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4 11:00:5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优选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优选7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学习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

  5、围绕“合作”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音乐)听到选这熟悉的声音,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我的发现?

  1、出示课件(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

  钅 钢 铜 铁 钉

  衤 被 裙 裤 袄

  疒 病 疼 痛 疯

  2、同学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身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点击偏旁)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12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同学观察课件的12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与疾病有关)

  4、小组读、指名读、互读、再脱掉拼音读。

  5、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鼓励同学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

  6、 拓展: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

  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三、我会填?

  1、出示课件(不带词语)

  一只( ) 一个( ) 一把(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2、你能根据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吗?(小组内练习后推荐一人讲给大家听)

  3、 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

  5、拓展:

  五颗( ) 一座( ) 一本( )

  一幅( ) 一架( ) 一间( )

  四、我会读?

  小朋友们认得、填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点出“我会读”。)?出示课件图片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

  书桌 板凳 椅子 棉被 运动裤

  身手 习惯 宣布 称誉 议论纷纷

  自信 容易 粗糙 疲劳 吞吞吐吐

  同学自身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让同学说说“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词语。

  五、读读背背

  《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形式的儿歌,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同学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

  1、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走山路。(出示课件、配音)

  2、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配乐朗读)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看课件:小猪、小鹿和小兔为了什么事急坏了?

  6、老师指着课件让同学自由发言。

  7、指导背诵(四人小组合作、开火车)

  8、齐背儿歌。(配乐)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节,知道华佗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遇事会想办法的孩子。

  2 理解“各拿一把、晃动、引开”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过渡: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生。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妈妈送他到蔡医生的药铺里去当学徒。

  结果,蔡医生发现华佗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学徒,那么为什么说“华佗是个聪明的孩子呢?”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继续学习课文,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学习第二节

  1 请一位学生读读第二节,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蔡医生是怎样考小华佗的?

  指名回答(贴出两只羊在打架图)

  2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节

  三、学习第三节

  过渡:现在,我们也去看看,那两只羊是怎么样打架的。(出示图片)

  1学生自由读第三节,用直线划出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2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让,斗得很凶。

  a “凶”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说说吗?(厉害)

  b同桌演一演,看看哪两只羊斗得最凶。教师说旁白

  c 指名上台表演、评议

  d指导朗读,读出两只羊斗得很凶的样子。

  e相信自己能读得好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3 华佗看了以后是怎么想的?找找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想硬拉是不行的

  a 两只羊斗得很凶,如果去“硬拉”的话,会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

  b过渡:是呀,华佗和我们小朋友想的一样,他知道“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

  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华佗心里的话呢?(读的轻一些)

  四、学习第四节

  过渡:小华佗朝四周看看,发现不远处有一片碧绿的草地。他眼珠子骨碌一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读读第4节。

  1女同学读第4节

  2 华佗究竟是怎么做的?

  板书:做

  3 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华佗采来鲜嫩的青草,两只手各拿了一把,在两只羊面前晃动。

  4 用小圆点圈出华佗动作的词语。

  交流并板书:采来各拿晃动

  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5 这里老师有几个地方不明白,谁能帮我解决呢?

  A 华佗为什么采来鲜嫩的青草?(出示实物青草)

  B华佗为什么两只手各拿一把?如果像老师这样的拿法,好不好?

  C华佗为什么要在两只羊面前晃动?学生讨论回答

  E上台做做华佗的动作。

  6 结果怎么样呢?板书:结果

  出示:两只相斗的'羊被华佗引开了。(齐读句子)

  引读句子:什么被华佗引开了?

  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被字句。

  现在请小朋友看这句句子,读一读,两句句子的意思是不是一样?

  出示:华佗把两只相斗的羊引开了。

  引读句子:谁把两只相斗的羊引开了?

  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是把字句。

  7 品尝屋:树被大风吹倒了。()

  教室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8 朗读第4节,你觉得华佗聪明吗?

  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华佗采来()的青草,两只手()了一把,在两只羊面前()。两只()的羊被()的华佗引开了。

  五、朗读课文

  1 教师小结:

  就是因为华佗小时候聪明好学,所以长大后成为有名的医学家,他是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特别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2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华佗的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多音字组词练习,使学生区别多音字的不同用法。

  2、通过照样子组词练习,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

  3、通过把词语连接成句的练习,引导学生自己感悟组成一句通顺的话,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4、在认识修改符号的练习,为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造句、习作打下基础。

  5、阅读短文的练习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初步学习状物的一些写法。

  6、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7、学习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小物件。

  教学重点: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习作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利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造句或习作。

  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别多音字的用法,并进行组词。

  2、通过照样子组词练习,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能力。

  4、通过把词语连接成句的练习,引导学生自己感悟组成一句通顺的话,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巩固本单元的词语。

  教学难点:

  扩大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以及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词语。

  二、第一题:多音字组词

  1、出示:干发倒数(说说它们都有哪些读音?)

  2、口头组词。

  3、填写在书上括号内,每个字组两个词语。

  二、第二题:照样子组词语

  1、指名读题和例题,了解题目要求。

  2、词语接龙。

  3、照样子自己完成。

  三、第三题:连词成句

  1、指名读题和例题,了解题目要求。

  2、自读自悟。

  3、小组交流。看谁写的又多又正确。

  4、汇报连句的结果,评议。

  四、作业:积累本册中学过的多音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修改符号,自己试着用一用。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修改符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修改符号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前在我们造句或是文的时候总是出现丢字、错字等情况,今天老师教你几招,学完之后,你们就不会再为写错字、丢字,然后从写而发愁了。

  我们一起认识三种常见的修改符号。

  二、出示例句。

  1、指名读一读句子,思考:句子的毛病出在了哪里?

  2、汇报。

  3、教师:如果有几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但又同时出现我们就要删掉其中的一个,就要用到删除符号。如果出现了丢字、丢词等情况时,我们就会用到增加符号。如果有错别字的时候我们就能用到更换符号。

  4、每人发一张修改条,把其中的错误用修改符号修改。

  5、汇报,展示。

  三、阅读短文:

  1、默读短文,借助字典学习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其余学生思考:介绍了小瓷象哪几部分?

  3、汇报说出每一部分都什么样?

  4、作者是怎样把小瓷象介绍具体的?(小组讨论交流。)

  四、作业:把今天的感受写一写,出现问题用修改符号解决。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学生要把自己的欢乐或烦恼讲清楚,对于欢乐,大家共同分享;对于烦恼,同学们要给与热情的帮助与鼓励。指导学生先理解题意,然后进行准备,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同学交流。

  2、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养成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过程:

  一、明确交际要求:朗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要求。

  (把自己的欢乐或烦恼讲清楚,对于欢乐,大家共同分享;对于烦恼,同学们要给与热情的帮助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二、选择交际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是讲快乐,或是讲烦恼。

  (小组学习,学生要学习表达于倾听)

  三、进行交际活动:先小组进行听说练习,同学之间互评,在选代表向全班做汇报。

  四、进行交际: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五、课堂:

  第四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把自己喜欢的小物件的样子,用语言文字文字表达出来。

  2、对习作进行点评,让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

  3、培养学生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习惯。

  4、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观察到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点评中认识自己习作的缺点,然后进行修改。

  教学难点:

  把小物件的样子描写具体。

  教学准备:

  提前准备好的小物件。

  教学过程:

  一、习作:

  1、朗读题目,理解题意。

  2、学生观察自己的小物件,说说它什么样?为什么喜欢它?

  3、全班交流。

  二、指导书写:动笔写下来,进行习作。

  三、修改习作:

  1、写完后读一读自己进行修改。

  2、请一人读习作,然后全班进行点评。

  3、同桌互相读习作,互提意见,进行修改。

  四、板书:

  语文实践活动6

  写样子:先整体后部分;

  顺序:从上至下从下至上。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会“趣、教、室、领”等12个生字,理解“有趣、活泼、愉快”等词义。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说句训练:能仿说“ 是多有趣的 “等。

  4、 通过体会生物角的有趣之处,初步培养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趣、物、教、领、活、泼、教、室、愉、游、摇、泡”等生字,理解“有趣、活泼、愉快”等词义。

  2、 能用“愉快”说一句话。

  3、 初读全文,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4、 体会生物角的有趣指出,激发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释题引入,激发兴趣。

  1、 板书:多有趣的地方

  读题,理解“有趣”,学“趣”字,数写“趣”字。

  2、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新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懂得标上

  2、 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正音:游you 摇yao

  (2)同桌互查,读通课文,引导纠错。

  (3)质疑问难,梳理问题。

  问题:什么是红领巾生物角?

  理解:“生物”——“生物角”(这里的角指地方)——“红领巾生物角”。

  (三)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评品词句。

  1、 四人小组合作。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图结合文中词句,说说生物角的有趣之处。(读读议议,划出有关词句)

  2、 引导点拨(视学生交流而定)。

  (1)理解“活泼可爱”可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它们在水里愉快地游来游去,摇着尾巴,吹着泡泡。”

  (2)句子比较:A 它们在水里游。

  B它们在水里愉快地游来游去,摇着尾巴,吹着泡泡。

  理解“愉快”。

  用动作表演及充分来体会动态的'趣味性。

  (3)“瞧”,找近义词理解,与“看”比较,朗读表达自豪感。

  (4)“不是 ┉却┉”通过朗读体会意思几作用。

  (四)朗读指导,引导积累。

  1、 朗读第二自然段,突出生物角的有趣。

  2、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第二自然段,通过读义有关词句来体会生物角的有趣指出,下节课我们还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三段,去看看生物角里还有什么地方让我们感到有趣的。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 认读生字新词。

  2、 分类指导书写

  (1)“领”:认识页字旁,注意“令”的变化。

  “物”认识牛字旁,注意笔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巩固生字字形,理解“摇、迎、多么”等词义。

  2、 访说“ 是多有趣的 ”

  3、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

  4、 通过深入体会生物角的”趣”,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背诵积累

  1、认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新词,听写12个生字。]

  2、朗读第二自然段,直到检查背诵。(抓动态词)

  3、课文通过“游、摇、吹”等表示动作的词把小鱼写得非常可爱、有趣,让我们也来试着写一写;“小鸡在 愉快地 ,拍着翅膀,啄着 ”。(说一说)

  (二)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 回忆:我们是怎么来体会第二自然段中写生物角的有趣的?

  2、用同样方法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找出有关词句),独独议议。)

  3、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1)花儿朵朵开放。“朵朵开放”写出了花儿开得很多很美。

  (2)小树在摇

  小树迎着风儿轻轻地摇。

  A 比较“摇”的意思 小鱼摇着尾巴。

  小树轻轻地摇。

  B.带地词写出了小树姿态的可爱。(表演读)

  (3)朗读体会“瞧、” “不是 ┉却有┉还有┉”的意思。

  5、 表演读,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小结全文,再次品趣。

  1、 朗读全文。

  2、 扣题回文理解:为什么课题取“多有趣的地方”而不是“有趣的地方”?

  比较:多有趣

  有趣

  小结:通过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词句。(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仿写:小花狗是多么有趣的 。

  丢手帕 。

  是多么有趣的 。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 比一比,在组词。

  2、 复习认读新词。

  3、 课堂作业:抄写新词。

  板书设计:

  活泼可爱的小鱼

  瞧!多有趣的地方 多多开放的小花

  迎风摇曳的小树

  2、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教学目标:

  1、 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迟到、早晨、稻田、稻秧、赶紧、拉住、牛绳、小声、发生、表扬等词语的意思。

  3、 学会看图运用“赶紧”说一句完整的话。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二类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重点)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怎样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水上飞机的作用。(难点)

  导入:

  出示飞机图片,谈谈你的认识。

  课题质疑:飞机怎么会在水上的呢?他是什么模样?有什么特殊用途?

  二、自学指导

  A级目标 初读感知(认真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想一想或做上记号。不认识的字,自己查资料注上音。)

  1.自学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字的音、形、义)2.用钢笔描红本课生字(先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记住字的组成部分,再按笔顺一笔一画地描)3.抄写生字两遍.

  2.检查生字词语的学习

  (1)给下面的字注音

  难( ) 溅( )

  (2). 抄写写生字三遍。

  (3)读课后第三题的词语,

  (4)我知道的形近字组词

  (5)我发现的多音字

  3.朗读课文3遍,做到正确流利。

  4.结合语境及生活经验理解词语并造句。

  货轮 究竟 救援 迅速 茫茫

  森林 输送 求救 遥远 渐渐

  究竟——

  渐渐——

  (4)近反义词我知道

  合作探究

  B级目标 我能学到什么?

  我能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水上飞机是什么?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朗读想象水上飞机的外形特点。抓住“奇怪”一词,体会小海鸥的内心想法。

  反复练读小海鸥怎么想的一句,读出奇怪和疑问的语气。(个人挑战、小组赛读)

  (2)学习第二至七自然段

  通过角色语言,感受水上飞机的特殊用途。体会“有的……有的……

  还有的……”的句式以及分号在其中的作用。

  通过想象,畅想水上飞机其他的用途。

  分角色朗读,读出小海鸥“吃了一惊”的语气。表现出水上飞机骄傲自豪的神态,进一步体会水上飞机的神奇本领。

  (2)学习第八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从水上飞机说的话和“迅速”、“随即”等词,进一步感受水上飞机的独特作用。

  (3)整体再读

  回顾全文,充分感受科技的'力量,从而产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情感。

  三、展示交流

  1.学习生字、词语的心得:难字、易错字的记忆技巧,重点词语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理解。

  2.优美词句的欣赏:感情朗读,写出了( )。

  3.课文诵读 :个人挑战读、小组比赛读、男女读 、朗读、诵读、表演。

  四、学后质疑:我还想知道什么?

  1、

  2、

  3、

  C级目标 迁移运用

  1.造句练习:究竟——

  渐渐——

  2.仿写段落:操场上,同学们玩得真高兴。有的——,有的——,还有的——。

  3.说话写话:我设计的水上飞机。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课程规范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俺”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示出深沉的母爱。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同学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目标]

  1.认知“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学习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VCD《烛光里的妈妈》。

  [课时布置]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俺们深受感动。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让俺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爱是伟大、无私的。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俺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俺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同学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2)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同学认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感悟慈母对小朋友深沉的爱。

  1.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励同学发表自身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如,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从“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可以体会出来。

  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从“有事快说,别耽误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了背……”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善良、关爱小朋友的母亲。从母亲的同事认为“俺”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俺”钱时,母亲却说“俺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位母亲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俺”钱买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包括着深沉的母爱。

  再如,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小结:通过对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句段的读悟,俺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这位母亲对小朋友深沉的爱。

  (二)体会“俺”对母亲的感激、敬重与热爱之情。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更何况是文中的“俺”。请找出“俺”深受感动的语句,如,“背直起来了,俺的母亲。转过身来了,俺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惊讶地望着俺,俺的母亲……”“那一天俺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俺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一天,俺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引导同学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边读边想,体会“俺”对母亲的感激、敬重与热爱之情。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选取自身感受深的语句读,读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以及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身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3.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总结,歌曲结束

  1.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俺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同学跟着轻轻哼唱。

  七、作业超市,注重积累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2.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3.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俺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网查找)。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知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俺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

  看一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 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

  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同学认读:

  开火车读。

  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⑴ 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烟 口──知

  ⑵ 换笔画,换局部组字: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岁──多 放──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 古诗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根据同学质疑可适当引导:

  ⑴ 晓:是天刚亮的时候。

  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 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⑶ 闻:就是听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同学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 同学自读,体会感悟。

  ⑵ 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同学: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同学:处处闻啼鸟。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同学: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⑶ 自由练习背诵。

  ⑷ 学做小诗人,到前面朗诵,教师为同学配上音乐。

  ⑸ 集体背诵。

  五、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六、课堂作业设计

  1、找朋友:

  诗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读一读,说一说:

  诗:诗人。

  闻:见闻。

  古:古往今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村居》,练习背诵。

  2、指导写字。

  3、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具准备

  实物展台,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抽读生字卡,复习生字读音。

  2、背诵《春晓》。

  3、今天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谁已经背下来了,可以背给大家听。

  二、理解古诗,感悟意境

  1、谁告诉大家这首《村居》是谁写的?

  (清代诗人:高鼎)

  2、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

  (春天里,同学们放学后,一起放风筝的景象)

  3、古人管风筝叫什么?

  (纸鸢)

  4、颂读古诗,练习背诵:

  ⑴ 自身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跟读《春晓》有什么不一样?

  (停顿不一样,这首诗是在每行的第四个字后面稍作停顿 )

  ⑵ 同桌互相听读,鼓励同学边读边扮演。

  ⑶ 上台背诵,展示。

  三、指导写字

  1、教师引导同学说一说要写好哪几个字?

  读一读:

  古 声 多 处 知 忙

  2、同学描字,说一说哪个字最难写?

  教师具体指导:

  多:上下两局部一样,但写时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写成一左一右。

  处:强调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捺要拉长包住上面的笔画。

  3、其余的字同学自身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利用实物展台评说:

  古:横要写长稍鼓一些。

  声: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边的口要写得稍低一些。

  忙;强调“忄”笔顺。

  四、课后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亲手做个风筝放一放。

  2、也可以将现成的风筝拿来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课外读背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大家交流。

  推荐:徐俯《春游湖》 朱熹《春日》

  苏轼《春宵》 韩愈《晚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绝招教案11-08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教案02-25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22

小学语文猫的教案03-14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