

  幼:先把纸折一折,再撕。

  师:对折以后再撕,撕一个什么形状就会变成圆圆的飞盘呢?

  幼:半圆形。

  师:哇,这种方法真不错,可以撕得又快又圆。

  师(小结):原来相同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变一变,可以做出不同的玩具。

  (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利用不同材料变圆的方法。不同的幼儿变圆的方法各有不同,比如:在用纸做飞盘时,有的会用笔画一个圆再撕,有的会用剪刀剪一个圆,还有的会对折后撕半个圆……孩子们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为了凸显集体活动中分享交流的价值,教师需重点引导幼儿清晰表达自己的玩法,梳理并记录多种变圆的方法,从而使孩子们清晰地感受到同一种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变出相同的圆。同时教师可多用情景中小动物的口吻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让孩子们感受到变圆的乐趣,体验探索的成功,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3.第三次探索。

  (1)教师交代要求,幼儿探索。

  师:这一次你可以试一试别人的方法,也可以继续挑战自己,用新的方法做玩具。(继续根据幼儿上一次操作的情况提出挑战,比如:可以用薄薄的纸来做圈吗?用细细长长的扭扭棒可以做球和飞盘吗?)

  (2)幼儿分享交流。

  师:你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玩具?说说你的新方法。

  幼:我把扭扭棒绕来绕去,变成了一个球。

  幼:我把扭扭棒卷呀卷,像卷棒棒糖一样,变成了飞盘。

  师(小结):今天我们只选了三种材料,就做了自己心里想变的玩具。真棒!

  (析:这一环节主要是分享与尝试幼儿介绍的新方法,同时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继续接受新的挑战。如果挑战不成功,可以引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

  延伸活动:

  师:(出示活动室中材料架照片)这里有很多材料,我想要一把钥匙,你能帮我变吗?我想要吃方方的汉堡包,你能帮我变吗?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出许许多多其他的玩具。

  (析:在该环节中,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替代物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利用活动室里的材料进行探索。)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美丽的春天

  活动要求:

  1、让孩子感受春天的气息,知道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

  2、初步了解汉字中也有表示数量的字。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设计思路:

  现在是春天的主题,春天又是万物苏醒,气象更新的季节,结合课改精神和“科学认读”的理念与计算活动相整合,设计了这个活动。因为数字1——10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已相当熟悉,而“科学认读”是以感官刺激让幼儿逐步认识汉字,同时,还要以幼儿感兴趣的或能吸引孩子的内容来刺激孩子的感官,让孩子自由学习,自己去找答案。所以,我觉得数字1——10与汉字中的量词的念法相同,但写法不同,还有大小写之分,对于好奇的孩子来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更便于孩子记忆和认读。

  活动准备:

  一幅春天的画面,练习纸、记号笔、汉字卡,数字卡等

  活动过程:

  1、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啊?(春天)你怎么知道是春天啊?(泛讲)是啊,春天是万物苏醒,气象更新的季节,是美丽的季节,我这里也有一幅春天的画,你们看看有些什么?(幼儿讲述,并找出相应的汉字)

  2、幼儿操作:你们看到那么多景色,我再请你们帮忙数一数有多少,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把他写在这张纸上。

  3、师生共同检验:填上数字。

  4、认识汉字中的.大小写数字:我这里还有一些字宝宝,他们说,他们也叫1、2、、10,而且,他们还是双胞胎,名字一样,长的不一样,你们认识他们吗?(幼儿操作,幼儿自由选择摆放)

  5、再次检验:

  (1)纠正错误

  (2)整理区分大小写汉字。

  6、结束活动,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操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通过故事讲述引导幼儿感受春天、表现春天,使幼儿了解了春天的一些明显特征,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从而提高幼儿对自然的感受力。边讲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春天的美景,让幼儿对故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还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自己的感受,并给予肯定。同时通过粘贴美丽的春天,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为幼儿观察事物的特点,仍属于具体的而不是整体的,零星的而不是全面的,所以,他们还不会从人到自然,从植物到动物有序地、细致地观察,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从人们的活动、穿着及大自然的变化进行联想,丰富幼儿对春天的多重认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每个人都拥有最基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本节科学活动《你看到了吗》。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获得知识与经验,在情感上获得愉悦与满足。体验和感受在较为黑暗的环境下,人的眼睛就看不清或看不见周围的事物,人的眼睛需要借助光线才能看清周围的事物这一科学道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眼睛需要光才能看到物体。

  2.制造光源,帮助眼睛视物。

  3.知道眼睛是视觉器官,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

  光影暗室或创设一个暗室

  (二)材料准备

  1.纸盒若干(将图片贴在纸盒箱子里与窥视孔相对的一面)。

  2.手电筒、蜡烛、火柴、打火机、手机、灯和荧光棒等。

  3.课件:《保护眼睛》《眼睛休息操》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进入科学探究室

  1.看到地球仪了吗?为什么能够看到?

  2.有眼睛就可以看到周围事物吗?

  (二)探索发现

  感受无光视物:操作自制的密封纸盒,尝试透过盒子的小孔观察。

  1.将眼睛对准盒子上的眼睛,向盒子里看。

  2.里面是什么水果(图片)?为什么看不见?

  探索有光视物:

  1.怎样看到盒子里的水果图片?

  2.打开盒子或抠开盒子上“小窗户”就可看见图片。

  3.把装有相同水果的盒子按标签图示分类。

  4.眼睛需借助光才能看清事物,如果光线很暗,眼睛就会看不清楚或看不见。

  (三)体验感受

  进入光影暗室,切断光源。

  1.什么感觉?

  2.能看见玩具吗?有什么办法能看到?

  2.打开灯、使用手电筒、蜡烛、打火机、手机、荧光棒,进一步感受眼睛与光源的关系。

  3.可发出光物体我们叫它光源。你知道哪些光源?(太阳、星星、路灯等)

  4.游戏:寻宝(幼儿利用各种发光的小工具,寻找光影室里的'玩具)

  (四)感受理解

  走出光影暗室。

  1.眼睛有什么感觉?(有点累、有点酸、有点不舒服)

  2.理解:(播放课件)

  (1)在昏暗光线下看书写字眼睛就会酸痛;时间就会近视。

  (2)地震中救出伤员蒙着眼睛——在黑暗的地方呆的时间过长,突然看见明亮的光源就会觉得刺眼甚至失明,盲人的眼睛就是失明的

  (五)拓展延伸

  1.怎样保护眼睛?怎样关爱盲人?

  2.游戏:保护眼睛。

  3.学做“眼睛休息操”。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资源,把光影活动室作为体验场景,体验没有光线,人的眼睛就看不清或看不见周围的事物,人的眼睛需要借助光线才能看清周围的事物这一科学道理。在探究和解决如何在黑暗的环境下,使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周围的事物这一问题时,教师准备了丰富的可预知的物质,如:手电筒、蜡烛、火柴、打火机、手机、灯、荧光棒等。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教师并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从而发现光线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不足之处:

  1.幼儿操作和探究的时间不是很充足。

  2.多提供一些“说”的时间,满足幼儿探索交流的愿望。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对滚动的物体产生兴趣,在操作过程中喜欢积极地观察和比较。

  2.探索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以及物体滚动路线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箩筐若干、会滚动的物体:海洋球、皮球、薯片桶、一次性纸杯等;不会滚动的物体:各种形状纸盒、各种形状积木等。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自由探索,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教师出示一皮球,问:这是什么?它可以怎么玩?引出皮球的滚动(教师操作)。

  2.除了球可以滚动以外,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滚?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分类,如果提到球类的,教师抓住突出点“除了球类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滚?”,如果提到自己,“是的,我们自己借助自身的力量也可以滚”等)

  3.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的玩具,有一些是会滚动的,有一些是不会滚动的,我们一起去玩玩,试试哪些东西可以滚动,桌子上有两个箩筐,你玩好后,请会滚动的放在打勾的箩筐里,不会滚动的放在打叉的箩筐里。

  提出操作要求:桌上的每样东西都要玩一玩,大家轮流玩,玩的时候请到桌子后面空的地方玩,不要到前面来,注意安全,可以吗?玩好后告诉老师你的发现。

  4.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并且在快结束的时候提醒幼儿将会滚动的和不会滚动的物体分放在两个箩筐内。

  5.第一次分享交流:

  提问:

  (1)你刚才玩了什么?你发现哪些物体可以滚动,哪些物体不可以滚动?为什么?(幼儿回答,教师拿这个物体进行滚动,验证此物体是否可以滚动)

  (2)教师拿皮球和方形积木让幼儿进行形状上的比较,从而得出物体滚动的条件,教师小结:会滚动的物体,每个边摸起来都是圆圆的,没有角。(当幼儿回答不出答案时,教师请幼儿用手摸一摸,初步感知“角”的概念)

  二、幼儿第二次自由操作,发现物体的形状与滚动的路线之间的关系(教师将不会滚动的物体拿走,每桌放2个海洋球、2个杯子、2个薯片桶)。

  1.师:这些都是会滚动的东西,如果我们轻轻的一推,它们滚动的路线一样吗?幼儿自由回答。现在请你去试一试,待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幼儿自由去探索,教师指导。

  (1)提问:你刚才玩了什么?它是怎么滚动的?它的滚动路线是什么样子的?(直线、绕圈、方向不定)请回答的幼儿上来验证自己的`说法。

  (2)每说到一种形状的物体,教师小结:像杯子这样,有一边大一边小的圆形的物体叫做圆锥型,圆锥型的物体不管你往哪边推,它的滚动路线都是绕圆。像薯片桶这样上下两个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叫做圆柱体,它的滚动路线和球型的是一样的,都是直线。

  三、延伸活动:

  师:刚刚我们发现了那么多的物体都会滚动,那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会滚动呢?滚动有什么作用?滚动让我们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回家去找一找,试一试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有是镂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3、体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和本领的愉悦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记录卡、幼儿用笔吸管、筷子、花片、积木、漏勺、勺子、肥皂水视平转换仪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在《吹泡泡》的音乐中,一起进入活动室。

  师:我们都很喜欢吹泡泡,那可爱的泡泡们在阳光下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吧!

  2、出示各种材料,并讨论。

  (1)师:平时,我们都是用吹泡器来吹泡泡的,可是今天,大家一起来看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呀?

  (2)出示记录卡,幼儿猜想。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张记录卡,并把这些材料画在了卡上,请大家一起来猜猜,你觉得可以吹出泡泡的,就在“猜一猜”这一个格子里打上勾勾,觉得不可以的就打上叉叉。

  3、幼儿猜测,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介绍幼儿想法。

  (1)师:谁来介绍自己的猜想?

  请一到两名幼儿上台介绍。

  (2)师:你为什么这么想呢?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猜想?

  (3)师生共同讨论,并统计在教师的记录卡上。

  师:我们一起来侃侃,你认为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二、幼儿操作。师: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样,那到底对不对呢?老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去试试!

  请大家拿着你的记录卡,把每一样材料都去试一试,并且马上把结果记录在“试一试“这一格内。

  1、幼儿操作尝试,教师指导。(重点指导花片和漏勺)

  2、比较猜测和尝试后的结果。

  (1)师: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操作后的结果?

  有没有不一样的结果?

  请有持不同意见的幼儿上来再次操作比较。

  (2)师生再次讨论,统计在教师记录卡上。

  师:在我们小朋友操作了过后,你觉得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三、总结

  1、谁来告诉我,你发现在这些材料中,那些可以吹出泡泡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总结: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洞洞,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个名字,我们叫它“镂空”。因为它镂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来。

  2、结束部分。

  师: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它们能吹出泡泡吗?为什么?

  想知道它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么?我们一起到户外去试试看吧!

  在音乐《吹泡泡》中跳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让孩子在玩中乐,乐中学到更多知识。”而本节课的选材也正是迎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故而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其乐融融的场景,达到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于幼儿玩得还不是那么尽兴,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好在幼儿兴趣点最高时,终止了游戏,进行小结本次探索活动。通过这点,让我认识到,不要一味的遵循原则,有时候可根据孩子实际课堂情况做以灵活多变的调整,这样又会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7-02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10-03

中班科学教案:水07-01

中班科学教案优秀02-14

中班科学教案风03-27

《影子》中班科学教案03-30

溶解中班科学教案08-20

中班科学教案【热】11-20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