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4 10:20:5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中班科学教案5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记录表、记录笔5-6套。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教师分别说出蟋蟀、螳螂的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猜对后出示装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观察蟋蟀、螳螂,满足好奇心。

  2.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

  (1)教师交代观察要求:4-5名幼儿分为一组,一起观察蟋蟀和螳螂。看一看它们身上都长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请一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在记录表里圈记出来。

  (2)幼儿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和交流。教师加入幼儿的观察,一起交流发现,解答幼儿的疑问,重点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两只昆虫的异同。

  (3)展示观察记录,分享观察收获。请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说一说在蟋蟀和螳螂身上的发现。教师对幼儿的介绍进行提升总结,提出昆虫的概念和特征。

  提问: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小结: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拓展幼儿关于昆虫的.经验

  活动延伸

  1.将蟋蟀、螳螂放在自然角,带领幼儿饲养并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带领幼儿进行放生活动。

  2.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或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蚂蚁、蟋蟀等昆虫,观察它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知。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

  2、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3、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但是去那个地方玩我们小朋友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进去,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教师出示磁铁)幼:磁铁师: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幼:好师:小朋友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

  幼:因为它是木头的师:小朋友聪明,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

  幼:因为它是塑料的师:小朋友,你们玩好了吗?现在时间到了,你们去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刚才磁铁都吸了什么东西啊?

  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别针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得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

  幼:他们都是铁做的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做它的朋友。

  二、幼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

  师: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磁铁上面的东西拿下来放在纸板里,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

  幼:好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

  幼: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师:真聪明!老师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三、创设情境,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用途。

  师: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很多的别针掉进了这些沙子里,你们能不 能帮助 老师想想办法捡起来啊?

  幼:把他们捡起来师:但是这样太麻烦了,你们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啊?

  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你们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铁来把老师的别针捡起来啊!

  幼:可以师:啊!原来真的可以啊!

  师:小朋友,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那我们再来看看磁铁还有什么用处?

  教师出示铅笔盒,背包,磁性玩具。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知道了磁铁幼这么多的本领,现在小朋友 和 老师一起去教室找一找磁铁还有什么本领好不好?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正确掌握1~10序数的排列与关系。

  2、喜欢在游戏情景中学习数学。

  活动准备:

  1、理解1~10的序数:

  教师出示一排(10)玩具:

  ----“有谁知道这里有几只玩具?”

  幼儿点数玩具只数,确认有10只玩具:

  ----“那么第三只玩具是什么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辨认第三只玩具是什么,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确认的'。

  教师告诉幼儿序数的概念。

  师生双方确定其余几只玩具的序数位。

  2、拓展序数的概念: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停车场》

  ----“停车场里停着好几排车,每一排是一种颜色,我们从下往上数第二排是什么颜色的车?第几辆是什么车?”

  幼儿看图辨认,说出颜色和排在第几位。

  教师小结:当我们开始数的起点不同,序数的位子会发生变化。(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左往右、从右往左)

  3、买玩具:

  教师将玩具放在架子上,幼儿要说出自己买的玩具在第几行第几个,说对了方可买走。

  上午活动三:组织幼儿到健身房游戏。

  上午活动二:

  活动名称:我收集的交通标志(科学、社会)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讲清楚自己所收集到的交通标志意思。

  2、认识、理解生活种常见的交通标志。

  活动准备:

  幼儿各自收集和绘制的交通标志。

  活动过程:

  1、交通信息:

  交流各自的信息:

  ----“前一段时间我们大家都在收集各种交通标志,谁愿意来介绍给大家听?”

  幼儿自由结伴将自己手集和绘画的交通标志介绍给同伴。

  幼儿在小组同伴面前介绍。

  2、翻牌游戏:

  教师将幼儿收集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画面朝里,做翻牌游戏。猜对者奖励红星一颗。

  幼儿游戏若干次。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让幼儿在玩水中感受水的特性。

  2、引导幼儿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发现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3、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节约用水,水的环保等方面的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玩水,启发幼儿了解水的特征。

  教学难点:

  幼儿知道水的三态变化,以及引起发生变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

  1、脸盆10个,不同形状的瓶子若干,扎了眼的塑料袋若干,毛巾20条。

  2、牛奶、水各一杯。

  3、操作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三个。

  4、投影仪一台,幻灯片4张。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题

  教师出谜语:手抓不起,刀切不开,早晨起来洗脸洗手需要它。

  (谜语:水)

  2、听录音(水流)

  (1)这是什么声音?(水流动的声音,学学:叮咚叮咚,哗啦啦,双摆手)“那今天呢,老师就领着小朋友们来玩水”。

  二、基本部分:

  (1)启发幼儿感受水的特性。

  水流到了江河上,流开小溪上,流到池塘里,那么,水它有没有形状?

  1、实验:水会流动。

  (1)让幼儿动手自由嬉水(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小瓶,扎了眼的塑料袋),让幼儿自己感受水的一些特性。

  (2)要求幼儿在嬉水时把衣服袖子拉高,随时用毛巾把手擦干净。

  (3)提问:①小明捧一捧水,水会在你手心里吗?(不会)

  ②用手抓一抓,抓得住水吗?(抓不住)

  ③用塑料袋装水,水会怎么样?(流到了脸盆里)

  ④水是什么形状的?

  (4)总结:水是会流动的。(请幼儿跟着老师集体说两遍)

  2、实验:水没有固定形状。

  (1)请幼儿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嬉水工具盛满水,让幼儿自己感受和体会水的形状。

  (2)要求幼儿在自己实验后,把手随时擦干。

  (3)提问:①水装到脸盆里是什么形状?(脸盆的形状)

  ②水装到塑料袋里是什么形状?(塑料袋状)

  ③水装到瓶子里是什么形状?(瓶子的形状)

  12下一页

  (4)总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幼儿说两遍)

  3、实验: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的液体。

  (1)教师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仔细观察,再让个别幼儿上来尝一尝,闻一闻,然后扔两块小石头放到两个杯子里,让幼儿观察。

  (2)提问:①哪杯是水,哪杯是牛奶?为什么?②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尝、闻)

  ③你能从哪个杯子里看见刚才的小石头?

  (3)总结: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要求幼儿说两遍)

  总结水的特性:水是会流动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

  4、实验:水的三态变化

  (教师出示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等)

  把决块放在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让幼儿仔细观察,冰块加热后,化成水,水再加热会变化水蒸气。

  总结:水受热变成汽,遇冷变成冰。

  (二)水的用途

  1、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发现,什么事、什么时候、什么东西都需要水?

  (洗手、洗脸、洒水、入厕、拖地、擦桌子等)

  教育纪儿节约用水

  (1、关水龙头;2、洗手时不能开太大)

  教师讲小故事:“一位小朋友洗完手,没有关紧水龙头,小水滴叫他回来,他也没有听到,小水滴伤心地在哭泣”。

  提问:我们怎么来帮助小水滴,不让他伤心?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想法,并过渡到故事中,小水滴笑了,夸我们是能干的小朋友。

  (四)、看幻灯片

  (1)让幼儿观察。小红洗四块手捐,分别放在图上的四个地方,哪个手捐干的最快?为什么?

  (2)启发幼儿知道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的会流动的液体,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冰块。

  2、听音乐,《洗手绢》

  师:“咱们今天认识了水,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手绢洗干将,晾到院里最容易干的地方。”

  3、听音乐,出活动室。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淀粉遇到碘水会变成蓝紫色这一神奇的现象。

  2、在玩一玩、试一试的过程中找出含有淀粉的物体。

  3、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碘水、用淀粉水画好的“神秘书”、棉球。

  2、PPT课件。

  3、苹果水、橙汁、玉米粉水、米粉水;记录表。

  4、录音片段。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美猴王送“无字天书”。

  1、师:今天老师请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我们来看看是谁。

  2、孙悟空送礼物。

  3、师:让我来看看孙悟空到底送了什么给我,咦,我怎么看不到呢?

  (二)探索活动:读“无字天书”。

  1、幼儿用碘水动手发现“无字天书”上的内容。

  2、播放PPT。孙:我在无字天书上用白色的淀粉画了小动物,碘水和淀粉是一对好朋友,当它们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出现蓝紫色。

  3、你们看过淀粉嘛(出示袋装淀粉)它是什么样子的呢?(白色的、粉状的)

  (三)探索活动:淀粉在哪里。

  1、师:你们知道淀粉是从哪里来的吗?我们来听听孙悟空是怎么说的。

  2、老师这里有一些植物水。(出示准备的物品)幼儿探索发现,并做记录。

  3、师:都找到啦!谁来说说你选的是什么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师:还有什么植物中也有淀粉呢?我们来看看(图片)。

  (四)结束活动:激起幼儿去生活中探索和发现的欲望。师:生活中还藏了很多植物,它们也有淀粉,我们可以用什么来发现它们呢?那么下次请你们都来告诉我你们都发现了那些植物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科学教案07-02

中班科学教案07-2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8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0

中班科学教案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