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时间:2023-10-01 08:06:2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设疑。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朗读。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邹忌劝谏成功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

  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远了。时过一年,齐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1、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

  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

  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

  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2、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段:进谏的缘起。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

  “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三叠式结构”的写法;

  初步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意见,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习惯。

  教学突破点:

  1、理解课文,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三叠式结构”的写法。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掌握重点。

  同学们,有谁愿意当一次小老师上台就文中重点词句对其它同学进行测评?

  (同学解答、教师评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知识目标实现后,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事实上如果良药不苦口,人们更喜欢服用,忠言若顺耳人们更容易接受。文中的主人公邹忌就是用顺耳的忠言劝说齐王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展示教学目标:(幻灯片)找一个同学读一读。

  四、朗读,感知。(分角色朗读)

  五、课文内容疏理

  (一)、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抢答)

  请大家用一句话简要地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我们采用“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的句式来归纳概括。

  (二)、内容理解:三叠式结构

  课文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语言现象:就是很多内容都与“三”有关,并且还可以用“三”的二字短语概括大意,请同学找出能体现“三”这个字的事情有哪几件?

  1、独立完成,看看你的发现:你能找到文章中哪些内容与“三”有关吗?找到后请你用“三”的二字短语来进行概括。(同学上台展示自己书写)

  教师评价小结:刚才同学们的发现都挺好,出乎老师的预料。

  邹忌三问三答,三思(与徐公比美);对齐王三比(家事喻国事);齐王三赏,朝政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全文从首至尾均采用三叠法,三问呼应三答,三答引出三思,三思自会三比,三比才会三赏,三赏终会三变。可谓是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文学作品中以“三”字为标志的情节安排方式叫三叠式结构。这种表现手法,在描写人物、事件时,有利于情节的开展、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主题思想的表现。

  过渡语:那么在这些情节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分析人物形象(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A、分析人物形象

  请用这样的句式说出你的思考结果:

  邹忌是个人,我从看出来。

  齐王是个人,我从看出来。

  讨论明确:

  B、每组派一代表在黑板上展示。

  C、教师点拔补充。

  邹忌是个头脑冷静,善于思考的人,我从他“三问”后的“三思”看出来;

  邹忌是个实事求是,缘事及理的人,我从他“三思”后的“三比”看出来;

  邹忌是个忠于职守,足智多谋的.人,我从他的由家事想到国事并用“三比”看出来;

  邹忌是个善于辞令,勇于进谏的人,我从他的由家事想到国事并用“三比”看出来……

  齐王是个闻过则改,明智果断的人,我从他的“善”和“三策”(三赏)看出来;

  齐王是个从谏如流,兴利除弊的人,我从他的“三赏”和“三变”看出来……

  老师语:学习齐王,我们更多的应是提高个人修养,并将其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而学习邹忌,我们除了学习他高尚的品格外,我们还应借鉴他高超的讽谏技巧。有关邹忌高超的讽谏技巧,我们下节课再探讨。

  六、练习(幻灯显示)

  1、邹忌由想到,进而推出齐王也深受蒙蔽,这种写法叫。(板书:以小比大)

  2、主人公邹忌是个什么样的人?

  3、这则故事能给你怎样的启迪?(从治国、邹忌的角度来谈)

  七、学习体会:(学生自谈)

  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八、小结下课: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忠诚而智慧的臣子,相信平时我们多了解历史故事,多关注生活,多运用委婉的方式向他人提建议,大家的说话技巧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最后,我们再一次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邹忌高超的进谏水平和这篇文章奇特的三叠式结构。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相关文章:

教育孩子七忌05-06

书桌的摆放的风水宜忌06-04

玄关风水各种宜忌06-04

家装风水宜忌06-03

鞋柜摆放宜忌需知06-03

家居植物摆放宜忌04-02

蛋黄果的宜忌人群04-20

空调使用四忌04-19

职场妈妈育儿8忌04-22

准妈妈饮食宜忌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