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02 09:52:1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集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集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 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为了救自己的妈妈,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现在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请出救母心切的沉香,好吗?(贴“沉香”图片),那么沉香究竟怎样去救母亲,又是否救出了母亲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沉香救母》这个故事(板书:救母)

  (二)、初读指导

  1、默读课文,看看沉香是怎样解救母亲的?(指生答)

  板书默读,教给方法:默读是一种很常见的读书方法默读时嘴不出声,用眼睛看,用脑子想。

  2、交流:你觉得默读有哪些优点?

  3、 师:沉香告诉我,要读书首先要解决生字,现在自由轻声读课文,并把预习时标出的生字多读几遍。

  4、 同座互读课后生字,不会读的请教同座(互相帮一帮教一教)

  5、 师:都会读了吗?现在沉香可要来检查了,你们有信心读给他听吗?出示字、词认读(带音节的词指生当小老师领读)(出示字卡开火车读抢读)

  6、 师:把字、词放在课文中再读相信你们会把课文读得更流利更通顺,并且标然段序号

  7、 分段指名读(指名你认为自己哪段最有把握读好就读哪段)

  师:课文读得不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同沉香去救母好吗?

  (三)、精读课文:

  (一) 1-2自然段

  1、 自读,划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和句子找出后读一读,再小组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2、 交流汇报。(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相机指导:

  (1)“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A、“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着急的心情

  B、把“拜别”换成“告别”行吗?为什么?

  指导朗读:

  把沉香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2)看图,比较句子:

  a、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b、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几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几道深涧

  师: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3)比较句子

  a、脚下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也不在乎

  b、脚下磨出了一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血痕,他一点也不在乎

  他一点也不在乎什么?为什么不在乎?指导朗读

  想象说话:

  (3)沉香一路上还会碰到哪些困难?

  拓展思维:

  师:是啊|,为了救妈妈,沉香吃再多的苦也不在乎,你现在最想对沉香说什么?

  3、指导朗读:这样有孝心的.沉香实在让人感动,你佩服他吗?能读好这一段吗?(自读、指读、齐读、比赛读)

  :沉香的孝心不但感动了我们,连仙人也被他深深感动了,仙人送他一把神斧,他终于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他即将跟他的妈妈见面了,那将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二) 3-4段

  1、自读3、4段体会沉香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高兴、幸福)。

  2、大声、自由读这一段,体验沉香的这种心情。

  3、选择你喜欢读的句子读听,说说你读这句话时的心情怎么样?

  4、看图想象:沉香终于要和妈妈团聚了,他和妈妈分别会说什么?

  (1)、同桌互相表演

  (2)、指名汇报表演

  (3)、师生合作表演

  5、指导朗读:我们都为这对母子的团聚感到高兴,带着这种心情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三) 全文、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讲故事,可分段讲,也可以分角色演,下节课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阅读材料:《在人间》片断。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和作品,导入新课。

  《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板书课题:凡卡

  二、检查预习:

  1.通读全文,认读生字词。

  2.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

  三、快速摸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凡卡的学徒生活主要在什么内容中反映出来的.?

  根据学生汇报,帮助学生把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四、阅读凡卡的信,围绕“信”,体会凡卡痛苦生活和心情。

  1.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学生可能会这样概括:

  生:凡卡受不了学徒生活了,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村去。

  生:凡卡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生:凡卡受不了了,只有死路一条了,哀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2.抓住“指望”,体会凡卡生活的无望。

  (出示)“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谁来说说,“指望”是什么意思?

  (1)九岁的凡卡离开乡村,离开疼爱他的爷爷,来到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来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

  他一定指望着到鞋匠这里学会做鞋,能够有一样本领,来养活自己。

  他想挣钱,让爷爷和他都过上好的生活。

  他们一定以为,在大城市是比较好生活的。

  他可能还想,莫斯科是个大城市,他有了本事,可以在大城市生活,不再贫穷,离开乡下。

  他还可能指望自己做出最漂亮的鞋,卖很多的钱,当一个有钱的人。

  (2)多么美好的“指望”啊!而现在,刚来到这里三个月,他就感到他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你能从他的信中找到原因吗?细读凡卡的信,画出有关的句子进行交流。

  相机引导学生关注凡卡的生活,抓住具体事例和句子,体会凡卡没有指望的生活。

  以情激情,引导学生读好凡卡饱含悲情的信:是啊,这一切的一切,把小小的凡卡心中的指望砸得粉碎。在这个冰冷的世界,生活在这一群冰冷的残酷的人中间,弱小的他能指望什么呢,他只希望爷爷救救他,救他离开这个魔鬼般可怕的地方,因为他已经看到死在向他招手了。凡卡的信,是蘸着血和泪写的,是这个穷苦的乡下孩子的呐喊!是对这个悲惨世界的控诉!请把这封信有感情地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和痛苦心情。

  (3)凡卡在城里的一切美好的指望都破灭了,又产生了新的指望,你知道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读他乞求爷爷的话和对未来的设想以及急切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围绕凡卡的梦,两次续写,体会凡卡梦的含义。

  1.读凡卡的梦:凡卡的信终于寄走了,同时寄走了他满心的希望,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希望睡熟了。按着凡卡的想法,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梦为心声,我们看看从凡卡的梦中会感受到什么。

  读凡卡的梦,注意省略号,接着设想延续的梦境,体会凡卡的美好而急切的心情。

  2.凡卡的梦会变成现实吗?细读凡卡回忆部分和叙述部分,抓住有关事例和句子谈自己的看法。

  引导重点:

  *醉醺醺的邮差,不清楚的地址,使信无法寄到爷爷手中。

  *即使寄到,他的梦也依然只是个梦而已:

  在凡卡心中乡村生活的美好,其实蕴含着贫苦,更衬托出来的城市学徒生活的悲惨。

  爷爷的年龄、做的事情都不足以养活一个渐渐长大的孙子,把孙子送到城里,是爷爷唯一的选择和希望。

  3.再读凡卡的信,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信的后面写上几几句想说的话。体会凡卡终究梦碎现实依旧的悲惨命运。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想想作品为什么这样打动人心?体会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可以通过假设引导:

  假如没有回忆……

  假如没有对凡卡写信过程中的动作描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学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女娲补天的目的是从苦难中解救人类,体会母爱的伟大。

  3.使学生们感受到:立下志向,不懈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教学建议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女娲是人类的母亲,她看到自己的儿女遭到巨大的苦难,十分心痛,立志要修补好残破的天空。经过好她勇敢顽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把天补好的志向,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早期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渴望认识自然、战胜灾害的理想,反映了人类在与严酷环境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

  教学这篇课文时可由学生准备,讲述有关女娲的故事 。

  这篇课文许多同学都知道对于生字的教学是个重点,可以采用分段独立识字、读书,说一说每段大意。分段学习生字。学生之间互相查读书和识字的情况。

  对于课后题的教学,对于前一个问题可以对照第二段读书,读好“她心痛极了,发誓要……”后一问对照第三、四段读书。女娲是怎么做的“,不能只说明方法,应想想女娲所承担的使命多么艰巨,体会她遭受的磨难。同时复习这两段的字词。

  拓展练习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读一读。

  喷( )而出 日月( )辰 腰酸背( )自告奋( )

  环( )四周 若有( )思 昼夜燃( )筋疲力( )

  二、根据课文内容排列句子 ,把序号填在前面的( )里。

  ( )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决心修补残破的天空。

  ( )她又用大龟的脚把天撑起来,天再也不塌了。

  ( )遥远的古代,突然天塌地陷,到处是烈火洪水,人类面临灭亡的灾难。( )女娲熔炼五色石子,填补好了天上的缺口。

  精品教案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情景

  1.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听过哪些神话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板书:女娲补天)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题)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⑴自由读文,标出小节。⑵画出不认识的`字,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读准字音。

  2.检查识字情况。利用字卡或电脑出示本课生字,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

  2.再读课文,小组内谈谈对女娲的看法。(老师相机引导女娲的不畏艰难)

  3.小组汇报学习讨论的结果。

  4.指名读课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指导学生带着对女娲的钦佩、喜爱再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条中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腾、祸”

  1.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2.师范写,生书空。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奇思妙想

  1、宣布游戏规则

  2、一起来学《田忌****》

  二、新课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过程

  (1)课文写了田忌和齐威王几次比赛?我们先看第一场(一学生贴****图,师演示动画。)

  (2)很明显,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他们又进行了第二场比赛(请两名同学演示课件)。这次比赛田忌以二比一获胜了。

  (3)还有其他方法能让田忌取胜吗?请大家在指上列出你的方法。(请学生演示课件)(相机出示句子: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4)这次比赛得归功于谁的帮助?孙膑怎么会想出这种方法呢?他是怎么想的?(出示句子:虽然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但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所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5)万一齐威王也换马的出场顺序呢?为什么不会?课文哪里可以看出齐威王非常得意?理解“得意洋洋”、“讥讽”、“轻蔑”等词。(指导朗读出得意洋洋的语气)

  (6)看来,孙膑不仅观察了马,还揣摩了齐威王的心理,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齐威王的第一次胜利靠的是实力,那田忌的第二次胜利靠的是什么?

  3、朗读训练

  (1)小组读(2)分角色读

  三、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6个生字“雏、巢、蜜、蜂、航、封”。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3.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默读课文,默读时要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时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电脑没有发明之前,在电话没有普及之前,要和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

  人们通常采用写信的方式。你写过信吗?收到过信吗?见到过信吗?

  2.板书课题:信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有个小朋友,刚学会写信,想写好多的.信。这些信都是替谁写给谁的呢?自由读课文。

  2.交流讨论,多媒体出示:

  雏鸟妈妈

  花朵蜜蜂

  大海小船

  云云

  树树

  自己自己

  3.结合交流讨论,学习“雏”

  媒体演示:

  (1)雏鸟的图片。“雏”的意思就是刚出生的鸟。

  (2)“雏”共有()笔。

  (3)比一比组词:雏()准()难()推()

  4.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第二节——第六节。

  1.读读想想,这么多信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交流讨论,媒体出示:回巢、采蜜、航海、春雨、森林。

  3.结合交流,学习“巢”。

  媒体出示鸟巢图:

  (1)“鸟巢”是什么?“鸟巢”又可以叫“鸟______”?

  (2)“巢”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要注意。练习写字。

  4.再读读2——6节,想想为什么要写这些信?

  5.交流讨论,媒体出示:黄昏、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理解词义:黄昏(读读第二节,说说黄昏指什么时间?)

  姹紫嫣红(指导看注释,启发说说春天有哪些花?)

  读读2——6节,练习说话:

  媒体出示:

  (1)因为,所以我写信给小船,让她快去航海。

  (2)我要替雏鸟给鸟妈妈写信,是因为,让她快快回巢。

  (3)*因为__________,所以替______给______写信,__________。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指导读第6节,理解“心贴得更紧”的意思。第2——5节:学生自选一节练习朗读,

  大组交流。

  (二)研读第一节

  1.读读,思考:为什么信要用心来写?

  2.练习默读第一节。

  四、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雏鸟、回巢、自己、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天边森林

  2.试试你身手: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试着说几个:

  例:风(平)浪(静)

  山(清)水(秀)风(和)日(丽)

  情(深)义(重)窗(明)几(净)

  3.熟读背诵课文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1)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2)模仿课文的样子,试着写几句话,第一节可以用,也可以自己写。

  2.作业: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雏鸟、黄昏、森林、自己、风平浪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懂得介绍水果应该抓住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三大特点。

  2.培养学生对自己爱吃的水果产生说话、写话的愿望和兴趣。

  3.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具体有顺序的介绍水果,并写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重难点

  清楚而有顺序地介绍和描写出水果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生动地介绍和描写水果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观看《娃哈哈》的广告。

  ☆设计思路

  教育学指出,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表达的环境条件的动力源。课前,通过讲台上摆设的各色水果、各小组自带的水果,营造出一个鲜活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学生在阵阵水果香中放松心情,把注意力集中于手中那一只只垂涎欲滴的水果。课中,变单调的看看、说说为多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猜水果、看水果、摸水果、闻水果、尝水果、说水果、评水果),变枯燥的答问形式为讨论、猜测、展销、表演、欣赏、评价……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同学问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进发出生命的'火花、活跃出灵动的思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设计理念

  一、联系生活导入

  1.老师一踏进教室就闻到了各种水果的香味,看到了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水果,原来今天我们要上——“爱吃的水果”。

  2。你们爱吃什么水果?(随着学生兴奋地回答,相机指导学生用“和、最、有……还有……、等等”把话说完整。)

  二、猜测水果并揭示

  1.老师也有着最爱吃的水果,你能来猜猜吗?(学生自由猎,老师含笑不语。)

  2.这样猜是没有根据的,老师不能直接告诉你们水果的名字,不过你们可以向老师询问水果的特点,想想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问?谁先猜到,老师就把这种水果奖给他!(学生提问;老师边板书,边描述特点。)

  3.当学生兴奋地猜出后,师生共同总结板书:想想看,刚才你们从水果的哪几个方面提问的?

  (形状大小、颜色、表皮、果肉、核或子、味道)

  三、优化互动交际

  1.你爱吃什么水果?能从这几个方面来简单说说,让同桌小朋友猜猜吗?(左右两个小朋友互相说—说。)

  2.谁愿意把你最爱吃的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介绍给同学们?其他同学当美食评论家,听后评评谁说得好。

  3.小朋友说得很清楚,但怎样才能说得更好,让其他小朋友听了你的介绍也喜欢上这样水果呢?我们一起来努力!(以刚才说的水果为例,用“像”补充形状,用“摸”或“拟人”化补充颜色,用“尝”补充味道。如果还知道这种水果其它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说一说。)

  四、小组合作交际

  1.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在你们带的水果中评选出你们小组共同都喜欢的水果,然后聚在一起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完成你们小组共同的表格。等一会,我们来开个水果展销会,看哪一小组介绍的水果最受顾客的欢迎!

  附表:

  第________大组水果__________看一看颜色、形状:摸一摸表皮:闻一闻味道:尝一尝口感:这种水果其他方面的知识2.小组合作介绍这样水果。

  记录人_________发言人___________组长___________空气中弥漫看的果香、刺激眼球的各色水果,营造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

  学生在回答自身的爱好时,往往使用生活中的口语,语句很不规范,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规范语言,正确地进行口语交际。

  通过猜测老师爱吃的水果,激发起学生提问猜测的兴趣,学生都想第一个猜中,因此开动脑筋格外活跃,从水果的各个方面进行提问,这样,学生问的也就是老师原本要教的,但前者远比后者来得主动、深刻而兴趣盎然。

  多层次的互动交际就是要打破以往老师说学生听,或者学生说老师听的单方面模式,做到“目中有人”,听时有说者,说时有听者,听时要有反馈,而说者也要注意到这种反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

  在学生不断掌握已知的过程中,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步通过猜问游戏揭示介绍水果的三大特点(形、色、味),第二步通过同桌互说、大堂交流评说,在实践中巩固说话要点,第三步通过评说示例,学习用多种手法和语句、词语把水果介绍得生动形象。

  群体互动是一种扩大学生口语交际参与面的好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态度及参与的意识与交往能力。同时表格对于小组的分工合作起着一个辅助的作用,帮助小组成员逐渐形成合作能力,使小组成员“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得跳起来摘果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偏旁“白字旁”和“小字头”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会认3个字。

  3.会写练习2中的6个字。

  4.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教学重点:

  1.认识2个偏旁,学会6个生字。

  2.积累词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教学难点:

  正确指导学生书写“尖”和“看”字。

  教学过程:

  一、配乐背诵全文。

  二、识字教学: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读生字和会认字。

  2.同桌同学互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

  3.抽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

  4.做猜字游戏巩固字音。

  (二)学习生字的字形:

  1.认识新偏旁“白字旁”和“小字头”。

  2.学生自学生字分析字形结构,结合词语和课文内容了解字义。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比比谁记忆字形最巧妙?组的词语最多。

  4.小组汇报:

  的:左右结构,左边是白字旁,右边是“勺”字,笔顺是撇、横折钩、点。组词:红的、尖尖的。

  尖:上下结构,上面是“大”字。凡是上面小,下面大的,这种形状称为“尖“。让学生说说哪些东西是尖的?(笔尖:针尖……)

  只:上下结构,上面是“口”字,下面像“八”字,注意“撇”改成“点”。还可以用“叶”字,换一部分记忆“只”的形。组词:只有只要……

  看: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有些像“手”字,被包部分是“目”字。让学生抬起左手放到脑门上向远处张望就是“看”字。在做动作中记住了“看”的字形。组词:看见看书……

  见:独体字。用数笔画方法记忆。认字多的学生可以用“贝”字记,最后一笔“点”改成“竖弯钩”就是“见”字。组词:看见见到……

  星:上下结构,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字。上面是日字头,下面是“生”字,笔画是生。组词:星星、星空、说句:晴朗的夜空,我看见无数颗星星。.

  三、写字教学:

  1.请学生描红,(课后练习2)边描边记住生字的笔顺和字形结构。

  2.学生自己观察每个字的重点笔画位置,照着范字把每个字独立书写一遍,写完后与范字进行比较。

  3.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星、看)

  4.实物投影出示带田格的“星”字和“看”字,大家观察重点笔画位置,观察后说一说。

  5.教师范写“星”字和“看”字。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星”字和“看”字。学生改完后在实物投影上进行评改!

  6.实物投影出示带田格的“尖、只、见、的”字。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重点笔画位置,然后说一说。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尖”字,上面“小”字头的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只”字最后一笔是“点”。

  7.学生在书上写“尖、只、见、的”四个字。写后进行同桌同学评改!

  8.小组内评选书写大王和书写进步奖。

  四、巩固练习:

  1.大生字本上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教师巡视纠正写姿和执笔方法。对于书写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帮助辅导。

  2.抄写词语。

  星星五星只有看见听看见尖尖的

  3.课后练习3,读一读,说一说。

  (1)读读左边的短语。

  (2)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弯弯的'”、“蓝蓝的”、“闪闪的”。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座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4.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五、小结:

  儿歌中的小女孩在晴朗的夜晚看见弯弯的月亮,那么可爱,像只小小的船,于是她就想自己坐在小船上,想了很多。刚才你们也到了这美丽的夜空中去遨游,夜空中有很多奥秘等待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

  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丑小鸭》是根据19世纪丹麦著名董话作家安徒生的同名童话改编的。从课文类型看,它是安排在“看图学文”后的长“课文”。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编者安排了4幅连贯的插图。从课文特点看,它是一篇童话。教学时既要充分使用插图,又要体现讲读课文的特点。

  一、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轻声练读课文,有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或互相问问,把课文读通。

  2.让学生对照生字表把本课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勾画出来。经过反复拼读,力求读准字音。

  3.用“开火车”的形式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议论是否读得正确(不读错字、不加字、不减字、不重复)。

  4.听教师(或请读得好的学生)范读全文,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做好这四件事,意在培养学生通过自学初步读懂读文。

  二、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细读课文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它不仅要紧扣作者的思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而且要兼顾词和句的训练,还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可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然后讨论:

  ①课文开头告诉我们气候怎么样,是用哪一句话来说明的?(太阳暖烘烘的)

  ②在温暖的春天里,鸭妈妈干什么?(卧在稻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板书:卧草堆(dui)等(deng)。

  通过讨论,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接着,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段话。

  2.学习第二自然段。可指名一位读得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看书上的第一幅插图,然后讨论下列问题:

  ①从图上哪些地方看出丑小鸭是最后一个钻出蛋壳的?“特别”是什么意思?(不同其它的。这里讲这个蛋比其它的蛋大。)谁能用“特别”说一句话?板书:蛋特(te)别大。读一读课文内写丑小鸭出蛋壳的两句话。

  ②为什么大家都叫他“丑小鸭”?(让学生对照图画,用书上的语句回答。要特别注意又大、又丑、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等词语。)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上面提到的几个词语要重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默读这段话,并把重点语句勾画出来。讨论:

  ①丑小鸭在家里的处境怎样?(除了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除了”是什么意思?(只有)“疼爱”又是什么意思?(关心、喜爱)

  ②具体说说他是怎样受欺负的?(让学生观察图2后,用书上的话来回答。)板书:哥哥姐姐咬啄养鸭姑娘讨厌

  ③丑小鸭的心情怎样?结果如何?(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④指导学生怀着同情、怜悯的心情,用比较低沉、缓慢的语调朗读这段话。

  4.学习第4~6自然段。播放课文第4~6段的朗读录音,观察第3幅图,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想,体会丑小鸭痛苦的心情。

  讨论:

  ①丑小鸭来到树林里,碰到哪些不顺心的事?(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白天只好躲起来,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板书:小鸟讥笑猎狗追赶

  ②丑小鸭为什么要飞到湖边的芦苇地里悄悄地过日子?(怕别人发现)

  ③“傍晚”指的是什么时候?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为什么会“又惊奇又羡慕”?谁能用“洁白”说一句话?

  ④天气越来越冷,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又遇到了什么事情?板书:农夫(fu)救

  ⑤“幸亏”是什么意思?(幸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

  5.学习第7自然段。丑小鸭历尽苦难,终于盼来了春天。指导学生观察第4幅图,然后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①丑小鸭是怎样发现自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的?

  ②当丑小鸭发现自己是一只漂亮的天鹅时,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惊喜、激动)启发学生以惊喜、欢快的语调朗读这段话。

  三、分段细读,回归整体

  1.谁能根据课文的4幅插图,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连贯地把《丑小鸭》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自由通读全文。

  3.讨论:

  ①“大家”为什么要欺负丑小鸭?(嫌他长得丑)

  ②这种做法对吗?应当怎样做才对?(这种做法不对。小朋友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应当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③故事的结尾告诉我们什么?(丑小鸭原来是一只漂亮的天鹅)

  ④在这个故事中,谁最值得我们学习?(鸭妈妈和农夫)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什么?(学习他们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笔者认为,从初读到细读,再到总结性熟读,层层深入地设计《丑小鸭》教案,它在讲读课文时体现了“九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要求,既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又重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生:“黄鹂”是什么意思?

  生:黄鹂就是一种鸟呀!

  师:(展示黄鹂图片)现在我们来观赏黄鹂鸟吧!

  生:(好奇而饶有兴趣地探身盯着看)

  师:谁来介绍一下黄鹂鸟的样子?

  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生:羽毛金黄的!

  生:它真漂亮!

  生:好可爱呀!

  师:想听听它的歌声吗?

  生:(一齐激动地喊)想!

  师:(播放黄鹂叫声)听,它的叫声——

  生:(齐)很好听!

  师:诗歌里的'“黄鹂”指的是谁呢?请你看课文中的图说一说。

  生:小女孩!

  师:小女孩怎么成“黄鹂鸟”了呢?

  生:她在妈妈怀里唱歌。

  生:她小时候学说话就像黄鹂唱歌一样。

  生:“野菊”是什么呀?

  生:就是野菊花。

  师:秋天到了,小河边的野菊花开放了!请采到野菊花的小朋友把花拿出来让大家观赏观赏。

  生(从抽屉里拿出、兴奋地举起野菊花,众生惊喜的拥过来看)

  师: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生:金黄的花瓣,绿绿的叶子。

  生:真好看!

  师:请闻一闻吧!

  生:(深呼吸)好香啊!

  生:清香!

  生:小女孩怎么是野菊花了呢?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小姑娘身上的打扮,想想这个问题。

  生:(沉思,忽有所悟)她穿着粉红的衣裳,蓝蓝的裤子,头上还戴着黄蝴蝶结,就像漂亮的野菊花。

  生:她爸爸把她背到哪里就香到哪里!

  生:我还不懂“曾”是什么意思。

  师:请小朋友把第一小节多读几遍,想想“曾”是什么意思。

  生:(各自朗读,思索)“曾”就是以前。

  生:就是说这个女孩小的时候像快乐的小黄鹂,美丽的野菊花。

  师:我们小朋友在小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妈妈怀里咿咿呀呀地学说话,幸福地趴在爸爸宽厚结实的背上呀?

  生:(失声、开心地笑)

  师:小时侯,我们都被爸爸、妈妈宠着、爱着,多幸福呀!让我们美美地读第一小节吧!

  生:(个个有声有色地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小学语文教案02-25

小学语文绝招教案11-08

小学语文教案07-16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07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