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0 12:40:5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6篇【热门】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6篇【热门】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一些动物避暑的方法。

  2.喜欢动物,有了解动物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准备:

  1.故事:《谁跟小羚羊去避暑》。

  2.动物图片,水笔,教师用“谁跟小羚羊去避暑”表格,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感觉怎么样?

  幼:夏天,感觉很热。

  2.师:天热的时候,怎样让自己凉快一点呢?

  幼:吹电扇,吃冷饮……

  3.师:你们有这么多让自己凉快的方法。瞧,我们的动物朋友小羚羊(出示图片,贴在表格中)也觉得非常热,可是它既没冷饮吃,又没电扇吹,它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凉快呢?

  幼儿回答。

  师:原来小羚羊会跟着妈妈去高山地带避暑,高高的山上有茂密的大树,非常凉快(边画边说)。小羚羊一边走一边喊“谁跟我去避暑”。

  二、观看课件,了解小动物的避暑方法。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谁跟小羚羊去避暑》,小羚羊去请了哪些动物朋友呢?它们去了没有呢?为什么?

  2.教师边播放课件,边完整得讲述故事。

  3.师:你听到小羚羊去请了哪些好朋友一起去避暑?

  请幼儿回答,教师将动物图片一一贴在表格中。

  师:这些好朋友和小羚羊去避暑了吗?(没有)那它们到底是怎样度过夏天的呢?

  4.请幼儿一一说出故事中动物的避暑方法,教师在表格中画出相应动物的避暑方法。

  小红马单独听录音,幼儿根据对话回答。师:小红马的方法真有趣,我们小朋友出了汗会觉得难受,可是小红马出了汗像洗了冷水澡一样凉快,原来小红马身上有许多汗腺,就像我们小朋友皮肤上的汗毛孔一样,热了就会出汗,使自己凉快起来。

  小黑狗、小松鼠灵活听录音。

  和幼儿学一学小黑狗和小灰兔避暑时的动作。

  5.小结(边指表格):小羚羊想邀请它的好朋友去高高的山上去避暑,可是小红马靠出汗来调节体温。小黑狗伸出舌头来排汗,让自己凉快。小松鼠换掉厚厚的皮毛,穿上薄薄的`夏装。小灰兔靠两只大耳朵来散热,让自己变得凉快。所以,它们都不会跟小羚羊去避暑。

  三、拓展经验,通过观看另一个电脑课件,了解其他动物的避暑方法。

  1.师:小羚羊继续去找好朋友,瞧(出示幻灯片),它们是谁呀?(梅花鹿、河马、长颈鹿、大象),究竟这些好朋友会不会跟它去避暑呢?它们都有什么样的避暑方法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轻轻讨论一下。

  2.请幼儿来说一说这些动物是如何避暑的,回答正确的,教师出示幻灯片。

  四、结束活动。

  师:小动物的避暑方法真有趣(黑板上出示4只小动物的避暑方法),除了这些小动物,小羚羊还会去找谁呢?它有没有找到和它一起去避暑的小动物呢?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到网上或者书本上去查一查,将各种小动物过夏天的方法记录在这张表格里,再来告诉其他小朋友,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此活动必须在晴朗的天气里进行。

  2、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最喜欢玩勺子了,几天没玩了,想不想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镜子吧!

  二、幼儿玩镜子。

  (各种平面镜,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等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教师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由易到难的`与幼儿交流,,最后集体分享探究结果,并进行验证性探究。)

  教师引导一:

  问在座位上玩镜子的幼儿。

  1、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2、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找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教师引导二:

  有的小朋友在阳光下玩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

  1、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2、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3、墙上的光斑会动吗?

  4、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教师引导三:

  有的小朋友在玩“动物追逐战”的游戏,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

  1、你们玩的什么游戏?

  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心理有什么感觉?

  三、幼儿玩“勺子里的哈哈镜”。

  (一)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幼儿回答)。

  (二)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根据幼儿的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的探究:

  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简单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我是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成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

  四、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铃铛皮、镜子、杯子等“镜子”投放科学区,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PPT课件、视频一段、电子白板。

  两人合用一张动物图片,上面有蜘蛛、蝗虫、枯叶蝶、螳螂、青蛙、狮子、北极熊、螃蟹、猫头鹰等。

  重难点

  结合《纲要》和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我将“引导幼儿知道动物保护色及其作用”确定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用课件的形式给幼儿直观、形象的展示;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引导以及个别指导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运用游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小动物所在位置,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与接受。

  活动目标

  加深爱护动物的情感,共享游戏的快乐。

  学会观察、了解周围事物的动态,学会发现问题。

  了解一些动物具有与环境一致的保护色,理解保护色的作用,增强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故事激趣,在情境中导入

  1.图一: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说说艾玛的外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看,它是谁?艾玛长得什么样?艾玛要和你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

  2.图二:引导幼儿描述艾玛躲藏的位置,教师演示课件。

  3.图三:请幼儿用激光教鞭指出艾玛第二次躲藏的`地方,教师演示课件。

  4.引导幼儿说出艾玛在图二、图三中躲藏的位置并进行标注。

  5.提问:艾玛为什么会选这些地方?

  6.小结:艾玛非常聪明,它躲的地方与它身上的花纹差不多,所以我们不容易找到它。

  二、动物搜寻,在探索中发现

  1.拿出动物图片,幼儿两两合作找出其中隐藏的动物,用笔圈出来。

  师:艾玛的朋友也来捉迷藏了,请你和好朋友一起来找找它们躲在哪里,找到后就在小动物身上贴上标记。

  2.请幼儿说出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动物。

  3.运用电子白板技术验证幼儿的发现。直接找出的动物:青蛙、蝗虫、螳螂;链接的动物:狮子、北极熊;使用放大镜的动物:螃蟹;使用聚光灯的动物:猫头鹰;使用动画演示的动物:枯叶蝶、蜘蛛。

  4.讨论:仔细看看动物和它们躲藏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颜色为什么跟周围环境这么像?有什么用处吗?

  5.教师总结:这些颜色是用来保护自己的,我们叫它保护色。动物世界很神奇,为了保护自己,许多动物都有和环境相近的保护色,以此来隐蔽自己。有了这种独特的保护色,敌人就不容易找到它们,就能保护它们的安全。

  三、视频欣赏,在分享中提升

  1.师:刚才这些动物朋友只有一种保护色,艾玛还有一个朋友特别厉害,能变好多种颜色,你知道是什么吗?我们来看一看。

  观看视频“变色龙”。观看过程中提问:刚才它变成了什么颜色?为什么会变成绿色?这次它会变成什么颜色?

  2.师:变色龙来到了我们的教室,我们一起到花丛中找找吧。看一看你找的变色龙藏在什么颜色的花朵里,它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意愿涂色,让变色龙变一变,变好之后就把它藏在相应颜色的花丛中。

  四、生活链接,在运甩中拓展

  1.师:生活中人们也很聪明,根据动物的保护色想到了保护人类自身,小朋友想一想,人类会怎样利用呢?

  2.出示课件后提问:他是谁?你认识这种衣服吗?解放军为什么要穿这种衣服?

  3.教师总结: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先进地利用了保护色,解放军叔叔穿上各种色彩的迷彩服,在战场上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五、自主选择,在游戏中巩固

  师:你们想不想玩捉迷藏的游戏?

  出示幼儿园草地、红色滑梯、黄色花丛、蓝色墙壁等图片,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衣服的颜色,想一想适合躲在幼儿园的什么地方,然后一起到室外去玩捉迷藏游戏。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测并做记录。

  2.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重点难点:

  1.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船儿向前行》,学习单《浮沉实验记录表》,盆(或透明保鲜盒)、油泥、弹珠、小碗、小石头、纸片、泡沫等物品,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了解实验内容和过程。

  1.我们要来做实验,看看手上的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到水里,哪些会浮在水面上。

  2.在进行实验前,你需要猜测这个物体沉浮情况,并且记录到学习单上。

  3.进行实验后,再将实验结果记录到学习单上,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二、为每一组提供一套材料,让幼儿自由进行实验,教师从旁观察、指导。

  三、请幼儿试着讨论物体浮沉的原因。

  1.为什么弹珠、石头、油泥会沉下去?纸片、泡沫却是浮在水面上的?

  2.碗怎样放会浮在水面上?怎样放会沉下去?

  3.油泥可以捏成什么样子就不会沉下去呢?

  四、请幼儿将油泥捏成某种造型,使其可以浮出水面。教师请成功的幼儿和大家分享他(她)的'方法,再请幼儿将这个方法记录在学习单上。

  五、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内容,看看书上的方法是什么。

  六、请幼儿都将油泥捏成油泥船的样子,然后试着在其中放弹珠、石头等物品,看看各自的油泥船能承载多少物品。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车轴的名称和用途。

  2、喜爱实验操作,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组合玩具车若干辆,汽车模型若干;

  2.圆形硬纸卡人手两张,木棍或牙签、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找一找,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自己选一件玩具,玩一玩,看一看,找一找,在玩具上找一件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连接车轮使汽车平稳地向前开动,它是什么呢?

  (幼1:是轮胎)

  (幼2:是车子里的方向盘)

  (幼3:是里面的发动机)

  (幼4:是轮胎里面的棍子)

  师: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先看老师手上的车子。

  (评析:活动的导入部分通过老师富有悬念的提问,将幼儿引入自发的探究环节中。本环节中,孩子始终带着问题在玩乐。通过自己不断的动手操作,答案在慢慢揭晓中。)

  二、观察老师的组合玩具车,初步了解车轴的作用。

  (一)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汽车,它缺了什么呢?(车轮)

  把车轮放上去就能开动吗?(老师把四个车轮“放”到车身上去,松开手滚动,车轮四散滚开)

  为什么有了车轮它还不能平稳地向前开动?

  (幼1:因为它没装好)

  (幼2:车轮没有连起来)

  (幼3:中间少了一根连起来的棍子)

  (二)师:车轮怎样才可以连起来,让它平稳地向前滚呢?

  (请一个幼儿上前和老师一起将车轮用车轴相连并拼装到车身上去,拼接好后开一开,滚一滚)

  现在玩具车可以开给你开给我,老师用什么东西把两个轮子连起来,让它不散开,能平稳地向前滚动的呢?它叫什么名字呢?它究竟有什么奇妙的作用?

  (三)学习“车轴”的名称,了解车轴连接车轮,促进车子平稳前行的作用。

  (评析:本环节的三个部分是不断递进的。在本环节中,通过老师不断地抛出“问题包袱”,使幼儿关注到连接车轮的车轴,以及它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操作实验和讨论交流。

  (一)实验

  师:车轴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让车子平稳地前进,我们用圆纸板做车轮,牙签做车轴做个实验好吗?

  实验1:滚动一块圆纸板,观察滚动的情形。

  实验2:用牙签将两圆心相连后滚动,观察滚动的情形。

  (二)讨论和交流:

  师:一块圆纸板滚动是怎样呢?两块圆纸板用牙签连起来又是怎样滚动的呢?

  (幼1:我滚一个小车轮的时候,滚不起来,两个连起来就好滚了)

  (幼2:一个车轮滚一会儿就倒了,两个车轮连起来可以一直滚)

  (幼3:一个纸板滚得不平衡,两个串起来就平衡了)

  师:哪种方法可以使车轮平稳地向前滚动呢?为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圆纸板有了牙签相连所以能平稳地向前滚动,所以车轮是因为有车轴相连才可以平稳地前进。

  (评析:本环节是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通过圆纸板和牙签的两个小实验,了解了圆纸板平稳向前滚动的原因,从而迁移了相关的经验。)

  四、扩展和想像

  师: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有车轴的呢?(依维柯、三机、大客车、皮卡、小轿车……)

  假如车子在马路上行驶,突然车轴没有了,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幼1:车子开着开着,“嘭”一声,就爆炸了)

  (幼2:如果没有车轴了,轮子就到处散开了)

  (幼3:车子会撞到一块儿去,会起火,会爆炸)

  (评析:本环节充分扩展了孩子的想象力,虽然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是作用是显见的,就是进一步加深了对车轴作用的认识。)

  五、游戏:找车轴

  再一次挑选自己喜爱的的玩具车,找一找它的车轴在哪里,向老师和同伴谈谈它的作用。

  (评析:从寻找到了解,然后再寻找,孩子们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延伸:

  1、观察在家庭中所玩的车辆是不是都有车轴。

  2、与爸妈讨论车轴的.用途

  3、在手工区提供废旧纸盒,牙签细木棍或细铅丝,若干圆卡纸板,制作可以滚动的纸盒小汽车。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幼儿感兴趣的车轴问题入手,利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验活动,来探索、验证了车轴的作用,使师生共在玩乐中,共享了经验,交流了情感,激发了智慧。

  2、本次活动内容来自幼儿日常的生活,从一个幼儿的提问,从两个孩子为车轮车轴的争执,及手工区内材料的提供中,我们找到了本次课题的教育契机。针对车轴这一具体事物的作用进行探索和验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用叠高的方法帮助故事中的动物尝月亮的味道,掌握科学合理的叠高方法。

  2、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小动物们齐心协力吃到月亮后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月亮的味道),小夜曲mp3,咔嚓mp3、小动物图片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问题产生。(意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森林里的夜晚,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让我们去看看。

  关键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夜晚,仰望月亮的动物一共有几只呢?

  9只动物看着月亮,它们会是谁?想些什么呢?(出示幼儿猜到的动物)

  小结:你们真厉害,原来是乌龟……,它们看着月亮,心想:月亮,是什么味道?是甜的,还是咸的呢?真想尝一小口啊!

  二、分组叠高。(意图:用叠高的方法帮助故事中的动物尝月亮的味道。)

  关键提问:那怎样才能尝到月亮的味道呢?

  引导语:你们的办法真多,动物们也想了个办法,它们一个个叠起来,就能尝到月亮了那它们会怎么叠起来呢?

  提示语:我把这些动物都请来了,让我们分成六组,来商量一下怎么叠起来才能稳稳的。叠好了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的理由。

  关键提问:哪一组先来介绍?让我们看看他们叠高的顺序,你们来说说自己的理由。

  哪一组和他们不一样的,也来说一说。

  除了顺序不同,你们觉得叠高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

  小结:你们想了很多叠高的方法,那怎样才是科学合理的?让我们来听听故事吧!

  三、理解故事。(意图:掌握科学合理的'叠高方法。)

  引导语:小动物们都想尝月亮的味道,小海龟第一个爬到最高的山上,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够不着。于是,乌龟请来了大象,“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就能尝到月亮了。”

  关键提问:这么多的动物,为什么乌龟请了大象?

  乌龟这么小,大象那么大,为什么乌龟要请大象站在自己的背上呢?

  小结:乌龟觉得大象在所有动物里最大,所以请来了大象,而且乌龟的壳非常的坚硬,它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所以它让大象站在自己的背上。

  引导语:可是月亮非常的调皮,大象爬到了乌龟背上,月亮往上跳了下,还是没尝到。关键提问:这时大象会请谁呢?为什么?长颈鹿又请了谁?猜猜它的理由。

  大象、长颈鹿、斑马都是按怎样的顺序叠高的?接下去依次会是谁呢?

  引导语:小老鼠最小,它先爬到了乌龟身上,再爬到了大象身上……总算爬到了最高。

  关键提问:咦!叠的这么高了,它们会不会倒下来呢?为什么?

  小动物们除了顺序不同,它们叠高的时候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小结:原来它们除了从大到小,站在有着坚硬的壳的乌龟身上,而且还是头尾交错的往上叠,这样才会更加的稳固。

  四、感受快乐。(意图:体验小动物们齐心协力吃到月亮后的快乐。)

  关键提问:(播放声音:咔嚓)发生了什么?

  引导语:月亮一不留神,被小老鼠咬了一口,它把这一口分给了它的同伴,大家都尝到了月亮的味道,感受到了齐心协力获得成功的快乐。

  关键提问:那尝到月亮味道的一共有几只动物?

  那开始的时候,黑夜中有几只动物的眼睛你们还记得吗?

  为什么叠高的只有8只动物呢?还有一双眼睛又是谁的呢?

  引导语:原来看着月亮但是没有参加叠高的是一条小鱼,小鱼觉得它身边也有一个月亮,这是月亮吗?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小动物们团结合作,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叠高,尝到了月亮的味道。这是个有趣的故事,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月亮的味道”。

  【活动反思】

  这一活动的设计虽然偏向于科学领域,但是整个活动以故事贯穿,旨在让幼儿通过操作对科学合理的叠高方法感兴趣,再通过故事把这种方法传递给幼儿,让他们能够把这种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建构活动中。

  整个活动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也能够理解首位交错重叠的方法,并且感受到了同伴间齐心协力吃到月亮后的快乐。然而最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运用材料来进行一种科学的验证,让整个活动可以更加完善。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科学教案07-02

中班科学教案07-2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8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中班科学教案05-02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