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8 09:46:5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必备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必备8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生活中的绿色物品浸在水中是否会褪色的现象。

  2、能记录并较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愿意参与实验,喜欢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五组绿色物品材料:绿布、绿绉纹纸、绿雪花片、绿开司米线、绿色蜡光纸。

  2、每人一张记录表、一只记录笔、一次性杯子及搅拌棒人手一份、一次性台布。

  3、每组一只大塑料桶作为盛水容器,一只小塑料盆,一只脸盆作为染缸,能吸水的白布。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孩子的兴趣。

  1、教师讲述绿色毛巾掉色的故事。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刘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有趣的事情。这件事就发生在刘老师家里。刘老师的爸爸有一天晚上用了一块绿色的新毛巾洗脸后,就去上班了。结果到了单位,单位里的叔叔阿姨都笑了,他们说,刘老师爸爸的脸怎么变成了大花脸。脸上这儿绿一块、那儿绿一块。

  提问:小朋友,你们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2、请幼儿说一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绿色的物品。

  3、教师介绍自己带来的.绿色物品。

  二、绿色褪出来

  1、教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猜一猜上面的五种绿色物品哪一样会掉色,哪一样不会掉色。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掉色就打“√”、不掉色就打“×”)。

  3、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过程。

  师:那么,到底我们小朋友有没有猜对呢?我们可以实验一下。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过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五组绿色的材料,我们小朋友要轮流把五种绿色的材料做过来。首先用塑料杯盛小半杯水,再拿一个绿色材料放进水里,还可以用粗吸管来搅拌,看看绿色物品是否掉色。如果杯子里的水变成了绿颜色,就表示这个绿色的物品是掉颜色的,那么我们就将绿颜色水倒进染缸里。如果水没有掉色,我们也将水倒进我们的染缸里。并且还要将结果记录下来,如果你发现掉色就打“√”、不掉色就打“×”。

  4、幼儿巡回操作并记录结果。

  5、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6、幼儿交流记录结果并验证:哪些物品会褪色。

  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不光今天这些绿色的物品会掉色,还有其它的绿色物品也会掉色,我们小朋友可以在家里试一试。特别是妈妈如果给我们小朋友买了绿色的衣服、毛巾,可要提醒妈妈先要放在水里浸一浸,将绿颜色掉到一点后,再晒干用。

  三、试试染绿布

  1、师:今天我们弄出了这么漂亮的绿色颜料,我们一起给自己做一块绿色的小手帕吧!

  2、幼儿染布,相互欣赏。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一)通过对磁铁的探索初步认识,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二)通过对磁铁的实验操作,引起主动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对磁铁的探索兴趣。

  (三)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记录,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四)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五)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二、活动重难点:

  (一)活动重点:通过对磁铁的初步认识,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二)活动难点: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记录,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每组一筐操作材料:内有(磁铁、回形针、螺丝钉、硬币)、(纸张、玻璃球、塑料玩具、泡沫)等。

  2、迷宫及附有磁铁的小动物3、每人一张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魔术表演导入,激发幼儿好奇心探索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事先准备一个磁铁小人,操控磁铁使小人翻滚跳跃)。

  讨论:小人为什么能跳舞?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人下面有一块铁片,随着塑料板下面的磁铁移动而移动。小人就能跳舞了。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与讨论

  (二)、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操作,使幼儿发现并提出问题

  1、教师介绍材料,引导幼儿初步探索磁铁的特性。

  教师:小人会跳舞,有趣吗?(有趣)。老师给小朋友准备许多东西。(介绍铁制品和非铁制品)。请你拿着磁铁去吸一吸筐里的东西,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努力发现问题。

  2、幼儿自由操作探索。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分享发现教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三)、教师引导幼儿再次操作,尝试记录

  1、教师出示记录表,先示范记录,再指导幼儿记录。

  教师:看看老师是怎么记录的。等会老师请小朋友们来记录。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不能吸住哪些东西?并把探索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幼儿在教师的示范中懂得记录方法

  2、幼儿再次操作并尝试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交流教师:被吸住的东西是哪些?是什么做的?没被吸住的又是什么做的?

  幼儿在教师引导下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4、教师小结:铁制品能被磁铁吸住。

  (四)、磁铁游戏

  1、教师以玩魔术的口吻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磁铁真有趣,它不但会变魔术还会跟我们玩游戏呢。今天就让它带着小朋友们玩好吗?"

  2、教师介绍游戏材料及规则。

  游戏规则:用磁铁在迷宫背面把小动物救出迷宫,中途不能用手碰动物。

  游戏要求:在带蜜蜂等动物走迷宫时,把动物放送到迷宫的入口就不能用手碰到这些动物,只能用磁铁在迷宫下面移动带着动物选择正确的路线走出迷宫。

  3、小朋友自由探索玩耍。

  4、小朋友们进行逃生比赛教师:现在请两位小朋友们来比赛,看谁能在不影响游戏规则的同时最快逃出来。

  五、活动延伸

  教师:磁铁真好玩,因为它会吸铁,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磁铁碰碰家里的东西,找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让磁铁吸起来?磁铁还有什么秘密?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获取有关火的具体经验,知道火能发光、发热。

  2、通过观看录象“神奇的火”,了解火对人们的用处和危害。

  3、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火的认识。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蜡烛,收集有关火的各种资料图片和录象。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帮助幼儿获取有关火的具体经验。

  1、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见过火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2、 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到烧出来的火是什么样子的?幼儿交流,大胆表达。

  二、联系幼儿日常生活中有关火的经验。

  教师:请你想一想,你还在哪里看到过或?(儿回忆表达)

  三、组织幼儿观看有关“火”的图片或录象资料,使幼儿知道火的用处和危害。

  1、 你知道火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吗?没有火,人会怎样?

  2、 火对我们有很多用处,可是火有没有坏处呢?有什么害处?

  3、 观看图片资料和录象,幼儿相互交流。

  4、师幼小结:火能发光、发热,发电,火还能推动飞船上天,火还可以取暖、烧烤食物等。火还有什么用处呢?古代烽火台上的烽火可以用来传递信息,焰火在节日里给人们带来欢乐。火对我们有很多用处,可是火椰油害处,火能烧毁森林、房屋,还能把人烧死。

  四、进行安全教育。

  1、提问:如果看见起火,应该怎么办呢?

  2、教师小结:火能发光、发热。我们可以利用火做很多好事。人不能离开火,但是火也带来害处。大火会把房子、森林烧掉,把人烧死,我们小朋友不能靠近火,也不能玩火。如果看见起火,应该报告大人,或大火警电话119。

  孩子最喜欢火、水、泥等,今天当我一拿出蜡烛,点燃的.时候,就是平时常见的火也让孩子们开心极了。

  火很平常,生活中到处可见!火又很特殊,它是怎么来的?

  火是人类的朋友,为人类做贡献。火又是人类的敌人,有时会伤害我们。

  孩子们和我一起讨论了有关火的一切。

  我想通过这节课他们肯定对火有了更深的了解。

  活动反思:

  火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平时,我们一直告诉孩子,火是很危险的,火会带给人类灾难。孩子对火也许是惧怕更多一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火其实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没有火,人就不能进步,举了利用火的几个例子,我想,这下火在孩子的心中,有了更深的印象。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

  3、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也能发射光。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2、物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大小形状各异)。

  (2)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不锈钢拉链、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粗糙的石头、衣服等。

  (3)用即时贴剪出飞机、花、小鸟等镂空图案,并贴到部分镜面上;水彩笔等。

  3、时间安排:阳光灿烂的日子。

  【活动建议】

  (一)请配班老师持镜子从户外反射阳光到室内,鼓励幼儿寻找亮光,引出活动主题。

  根据需要可做以下提问: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么进来的?

  小结:亮光是从外面来的,是镜子反射的太阳的光。

  (二)引导幼儿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1、请幼儿手持镜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何将光反射进活动室。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活动室的?并做一做。

  请没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并找出不成功的原因。

  小结:只有镜面对着阳光才会反光,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请幼儿交流:在反射光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如反射进活动室的`光是怎样的?它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

  小结:反射的光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会来回移动,它的方向也变了。

  4、请幼儿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

  (三)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能反射光?

  1、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能反射光?

  2、请幼儿选择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

  3、鼓励幼儿探索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小结:能反射光的东西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亮度强的物体,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强;小的东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锈钢茶杯、脸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图案或文字的镜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图案或文字。。。

  (四)玩游戏“捕光捉影”。

  1、出示帖有飞机镂空图案的镜子,让幼儿猜猜会反射出什么。

  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两人一组,一幼儿手持飞机镂空图案的镜子,用镜子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追逐、“轰炸”另一幼儿用平面镜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覆盖一次得1分,几分钟后幼儿互换镜子,游戏继续进行,覆盖次数多的为胜。

  3、师幼一起玩游戏“捕光捉影”。

  【活动延伸】

  1、将手电筒、各种镜子投放到发现区,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光的反射现象。

  2、家长、教师等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收集其他可以反射光的物品,了解生活中或自然界里光的反射现象。

  【活动反思】

  这是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发现隐含的教育价值随即生成的活动,由于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再加上整个活动过程充分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效果很好,圆满的完成了活动目标。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

  2.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玩具卡:《独角仙大赛》

  2.挂图:《昆虫大集合》。

  3.独角仙相关参考资料。

  4.观察记录表。

  5.有关描述昆虫的图画书。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挂图,说一说:

  --哪些昆虫是曾经见过的?

  --它们叫什么名字?

  2.请幼儿观察图片上昆虫的外形特征,并将幼儿所说的内容记录在观察记录表格上。

  3.和幼儿一起讨论刚才记录的内容。

  --我们来比较这些昆虫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如都有6只角、大部分有翅膀、身体分成头、胸、触角、有壳等。)

  猜谜游戏:

  --把幼儿分组。

  --教师根据昆虫的外形和特征出谜面,请幼儿说出谜底。

  --进行抢答,大队一次得一颗星,得星最多得小组获胜。

  活动反思:

  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特点,了解昆虫的基本形、色彩、结构,体会其美感,能够大胆的想象并进行创作,在课堂中我的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操作活动,正确感知并分辨里,外。

  2、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

  3、愿意阅读画面上的方位词。

  二、活动准备

  1、PPT课件、图片:里外

  2、每桌上一个小筐,玩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出示图片:感知5以内的数量。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这儿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只羊

  2、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

  (1)请小朋友看图说说:羊在哪里

  认一认汉字:里外。

  (2)观察牧场里面和外面的羊,里面有几只外面有几只

  (3)看图说说:羊在哪里请你给牧场里面的羊用圈表示,牧场外面的羊用三角表示。

  3、操作活动,感知里外。

  (1)请小朋友拿5个积塑放在桌上的小筐里面。

  (2)请小朋友从小筐里面拿出2个积塑放在小筐外面(桌子上)。

  根据幼儿兴趣,反复练习。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名称:

  美丽的春天

  活动要求:

  1、让孩子感受春天的气息,知道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

  2、初步了解汉字中也有表示数量的字。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设计思路:

  现在是春天的主题,春天又是万物苏醒,气象更新的季节,结合课改精神和“科学认读”的理念与计算活动相整合,设计了这个活动。因为数字1——10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已相当熟悉,而“科学认读”是以感官刺激让幼儿逐步认识汉字,同时,还要以幼儿感兴趣的或能吸引孩子的内容来刺激孩子的感官,让孩子自由学习,自己去找答案。所以,我觉得数字1——10与汉字中的量词的念法相同,但写法不同,还有大小写之分,对于好奇的孩子来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更便于孩子记忆和认读。

  活动准备:

  一幅春天的画面,练习纸、记号笔、汉字卡,数字卡等

  活动过程:

  1、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啊?(春天)你怎么知道是春天啊?(泛讲)是啊,春天是万物苏醒,气象更新的季节,是美丽的季节,我这里也有一幅春天的画,你们看看有些什么?(幼儿讲述,并找出相应的汉字)

  2、幼儿操作:你们看到那么多景色,我再请你们帮忙数一数有多少,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把他写在这张纸上。

  3、师生共同检验:填上数字。

  4、认识汉字中的大小写数字:我这里还有一些字宝宝,他们说,他们也叫1、2、、10,而且,他们还是双胞胎,名字一样,长的不一样,你们认识他们吗?(幼儿操作,幼儿自由选择摆放)

  5、再次检验:

  (1)纠正错误

  (2)整理区分大小写汉字。

  6、结束活动,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操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通过故事讲述引导幼儿感受春天、表现春天,使幼儿了解了春天的一些明显特征,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从而提高幼儿对自然的感受力。边讲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春天的美景,让幼儿对故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还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自己的感受,并给予肯定。同时通过粘贴美丽的春天,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为幼儿观察事物的特点,仍属于具体的而不是整体的,零星的而不是全面的,所以,他们还不会从人到自然,从植物到动物有序地、细致地观察,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从人们的活动、穿着及大自然的变化进行联想,丰富幼儿对春天的多重认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题目

  科学活动——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感知扣子的弹性势能、动能、惯性、旋转时与空气的摩擦力。让幼儿探索扣子会响的方法。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

  三、适用对象

  中班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棉线、扣子、取掉尖的牙签(与幼儿人数一样多)。

  五、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一根棉线穿过扣子的'两个孔,使扣子穿在线上。

  幼儿讨论。

  (1)把线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从另一个小孔中穿出来。

  (2)把线的一头穿在一个小孔中,把线的另一头穿在另一个小孔中。

  做一做。

  (1)把线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从另一个小孔中穿出来。

  (2)幼儿把穿好的扣子两头打上结。

  (3)用牙签套在线的两边,扣子在中间。

  试一试:怎样使扣子发出声音?

  (1)用手拉在线的两边,使扣子在中间。用嘴吹。

  (2)两手作顺时针旋转,把两线绞起来,再用力向两边拉。

  (3)用线把扣子抡起来。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用嘴吹不响扣子。

  (2)用两只手一同旋转扣子,线都拧在了一起,把手向外一拉,扣子欢快地唱起歌。

  (3)用线把扣子抡起来,也能发出声音,但是不安全。

  比一比:听听谁的扣子最响?

  (1)扣子旋转的圈数越多,声音越大。

  (2)越使劲向外拉绳子,声音就越大。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3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9-19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