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5 13:30:25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集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教案(集合)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知道它们的用途。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发明发明的欲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准备:

  1。幼儿自带各种洗涤用品(肥皂、洗衣粉、洗涤剂等)。

  2。脏手绢每人一条,装水的盆若干。

  活动与指导:

  一、引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

  1。请幼儿看脏手绢,问幼儿:怎样把它们变干净?

  2。幼儿每人取一条手绢,先在清水中洗,看能否洗干净。

  3。出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肥皂、香皂、洗衣粉),请幼儿说知名称,再分别自选洗涤用品来帮助,把手绢洗干净。

  二、了解洗涤用品的特征和用途。

  1。出示肥皂,让幼儿摸摸,请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肥皂。

  教师小结:肥皂虽然有很多形状和颜色,但它们摸上去都是硬的,是块状洗涤用品。

  2。出示洗衣粉,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说说(提醒幼儿不要用嘴尝),再将洗衣粉加入清水中搅拌后让幼儿观察。

  教师小结:洗衣粉是粉末状的洗涤用品,它能溶解在水中。

  3。让幼儿观察洗涤剂,然后教师也将其溶解到水中。告诉幼儿:这是液体洗涤用品。

  4。提问:肥皂、洗衣粉、洗涤剂有什么用途?(幼儿讨论后回答)

  三、了解洗涤用品的发展过程

  1。教师告诉幼儿:最早,人们用碱洗衣服,洗头发,但碱刺激性大,经常使用会伤害皮肤,头发也会变得枯黄,后来人们发明了肥皂、洗发水等洗涤用品,他们能更有效地去油渍和污斑。

  2。提问:除了肥皂、洗衣粉,还有哪些洗涤用品?;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洗涤用品越来越多,有专门清洗餐具的;有专门清洁人体的;有专门清洁服装的。下面,我们就开个洗涤用品展销会。

  四、师生一起安排洗涤用品展销会。

  1。幼儿先给各自带来的洗涤用品做广告宣传(要求说知名称、用途)。

  2。讨论如何安排,是按用品分类摆放,还是按形状分类摆放。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小朋友从小要认真学身手,长大了发明更好的洗涤用品。

  活动反思

  这是我实施的一课多研教学研讨活动,这一稿为集体研讨后形成的比较完善的第四稿。在前三次的教学实施后,研讨中分别指出:

  1。目标过散,整节活动难度提升不够;

  2。幼儿看似一直在操作,但操作目的性不强,大多只是在摆弄工具;

  3。环节之间缺少上下串联的脉络等。

  于是在第四稿中结合幼儿兴趣点,将重点放在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

  组织教学实施后证明,经过前三稿的设计、教学组织、反思、修改到最后完善的`第四稿方案,目标清晰,环节上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活动过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一直在操作过程中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1。取材方便,材料简约。本节活动选用的材料为幼儿建构区的螺丝玩具,损坏的图书,彩笔,印章等,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手可得。

  2。活动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有相关经验,才容易引起活动兴趣。经常看到成人使用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但成人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反对孩子操作这些工具。而在本次活动中,却鼓励孩子们大胆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使用钳子、螺丝刀后取得成功的快乐。

  3。整节活动始终贯穿着孩子发现问题、猜测解决方法、验证解决难题这条主线,孩子们始终在探索的氛围中,在自主活动中习得相关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虫子食物秘密的兴趣;

  2.通过观察、发现,初步了解虫子进食的方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虫子吃什么

  2.虫子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虫子吗?你见过什么虫子?

  知道这些虫子喜欢吃什么吗?

  二、 展开

  1.课件演示

  提问:小朋友们,认真观看图片中都有哪些虫子?想一想,它们喜欢吃什么?

  2.讨论:虫子吃什么

  (1)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吃什么呢?

  (吃土中腐烂的东西,也吃地面上腐烂的叶子。)

  (2)螳螂长得什么样子?它吃的食物是什么?

  (吃蚜虫、蚂蚁、苍蝇、飞蛾、蜻蜓等大大小小的虫子,它都吃。)

  (3)你喜欢蜻蜓吗?蜻蜓吃什么?

  (喜欢捕捉蜉蝣、蚊子、苍蝇等作食物。)

  (4)我们都喜欢七星瓢虫,它是益虫还是害虫?它吃什么?

  (吃蚜虫、辣蚧等虫子。)

  (5)可爱的小蚂蚁吃什么呢?

  (吃一些含糖分的食物。)

  (6)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小蜗牛,知道蜗牛喜欢吃什么吗?

  (蜗牛的舌特别发达,很喜欢舔嫩树叶吃。)

  (7)知了知了叫的蝉吃什么呢?

  (吃树干内的液汁。)

  蝉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蝉主要吃树干内的液汁,所以蝉不拉屎,只有很少的`尿。)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了吗,虫子也都有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3.虫子分类

  比如,有些虫子吃蚊子、苍蝇、飞蛾等,我们把这些虫子称为肉食性虫子。

  还有的虫子吃草、树叶之类的,我们把它们称为草食性虫子。

  请小朋友们自己把这些虫子分分类,把吃同类食物的虫子放在一起。

  4.趣味练习:正确的找出昆虫的名字

  看一看昆虫的图片,并贴出它们正确的名字。

  三、 延伸

  小朋友们,可以继续探索有关虫子食物的秘密,可以用绘画方式记录下来,及时与小朋友交流。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发现和了解喷泉形成的简单原理。

  2、乐于探索,积极参与喷泉小实验。

  3、感受喷泉给生活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材料:饮料瓶、盖子、一次性杯子、管子。(在饮料瓶身和一次性杯子上钻好洞)

  2、喷泉的视频和图片。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交流发现。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喷泉吗?在哪里见过?

  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喷泉游戏。

  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的,看看哪个小朋友能利用这些材料玩出喷泉。

  教师:师请坐得端正的小朋友上来操作。(请个别幼儿操作,其他幼儿观赏)

  教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玩出喷泉的.?(幼儿回答)

  二、第二次探索,了解喷泉的形成。

  发书,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仔细观察操作示意图。

  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已经玩出了喷泉,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示意图,看看刚刚小朋友的玩法是不是和示意图上的一样,然后仔细观察,研究一下:喷泉为什么会喷出水来?

  教师:现在杨老师在请几个小朋友上来按示意图来操作一下。

  三、喷泉的形成。

  教师:喷泉为什么会喷出水来呢?

  教师:原来水位的高低落差、还有水的压都会形成喷泉。

  教师:怎么样才能让你的喷泉喷得更大呢?

  教师小结:原来,水的压力、水位落差,喷泉就喷得高喷得大了。

  四、欣赏各种各样的喷泉,感受喷泉的千姿百态。

  教师:老师这里有些地方的喷泉,小朋友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欣赏视频喷泉)

  教师:喷泉给我们的城市带来了美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人们都喜欢到喷泉下嬉水游戏,非常开心。小朋友们知道吗?喷泉还可以净化空气呢,在喷泉周围的空气特别干净,喷泉能把空气中的灰尘赶走,对我们的健康有利。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演绎着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先猜想,再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老师只是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便循着这一线索探索起来,每个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都在积极的参与探索,相信他们以后会爱上科学探索活动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树在外形特征上是多种多样的。

  2、学习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技能,使幼儿掌握有的树粗、有的树细,有的树高、有的树矮的特征。

  3、了解树木的好处,教育幼儿爱护树木,保护树木。

  活动准备:

  1、寻找有各种各样树木的园林,为幼儿观察时用。

  2、准备各种可作测量用的工具(如尺、绳子、布条等)。

  活动过程:

  1、观察各种各样的树的外形特征。

  带领幼儿到小树林中。“看看我们的周围。哪些树是你认识的?它的名字叫什么?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各样树木的名称和主要外形特征。)

  2、比较认识各种树的异同处。

  “这些树长得都是一样的吗?哪里相同?哪里不同?”(相同点:都有根、树干、树枝、树叶;不同点:常绿树、落叶树等。)“它们高矮、粗细也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不同点。)“这些树有的粗有的细,有的直有的弯,有的高有的矮,叶子有的厚有的薄,树是多种多样的。”

  3、学习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树的粗细、高矮除了用眼睛目测以外,还有其它的方法来测量吗?”(引导幼儿借助绳、树枝、尺、布条等东西辅助测量。)请小朋友每人选择一样工具去量 量树的粗细、高矮,量好以后,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工具,怎样量出树的高矮、粗细来的`?幼儿分散自由测量,个别辅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有没有跟别人不同的测量方法?”

  4、了解树木给动物、人带来的好处,教育幼儿爱护树木。

  “今天,我们认识和测量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人们要种这么多的树?”(美化、绿化环境。)“这些树木给动物和人带来什么好处?”(可作为动物的食物,可以给人遮阴,美化环境,木材可以供建筑、制家具用。)“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来保护这些树木呢?”(不攀折树枝,给树木浇水等。)

  活动延伸:

  画各种各样的树,画出各种树木的明显特征来。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绘本故事中,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用多种材料的进行测量,探索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次数、长度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蜂蜜蛋糕树》绘本ppt、表格(次数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长度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操作材料、测量工具(木棒、棉签、回形针)、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阅读绘本,学习测量

  1.阅读绘本前几页提问: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吗?为什么没有挖到?

  2.出示图片,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长度的关系

  出示蜂蜜的路线图:

  小熊猫从家门口走了五步,小老鼠也走了五步,小老鼠是用什么测量了5步?(小老鼠的脚步,我们也可以叫它测量工具。)

  老师示范测量,上一次的测量是下一次的开始大河马阿力也走了5步,它的测量工具是什么?(阿力的脚步)

  阿力走的长度,谁来表示一下?请个别幼儿测量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没有挖到蜂蜜了吗?

  3.师小结:

  小老鼠的脚步小,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短(我们用一个更加规范的词叫做“短”)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短;河马的脚步大,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长,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也长,因此,虽然都走了五步,测量了五次,但是长度不一样。

  4.绘本画面七我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发现?

  5.原来,小小的测量还有这样一个秘密呢,怪不得它们挖不到蜂蜜。测量还有什么小秘密呢?请你来发现一下。

  三、幼儿测量

  1.老师把大熊猫的家到蜂蜜的距离画出来了,请你用老师提供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一下,看看测量结果都一样吗?

  师交代要求:请你每次选择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好以后,把测量次数记录下来。

  2.记录幼儿的操作结果

  3.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多?

  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少?

  为什么?

  4..师小结:相同的长度,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

  四、欣赏后半部分小朋友们真聪明,故事里的小老鼠也很聪明,我们看看它有没有挖到蜂蜜。

  师讲述后半部分绘本内容

  师小结: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蜂蜜蛋糕树》,好听吗?

  活动反思:

  1.目标的修改:对活动目标做了修改,有原先的“探索用多种材料的进行测量,知道量具的大小与测量结果的关系”改为“用多种材料的进行测量,探索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次数、长度的关系”前者注重幼儿的测量技能,能用多种材料进行测量,并且对于测量的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已知的,通过测量来进行验证。这与我们活动的重点及活动过程不相符合,经过修改后的目标,更能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通过测量活动,发现测量次数、长度与测量工具之间的关系。

  2.活动材料的'修改:第一次活动时,提供长短不一的相同类型小棒;第二次活动是提供大小不同的圆形物品若干。第一次的材料过于单调,活动过程中,只要求幼儿用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对于测量结果,通过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因为小棒的长短过于明显,测量过程中的探索性不强,而语言的总结性对幼儿来说比较难。第二次圆形测量工具的提供,不太科学。首先是圆形物品在作为测量工具时,存在一定的误差;其次,圆形物品之间的比较都是大小比较的,但作为测量工具,应该是长短之间的比较,不规范。第三次活动时,提供幼儿三种测量工具:回形针、棉签、小棒。三种测量工具属于三种物品,幼儿在长短上要通过比较,再来概括,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并且,让每个幼儿用这三种工具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幼儿在测量的过程中,有了比较,就有了发现,于是产生疑问,仔细研究,发现秘密。因此材料的提供要规范,科学,具有一定的探索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螺丝构造。

  2、体验为螺丝与螺帽配对的喜悦。

  3、尝试小组分工与合作。

  【活动重点】为螺丝和螺帽配对,并简要地说说为什么这样配对。

  【材料准备】不同种类和大小的铁制螺丝和螺帽若干,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

  (1)师:我们教室里变成了三大组,每个组的桌子上有螺丝和螺帽,请各组小朋友为螺丝和螺帽配对。

  (2)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指导要点:对于个别不愿意参与的幼儿给予提醒与指导。

  2、交流共享

  (1)请三个组的代表说说自己小组是怎样为螺丝和螺帽配对的。

  (2)说说在为螺丝和螺帽配对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3)问题一:你们发现螺丝有哪些形状?请用手指给其他小朋友看。三个组进行抢答,获胜的一组得到一颗五角星。

  (4)问题二:你们发现螺帽有哪些形状?

  (5)问题三:你们觉得螺丝像什么?螺帽像什么?

  (6)问题四:你是怎样为螺丝和螺帽进行配对的.?请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7)小结:螺丝和螺帽有的是圆形,有的是三角形,相同形状的螺丝和螺帽才可以配成对。

  3、模仿游戏

  (1)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这么多的螺丝和螺帽,我们大家一起玩一个关于螺丝和螺帽的游戏好不好?

  (2)螺丝和螺帽的要求:三个组自己推荐哪些小朋友当螺丝,哪些小朋友当螺帽。

  (3)游戏设计:请几个当螺丝的小朋友站成横、竖两排,组成“丁”字形状。然后再请几个扮演螺帽的小朋友在“螺丝”纵排的空当中快乐地钻s形。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去找找螺丝和螺帽藏在家中的什么地方。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7-02

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科学教案05-02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04-24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04-28

中班科学教案:水07-01

【精】中班科学教案12-27

【荐】中班科学教案12-14

中班科学教案【荐】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