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6-29 09:15:59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中班美术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美术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中班美术教案集合9篇

中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会看图示折纸的能力,引导幼儿学会对角折,向外反折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耐心认真工作的态度。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给作品涂上颜色。

  【活动准备】

  1、正方形的纸每人一张。

  2、已做好的“鸭子潜艇”一个。

  3、幼儿用书图画“鸭子潜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鸭子吧,潜艇谁见过?昨天我折了一只“鸭子潜艇”,你们想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吗?

  二、引导观察“鸭子潜艇”的制作方法。

  出示已折好的“鸭子潜艇”,将它拆开给幼儿看,知道他只是一张纸折起来(引导幼儿看图示画面)

  教师将拆开的“鸭子潜艇”一步一步的折好,边折边讲解折法,要求幼儿仔细观察。

  三、交代要求,幼儿看图操作,教师指导。

  1、要求认真看图,按图示折纸,不会的可以问老师,重点在于向外反折。

  2、要求折纸时,每一个角都要对齐了,每一条辙都要抹平。

  四、根据自己的'想法,请幼儿给“鸭子潜艇”图上颜色。

  五、评价作品。

  将作品全部展示,请幼儿评选出这的平整,色彩鲜亮的作品,同时表扬认真作业努力克服困难的幼儿。

  六、活动结束。

中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描和纸巾涂抹的方法绘画。

  2.能够表现金钱豹的主要特征,如特殊的花纹。

  3.体验线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黄色印尼纸、铅笔、纸巾、金钱豹的图片若干。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并能分辨豹和老虎,观察两种动物的花纹。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动物们要开运动会了,草原上的.短跑冠军听说这个消息,马上赶来了。你知道它是谁吗?(出示金钱豹的图片)

  2.观察图片,了解金钱豹的特征。

  图片(1)金钱豹全身图。

  师:为了这次运动会,它精心打扮了一下。一身黑色斑点的外衣显得格外漂亮。也就是因为它身上的这些斑点像古代的铜钱,所以叫它金钱豹。

  提问:仔细看,这些斑点什么颜色的?它们长得一样吗?

  这么漂亮的金钱豹,我们快把它画下来吧。小画笔变出来,把它的头画出来,再画出它的身体。

  别忘了添画上它的耳朵、嘴巴、胡须、粗壮的腿和长长的尾巴。

  图(2)爬树的金钱豹。

  为了这次运动会,这只豹决定锻炼身体。看,它在干什么?(爬树)对了,金钱豹可是爬树高手。快把它画下来吧。

  提问:你可以看到金钱豹的几条腿?还有一条腿呢?这只腿为什么只露出一点?

  图3半身出穴、露出牙齿的凶猛金钱豹。

  爬完树,它又开始练习短跑。它飞快地奔跑着,突然停了下来。

  提问:你看到它,心里什么感觉?好凶猛。从哪里看出它的凶猛?如果你想表现它的凶猛,还可以通过眉毛来表现,可以怎么画?

  它为什么会张开嘴,咧着牙?他遇到谁了?发生什么事情了?(遇到敌人,猎物)放豹捕猎的图片。

  3.幼儿创作。

  (1)讲清要求。

  每个人选一张金钱豹的照片,看一眼,画一笔。画得大一些,看谁的金钱豹画得最凶猛,最有神,班点最漂亮。

  (2)纸巾涂抹。

  用纸巾把金钱豹的身体抹一抹,注意不能抹到身体外面。

  4.欣赏评价。

  你的金钱豹眼睛很有神,斑点很漂亮。

  你画的金钱豹在哪里?在干什么?

中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吴作人笔下的熊猫活泼、可爱的姿态。

  2.尝试用语言、动作来表现熊猫的不同姿态。

  3.增强对熊猫的喜爱。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作品《熊猫竹石图》、各种姿态的熊猫图片

  2.材料:竹子背景图、墨水、毛笔等。

  活动过程:

  一、猜图导入,引起兴趣。

  老师带来一只小动物请你猜猜是谁?(ppt出示熊猫的步骤图)

  小结:哦,原来是熊猫。熊猫还是我们国家特有的,是我们的国宝哦!

  二、欣赏名画,感受水墨。

  1.了解水墨画。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来看看这幅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这中画叫水墨画,是有墨汁、水相互调和然后用毛笔画出来的画。这种画只有我们中国才有,我们称为国画。

  2.欣赏《熊猫竹石图》

  在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是呀,在作品中竹子、熊猫、岩石等图形,所以这一这幅作品的名字就叫熊猫竹石图。

  这两只熊猫他们长得怎样?(毛茸茸、胖乎乎、黑白相间)

  这两只熊猫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还可能做些什么呢?

  小结:是呀,画家爷爷用淡墨勾画了熊猫的轮廓,用浓墨画出了熊猫的四肢、耳朵、眼睛,黑白分明,熊猫胖乎乎、毛茸茸的非常可爱。

  3.欣赏不同姿态的熊猫。

  看,我这儿还有熊猫图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这些熊猫在干什么啊?(吃竹叶)他们是怎样吃的呀?

  这些熊猫又在干什么了呢?(玩耍、睡觉)

  在这些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副?你可以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很多的熊猫作品,而且都是水墨画。这些作品都是一位叫吴作人的画家画的.。其实这个吴作人画家还画了许多其他的水墨画。

  三、分组合作,体验水墨。

  1.探索画法。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水墨画熊猫,那我们也来画一画水墨画熊猫吧。

  你觉得熊猫应该先怎么画那部分呢?(先画……,再画……)

  2.交代要求。

  用大拇指和中指扣紧毛笔,然后蘸上墨汁并在瓶子上刮掉多余的墨汁进行绘画。

  3.幼儿操作。

  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准备了一副有着竹林的背景图,但是上面没有可爱的熊猫,请你去把你的熊猫添画在上面吧。

  四、相互欣赏,拓展

  思维。

  1.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2.欣赏水墨画在生活中的运用。

  小朋友画的熊猫真可爱,还有很多喜欢水墨画的人把它们都运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活动反思:

  清画家石涛说:“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墨受于天,浓淡枯润随之笔墨操于人,勾泼洪染之。”中国的的笔墨观,是中国画家在长期绘画实现的,它体现了中国画家伟大的创造力,也反映了中国画的形式美的独特趣味和民族风格。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学习我们中国具有特色的水墨画。

  孩子对中国水墨画充分的欣赏,有来自中国名画师的不同风格的图片,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熊猫》等的水墨画动画片,孩子们对水墨画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幻想。孩子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下,能初步的了解到水墨画的特征。活动中在引导幼儿欣赏时,通过让幼儿观察了熊猫的不同动态,最后让幼儿尝试用水墨画的方式来学画熊猫,发展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纲要》中指出,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还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全面提高美术活动的教学质量。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兴趣,再难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了。看着孩子们在我提供竹林背景图上画出一只只可爱憨厚的,不同动态的熊猫时,你无法想像这是出自孩子的手,是孩子第一次尝试的作品。因为国宝熊猫的基本特征,以及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只要我们老师精心、尽心、爱心的对待孩子,我们将会收获到最满意的笑。

中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学会利用蔬菜的自然形状和特点,配上合适的辅助材料,加工成有趣的玩具。

  2、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对植物观赏的兴趣。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茄子、茭白、洋葱、土豆、青椒、红辣椒、玉米、菜瓜等。

  2、牙签、大头针、树叶、大蒜籽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徐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很特别的玩具,你们想看吗?

  2、(出示茭白娃娃)漂亮吗?看看这是一个什么玩具呀?你们知道这个漂亮的小姑娘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吗?(萝卜、茭白、大蒜籽、花生、红豆、树叶)

  3、这个小姑娘是用很多种蔬菜做成的,有萝卜、茭白、大蒜籽、花生、红豆,然后再用一些装饰的东西把她打扮一下就更漂亮了,那我们把她叫做蔬菜玩具好吗?

  4、那你们知道是怎样把这些蔬菜连起来的呢?(用牙签、大头针)

  5、徐老师还认识一个蔬菜玩具城呢,那里面有好多用蔬菜做的漂亮玩具,想去看吗?(老师与幼儿一起观看投影图片)

  6、看了这么多漂亮的蔬菜玩具,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个啊?今天徐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蔬菜,还有一些装饰的东西,呆会请你们每人挑选一种蔬菜,先想想你要用他来做什么玩具?然后再用一些装饰的东西把他们组合起来,打扮得漂亮些,好吗?

  7、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8、让做好的幼儿拿着玩具去介绍给自己的好朋友或客人老师听,“我做的是什么玩具,用什么蔬菜做的。”

  9、以“开展览会,请别的小朋友来参观”结束活动。

中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欣赏各种不同的鱼类,感受鱼类的形态、色彩的美丽。

  2、了解鱼的外形结构,尝试运用点、线、几何形状装饰鱼,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制作一个“开心水族馆”展板。

  教具准备:介绍鱼的组成的录像片、镂空身体的鱼外型、画有不同线条和几何形图案的卡纸、音乐VCD。

  学具准备:幼儿用卡纸、笔。

  活动过程

  一、参观“开心水族馆”,观察各种鱼类,初步了解鱼类。

  1、幼儿听音乐自由地观看鱼类图片展。

  (评:一堂课的精彩开头,往往给幼儿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在教具的设计上老师把“开心水族馆”展板底色为海蓝色,配上鲜艳的图片,展区较宽,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都能有足够的空间浏览展板。鱼类的图片丰富多彩,色泽鲜艳,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幼儿被展板的内容吸引,非常好奇,产生了对鱼类形状、色彩的探究欲望)。

  2、师幼共同讨论,初步了解鱼类。

  A、刚才,我们参观了水族馆中的鱼类,你们发现了什么?(漂亮、美丽、奇怪……)

  B、你觉得它们哪里漂亮?

  颜色漂亮(有红、有黄、有白,五颜六色……)

  图案和花纹漂亮(有条状图案、有圆形图案……)

  形态各异(有圆圆的身体、有长长的身体、有扁扁的身体……)

  (评:教师设问很注意技巧,从鱼的颜色、图案花纹和形态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层层提问,加深幼儿对鱼类的特点的感知)。

  二、看录像,了解鱼类的组成。

  1、看录像,欣赏海底动态的鱼类,通过录像中的解说,让幼儿知道鱼是由头、躯干、尾巴、鱼鳍四个部分组成的。

  2、教师提问:鱼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教师:不管是什么鱼类,不管它们多么的美丽,形状多么的不同,都是由头、躯干、尾巴、鱼鳍四个部分组成的。

  (评:这一环节中,老师为了不限制幼儿的思维,不局限幼儿后面的创作空间,对鱼的外形认识没有采用边范画边讲解,而是通过欣赏不同动态的鱼,通过录像讲解进行的。)

  三、欣赏“开心鱼”不同的衣服,认识不同的线条和几何形状。

  1、教师出示身体镂空的“开心鱼”,依次穿上不同的衣服,让幼儿欣赏鱼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不同的线条、不同几何形状组成鱼的.各种衣服)

  2、请幼儿用右手的食指和老师一起画鱼身上的“衣服”(各种不同的线条和形状),同时边画边说出线条和几何形状的名称,巩固对线和形状的认识。(直线、斜线、波浪线、折线、螺旋线、曲线等)

  3、引导幼儿注意鱼的“衣服”的线条、几何图案、颜色与鱼的身体的颜色的搭配。

  (评: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让幼儿欣赏“开心鱼”衣服上不同的线条、图案,用手指画线条的方法,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避免了教师一遍遍示范、一遍遍语言说教给幼儿带来的情绪上的厌倦,幼儿在用手指学画的过程中始终情绪很高。)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小朋友参观了水族馆,欣赏了海底世界中丰富多彩的鱼类,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设计出各种你喜欢的鱼,并为它们穿上美丽的衣服,然后住进我们班的水族馆里。

  (评:因为是线描画,为了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教师改变了在白纸上作画的习惯,而是让幼儿自由选择有色彩的纸和不同性质的笔在卡纸上作画。)

  五、幼儿分组交流自己作画的内容。

  (评:由于幼儿绘画能力发展参差不齐,有的完成的快,有的完成的较慢,教师给幼儿纸张时,并不是每个幼儿一张卡纸,而是有多的部分共能力强的幼儿再作画。同时也提醒先完成的小朋友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内容,为幼儿自我作品了机会,避免了幼儿互相等待,为后面作品点评节省了时间。)

  六、教师点评幼儿作品。

  老师粘贴用具,幼儿自己把作品布置到展板上,起名叫“我们班的水族馆”,幼儿共同欣赏,讨论谁的鱼儿最美丽,教师对有创新的作品做单独点评。

  (评:在幼儿作品时,教师引导幼儿幼儿从构图、底色和线条颜色的搭配、线条、几何形体的运用上绘画作品,为幼儿学会欣赏作品理论基础。)

  七、延伸活动

  幼儿在“水族馆”的音乐背景里,学跳鱼儿的舞蹈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此活动是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而引发起来的。选材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整个活动层次分明,目标明确,从幼儿认识能力、态度、情感方面制定目标。

  活动中体现了一下几个特点:1、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地位的特点,各环节的提问层层递进;2、教具的色彩鲜艳、模式新颖,能很好地抓住幼儿的眼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从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上看,由于幼儿已有画过线条装饰画的经验,所以全体幼儿均能动手进行积极地创作,并且在作品中添加了水草、气泡等等海底植物;4、教师在活动中没有采用范画的教学形式,给幼儿创作可以大胆想象的空间,所以幼儿在创作时,鱼外形各异、鱼身体上的线条、图案丰富、配色多种多样;5、分组交流给幼儿了想说、敢说的时间和机会。

  几点不足:1、设计的教具“镂空鱼”的身体单一,应多设计让幼儿感知鱼类的多样性;2、介绍鱼的组成的录像片色彩比较暗,色彩鲜艳更有视觉效果。

中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介绍、交流启发幼儿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

  2.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树叶进行美术创造活动。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重点难点:

  幼儿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

  活动准备:

  1.收集的不同树木的叶子若干。

  2.固体胶、彩色纸等。

  3.范画。

  活动过程:

  一、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引导幼儿发现树叶的多样性。

  1.教师:今天小朋友带来了很多树叶,都很漂亮,那王老师也带来了很多的树叶,我们来欣赏一下。(边欣赏边问小朋友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2.小结: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很繁多,树叶的形状也各有不同:有心形、针形、扇形、圆形等。

  二、教师讲述树叶拼贴画的方法。

  1.教师:看到叶子这么漂亮,王老师想用这些叶子来为大家变魔术,看看王老师是怎么变的。(老师快速用几片树叶在手里拼凑出小动物大致外形,问幼儿像什么,然后贴在纸上)

  2.教师:原来把各种形状的树叶加以拼接,就可以变成有生命的小动物了。"

  3.教师:老师这里还变了许多的动物,我们一起看看。

  三、幼儿分组操作,老师给予具体指导。

  四、互评互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拼凑组合树叶的方法,重点是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树叶摆放,树叶和树叶之间可以有很多的.组合方式,可以变化出很多不同的东西。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幼儿拼凑完成后,请大家一起欣赏,如果有许多拼凑的方法,就请幼儿进行展示。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孩子们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开拓视野、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在拼凑过程中以幼儿自选为主,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强弱来选择活动,待幼儿完成后,让大家一起欣赏。

中班美术教案 篇7

  教材简介:

  春天来了,带着那份温馨的暖意普照着人间。潺潺地溪水静静地流着,枯萎了的草儿悄悄地发出嫩绿的丫儿,明媚的阳光绚丽的照耀着多情的大地,沉寂了一冬的人们,舒展着筋骨。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花儿争前恐后的开放着,给大地带来了生气。《纲要》艺术领域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是开展其他活动。”因此我们想通过活动启发幼儿运用身边熟悉的材料来制作一些美丽的作品,帮助他们在感受春天的同时,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动手、动脑,并尝试运用剪贴的方法把春天里太阳花的形态表现出来。

  目标预设: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乐意积极地参与美工活动,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2、能力目标:按规律给纸杯剪“花瓣”并进行装饰,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剪、贴的方法制作太阳花,感受太阳花的形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表现力。

  难点是:运用剪刀在纸杯上面剪条状的“花瓣”,散点粘贴彩纸球。

  设计理念:

  中班时期的幼儿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本班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艺术活动有了很大的兴趣,能在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现。在动手能力方面较之前也有所进步,我们在继续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培养幼儿通过利用身边物品来创造的环保意识。

  设计思路: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动手能力差,完美的表现一件作品比较困难。为了能让中班的孩子在美术活动中体会到成功与快乐,一次,我发现纸杯可以做成各种漂亮的纸杯花,因样子很像太阳,我为它起名——“太阳花”。它不但美观漂亮而且简单易学,非常适合中班孩子学习。因此,开展了这次别开生面的美工活动。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美工活动,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2、按规律给纸杯剪“花瓣”并进行装饰,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粘贴彩纸球,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运用剪刀剪纸条,并请家长带孩子到植物园去参观,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花儿的各种各样的形态与颜色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纸杯、彩纸球、剪刀若干,乳胶、即时贴(眼睛、嘴巴若干)“太阳花”作品一幅。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步步引入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天的花儿——欣赏老师作品——实践操作——评价欣赏

  1、通过谈话激发兴趣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里的各色各样花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欣赏春天里的花观看课件《春天里的花儿》,开阔幼儿的视野与对颜色的初步运用。

  3、欣赏老师作品欣赏老师的作品后,请幼儿把喜欢的地方说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明白制作的方法。请幼儿观看教师的制作过程,加深对制作的了解。

  4、实践操作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剪贴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太阳花的外形和颜色表现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田里的花的认知。

  5、评价欣赏把幼儿们的作品都展示到本班《春天》主题墙上面,在请他们欣赏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中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能将树叶贴在小金鱼的尾部

  体验小金鱼的着急和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

  活动流程:

  出示挂图——寻找金鱼的尾巴——教师示范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

  1、出示挂图

  2、根据挂图教师创编故事(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有几条小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做游戏,忽然有的小金鱼尾巴不见了,小金鱼很着急,小金鱼说,小朋友们,我没有尾巴就不会游泳了,怎么办呢?小朋友们,我们帮小金鱼想想办法好吗?

  寻找金鱼的尾巴

  1、下位寻找树叶,教师引导幼儿在树叶中识别,找出最像小金鱼尾巴的树叶。

  2、找到后请幼儿回到位子上去

  小结:这下好了,小金鱼的尾巴找到了,让我们把尾巴送给小金鱼好吗?

  教师示范粘贴方法

  1、把树叶的.一面涂上浆糊,贴在小金鱼的尾部,用手轻轻按一下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的延伸: 让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

中班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折、剪、撕等方法把方形、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的纸做成花朵。

  2.能大胆用多种方法表现小草。(折剪、任意剪、成片撕贴)

  活动准备:

  1.每张桌上放上各种色彩和图形的彩纸。

  2.美工用具:剪刀、胶水、白纸、记号笔、油画棒、水彩笔

  3.范例两张,春天的景色。

  4.音乐<郊游>钢琴曲

  活动过程:

  1.放音乐开车,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开车去春游看看春天的景色吧。

  问:你看到什么?

  2.出示范画,激发幼儿的制作欲望。

  师: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看,它也悄悄来到了我们教室。(教师出示范画)漂亮吗?

  小结:春天,花园里,许多花开了,五彩缤纷。花有很多种,形状也各不相同。

  3.引导幼儿观察花的形状及制作方法。

  ⑴提问:你喜欢哪朵花?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那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你知道它又是怎么做的吗?(幼儿回答并简单说出花草的制作方法)

  ⑵教师示范部分花的折法与剪法。

  小结:原来图形宝宝折一折、剪一剪,就可以变出许多漂亮的花。

  ⑶花儿很美,可我总觉得它还少了点什么?(引导幼儿给花添上花茎、叶子)

  ⑷出示完整的范画,比较两幅画的不同。

  师:这两幅画,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添画了蝴蝶蜜蜂草等师:春天的花草这么美,谁会来呢?

  问:春天的花草真漂亮!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做呢?

  4.幼儿自主选择进行制作。

  ⑴介绍制作材料各种图形的.彩纸

  ⑵明确制作要求。

  幼:想。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小朋友用不同形状的图形宝宝和不同的方法来做花,注意剪好的纸放在在框子里保持地面的干净好吗?

  就让我们一起做个魔术师把花儿变在我们的画纸上吧。

  ⑶放钢琴曲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5.展示作品,整理美工用品、材料。

  教学反思:

  我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花进行活动导入,着重让幼儿观察花朵是由不同的线条和形状构成的,通过欣赏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中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06-12

中班美术教案06-11

中班美术的教案11-10

中班美术教案08-31

美术中班教案11-18

中班美术教案帽子教案06-10

中班美术教案蒲公英04-15

关于中班美术教案06-17

中班美术教案【精】11-07

《蚂蚁》中班美术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