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09-28 09:53:47 教案 我要投稿

(热)中班教案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中班教案7篇

中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念儿歌,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2、能按多维特征做集合。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教学准备】

  卡片、帽子、眼镜、带有数字的项链、儿歌PPT。

  【教学过程】

  (一)出示PPT引题,导入。

  1、出示PPT(一个小男孩和一把伞)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哭泣的小男孩

  提问:小男孩他怎么啦?(哭了)怎么会哭呢?

  (二)学念儿歌

  1、结合PPT,教师朗诵儿歌一遍(从开头——被只老鼠偷走了)

  提问:现在,你们知道小男孩为什么哭了吗?

  2、学念儿歌1—2遍

  提问:

  (1)老鼠长什么样呢?

  (2)想一想,怎样找到这只小老鼠?

  (三)游戏:猫捉老鼠几点钟

  1、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第一:符合条件的站出来,不符合条件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第二:要求师幼合作,幼问师答。

  2、幼儿第一次游戏

  第一遍游戏:按一维特征分类(它是只男孩子老鼠)

  第二遍游戏:按二维特征分类(它是只不扎辫子的女孩子老鼠)

  3、幼儿第二次游戏

  (1)教师介绍玩法及规则

  (2)幼儿按卡片上的内容打扮自己

  (3)幼儿游戏、集体验证

  第一遍游戏:按一维特征分类(它是只戴帽子的老鼠)

  第二遍游戏:按二维特征分类(它是只戴着眼镜、戴着项链的'老鼠)

  第三遍游戏:按三维特征分类(它是一只戴着帽子、戴着眼镜的、女孩子老鼠)

  第四遍游戏:按四维特征分类(它是一只戴着帽子、戴着眼镜的、戴着项链,项链上有ⅹ点的老鼠——1个)

  (四)延伸活动:自主游戏

  游戏由幼问师答变为幼儿问一幼儿答,即让个别幼儿说出要找的老鼠的特征,其他幼儿寻找、验证。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中班教案 篇2

  一 、主题活动方案的说明

  (-)主题选择的缘由

  提起夏天,我们常常想到的是炙热的阳光和流不完的汗水,但是孩子们可有着不同的感受。变化非常易于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兴趣是幼儿一切活动的源泉,是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对小朋友来说,夏天,是可以尽情享受冰激凌的时候,是可以泡在游泳池里玩水消暑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知了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因此,我们设计了《夏天》这一主题,和幼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夏天的天籁之音,了解夏天并激发爱夏天的情感,充分享受夏天的特别时光。

  (二)主题活动的目标

  1.使幼儿知道夏季卫生知识,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2.引导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夏季的特征。

  3.教幼儿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文学作品,爱看图书。

  4.让孩子欣赏有关夏季的美术作品,画出或做出有关夏季自然景物的`特征、服装、用品等。

  5.指导孩子适应较高的气温,积极参加夏日的锻炼和玩水活动。

  6.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驱热的种种方法。

  7.教孩子学会防暑的方法,经常保持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

  8.教幼儿学会唱歌曲《夏天到》,并能为歌曲创编歌词。

  9.指导孩子进行音乐游戏《我的影子》,能合节拍做动作。

  10.使幼儿学习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要求动作轻松自然;会听信号变速走。

  11.使幼儿学会学会怎样避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 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教育活动一 音乐活动《夏天到》

  (一)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

  (三)活动过程

  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图片内容:夏天的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

  教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夏天到了。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整体感知歌曲

  提问:在这首歌里,你听到了什么?

  3.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夏天到了怎么知道?"(即歌曲第一句)展示雷声和蛙声的节奏图谱,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的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

  提问:夏天到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的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喜欢听有重复情节的故事以及排比句,易于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学作品。《小雨点》这篇散文句式简单,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流畅、富有节奏感,易于幼儿学习。作品描绘了小朋友十分喜欢的“下雨”事件,其中的“小雨点 ”,形象鲜明,富有童趣,犹如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雨中欢快地嬉戏。作品中的排比句,既易于幼儿理解,又能较好地引导幼儿根据句式仿编散文。

  活动目标:

  1.感受小雨点的活泼有趣,体验表演散文的快乐。

  2.积极观察,并能清楚完整的表达散文内容。

  3.理解散文内容,尝试用散文中“小雨点跳到……哎呀呀,小雨点把……当成了滑梯”的句式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1.利用下雨的动态画面,创设“动态感知”情境。

  2.利用屋顶、雨点、树叶、雨伞的图片,创设“图片想象”情境。

  3.利用课件、背景音乐《雨的印记》,创设“示范朗诵”情境。

  4.利用大树、房子、雨伞、手偶,创设“快乐表演”情境。

  5.利用雨点落在不同地方的图片(小草、花瓣、石头、大门、玻璃),创设“即兴仿编”情境。

  活动重点:

  理解散文,表演散文,尝试用散文中的句式进行表达。

  活动难点:

  根据“小雨点跳到……哎呀呀,小雨点把……当成了滑梯”的句式进行仿编。

  活动过程:

  情境创设一:利用“动态感知”情境,引起幼儿生活联想,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师:小朋友见过下雨吗?雨点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下雨的时候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情境创设二:利用“图片想象”情境,发散幼儿思维。

  师:想一想,小雨点会落到哪些地方?

  情境创设三:利用“示范朗诵”情境,感受散文的优美。

  师:1.小雨点先跳到哪里了?它把屋顶当成了什么?2.小雨点又到哪里了?为什么小雨点把屋顶、树叶、雨伞都当成了滑梯呢?

  情境创设四:通过“快乐表演”情境,巩固幼儿对散文的记忆。

  师:1.今天老师还准备了很多小雨点的手偶,小朋友觉得小雨点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眯着眼睛笑)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很高兴、很兴奋、很欢喜)

  2.小朋友在朗诵表演的时候语速、表情和动作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结合小雨点调皮可爱的形象,在语速方面应该稍快一些,给人一种跳跃的感觉;表情方面要笑起来,让人感觉到小雨点落下来的兴奋;动作要大方、夸张、优美,让大家喜欢看我们的表演。

  情境创设五:通过“即兴仿编”情境,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散文结构的理解。

  “小雨点跳到屋顶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屋顶当成了滑梯;跳到树叶上,哎呀呀,把树叶当成了滑梯;跳到雨伞上,哎呀呀,把雨伞当成了滑梯。”

  师:这三句话的结构一样,放在一起特别好听,我们来编的时候也要一口气说出这么好听的三句话。

  活动延伸

  自制散文小图书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

  附:小雨点

  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跳到屋顶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屋顶当成了滑梯;跳到树叶上,哎呀呀,小雨点把树叶当成了滑梯;跳到我的`雨伞上,哎呀呀!小雨点把我的雨伞也当成了滑梯。

  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活动反思

  活动中,为了丰富幼儿下雨的经验,更好地吸引幼儿参与,我创设“动态感知”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既有声音又有图像,在倾听与欣赏中自然导入活动。而且视频中既有大雨、小雨也有毛毛雨,这就调动了幼儿多方面的生活经验,如有的孩子说:“大雨像线一样哗哗地下着”;有的说:“小雨滴滴答答地下着”;有的说:“毛毛雨听上去沙沙沙的声音……”在讨论感知中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加深了幼儿对雨的认识。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小雨点调皮可爱的形象,我选择了瞪着眼睛、张着嘴巴、抿着舌头、长着小手小脚的雨滴手偶,可以观察也便于操作,这在视觉上就带给孩子们一种活泼有趣的印象。为了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小雨点的快乐心情,我创设了“快乐表演”情境。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孩子们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可见在情境中表演比单纯的朗诵更吸引幼儿,这也达到了动静交替的目的。

  孩子们在尽情表演之余,还根据提示进行了即兴仿编,更加熟悉了句式的运用:

  丹阳:“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跳到沙漠里,哎呀呀,小雨点把沙子当成了滑梯;跳到画板上,哎呀呀,小雨点把画板当成了滑梯;跳到头顶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头发当成了滑梯。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依琳:“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跳到窗帘上,哎呀呀,小雨点把窗帘当成了滑梯;跳到椅子上,哎呀呀,小雨点把椅子当成了滑梯;跳到钢琴上,哎呀呀,小雨点把钢琴当成了滑梯。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宛丛:“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跳到草莓上,哎呀呀,小雨点把草莓当成了滑梯;跳到盘子上,哎呀呀,小雨点把盘子当成了滑梯;跳到窗户上,哎呀呀,小雨点把窗户当成了滑梯。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家乐:“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跳到小草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小草当成了滑梯;跳到窗子上,哎呀呀,小雨点把窗子当成了滑梯;跳到大门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大门当成了滑梯。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家旭:“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跳到小山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小山当成了滑梯;跳到石头上,哎呀呀,小雨点把石头当成了滑梯;跳到小花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小花当成了滑梯。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知航:“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跳到叶子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叶子当成了滑梯;跳到树干上,哎呀呀,小雨点把树干当成了滑梯;跳到跷跷板上,哎呀呀,小雨点把跷跷板当成了滑梯。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残疾人在我国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对我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残疾人往往会受到歧视。我们班也有一位残疾儿童,开始时总有一些小朋友会嘲笑她。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残疾人。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残疾人同自己一样,希望能的到他人的尊重和帮助。

  2、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弱者,助人为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残运会,残疾人学习、生活等片段。社会助残活动片段。

  2、幼儿制作材料:蜡笔,彩纸,剪刀等。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看残运会片段,激发幼儿去了解残疾人。

  “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脚,有的是盲人……他们是残疾人。)

  2、让幼儿通过观看残疾人学习,生活等片段,激发幼儿关心残疾人。

  “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许多事情我们健康人能做的残疾人也能做到……”

  3、向幼儿介绍福利院和助残日的由来。

  “残疾人的身体的某些部分器官出现了毛病,生活上有很多不便,比如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手畸形,脚不能走路等等。”

  “福利院是被遗弃的残疾人的家……”

  “因为残疾人行动不便,生活困难,所以全世界的小朋友和全社会的人都要来帮助他们,人们把3月15日定为助残日。”

  4、让幼儿了解全社会人们的助残活动。

  (1)让幼儿自由讨论“人们会怎样关心、帮助残疾人?”

  (2)让幼儿观看社会助残活动记录片段

  让幼儿根据画面讲述人们的助残活动。

  5、教育幼儿为残疾人献出一点爱。

  (1)幼儿讲述自己会怎样关心、帮助残疾人。

  (2)教师教育幼儿怎样关心残疾人。

  “不歧视残疾人,主动帮助他们……都是关心残疾人。“

  (3)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去帮助残疾人。

  6、让幼儿为残疾人动手制作礼物。并说一句祝福话。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保持衣着整齐的方法。

  2、知道穿戴整齐能使自己感到舒适,也给他人带来愉悦。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活动重点:

  学习保持衣着整齐的方法。

  活动难点:

  知道穿戴整齐能使自己感到舒适,也给他人带来愉悦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准备

  2、1面小镜子2、幼儿用书

  3、故事《照镜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欣赏故事《照镜子》,引导幼儿讨论。

  1、教师讲述故事后,提问:毛毛和皮皮的帽子是怎么戴的?衣服和裤子是怎么穿的?后来,镜子为什么夸奖他们?镜子是怎么说的?

  2、教师:外出前小朋友应该做什么?引导幼儿懂得外出前要主动检查自己的衣帽是否穿戴整齐。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小朋友为什么要把衣帽穿戴整齐?引导幼儿讨论衣帽穿戴整齐的好处,如别人看了感到愉悦,自己穿着感觉舒服等。

  2、教师:平时小朋友穿衣服,戴帽子经常出现什么问题?可请幼儿上前模仿衣服没有穿戴好的样子。

  3、教师:怎样做能把衣服穿整齐?如穿好衣服后照一照镜子,如果没有镜子,可以请别人帮助看一看。也可以自己动手检查一下扣子是否对齐了,衣领是否翻好了。

  4、听儿歌做整理衣服的练习。

  (三)结束部分:

  玩游戏"照镜子"

  1、幼儿自由结对,面对面站好,一个人扮镜子,一个人为照镜子的人,边说儿歌边做动作,两个幼儿动作要相同。

  2、幼儿互换角色再次练习照镜子整理衣服的'动作。

  3、请每个幼儿拿出自己的小镜子照一照,看看自己的头发、衣服是否收拾得整齐。

  教学反思:

  照镜子是一项既简单又有趣的活动。照镜子时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认真观察,从而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中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掌握快速跑的动作要领,体会正确的跑步姿势带来的.快速感觉。

  2.引导学生学会相互配合,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提高快速摆臂动作质量,发展快速跑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上体正直,快速摆臂。

  2.大腿高抬,前脚掌着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准备活动

  教师活动:

  1.常规教学。教师组织徒手操1-6节。

  2.教师组织慢跑2圈。

  学生活动:

  1.师生问好。

  2.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徒手操练习。

  3.慢跑2圈,体会正确摆臂的动作。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让距离追逐跑。

  教师活动:

  1.教师讲解并示范让距离追逐跑的游戏方法和规则。

  2.教师组织学生游戏。

  3.引导讨论,你都是怎么样去追前面的同学的?

  4. 组织讨论。

  5.总结方法。

  学生活动:

  1.认真听讲。

  2.进行让距离追逐跑练习。

  3.讨论,怎么去追前面的同学。

  4.再次练习。

  组 织:四列横队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识别不同的蔬菜,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许多好吃又有营养的蔬菜。

  2、选用不同的图形组合来表现正面直立人物。

  【活动准备】

  1、铅画纸、记号笔。

  2、背景图;插入图片南瓜先生、茄子、洋葱、西红柿宝宝。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出示背景,讨论:这里盖了一幢美丽的'新房子,真漂亮啊,是谁的家呢?

  (出示南瓜先生)今天南瓜先生搬新家了,可是他有点不开心,为什么?

  二、欣赏感知、理解重点。

  1、南瓜先生穿的那么神气,去干什么呢?

  2、南瓜先生走呀走,遇到了一个脸蛋紫紫的朋友,是谁呢?(茄子)

  茄子长得怎样的?他穿了什么形状的衣服呢?两个人的衣服一样吗?

  3、依次请出洋葱和番茄,请幼儿观察讨论长相与衣服的不同。

  4、他们还会碰到哪些蔬菜朋友?

  三、幼儿创作、大胆表现。

  1、帮南瓜先生找蔬菜朋友。

  2、能够利用多种图形组合表现正面直立蔬菜宝宝。

  3、给蔬菜宝宝穿上干净整齐的服装。

  4、他们到哪里去玩?(添画简单的背景)

  四、展示交流,拓展延伸。

  1、展出幼儿作品,观察交流幼儿找到的蔬菜朋友和衣服的式样。

  2、引导幼儿再寻找生活中的蔬菜。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的教案04-06

【经典】中班教案08-20

中班教案07-20

[精选]中班教案07-25

(精选)中班教案08-11

中班教案[经典]08-05

中班教案(精选)08-17

(精选)中班教案09-20

[经典]中班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