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4 09:02:1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荐)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科学教案(荐)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四季童谣》,感受四季的不同景象。

  2、尝试用记忆歌词的方法练唱,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

  活动准备:

  课件《四季童谣》。

  活动过程:

  一、春夏秋冬教师点击【四季图片】中的"春"、"夏"、"秋"、"冬", 逐幅出示每个季节的图片,幼儿欣赏,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

  二、理解并学念歌词《四季童谣》

  1、教师:想听听歌曲《四季童谣》里是怎样唱春夏秋冬的么?

  教师播放【歌曲欣赏】,幼儿欣赏歌曲《四季童谣》。

  2、教师播放【歌词欣赏】,教师说歌词,幼儿边看课件边跟着念。念的.时候声音要活泼,有节奏。可以先分小节念,熟悉后再合起来,整首歌词一起念。

  三、学唱歌曲:《四季童谣》

  1、教师播放【歌曲欣赏】,幼儿欣赏。

  2、教师清唱,幼儿学唱。分段教唱完之后,再把整首歌连起来教唱一遍。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可弹琴伴奏,也可播放课件让幼儿跟唱。

  4、幼儿熟悉歌曲后,教师可提唱歌时情绪上的要求,要求幼儿用活泼、愉快的声音演唱。

  四、小合唱幼儿自由结伴,分组上来演唱歌曲《四季童谣》。

  活动反思:

  《四季童谣》是一首欢快活泼且充满儿童音乐的歌曲。歌曲中有一幅生动有趣的图画,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四个季节天真无邪的欢乐景象,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歌曲中使用切入的声音使曲调丰富并跳跃,孩子们在春风中放风筝,生动地描绘了秋天摘苹果的情况。旋律起伏,抒情,愉悦,背面紧凑,重复的音乐增添了玩耍,娱乐和滑雪的乐趣。歌曲的旋律清新清晰,天真活泼,歌词富有孩子们的兴趣,并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这首歌似乎融合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在空中回荡了很久,总是在我耳边响起。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红黄蓝图片

  红黄蓝及其他颜色水粉颜料若干

  重难点

  幼儿在做做玩玩中知道混色后的结果,并尝试说儿歌。

  活动目标

  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引导幼儿体验混色变化带来的快乐。

  在玩玩做做中使幼儿知道三原色配色的结果。

  幼儿学习看图谱说儿歌。

  活动过程

  一、情景:教师扮成魔术师导入课题

  1、今天,我是一个小小魔术师,你们知道魔术师是干嘛的呀?我带来了颜色宝宝,我今天要用他们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2、师幼认识颜色(主要认识红黄蓝)。

  二、幼儿自由探索颜色,初步感受颜色。

  请小朋友们自己使用水粉颜料自由涂鸦,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颜色,初步感知混色。

  1、将红、蓝倒入一起,幼儿观察变色)孩子们,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会变成紫色(在里面加了蓝色)。紫色像什么呀?幼儿自由发表想法。

  3、用图片(红色宝宝和黄色宝宝拉手变成紫色宝宝)将实验过程表示出来。

  四、请幼儿与老师一起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师幼一起操作将红色和黄色宝宝拉手,看看变化。

  2、为什么会变成橘色(在里面加了黄色)。橘色像什么呀?幼儿自由发表想法。

  3、同样也用图片表示出来。

  五、幼儿自己操作黄色和蓝色宝宝拉手的实验,师指导。并用图片表示。

  六、师幼一起看图谱念唱儿歌,并以游戏"猜出下一句"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物品标记,能用对应的方法找到存放自己物品的位置。

  2、能区分自己与别人的物品,知道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活动准备:

  1、实物图标若干张。

  2、活动前已让幼儿选择过自己喜爱的图标,教师在其中的一张上写好幼儿的姓名,将该套图标中剩下的几张分别贴到茶杯橱、毛巾架等处。

  活动过程:

  一、认图标。

  出示插有实物图标的纸板,让幼儿回忆自己选择的图标,并在纸板上指认出来。教师核对图标上的姓名,说对的就让幼儿将图标取走;说错的,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明确生活用品使用规则。

  告诉幼儿,在幼儿园里每个人都要使用自己的一套生活用品:茶杯、毛巾、小床等,并说明每个小朋友只准用自己的物品。

  三、寻找自己的生活用品。

  让幼儿手持图标自由走动,去对应茶杯橱、毛巾架等处的相同图标,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用品所在位置后,再将手上的图标还给老师。活动中,教师提醒幼儿看看自己的图标旁边是哪些图标,丰富幼儿表述方位的词汇和语句,如:我的图标旁边是小兔子图标等。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观赏茶艺初步掌握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对茶具有一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

  活动过程

  (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

  1.教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杯茶,请小朋友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诉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教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教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

  师:小朋友说的非常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漂亮,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教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

  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朋友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

  ⑵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⑶边播放视频,教师边解说

  2.教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

  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非常的优美,小朋友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⑵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教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使用姿势,

  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使用姿势。(包括:随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

  (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

  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1)教师出示全部的茶具,幼儿挑选出摆放在茶盘里的茶具

  师:茶具家族里有许多的茶具宝宝,哪些是可以放在茶盘里面的,哪些是放在茶盘外面的?(出示PPT,让幼儿边说出茶具的名称边分类)

  (2)教师提出任务,幼儿自己尝试给茶具摆位置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和茶具宝宝交朋友了。小朋友在班级有自己的位置,那茶具宝宝在茶盘上也有自己的位置,让我们一起给茶具宝宝在茶盘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吧!看看怎样摆放又美观又方便我们泡茶?它们很脆弱要轻拿轻放哦。

  (3)幼儿自主摆放茶具,教师进行指导。

  2.示范正确的摆放,进行统一指导

  (1)幼儿分享各自的摆放结果

  师:你的茶盘里摆放了哪些茶具宝宝?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引导个别幼儿展示给大家看)

  (2)展示正确摆放的图片,提出要求:a:公道杯、紫砂壶的嘴都不能对着客人,b:紫砂壶不能被挡住;c:公道杯和紫砂杯是好朋友,它们要面对面靠得近一些;d:茶具不能摆放太分散

  师:根据要求小朋友再调整一下吧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摆放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瞧一瞧爸爸妈妈是怎么用茶具宝宝来泡的。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现电话号码的多样性,知道电话簿的作用。

  2.了解电话簿的基本样式,能用自己的方式设计、制作好朋友电话簿。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一份电话簿。

  2.白纸、水彩笔人手一份,幼儿学习资源⑤第9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说一说与朋友联系的多种方式。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和好朋友联系的方式有哪些?哪种办法又快又方便?打电话的时候要拨什么?电话号码有什么作用?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师的电话簿,了解电话号码的多样性。

  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电话号码的特点,如:电话号码由数字0~9组成,固定电话、手机的号码位数不同,拨打外地电话需要加上区号等。

  3.讨论总结电话簿的作用,了解保存电话号码的方法。

  引导幼儿讨论电话簿的作用以及除了记在纸上的电话簿,人们在手机上保存电话号码的方法。

  讨论后总结:电话簿能够帮助人们记住许多电话号码并方便查找。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人们也可以方便地把家人朋友的电话存在手机的电话簿上。

  4.请幼儿在幼儿学习资源⑤第9页上设计、制作自己的电话簿。

  请幼儿相互讨论:我们怎样制作自己的.电话簿?

  可以提示幼儿:小朋友不会写字,但可以用绘画、做标志等方式记录好朋友的姓名,用数字记下朋友的号码,然后请幼儿设计并制作。

  5.制作完成后,请幼儿相互交流,说说朋友的电话号码。

  活动延伸:

  1.提醒幼儿回家后,可以根据电话簿上的号码,尝试给同伴打电话。

  2.建议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制作家庭电话簿。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玩从来都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玩沙有着浓厚的兴趣,玩沙是我班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每次一到玩沙池,孩子们蜂拥而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玩沙的过程中,许多孩子从家中带来了装沙的工具,有大小不一的铲子、沙桶、漏壶。看看孩子们带来的工具,就知道他们对于沙流动的属性认识不足。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我想,抓住契机,让孩子们在自主玩沙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发现沙的新鲜玩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让幼儿在沙地里自由探索,自主操作,使整个活动体现一种玩中学,学中乐的氛围。这样的形式比在我们课堂上机械地讲授更有意义,孩子能自主自动地受启发受教育,也是最能体现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工具装运沙子,体验干沙流动的特点。

  2、在装沙、玩沙的过程中,感知沙的多少、大小。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搜集装运沙子的工具,共同制作装沙子需要的工具,如引导幼儿用可乐瓶共同制作铲沙的铲子、小碗、杯子,寻找小车等。

  2、物质准备:

  有孔的工具:漏勺、漏筐、漏斗等。

  无孔的工具:大小两种铲子、碗、桶、杯等。

  小车、小船、幼儿盛材料的塑料筐。

  3、环境创设:

  问题墙:“你认为哪些工具可以很好得装沙子?”

  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搜集或制作的装沙子的工具记录下来,放在墙饰上做集体记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发兴趣。

  提问1、幼儿园的沙池里有很多小朋友玩时,我们也想玩沙,怎么办?

  2、你想用什么工具装沙子,做一个新沙池?

  二、认识工具,尝试操作。

  1、出示幼儿搜集和自制的装沙工具。每个幼儿一个装沙工具的筐子,其中有带孔

  的和不带孔的工具,不带孔的工具中又有大容器和小容器。每个幼儿还有一个盛沙子用的同等大小的塑料筐。

  2、引导幼儿充分尝试每一样工具,充分体验每样工具装沙子的特点。

  教师:每样玩具你都试一试,看哪些玩具好用,哪些不好用。

  (教师认真倾听孩子们在装沙中的语言表达,将幼儿零散的经验及时梳理和整合)

  3、请幼儿把漏沙的玩具与不漏沙的玩具进行分类。

  4、引导幼儿继续装沙子,体验工具的大小与装沙子的多少有关系。

  教师:请小朋友用剩下的工具装沙子,看看哪个玩具能装很多的沙子。

  三、经验共享,分类提升。

  1、请幼儿用小推车将装满沙子的塑料筐推到小船边,把沙子倒入小船,做成沙箱。

  2、集体讨论:

  教师:每个小朋友共推了几车沙子,推得最多的是使用的什么工具?

  教师:请小朋友将能装很多沙子、搬运沙子时感觉很沉的玩具分出来。

  3、引导幼儿将工具按大小或搬运沙子的多少进行分类。

  活动延伸:

  活动后,教师引导幼儿将搬运沙子既多又快的工具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放在墙饰“这些工具装沙子既多又快”的集体记录中。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对照前期的搜集和猜想,使幼儿在亲自探索中建立大小、多少的科学概念。

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聪明的黑猫警长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游戏感知淀粉遇碘会变色,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提高观察的全面性、思维的发散性及操作的协调性,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面团、盘子、碘酒、黄瓜、胡萝卜、洋葱、土豆、西红柿。

  五、活动过程

  (出示黑猫警长头饰)小朋友,你们好,我是黑猫警长,今天请你们帮我一个忙,好吗?坏老鼠一只耳带领一群坏蛋在森林里搞破坏,可是我们警察学校人手不够,你们愿意加入警察学校当一名警察吗?

  做一做:自己做淀粉。

  我们先练爪子和眼睛,请警士将盘子里的面团放在清水中抓一抓,一直把面团抓小,等盆中淀粉水沉淀一会后,轻轻倒掉上面的清水。

  幼儿把面团放在清水里反复抓,看到清水变成白色,还有白色的东西沉在盆的底部。

  试一试:碘酒滴入淀粉水中会变颜色吗?

  教师:(出示碘酒)这里有一瓶消毒用的药水叫碘酒,我们打针时用它来消毒,现在把碘酒滴人揉过面粉的.水中,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儿:碘酒滴人淀粉水中,淀粉水变成蓝色了。

  幼儿讨论:蔬菜中有淀粉吗?

  试一试:哪种蔬菜中含有淀粉?

  幼儿将碘酒滴在各种蔬菜(黄瓜、胡萝卜、洋葱、马铃薯、西红柿、藕片)上,观察颜色的变化。

  说一说:我的发现。

  (1)马铃薯片、藕片遇到碘酒,变成蓝色。

  (2)黄瓜、洋葱、西红柿、胡萝卜滴上碘酒后没有变色。

  游戏:捉小偷。

  (电话铃声)警长接听电话:“不好了,森林中的粮仓被偷,我们马上过去检查现场。”警长手拿“喷射枪”(装了碘酒的喷壶)冲向门外。

  (1)寻找脚印。带领幼儿进入仓库现场,仔细检查现场,不放过小偷留下的任何痕迹(幼儿在泡沫板上寻找脚印)。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怎么发现的?幼儿讨论回答:粮仓被偷,地上有小偷的痕迹,用“喷射枪”可以找到小偷。

  (2)寻找罪犯。我们随着脚印找一找,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发现老鼠)?这里有两只老鼠,但它们都说没有偷仓库的东西,你们有什么办法查出谁是小偷?(讨论并启发幼儿用碘酒检查小偷的爪子,幼儿实验。)

  六、背景资料

  面粉和碘酒是我们生活中常接触的东西。面粉里含有大量的淀粉,当它和碘酒相遇时会产生化学变化。在许多的食品中,如蔬菜、水果中都含有淀粉,只是含量有多有少。在生活中,把切好的土豆放在水里一段时间后,在盆底就会有沉淀物,这就是淀粉。碘酒中含有碘,常常作为消毒用品,用来清洗伤口和打针前的消毒。

  活动点评

  聪明的黑帽警长活动方案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化学原理设计的。活动的材料是碘酒和淀粉,它们都是幼儿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而且无毒无害,实验现象明显。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亲手揉面粉、找淀粉等活动,感知变化的现象,了解活动的过程,增加了对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活动不要求幼儿了解变化的原理。从活动过程来看,教师运用了先实验,再感知,最后用游戏活动结尾。活动各个环节紧凑。

  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可以结合体育活动设计成“算题赛跑”,用淀粉事先写好算术题,贴在黑板上,幼儿拿着装有碘酒的喷壶把题喷出来,用彩笔写出得数。活动可分几组完成,也可以结合语言和美术活动设计成“奇妙的画家”,事先用淀粉画出一幅幅有故事情节的画,再用碘酒喷出来。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学会制作饭团。

  2. 通过料理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丰富并且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能力。

  3. 让孩子们把各种各样的气味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制作饭团的材料(饭和剪碎的海苔),食醋,香油,化妆品,肥皂,洗发精,彩色铅笔,蜡笔

  教学具图片

  ■ 活动过程

  [导入]

  1. 体会各种各样的味道。

  - 大家都知道什么味道?

  - 问问这些东西(准备物)的气味。

  - 它们是什么味儿呢?用语言或身体表达出来。

  - 你最喜欢什么味儿?

  [展开]

  1. 谈谈你吃饭团的经历。

  - 你吃过饭团吗?

  - 在哪儿和谁一起吃的呢?

  - 吃饭团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2. 准备好制作饭团的材料,研究一下制作顺序。

  - 如果想要制作饭团,需要哪些材料呢?

  - 是什么样的料理顺序呢?

  3. 按照料理顺序制作饭团。

  ① 准备好饭和剪碎的海苔。

  ② 把上面提到的两种材料搅拌在一起。

  ③ 用手把搅拌均匀的饭团成球形。

  tip> 如果想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饭团也可以放些蔬菜。(土豆,胡萝卜,南瓜) ->用锅炒一炒切好的蔬菜->把炒好的蔬菜放入饭里拌匀 ->放入盐和香油调味儿 ->把拌好的`饭团成团儿

  4. 观察活动纸。

  你闻到了什么味儿?

  把味道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5. 在活动纸上表现出香味儿。

  ① 在准备的材料中找出一种香味儿。

  ② 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达出香味儿。

  ③ 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味道。

  [结尾]

  1. 让孩子们把完成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活动图片]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操作活动,感知空气的存在,初步了解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让幼儿初步认识空气,让幼儿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空气的存在。

  2.(物质准备)每人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透明杯子,吸管,粉笔人手各一份,塑料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个已经吹起来的气球,直观演示引出课题,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气球为什么是胖胖的?(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吹起来的气球里面有空气

  2.出示问题,幼儿猜想。

  气球娃娃为什么扁了?(幼儿回答)那空气宝宝到底去哪儿了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猜一猜?(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引导:小朋友们的想法可真多,那空气宝宝到底去哪儿了呢?会不会跑到我们的身体里呢?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找空气宝宝’。

  二.实验操作

  (一)身体里的空气

  1.明确操作要求:

  (1).首先要把吸管插入水中,然后向里面吹气,注意吸管只能用来吹气,不可以洗水。

  (2).吹的时候要认真观察看看发生了什么?

  (3)吹的时候力气不要太大,不要把水弄洒。

  2.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杯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幼儿把看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的身体里有空气。

  (二)粉笔里的`空气

  1.明确操作要求:把粉笔慢慢的放入水中,认真观察看看发生了什么?

  2.幼儿分别把少量粉笔慢慢放入杯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3.教师小结:粉笔里也有空气。

  (三)身边的空气

  1.教师引导,幼儿示范抓空气。

  2.幼儿分别拿塑料袋进行操作,感知身边的空气,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空气。

  三.亲身体验,感知空气的作用。

  1.小朋友知道空气的作用吗?下面请你和老师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请你闭上嘴巴,用手捂住嘴巴,用手捂住鼻子,有什么感觉?(憋气,不舒服)

  2.教师小结:其实不光我们人类需要空气,小动物和小花小草也需要空气,那你知道空气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教师出示放风筝,降落伞的图片。空气宝宝真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小朋友都想和它成为好朋友。

  四.延伸活动:

  小朋友们用塑料袋到户外抓空气,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科学教案【经典】08-24

科学教案:刷子04-16

《种子》科学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