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5 09:59:5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汇编7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镜片,感受镜片的奇妙。(重点)

  2、能用语言描述探索中发现的现象。(难点)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报纸、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放大镜、望远镜、哈哈镜等各种镜片若干。

  2、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幼儿照平面镜,说说看到了什么?

  师:小朋友们都照照镜子,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自己的脸呀!

  2、小游戏:照照身后有什么?

  师:小朋友们,现在请平面镜帮忙。找一找你身后有什么?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照。

  幼:我看到了后面的小朋友、我看到了墙上的画、我看到了***小朋友倒站着……

  二、探索归纳、交流讨论。

  师:现在你们来玩平面镜、凹面镜,看看它们各自照出的影像是什么?

  幼:有的没有变,有的缩小了,有的放大了。

  师:为什么用它们看东西会不一样?

  幼:因为它们的样子就不一样。

  师:那现在你们就仔细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那些地方不一样?

  幼:平面镜是平的,边上和中间都一样厚;凹面镜边上厚中间薄;而凸面镜却边上薄中间厚。

  师:那么,你们再用这三种镜片看一看一样吗?

  幼:不一样。平面镜看东西不变;凹面镜看到的字变小了;凸面镜看到的字变大了。

  师:今天玩了这些镜片感觉怎么样?

  幼:这些镜片太奇妙了!

  师;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地方使用了这些奇妙的镜片?

  幼:照相机、望远镜、汽车上的反光镜、幼儿园里的哈哈镜、爸爸的眼镜……

  三、迁移应用。

  师:现在拿起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哈哈镜,照一照自己的表情。

  幼:我变丑了,我长成大眼睛了,我嘴巴变大了……

  师:现在拿上放大镜,我们到外面去点燃报纸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避暑方法。

  2、能够掌握夏季户外活动的安全法则。

  3、体验夏天带来的快乐。

  教学准备:

  夏季户外场景ppt、音乐《夏天》、扇子、墨镜、防晒衣、儿童防晒霜。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师:小朋友们户外活动都有些累了,我们一起来听首音乐放松一下吧!

  师:刚才这段音乐你喜欢吗?都听到些什么?(蝉鸣、太阳)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季节吗?(夏天)

  二、讨论,体验夏天的快乐

  师:你们喜欢夏天么?为什么呢?(让孩子自由的说,教师可通过ppt画面展示孩子说的内容,还可以用简单的手绘表现孩子们喜欢夏天的原因。)

  教师总结:哇!看来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夏天呢,在夏天,我们可以做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呀,真开心呀!

  三、讨论避暑的方法

  师:说了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是老师现在有一点点担心了,这么大的太阳,这么热的天,晒得我有些不舒服了,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我呀?(幼儿说可以扇扇子,教师出示扇子实物,请幼儿来扇一扇,真凉快啊!还可以吹空调、吹电风扇等好办法)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知道这么多避暑的好办法,今天沈老师还有新的好办法要教给你们呢!(教师继续补充孩子之前没有说到的,ppt展示)

  四、 讨论夏季户外活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夏季避暑的好办法,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夏天我们外出活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小朋友们讨论,教师总结归纳。)

  师:刚刚小朋友们说了许多的方法,外出活动时,我们可以戴上小墨镜来保护我们的眼睛,还可以穿上有效的防晒衣,涂上儿童防晒霜。(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如何保护自己),走路的时候尽量找阴凉的地方走,不要直接在大太阳底下晒,没有爸爸妈妈的陪同,不可以去河边等危险的地方 小朋友们,你们学会这些过夏天的好办法了么?

  师:最后祝我们的小朋友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夏天,下课或者放学后,你们也可以将今天学到的这些过夏天的好办法与你们的好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分享哟!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背景:最近我们要求

  幼儿在双休日中和家长共同收集一些有关昆虫的资料,为开展新主题的开展作一些准备。今天是主题活动的第一天,幼儿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肯定急于展示一下,于是我们开展这一活动,便于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点。

  活动目标:

  1、 互相交流有关昆虫的资料,萌发对昆虫的探究兴趣。

  2、 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了解它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我们的关系。

  材料与工具:

  幼儿收集到的有关昆虫的资料

  过程设计:

  一、 师提问,引出讨论的主题:

  你们收集到哪些有关昆虫的资料?它们的名字叫什么?

  二、 请幼儿自由发表各自所了解的知识和经验,教师作适当的记录。

  三、 展示资料,幼儿互相参观并交流有关昆虫的话题。

  小结:幼儿共同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昆虫的奥秘。

  反思:

  幼儿第一天开展有关于昆虫的知识讨论,兴趣非常浓厚,个别幼儿带来的书籍中介绍的昆虫的知识也较为丰富详尽,可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截取有针对性的昆虫开展探索与讨论!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认识几种汽车的名称、用途。

  2、通过游戏理解简单的交通规则。

  3、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情感,和遵守基本社会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特殊的车

  2、玩具汽车每人一辆。

  3、幻灯片-蜗牛先生的停车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幼儿进入活动

  教师:小司机们,你们好,今天,蜗牛先生的停车场开业了,蜗牛先生邀请我们去参观,你们高兴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车去蜗牛先生的'停车场吧!

  二、参观蜗牛先生的停车场

  1、小朋友们,蜗牛先生的停车场到了,我们来看看蜗牛先生在哪里。

  2、看幻灯片认识几种汽车,并介绍它们的用途。

  3、观察汽车:看一看,这些汽车的共同之处,如:它们都有轮胎、车灯等。

  4、说说自己的汽车

  5、认识几种特殊的车

  三、学习简单的交通规则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在原有的经验上进一步理解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不要超速,见到行人要避让等。

  四、游戏-快乐的汽车

  教师:时间不早了,小司机们该回家了,不过,在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开汽车的游戏中,让幼儿通过观察红绿灯的变化以及交通警察(有老师扮演)的手势来遵守交通规则。

  五、以游戏的形式结束活动

  游戏中让幼儿边游戏边理解交通规则。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不受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

  2、产生对图形学习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材料

  各种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卡片1套(幼儿活动资源包),记录表。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能不受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同类图形。

  出示各种图形图片,请幼儿分别找出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半圆、椭圆形,并鼓励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游戏——拼图形。

  (1)幼儿自由用各种图形拼摆成不同图案,引导幼儿不受大小、颜色、空间摆放位置的`影响,说出图形名称和数量并做好记录。

  (2)说一说同类图形之间什么相同,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些图形都成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

  小结:虽然大小、颜色、摆放位置不一样,但是只要有三条边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以此类推)

  3、引导幼儿做幼儿学习资源P34—35相关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不受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的能力。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设计】

  《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爱跳舞的葡萄干》活动中所需的材料简单:是生活中常见、小朋友爱吃的一些零食;步骤简单,适合幼儿操作;现象易于观察,神奇,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本活动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奇妙。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葡萄在汽水中浮沉的原理。

  2、激发对科学游戏的兴趣,并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3、引导幼儿学习科学活动的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重点及难点】

  让幼儿认真观察活动操作及产生的现象,主动地参与活动;让幼儿对最后产生的结果及现象有初步理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对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经验。

  环境准备:椅子、实验操作台、黑板

  教具准备:轻音乐、课件、4个小杯子、各种零食、大雪碧4瓶

  学具准备:透明小水杯12个、4种不同的零食(QQ糖、花生米、黄豆、葡萄)、幼儿记录表12张、笔12支、托盘12个

  【活动过程】

  一、回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经验进行导入:

  1、试一试: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幼儿思考问题:

  (1)比较大小和相应的重量?

  (2)属于记录表中的哪种食物?

  2、尝一尝:请幼儿尝试一下几种不同食物,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看一看:老师示范将葡萄放在汽水中,让幼儿仔细观察现象。

  幼儿思考问题:

  (1)幼儿猜测哪些会和葡萄一样“跳舞”(一会沉一会浮)呢?

  (2)引导幼儿与同伴讲述、交流想法。

  二、探究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做一做:幼儿实验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2)教师介绍科学实验记录方法。

  (3)幼儿实验操作,探索各种食物在汽水中的浮沉,并记录。

  2、说一说:实验结果交流与验证。

  (1)结合实验记录表,与同伴进行实验结果交流。

  (2)结合大记录表的统计结果,教师与幼儿进行实验结果验证,帮助幼儿发现汽水里气泡的作用。

  三、教师小结:浮沉现象原理在现实科技中的运用。

  活动延伸:

  科学区: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探索其他食物(小番茄、李子、蒜头等)会不会也在汽水里跳舞。

  教学反思:

  活动材料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活动注重自然过渡,即探索交流——思考讨论——体验感受——经验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获得知识与经验,在情感上获得愉悦与满足。为每个幼儿都能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从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入手,让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去积极主动地获得相关知识,通过记录、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幼儿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并且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知识,从而发现汽水中气泡与沉浮之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内容:

  数学:剥豆乐

  活动目标:

  1、理解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2、通过剥豆感知两组数量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培养幼儿对数

  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蚕豆荚若干(每个幼儿至少两结),每个幼儿一张记录单,黑色

  水彩笔每人一支,按组分别放置在操作区。大记录单一张。

  2、透明袋每人一个,上面贴好6~9的数字。

  3、布置蔬菜批发市场(一个数学区),摆好标有6~9数字的四块牌子。

  活动重点:

  感知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活动难点:

  感知两组数量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

  活动过程:

  一、猜猜豆妈妈肚里的豆宝宝,理解9以内的数量。

  1、第一次剥豆,出示一结豆荚,幼儿观察猜测,里面躺了几粒豆宝宝。

  2、剥豆验证,并用相应的符号和数字表示,教师在大记录单上作记录。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8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3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