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1 09:22:2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优选(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优选(10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至3页。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会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它?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二、探索新知:

  1、 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1) 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2) 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 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1) 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 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 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1) 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 集体交流。

  4、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三、 课堂总结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睁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你打算怎么做?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四、布置作业:

  从1到10写5遍。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解题的关键。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

  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 ):( ),男生占( )份,女生占( )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 )和( )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 ):( ),其中( )量占( )份,( )量占( )份,( )量占两之和的( )/ ( ),( )量占两量之和的( )/( )。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什么?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

  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方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生:因为这道题实际上是把6850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死亡的人,另一部分是受伤的人,所以可以用1250+5600,看是否得6850。

  师:说得太棒了,也就是将伤亡的人数进行了分配。同学们,老师告诉大家,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就叫做按比例分配,例2题就是把6850按照25:112来进行分配的,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死亡1250人,受伤5600人这两个数字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谈感想

  师:面对着大量流离失所,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平民,面对着大量无辜的.伊拉克平民的尸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伊拉克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大家看例3.

  例3:中国方面政府向伊拉克难民授助了500顶帐蓬,俄罗斯政府为伊拉克平民援助了60万吨粮食,伊拉克议会经过协商,决定将这批粮食按照人口数分发给受轰炸比较严重的三个城市:巴格达、基尔库克和巴士拉。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500万人,24万人和76万人。假如你是伊拉克的政府官员,你将如何分配这批粮食。

  师:各位官员,你们马上召开会议讨论一下吧,如果有了结果,请将你们的分配方案写到黑板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工作效率高?

  生板演他们组的做法:

  师:下面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记者招待会,各位小记者,你们认为这个分配方案合理吗?对于黑板上的算式,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这几位官员给你们解释一下?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适时的举行一场辩论会,从而使学生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师:你认为这道例题属于哪种类型的应用题?为什么?遇到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我们该怎么做?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够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小组学习来自己解决问题,看来呀还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你看你们竟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就研究出了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接下来,我们继续应用今天所得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不好?

  四、巩固内化,解决生活中问题

  1、据卫生部统计的数字,截止到4月21日,中国大陆共报告非典型肺炎20xx例,其中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人数的比为1201:708:92,请你求出在这次疫情中,已经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各多少人?

  师:请大家拿出课堂练习本,将这道题做在本上,如果有谁做完了,请前五名同学和我击掌

祝贺。

  师:请第一个做完的同学找个人读答案。

  师:看来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预防,大家尽可以放心地学习和工作。

  2、小李、小王、小张三个人是合伙买福利彩票的彩民。他们采用合作出资,共同选号的方式来购买福利彩票,幸运的是他们中了特等奖,老师这儿有一张调查表,上面记录了三个朋友中奖金额和投注额。

  合伙买福利彩票情况调查表

  中奖金额

  500万

  投注人

  小李

  小王

  小张

  投注款(元)

  200

  140

  160

  应得奖金

  1、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每个人该分得多少钱?

  2、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160万元按照1:3的比将钱捐给了希望工程和自己留作教育基金,请问小李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师课件演示先出示第1问,生算完后,将答案点击到括号内。

  师读第2个问题时生议论,师问:”怎么有问题吗?”

  生:小李应该分200万元,怎么你说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为160万元,你算错了吧?

  师:我再看看,没有。

  生:那两个人少给他了吧!

  师:也没有,到底怎么回事?因为中奖后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小李实际得到了160万元,大家一定要记住,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接着算吧。

  师:请做完的同学报告你的名次。

  算完后出示一个大募捐箱。

  师:同学们,看来呀,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我们经常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我们的数学本领一定会越来越高,老师留一个作业,

  作业:在普九达标活动中,教育局拨给南关小学20xx本图书,学校决定把这批图书按照人数的多少分发给各班用于置办图书角,每班应该分多少本书呢?,请你展开调查,并且将你的分配方案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李校长。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学具

  准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刚才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悉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今天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迎它。第二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

  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老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继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 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现在,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肯定?说说理由。

  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顺序是重复出现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

  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宝贝;喜羊羊带来的是智慧星,送给爱动脑筋的宝贝;美羊羊带来的是快乐星,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老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高兴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漂亮啊,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整话?再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能够用上“又、再”来具体说说图中的.排列规律。

  3、想一想:这最后一面彩旗应该选什么颜色的?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棒,下面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88页,找到大屏幕上的例题1,铅笔握在手,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在书上选一选,圈一圈。

  4、指名订正并说一说:最后一朵彩花你选什么颜色的?灯笼呢,小朋友呢?

  5、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有规律的挂彩花、灯笼和彩旗呢?

  6、小结: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涂一涂。

  1、喜羊羊问小朋友:你们能用手中的彩笔按照规律涂颜色吗?仔细观察数学书第89页的例题3和“做一做”。,每一行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涂的颜色,并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往下涂一涂吗。

  2、学生自主涂一涂。

  3、指名订正。如果从右往左观察第5行图形,你会发现规律……变了。

  2、小结:看来啊,同一行图形,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规律也会不同

  (二)摆一摆。

  1、小朋友两人合作,先用这些学具在桌面上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再按照你们设计的规律把摆好的图形一个一个的粘上去,完成任务后把你们的作品拿到黑板前展示出来。比比看,哪两个同学最有创意,摆出来的规律与众不同!

  2、同桌合作用学具来摆一摆并粘贴在卡纸上。

  3、学生展示作品。

  4、老师随机选取作品评价。

  (三)比一比。

  1、灰太狼挑战小朋友,请看大屏幕:仔细看,下一个是谁?

  2、每次请一个小朋友来答题,其他的同学来当评委,用yes或no表示意见。答对一个一颗星,答对两个两颗星,答对三个三颗星。要说完整话。

  3、学生抢答,师随机介绍圆形和方形排列的规律。

  (四)笑一笑。

  1、师:我们胜利了,灰太狼被打败罗,它现在是什么心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灰太狼,唉。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心情呢,大声说出来。

  2、想一想:你们能用有规律的笑声或动作来表示一下开心的心情吗?哪个宝贝最有创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欣赏规律的美:条纹衣服,床上用品、、橱柜、花瓶、连续纹样等。(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规律在哪里?规律美不美?)

  2、课堂小结。小朋友,规律美吧,今天你学会找规律的本领之后,你就多了一双会找规律的眼睛。陈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观察,你一定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美的规律。

  3、请小朋友拿出3颗小星星,想一想,这节课你说了吗?你会了吗?你开心吗?你做到几样就摘下几颗星贴在数学书上。

  4、学生诚实评价自己。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估算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三。

  教学方法

  引导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小明家到学校有504米,约是( )米。 我校二年级有288人,约是( )人。养鸡场昨天收蛋192个,约是( )个。 电风扇售价235元,约是( )元。

  2.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二(3)班这个月收集牛奶纸盒情况。出示统计表:

  收集牛奶纸盒情况

  第一周 195个

  第二周 328个

  第三周 217个

  第四周 286个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出示:这个月大约一共收集了几个牛奶纸盒?

  2.列式:195+328+217+286=

  独立进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3.汇报讨论结果。

  (1)老师板书学生的估算过程。

  (2)老师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

  4.师:那么二年级6个班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那么全校6个年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全校学生在一个月里能收集这么多的牛奶纸盒,你有什么想法呢?

  5.书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汇报时说说估算过程。

  (2)如果每收集500个送一次,那么大约再收集几个,又可以送一次了?学生集体交流。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计: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约收集了几个?

  二(1)班一个月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出估算的过程和想法。

  2.练习二十第5题。

  3.练习二十第6、7、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汇报答案,并交流思考方法: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四、小结

  布置作业《练习3》

  练习三

  1、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285+356= 326-243 =

  683-415 = 495+474 =

  2、估算:

  480-196 ≈ 185+379 ≈

  607-494 ≈ 526-389 ≈

  1890+890 ≈ 503-315 ≈

  683-415 ≈ 495 +474 ≈

  285 +306 ≈ 616-293 ≈

  285+89+816 ≈ 1503-488-305≈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4.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6.. 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第4-9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能正确地计算并能验算,提高除法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能正确地计算并能验算。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明确练习内容。

  我们已经学过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这节课就练习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更加掌握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并且要能用学过的验算方法,检查算得对不对,提高除法计算的能力。

  3.提问:在除法笔算里,商的数位上什么时候要商0?

  二、除法练习

  1.做练习十四第4题。

  (1)除到被除数哪一位,不够商1就要在哪一位上面商0。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方法,按笔算法则计算练习十四第4题,并且验算。

  先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再指名4人板演,学生分四组练习,每组一题。

  (2)集体订正。

  提问:第二小题为什么百位、个位上都是0?第三小题为什么末尾有两个0?

  第一小题是怎样验算的?第三小题呢?验算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做练习十四第5题。

  (1)在课本上找一找,每道题的计算对不对,不对的在课本上改正。

  (2)指名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是怎样改正的。(老师在小黑板上改正)

  3.对比练习

  (1)做练习十四第6题第一组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的末尾为什么都是0?为什么第二小题有余数?

  (2)做练习十四第6题第二组题。

  练习方法与第一组题相同。

  集体订正后提问:这两题商里两个0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3)做练习十四第6题第三组题。

  练习方法与上面第组相同。

  集体订正后提问:这两题商里0的位置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通过这三组题的`对比,我们更知道了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上面商0,不能写错或随便调换位置。计算时还要注意有没有余数。

  4.说出下面每题的商是几位数,哪一位上要商0。

  306÷3360÷31÷42041÷4

  追问:哪几道有余数?

  5.做练习十四第8题。

  要求学生笔算后在书上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集体订正。

  三、课堂

  今天这节课练习了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谁来说一说,笔算除法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在什么情况下要在商的这个数上写0?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7、9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9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师生都准备圆片一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动态演示关于主题图内容多媒体课件,接着出示含有4块月饼的图片。

  1.把这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块?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板书:1。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认识1/2。

  1.多媒体课件演示例1分月饼的情境图。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1/2。

  3.学生活动:用图片折出它的1/2,并写上1/2。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二)认识1/4。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图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教学例2。

  (1)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3.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三)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例1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电脑课件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闪现,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例2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讨论合作。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页例2、例3、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你们去过游乐园吗?

  学生激动地高声答道:去过!

  教师:游乐园里有些什么?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

  学生1:有碰碰车、摩天轮、过山车。我最喜欢玩过山车!

  学生2:还有海盗船、旋转木马。我喜欢玩旋转木马!……

  教师:有这么多啊!那如果去游乐园玩的话,一定要花不少的时间吧!

  学生们肯定地答道:嗯!

  教师:你们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吗?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教师:二年级(1)班的小红在下午2:00~4:00(板书:2:00~4:00)去了游乐园,她在游乐园里面玩了多长时间?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全班汇报。

  学生1:我1时1时地数,从2时到3时经过了1时,从3时到4时又经过了1时,一共玩了2时。

  学生2:我用减法做,4-2=2时,小红在游乐园里面玩了2时。

  教师小结:计算从几时到几时经过的时间,可以1时1时地数,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2.教学例3

  教师:第二天,小红去上学。算一算,她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课件出示例3图,引导学生观察:小红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什么时间到达学校的`?)

  学生独立解决,并汇报。

  方法一:小红出发时,分针指向1,到校时分针指到5,从1到5是4个大格,是20分。

  方法二:小红出发时是8时5分,到校时间是8时25分,用25-5=20,所以是20分。……教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说出喜欢的理由。

  尝试练习:“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3.教学例4

  教师:小红所在的学校在周末举行了春季运动会。(课件演示运动会的场景)看,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拔河比赛从8:30开始,9:40结束(板书:8:30~9:40)想一想,拔河比赛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谁愿意介绍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8:30~9:40分成两段,8:30~9:00是30分,9:00~9:40是40分,30+40=70分。

  方法二:把8:30~9:40分成两段,8:30~9:30是1时,9:30~9:40是10分,所以经过了1时10分。

  方法三:可以用减法,9时减去8时是1时,40分减去30是10分,所以经过了1时10分。

  教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哪一种?说一说,单项赛用了多长时间?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小结: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

  三、巩固深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生生互动,互相说一说自己参加的一项活动经过的时间。

  (2)小强的星期天。

  先计算经过的时间,再填在书上。

  (3)出示课堂活动第3题情境图,说一说有哪些活动,先估一估自己做每件事用的时间,课后再实际验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对于时间,你想说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材28-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

  2.学会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教学难点:

  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读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一个实物钟。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实物钟,。

  教学过程:

  一、迷语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唐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课件出示谜语:滴嗒滴嗒,滴嗒滴嗒,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生:钟。(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个钟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这是唐老师办公室的钟(出示实物钟),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钟?

  (生说)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钟和表,咱们一起来欣赏!

  补充课件(课件展示各式钟表。)

  师:这么多的钟表,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生1:它可以叫我起床,让我不迟到。

  ……

  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师:请同学们拿己准备的钟,(展示大钟面)仔细观察你们的钟面,钟面上都有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长针、短针、数字、方格)。

  师:那你能说说有哪些数字?

  生:从1到12。

  师:那你能一个个的数给老师听一下吗?

  师:上面有数字,那还有什么呢?

  生:还有针,一个长,一个小。

  师:能用更好的词来说说吗?

  生:老师那个中间有个圆圆的东西。

  师:是呀,一个长针,一个短针,但是我们总不能叫它长针、短针吧!谁知道它的'名字?

  生:时针。

  师:你知道时针,那你知道哪个是时针吗?

  生: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师:说的真好,你怎么知道的啊,虽然我们还没有认识,但这个同学已经给我们指出来了。我们把长针叫做分针、短针叫做时针(板书)

  师:你能在学具钟上找出时针和

  分针吗?(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让一学生指出老师钟模型上分针与时针。)

  (由学生自己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提问)

  三、认识整时

  师:认识钟了,要知道准确的时间,咱们必须学会看钟表。

  1.课件出现: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生:7点

  师:在数学上我们叫它7时。(学生跟读7时)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生:7时,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我们说这个钟面表示的时刻是7时,因为他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出示8时的钟面

  师:现在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3.出示钟面时间分别是3:00、6:00的钟面

  老师这还有两个钟,你们来说一说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时间,我们都把他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当钟面表示整时的时侯,我们看看这四个钟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如果无法回答,再按照下面蓝色的字方式引导)

  生:...

  师:他们的分针都指向几了?

  生:12

  师:好的,分针都指向12。再看看时针呢?指向几?

  生:7

  师:再看第二个钟面呢?第三个钟面、第四个钟面呢?

  师: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师板书该结论)

  师:小朋友们把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看看谁的声音最好听,准备好了吗?(生读)

  3.认一认

  师:你们读得真好,声音真好听。现在你们会认整时了吗?

  生:会

  师: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拨钟面5时,12时,生认读)

  师:这是12时,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时刻的钟面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

  师:说得好,你的小眼睛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想不想也来拨一拨时间啊

  生:想

  4.拨一拨

  ⑴师:那好,现在拿着你们自己带来的钟、表。张老师说一个时刻,你们马上把他拨出来,听好了。(1时,11时)

  学生拨,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拨的。

  ⑵师:你自己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结合情景进行时间教育,让学生到展台上展示)

  师:我们现在把自己的钟表放在一边,让他休息一会。

  四、教学记录整时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并且读出了整时,现在我们来学一学怎样用笔把整时记录下来。

  1.出示情境图:我们知道,7时菲菲起床了。7时,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字就可以了。读7时。(在课堂本上自己写7时)

  师:在这个房间里面还有一个钟,看谁的小眼睛最厉害,找得最快,

  生:......

  师:菲菲床头的这个钟叫电子钟,仔细观察桌面上的电子钟是几时几分?7时也可以象电子表一样,用数字表示:先写7,再写两个圆

  点,再写两个零。(生在课堂本上跟着老师学写)

  2.学生把剩下的三个时间(8时、3时、6时自己用两种写法写在本子上,请学生上黑板完成,讲评。)

  五、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整时,并会写整时。我们来看看小明在干什么?

  1.P92小明的一天(根据时间,如果时间还有很多,可做;如果时间不够,先完成第2题练习,这个作为家庭作业)

  师:请小朋友们在书上用两种方法帮小明记录时间。(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学生练习

  师:我们发现明明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他每天都会把时间安排的好好的,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睡觉,他都安排得特别的好,你们想不想像明明一样,做一个会安排时间的好孩子呢?

  生:想

  师:今天回去后和父母一起商量一下一天的时间安排,然后把时间记录下来,好不好?

  生;好

  (2)师: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请小朋友们看看第一钟钟面显示的是几时?生:3时

  师:请你们想一想,1个小时过后会是几时呢?

  生:4时

  师:第二个钟钟面是几时?

  生:9是

  师:那如果再过1个小时,你知道是几时吗?

  生:10时

  师:那第三个钟呢?

  生:5时

  师:再过一小时是几时

  生:6时

  师:请小朋友们看第二道题有三个钟谁来说说每个钟面分别是几时?(4时、3时、12时)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一个小时前,这三个钟又应该是几时。(3时、2时、11时)

  师:小朋友们真棒,很快就掌握了知识。时间啊,就是这样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流走了,就像唐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认识钟表的这节课,再也回不来了。所有我们要珍惜时间还要爱惜时间,明白了吗?

  六、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14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2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8

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