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4 07:59:0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优选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优选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课文具有以下特色:

  (1)抓住特征,绘色绘形。作者抓住秋天里天空里的白云的形状特点,以及农田里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点,绘形绘色。

  (2)情景交融,语言细腻。本文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备,真切细腻。写秋景处处关情,字里行间流淌着喜悦;写秋游处处涉景,由远而近,由景及人,丝丝入扣。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意境优美生动。

  (3)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第二、第三、四自然段多排比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简约灵动,富有韵律,适合学生感情诵读。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应慢。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规范口语表达、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以及朗读能力。

  三、设计理念

  1、情境教学法

  我们地处四季分明的江南,学生对秋景本身就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知,也了解秋天景色及天气的特点,因此我选用一些典型图片再现秋色,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快地走进文本,欣赏美丽的秋景,感悟快乐的心情。

  2、以读代讲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文语言文字生动优美,让学生通过多种读的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深入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以受到美的熏陶。

  3、拓展训练法

  陶行知说: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如果将知识的传授仅限于课文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这篇课文文辞优美,语句凝练,并能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这篇课文中我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拓展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且由词到句层层深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渐渐” 、“有时……有时……”、 “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细读课文,并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美丽,体会孩子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化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美读课文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流利正确地说话。

  四、教学过程

  第一段

  1、看图,用几个学过的成语形容一下你所看到或者你能联想到的成语

  (相机出示“金风送爽”“凉”)

  2、读第一句。指导朗读“渐渐”

  3、在秋色宜人的季节里,最适合去哪里游玩呢?(出示词语“郊外”)

  4、什么是郊外,看图说说你的理解。(城市外面的地方)

  5、读第一段

  第二段

  1、看图,郊外的天空是怎样的?

  除了可以用蓝蓝的,还能用什么词语来表示很蓝很蓝?(设计意图:这个过程在于让学生积累词汇。)师:是呀,秋天的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所以我们一眼望出去都望不到边了!谁能用一个词来说明天空的大和无边。指导朗读“一望无边”,让生通过朗读表现出天空的'广阔。

  在读的基础上提问:课文用“一望无边”这个词写出了天的广阔,你们能不能换个词也能表示天的大呢?然后把这两个词换到句子中去读读。(生读)

  一望无边可以用来说天空,还可以说什么也是一望无边的呢?不光要说出什么一望无边,还要说出怎样的什么一望无边。

  (出示小练习题)

  师:说得真好!蓝蓝的天空有什么呢?白云又是怎样的呢?读读书上的句子是怎么写的。(生读句子)我重点抓住“一望无边和多变的白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通过品读、赛读来感受秋天天空的美。

  师:为什么这儿用的是“有时···有时···”呢?

  师:在我们小朋友的眼里,白云还有更多的变化呢,是不是?我们一起来做魔术师,看谁变得又快又多,好吗?

  出示: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

  (设计意图:课文文字优美,并且能够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我抓住“一望无边”、“有的···有的···有的···”、“有时···有时···有时···”进行说话训练,让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想象表达出来,并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这么美的天空,这么美的白云, 你怎样来读?

  自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秋天的天空是这样美,让我们把目光望向远处的农田,去看看,庄稼长得怎么样?

  第三段

  1、我们在练习一上面有一首关于秋天的儿歌,还记得吗?一起来背一背秋天的庄稼这一段。《秋天到》:“秋天到,秋天到,秋天庄稼长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乐红了脸,稻谷笑弯了腰。”

  2、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田野里是否真的像儿歌里写的这样呢?看图自读这一段。

  生: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这里的颜色都很美,你找出了几种颜色?(黄、红、白)

  出示相应美图。

  3、师:秋天的田野真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稻子( )了,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黄?(黄澄澄、金灿灿、黄灿灿等);高粱( )了,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红?(红彤彤,火红火红);棉花( )了,可以怎样来形容?(雪白雪白,白花花)。

  4、完成填空练习

  (设计意图:这是一幅色彩斑斓的丰收图,课文虽然只有简单的几个表示颜色的字,但是其中的韵味却无穷。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进行词语的拓展训练,既丰富了自己的词汇,也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5、我们儿歌里是怎样来形容这几样庄稼的?

  稻子笑弯了腰,高粱乐红了脸,棉花朵朵白。

  我们把这几句话换到课文里来看看。

  6、师:欣赏完色彩斑斓的农田,再到果园去瞧瞧,看看那里是什么景象?

  出示小练习

  过渡:欣赏完了秋天的美景,我们也该坐下来休息、玩耍一会了。在这样迷人的大自然中,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呢?

  第四段

  1、看图,他们在草地上干什么呀?

  2、出示课文,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的

  读一读右边的词语,读出不同的语气(选择喜欢的词语读一读)

  再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拓展:

  师:说得真好!相信下面几句也难不倒你们。出示小练习

  4、今天我们领略了美丽的秋色,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愉快地秋游,请大家拿起语文书用你们最好听的声音齐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课题 定风波

  课型 第几课时

  课时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苏轼及其创作。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继续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词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指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感受作品豪放壮阔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教学用具

  使用教材

  构想 引导学生在理解字面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当然,苏轼的思想是复杂的,他将儒、释、道的思想精髓杂糅融通,为他所用。本课学习的两首词中的有些情感就比较复杂,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要允许学生心存疑问,留待他们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后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

  本课的两首词作同创作于他被贬黄州期间,其生活境况和思想情感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本课应有意联系以往所学的内容,以便参照阅读,加深理解。指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兴学生背诵情况

  二、 知识积累

  字词正音

  同行( )吟啸( ) 一蓑( )烟雨

  字词释义

  芒鞋 草鞋

  吟啸 吟咏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心态

  料峭 形容微寒

  三、 诵读指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四、信息筛选

  阅读本首词,思考问题

  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明确: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五、合作探究: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讨论明确: 雨骤风狂。

  2. “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讨论明确:闲适、坦然的心态。

  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讨论明确: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教 学 流 成

  4. 过片到“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

  讨论明确:

  ⑴ 阳光总在风雨后。

  ⑵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⑶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⑷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⑸ 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讨论明确:

  ⑴“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⑵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六、艺术手法

  1、写眼前景,想心中事,异质而同构

  2、若即若离,隐喻寄托

  3、以小喻大,言外无穷

  七、 作业

  背诵本首词,完成练习册本课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しㄥ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珍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同学对语文资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引导同学自读自悟;同时,要给同学留有充沛的独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间,让同学以自已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由红彤彤逐渐变得亮晶晶。你们看,红红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

  2、板书课题,学习阳字,认识旁。

  二、初读课文

  1、小组自由学习课文。

  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评议。

  3、同桌读。(能读准安音,读通课文就给同桌画上一个红太阳。)

  三、识字

  这些生字娃娃排着队走遍了阳光照射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们看看,它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1、同学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一读。

  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3、交流:哪个生字最难记?给小朋友们提个醒。

  游戏:登山看日出。(用生字铺成的山路)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联系实际理解阳光像金子,给同学增加感性认识。

  理解洒遍一词。

  (2)指导朗读

  2、学习2、3、4、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小组自读后,选择在家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讨论、交流。

  (3)汇报、展示、质疑。随机出示句子:

  田里的.禾苗,绿了。山上的小树,高了。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小组派代表说说对句子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小组派代表朗读,其他组可以竞争朗读,评议。

  指导朗读。

  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小组代表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感受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般美丽。

  并考虑:你觉得它(小河)还像什么?

  汇报,评议,指导朗读。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指小组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着重理解跳进一词)

  观察插图中小女孩的神情,感受阳光的美好。

  指导朗读。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齐读句子。

  小组派代表质疑解疑。(重点理解捉不住,大家的

  指导朗读。

  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同学朗读、评议。

  (2)小组讨论: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评议。

  五、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注意有感情。(配乐)

  2、评选朗读能手。

  3、背诵全文。

  (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指插图,指导背诵。

  (2)想像画面,同桌互背,指正。集体背诵。

  六、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同学观察后,自由说怎样才干写好这些字,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范写,生写。

  2、展示同学作业,点评。

  七、读读说说

  1、开火车读带有日字旁的字。

  2、教师随意指一个字,同学组词,比比谁是组词大王。

  八、扩展活动

  1、说说阳光可爱吗?为什么?

  阳光可以帮人类做些什么事?假如地球没有阳光,那会怎样?

  2、画一幅图,表示阳光的美好。

语文教案 篇4

  我的发现——

  清楚完整,准确,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发现

  加上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和今天发现的反义词识字法一起说说(师可提供过渡语引导)

  同桌互说,在预习单上互评

  反义词一人说游戏

  师生对反义词:寒冷 高兴 喜欢

  我会认——

  整齐响亮准确地读好这六个生字,全班来挑战这个目标

  同桌互考互帮

  全班读生字

  示词语,再接再厉齐读

  师引导关注特殊词:高矮 胖瘦 美丑 新旧

  补充此类词语: 多少 正反 左右 出入

  引导生观察发现:两个意思相反的单字放在一起也能组词(板)

  反义词小结:现在我们来整理一下关于反义词的知识,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意思相反 字数相等

  有时……组词

  谁能来看着这些提示,当当小老师说一说反义词的知识

  有了这个好方法,以后自己学字就更加方便了!

  我会读——

  发现什么:一字多义,打字,都表动作

  读的要求——读懂字义

  预习时用什么方法弄懂“打”字在不同词语里的意思的:

  师示引导用“换词法”

  迁移练习,老师演示解题过程,生关注老师做题的方法

  汇报学到的做题方法

  结课:预习单上出错的内容现在你试着想一想,看弄懂没有?改一改

  布置作业:回去读儿歌《人有两件宝》,看谁能在读音和内容上读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修改:

  1、在教学重难点把握上,可以考虑把“我会读”中的“一字多义”放到第一个教学环节,用充分的时间来突破难点;因为,教材的第一部分“反义词识字”是比较容易的内容;

  2、一字多义的内容存在难度,原来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用“换词法”来解题,并要求把解题的方法清楚表述出来是比较有难度的。一年级的学生在这道题目,能意会打字的多义,并能在表达时自觉地配以动作辅助理解。因此,顺应学情,该题解决的策略应该用形象化的方式来化解难点,用一年级能接受的方法来理解。

  3、该教学设计定位为说话训练,说学法训练,要求清楚完整准确有条理,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方法意识,说方法与用方法。这个教学目的在每个教学环节都作此训练,会影响课堂节奏,雷同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习厌倦心理。因此,需要考虑哪个环节需要这样做,怎样呈现这样的训练。

  4、关于说话中的评价,训练立足于平时,当训练到达一定的程度时,用于引导学生学会说法的评价可以自然而然地隐身,不必次次说次次评,这样也影响课堂节奏。不要让评价成为一种形式而已。

  5、关于预习单的设计:表述应该更加简洁,准确,在利用上还要思考怎样利用学生在预习单上已有的成果。另外,是否每一次的园地预习都需要提供预习单呢?怎样渗透学法,让学生由扶着学到放手学?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能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评:不仅引导学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还针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评: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时注意把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因为是预习过,教师要教方法,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快速把握段落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仔细品读,感悟战象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评:高段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已养成,本课课文较长,教学易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直奔重点语句进行学习,避免逐字逐句的讲解。]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从“呕呕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战象看到象鞍时的急切心情。)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从这里感受到战象也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可联系前面的威风凛凛,逐渐衰老和现在进行对比理解,教师的诱导,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战象对战斗对战友的无比怀念之情。)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顺势再巩固侧面描写)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以下内容重点体会: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评: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让学生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文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学生练笔,集体交流)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课文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文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评:通过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再次体会具体、细致的描写体现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表达方法。]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忠诚英勇坚强

  [评与思:这是一篇很典型的长课文短教的范例,文章虽然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但在教学时我们则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在这一重要环节的实施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不一定只是谈感悟再朗读,可以读代讲,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教案 篇6

  内容预览:

  在山的那边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释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

  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

  a.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b.再挑选意义重音。

  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

  c. 学习集体朗读。

  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

  a. 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

  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

  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

  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刻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①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②全班激情齐读。

  小结,布置作业

  ①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业。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c.抄写生字。

  四、点评

  本教案简洁、明晰,在设计中紧紧抓住诗歌这种体裁特点,采用朗读教学法,在朗读中整体感悟诗歌内容,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意境,在朗读中享受到美的情感熏陶。这一步步,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合作完成的。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就是要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而老师只起引路、搭桥、鼓励作用。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的反思的活动,也体现了新课程密切联系生活,启迪学生思维的特点。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过程与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1、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

  四、教材简析:

  《夜莺之歌》一文叙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自称“夜莺”的男孩子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五、所在班级情况。

  本班现有学生29人,其中男同学15人,女同学3人。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班中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本班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力争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六、教学准备:

  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们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梦想与心声,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夜莺之歌》又传达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怀。

  (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资料。

  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事情。

  (三)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

  1、预习情况:瓦砾、耷拉、木屑、鹧鸪、蠢东西、轻蔑、胳膊、云杉。

  2、字词障碍:

  (1)耷拉:下垂。

  (2)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3)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4)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5)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四)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本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五)交流探究。

  1、文章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

  第二次: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

  第三、四次: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第五次: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围绕着夜莺的歌声文章记叙哪几件事?(见板书)

  3、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

  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想象敌人进入包围圈时小夜莺的想法和行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请同学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创造性的复述课文。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写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外貌——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将一个机灵、略带顽皮的小夜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爱意。同时为下文诱敌成功做铺垫;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

  语言——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问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和勇敢来)

  动作——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既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也传达出作者对小夜莺的喜爱)

  明确:

  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说一说文中的小夜莺具有哪些的优秀品质?

  小夜莺是一个机智、勇敢、活泼、灵巧的,具有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的小英雄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揭示了夜莺诱敌的原因承前启后,帮助情节发展。

  第(21)段景物描写——山高要密,是适合伏击敌人的好战场。帮助情节发展

  (三)讨论。

  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

  文章前后照应、首尾相连,一方面使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四)学生小结。

  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写的作用上来谈一谈)

  (五)作业。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少年英雄的故事层出不穷,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请简要写出他们的事迹。

  (六)板书:

  机智、勇敢

  小夜莺活泼、灵巧小英雄

  热爱祖国

  八、教后记:

  我在课文问题的设计上,如能更放手让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会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我设计小夜莺是怎样一步步迷惑敌人的,来引领学生学习。这样虽然学生在在理解、交流时可能更容易谈出自己的看法,对小夜莺的言行理解可能会更透彻。但可能束缚了孩子更广阔的思维。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①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②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③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④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录音机

  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春天来到了,你们看,花园里的花多美呀!瞧,花园里来了几个字宝宝。你认识他们吗?

  ①(出示卡片)我们来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自由读字)

  ②小组学习:小组里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些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③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字方法。

  ④(出示卡片)按照刚才小朋友发现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同学们来认识这生字,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得又快又好。

  ⑤小组学习:互相认读生字、记忆生字。

  ⑥抽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小结

  ①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每天都能结识新的汉字朋友呢!

  ②小组内互相传看作业本,识记同学的名字。

  ③想认识谁的名字,你就下座位去向他请教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景,并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②留心观察春天。

  ③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①过渡:(录音机播放优美的音乐、展示美丽的春景)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们来读几个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②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

  ③抽读词语卡片(正音)。

  ④扩展练习: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过渡)

  ①我们已经会写很多字了,我们知道字可以组成词,词可以组成句子,现在我们来写两个句子吧!

  ②看看谁最先知道我们要写的'是什么句子?(学生自由读拼音)

  ③范写“春”字。(提醒学生要按田字格的位置写)

  ④比一比,哪个同学写的句子最漂亮?(学生书写)

  ⑤小组互相评议,推荐写得好的同学在展示台展示。

  (过渡)

  ①春天里,花园里的花开了,果树上的花也开了,到了秋天,果树上还会结果子呢!

  ②学生自由朗读《花园果园》。

  ③小组互相读短文(正音)。

  ④小组互相交流短文写的是什么。

  ⑤比一比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把短文背下来?

  ⑥给能背的小朋友配乐、配画面朗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春天在哪里

  学习目标

  ①了解春天景色的特点,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歌声、图画等表现春天的美景,并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②留心观察春天。

  ③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卡片、录音机

  出示卡片,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风拂面、柳绿花红、百花盛开、万物复苏

  ①指名读,齐读。

  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③谈话、揭题:

  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吧!(录音机: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题)

  ①创设情境1:“说春天”

  a.春姑娘微笑着对小朋友说:“大家好,我是春姑娘,听说你们都很喜欢我,能不能讲一讲和我有关的故事,背一背和我有关的古诗、课文呢?”

  b.学生下座位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

  c.指名说、背、评议。

  d,说说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

  ②创设情境2:“找春天”

  大家都找到了春天吗?想不想用我们动听的歌声、多彩的画笔来表现它、赞美它?

  b.自由组合成“创意组”、“演艺组”和“剪贴组”。

  c.明确要求:

  请创意组的同学合作画一画春天的图画,并写上描写春天的句子。

  请演艺组的同学加上动作,歌唱春天。

  请剪贴组的同学根据收集的图片合作贴出一本春天的画册,可以配上诗句或课文。

  根据三个组的内容,准备几个问题向对方组提出。

  d.“创意组”、“演艺组”和“剪贴组”依次上台展示介绍,接受对方组的提问并回答。(说说自己的画和剪贴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这么画、贴,唱的歌里有些什么)

  后记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形状的叶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每一节诗歌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2)注意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节

  1、谁来读?

  2、你知道了什么?

  3、大树怎样美?

  3、指导感情朗读。

  (二)学习第三~~八节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你看的叶子是怎样的?

  理解:形态各异:样子各不同。

  4、叶子做着怎样的工作?

  理解:奉献:贡献。

  5、每个季节的叶子是怎样的?

  6、齐读。

  (三)学习第九~~~十一节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茁壮:强壮、健壮

  葱翠:(草木)青翠

  输送:运送;从一处运到另一处。

  3、齐读。

  1、出示词语。

  2、出示生字。

  3、写这些生字要注意些什么?

  4、师范写“异、奉”。

  5、指导学生描红。

  学生读课题。

  交流想知道的内容。

  交流,指名回答。

  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指名学生读第一、二节。

  那棵大树很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学生练习朗读。

  学生分小节读课文。(指名读、小组读等)

  学生交流。

  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春天:叶子嫩绿,夏天: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天:飘零。

  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生回答。

  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学生齐读。

  学生读词语。

  学生认读词语。

  学生齐读。

  学生仔细看。

  学生描红练习。

  计: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优秀教案02-24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园地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