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7 09:39:12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3篇(精品)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3篇(精品)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由于我班刚开展了尝试活动《圆溜溜的鸡蛋真可爱》,带幼儿认识鸡蛋后,进行鸡蛋的多种方法烹饪(煎、煮、炸、炒),幼儿对这种生活尝试活动非常感兴趣;近来我发现我班幼儿对于面点比较喜欢,但对于面粉却一无所知。面粉是一种可塑性较大,探索性较大的物品,具有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中班幼儿喜欢操作,喜欢自己动手,并且做一些能吃的东西就更为愉快,特意设计了“好玩的面粉”科学活动。本次活动中大量幼儿操作机会、探索机会,满足了幼儿极大的探索欲望;并且在操作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及发散性思维。通过此活动教幼儿学会运用各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积累学习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培养初步创造性思维。

  2、通过看看、摸摸、说说、做做、尝尝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学习用面粉来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人手一份)牙签若干、围裙、手套、帽子;用面粉做好的各种点心人手一份;和好的面团一个;歌曲《大馒头》。

  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唱歌曲《大馒头》。

  2、馒头是面粉做出来,面粉是小麦磨出来,小麦是农民伯伯种出来。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歌曲《大馒头》

  二、激发兴趣

  1、出示用面粉做的各种点心引导观察,启发他们初步认识面粉,提问幼儿:

  1)小朋友看看这里有些什么?你吃过吗?

  2)谁能告诉大家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面粉)

  2、出示面粉,引导幼儿感知面粉。提问:请小朋友来看看、摸摸面粉是什么样?(幼儿通过看、摸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粉状的、轻轻的摸会粘在手上。)

  (1)小朋友再看这是什么?(面团)再摸摸面团跟面粉有什么不一样?面团怎样做出来?

  (2)谁知道怎样把面粉变成面团?

  (3)小结:出示图—————面粉+水+力气=面团

  三、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下面我们进行小厨师和面比赛,请小朋友动脑筋、动动手,试一试把面粉变成面团。(鼓励幼儿请客人一起帮忙)

  要求:面要和得均匀,音乐停了以后就要停止和面,然后用湿毛巾擦干净手后把你做的点心装到盘子里放到展示台来。

  四、交流与分享:

  1、展示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

  2、观看录像:用面粉制作点心的过程。

  五、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做好面团了,那怎么样才能变成好吃的点心?(蒸熟)

  师:那我们一起那到厨房去请厨师帮我们蒸熟,然后送给你最喜欢的人,让他们轻手尝尝你们的手艺。

  延伸活动:感恩教育(请幼儿把蒸熟的点心亲自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平时对警察等英雄人物兴趣浓厚,愿意能主动尝试扮演此类英雄人物、帮助受害人,所以设置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升思维的准确性与扩散性。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相应线索推理、分析案情。

  难点:根据局部线索合理的推理案件走向。

  【活动准备】

  自制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一只鸡宝宝。

  1、画面一:鸡大婶带小鸡出去散步

  师:今天天气很好,鸡大婶决定带她的三个鸡宝宝去散步,路上,她们遇到了小鸭、小白兔、小猫、河马和小狗。她们相互打招呼,小狗和小猫还问鸡大婶知不知道哪里可以抓到鱼。鸡大婶告诉小猫、小狗后就带着鸡宝宝走到了花园里,里面好多美丽的花儿,还有一只又美丽又大的蝴蝶在空中跳舞。

  2、画面二:鸡大婶离开。

  师:可是小鸡宝宝说想喝水,鸡大婶就离开了

  3、画面三:鸡宝宝少了一个。

  师:鸡大婶回来后发现鸡宝宝少了一只,鸡大婶想请小朋友帮她想想,还有一只鸡宝宝去哪儿了?。

  二、进行侦破。

  (一)猜测。

  (1) 师:你们说说看,不见的那只鸡宝宝到哪里去了呢?

  幼儿猜测,自由交流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幼儿说出被抓走了。

  (2)师:你们说被抓走的,那到底是被抓走的?我们来看看现场有没有线索

  师:在来的时候,她们遇到了谁呢?(图片展示)

  (3)师:刚刚都是你们的猜测,还不能证明是对的,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回小侦探,找找线索,帮鸡大婶侦破这个案子。

  (二)根据线索,圈定嫌疑人。

  线索一:半个脚印。

  师:看,地上有什么呀?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脚印会是谁的。

  师:你们猜会是谁的?谁的'脚印和现场留下的脚印不一样呢??我们找到了几个嫌疑人呀?你们真厉害,原来有3个小动物在现场留下了脚印,现在我们把小鸭排除掉了。

  线索二:鱼骨头。

  1、点击画面

  师:鸡大婶绕着附近走了一圈,发现草丛里有什么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原来啊,嫌疑人还留下了根鱼骨头。你们想想,今天,会是谁吃了鱼呢?

  2、点击画面:列出小猫、小狗

  师:那我们看看,还有谁会被排除掉呢?哦,河马没有吃鱼,所以也被排除掉了,现在就剩下了小狗和小猫,那到底会是谁呢?

  线索三:知情者。

  1、点击ppt画面:知情者。

  师:除了发现了脚印和鱼骨头外,我们走访了一些周围的人,还找到了一位知情者。

  2、这位知情者告诉我(点击声音):我正在录歌,好像听见了有什么声音,我的歌里面有,可以给你们听听!

  师:这位知情者说了些什么呀?

  3、师:谁走路会发出刚刚我们听见的声音呢?

  4、请幼儿说说找到了哪位嫌疑人,并说出理由。

  师:哦!是小狗。因为它脖子上有铃铛。原来是小狗呀!小狗说:它路过那里时,听见一只鸡宝宝说想去旁边树下休息,小狗就带鸡宝宝过去休息了,给大家带来的误会,真是对不起!

  总结:你们果然是小侦探,找线索很仔细,接下来鸡大婶请你们到她家去吃水果,大家一起出发吧!

  【活动反思】

  此类活动在日常教学中设计较少,活动一开始,便引起了幼儿的浓厚兴趣;幼儿在根据局部线索推理时基本可以说出案件走向,初步达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且在推理过程中享受每一次线索带来的悬疑感;但我在语言引导上给予幼儿的支持较少,应给予充分时间让他们仔细的思考、讨论,而不是让自己一直占据主体地位。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各种蔬菜的名称和基本特征,中班科学:蔬菜品尝会。

  2、品尝用蔬菜做成炒菜或凉拌菜后的味道。

  活动准备:

  蔬菜课件,炒菜、凉拌菜若干盘,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设计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今天天气真好,山羊公公的菜园(出示课件一)丰收了,想邀请小朋友帮他收菜,你们愿意帮忙吗?(愿意)

  2、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采摘蔬菜的律动。

  二、认识蔬菜,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

  1、教师:山羊公公非常感谢小朋友,刚才你们在菜园里都帮他摘了哪些菜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吗?(出示课件二)

  2、认识蔬菜,请幼儿说出名称、颜色、形状,幼儿教案《中班科学:蔬菜品尝会》。

  ① 白菜:叶子绿色,梗白色。

  ② 豆角:绿色的.,长长的。

  ③ 辣椒:红色、绿色、黄色、圆的、尖的。

  ④ 茄子:紫色的、长圆形。

  ⑤ 萝卜:白色、红色、长圆形、圆形。

  ⑥ 西红柿:红色、圆形。

  ⑦ 芹菜:绿色、长长的。

  3、品尝蔬菜,说出味道。

  教师:你们可真聪明,山羊公公还做了几道菜想请你们品尝,尝的时候要说说是什么味道,嚼起来怎样?

  ① 凉拌西红柿:酸酸的,甜甜的。绵绵的,软软的。

  ② 凉拌芹菜和凉拌萝卜:里面有辣辣的,酸酸的,甜甜的,咬起来脆脆的。

  ③ 炒豆角、炒白菜、炒茄子:香香的,咸咸的,软软的。

  4、蔬菜有营养,告诉幼儿要多吃蔬菜。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蔬菜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帮助吗?(自由讨论)

  三、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5

中班科学教案07-0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3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7

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