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05 09:02:19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8篇【热】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8篇【热】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教学难点: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

  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桃花开了,蒲公英花开了……花草树木以白花盛开的形式宣告:创造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平时有认真地观察过花吗?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花的世界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

  (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自己解决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

  (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关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类摆放

  关于“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

  (1)观察一个花蕾;把这个花蕾画下来。

  (2)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说说推测依据。

  (3)画除花蕾未来变化连续图(或排列花蕾的变化连续图照片)。

  (4)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

  5、交流与小结。

  (1) 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

  (2) 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1 油菜花开了

  1、观察一棵油菜

  2、观察一朵油菜花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章是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该章内容对科学用药、保障健康进行了探讨。本章涉及的内容有家庭药箱建立的原则,大众用药存在的问题,重点是科学用药的方式、方法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生经历过的事例进行探讨如何科学用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收集和整理药品标签并引发讨论,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一些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科学用药的常识性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改进卫生方面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关爱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意识。

  学生分析

  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已经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等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 础,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对药箱 的建立原则、治疗感冒的某些不良做法(如超剂量服用)、某些药的用药时间、用药方式,学生是可以通过思考找到答案的,而部分内容由于涉及到药理知识,学生对此接触较少,因此需要教师的进一步讲解,如头孢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感冒不起作用;药物联合使用会有不良反应;用果汁或茶水服药为什么不科学等。

  设计理念

  (一)

A.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B.(1)基于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安排了图片、资料分析多个探究活动,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自己构建知识。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倡导学生合作学习。

  (3)创设开放性课堂,尝试设计开放式的作业变“释疑解惑”为“起疑生惑”。提出问题,建议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

  (4)通过大量展示、问题讨论,增加感性认识,从而突出重点。

  (二)教法

  A.综合启发式教学:应用个性化处理的网络资源辅助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有争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B.引导发现式教学: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尽可能的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去,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学法

  A.自主探究法:课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收集药品标签和了解标签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课外知识的能力。

  B.交流讨论法: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逻辑推理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就 “科学用药时间、服药方式”、“营养药多多益善吗 ?”等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勇于陈述自己的观点,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出一些常用药的名称和作用 。

  2.举例说出常用药的正确服药方法。

  3.概述安全用药的知识及急救方法。

  技能性目标:尝试收集、处理资料。

  情感性目标:认同协同配合的团体协作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一周指导学生收集家庭常备药的标签,保留有参考价值的,以备课上与同学交流、讨论;教师准备课上用的,包括:导入(方案一)、家庭常备药、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治疗感冒的种种做法、服药时间、服药方式、营养药多多益善吗、想一想、错误的服药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导入(方案一):动 画展示(幻灯片一)

  观看画片,联系生活密切相关的事,进入学习情境。所有附在最后

  导入(方案二):生病吃药,这是生活中的平常事,然而药物能治病,也能产生不良后果。有资料显示,我国有逾3亿人滥用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脑卒 之后的第四大杀手,全球死亡病例中,1/3属滥用药物造成的,由此可见,科学用药以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由此引出本节课题“科学用药,保障健康”。领悟资料内容,进入学习情境。

  组织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好的常备药 标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对收集的药品标签进行分类,统计出家庭常备药的名称,并将自己的.统计结果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根据不同组统计出的不同结果,教师总结,并用(幻灯片二)展示一般家庭常备药。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分组讨论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并推荐出小组发言人在班内交流,阐述本组的看法。各组之间相互评议。

  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并用(幻灯片三)动画展示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并提议建立自己家庭药箱贮存的常备药。依据家庭药箱的建立原则及自己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拟定家庭药箱常备药并呈现自己的拟定结果。对三的补充: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时令性疾病的 药物为主;急救药放在易拿到的地方;药箱要定期检查。

  问题探讨: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得病,不同的人得病之后有不同的做法,请大家分析以下治疗感冒的做法哪些合理,哪些不合 理。(幻灯片四)展示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对教师给的例子进行分析,并呈现结论。头孢霉素是一种抗生素,但有些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之不起作用,还会引起药物性发热,合并真菌感染。

  不合理的用药不仅不能治愈疾病,还可能使病情加重,那么如何才算科学用药呢?就用药时间、用药剂量、服药方式等谈谈你的看法。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阐述自己的观点。

  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小结,并用(幻灯片五)、(幻灯片六)展示。注重观察画面,积极思索,领会相应的道理。某些药物之所以饭后服,是因为胃中食物可减轻药物的刺激性。

  药物嚼碎可增大与胃的接触面积,润喉片含化可发挥对咽部的止痛、消炎作用,硝酸甘油含化1—3分钟缓解心绞痛。

  讲述:除了需 要注意以上这些正确的服药方法外,药物在联合使用时也要注意科学性。研究表明:同时接受1~5种药物的患者中,18%受到药物 毒副作用的危害,同时服用5种以上的药品的患者,发生药毒反应者高达80%以上。因此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会降低药效,甚至发生意外,因此不要认为服药越多、时间越长就越好。

  提出议题:(幻灯片七)展示(注:幻灯片处有相应的议题)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七中将议题与举例分成两部分,等学生讨 论之后,举例以动画效果出现。

  对议题进行阐述并列举事例。

  小结:药物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除了有益的治疗外,往往伴有各种副作用。这就充分证实了“药物能治病也能致病的道理”。

  组织学生总结“科学用药”包括哪些方面,实际用药应注意些什么?各组根据所学的知识内容和各自的生活体验,小结出本组的意见,然后在班内交流, 同时要相互评议,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

  想一想:(幻灯片八)(注:幻灯片处有相应的问题)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答案设成动画。

  布置作业:很多人平时这样服药(幻灯片九),你认为正确吗?组织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原因。对九中这些错误的服药方法的解释设成动画,待下节课展示。

科学教案 篇3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淀粉和滑石粉的区别,根据碘淀反应时颜色变化的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

  2、在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习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事实,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淀粉、滑石粉、两把勺子、盆子1、盆子2(馒头、年糕、白菜、冬瓜、萝卜、马铃薯、蒜头等)、碘酒、滴管、记录表

  教师准备:淀粉、滑石粉、两把勺子、盆子、碘酒、滴管、三个小瓶子、淀粉糊、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淀粉和滑石粉的比较

  1、同学们看一下桌子上的两袋粉是不是一样,你们有办法进行区分吗?

  2、学生观察比较

  3、学生汇报

  4、那么我们的判断对不对呢?我们还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加以证明。

  5、学生用实验进一步证明

  (二)淀粉和滑石粉混合后,加入碘酒后会变色吗?

  1、猜测:你们认为会怎么样?

  2、混合时你准备用多少淀粉,多少滑石粉?

  3、学生实验操作

  4、汇报

  大家也发现混合粉变色了,和刚才淀粉变的颜色一样吗?还有什么发现?

  (三)寻找淀粉的`踪迹

  1、你们知道哪些食物里含有淀粉,请你们想办法把含淀粉的食物找出来。

  2、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呢?

  学生猜测

  3、实验验证

  4、交流汇报

  (四)淀粉会消失吗?

  1、猜测:淀粉和唾液混合在一起,淀粉还会继续存在吗?

  2、怎么研究?

  3、实验验证

  4、引导学生继续提出新问题

  (五)总结延伸:

  对于新的问题,引导课外继续学习研究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锻炼孩子使用味觉来对食品开展识别的能力。

  2、充实孩子相关食品味道的了解及修饰词,充实词:酸的、甜的、香的。

  教学预备:

  毛绒玩具一個,录音机、Music磁带,关于甜味、酸味、香气的食品数个。

  教学过程:

  1、展示种种味道的食品,通过给学习孩子过生日,来导出教学课题:尝一尝味道。

  今日是我们班xx孩子的生日,我们一块儿给他庆贺生日行不行?他今日带给我们很多好吃的物品。孩子吃时,瞅瞅你吃的是啥物品?它是啥味道的?孩子一边吃边告知周围的孩子。

  2、探讨食品的味道:

  (1)请孩子说一说,你刚刚吃的是啥?它是啥味道的?你还吃过哪一些物品像糖果味一样是甜的?你还吃过哪一些物品像杨梅味一样是酸的?你还吃过哪一些物品像花生(又名金果)味一样是香的?

  (2)充实修饰词:酸的、甜的、香的。

  (3)孩子你喜爱吃啥味道的物品哩?

  (4)不可以吃过于多甜甜的物品,這樣,牙会吃坏的。

  3、按酸、甜、香的味道来归类:(展示酸、甜、香的食品请孩子归类)

  (1)xx请我们进食,我们也送好吃的物品给xx吃好不好?xx要我们把礼品放于三个篮内。把味道是甜甜的放于一個装糖果的标识的'篮内;把味道是酸酸的放于一個装杨梅标识的篮内;把味道是香香的放于一個装花生(又名金果)标识的篮内。

  (2)xx讲你们分得好好!这就是甜甜的味儿;这就是酸酸的味儿;这就是香香的味儿。感谢孩子送来如此多好吃的礼品。

  4、教学完结:今日xx带给我们许多味道的食品,有甜的、酸的与香的,感谢xx嘛,那让我们唱K跳舞来祝xx的生日吧!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布的研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通过观察布,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2、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等多种方法,观察和比较出布的不同性能和织法;能描述出观察比较的结果。

  3、了解布的纺织方法有平纺、针织、无纺等多种形式。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对布的某些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并能把实验结果向全班汇报。教学活动中要非凡组织引导小实验的进展,组织好学生汇报。

  [教学重点]

  组织好四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记录非常直观的实验报告,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教学用具]

  每组一套小布片、砂纸、镊子、滴瓶和玻璃片、放大镜;老师另备一份。

  [教学过程]

  在研究过衣服的科学后,来讨论布的秘密是水到渠成的事。

  首先,引导学生讨论人们看重不同种类的衣服的那些特性。

  比如,小朋友在夏季天非凡热的时候穿什么样的衣服舒适?小朋友会提出穿薄的,透气的,吸汗的……。小朋友冬天穿什么样的衣服合适?小朋友会说穿厚的,保暖的……。还可以问内衣什么样的舒适,外衣什么样的耐穿等等。

  充分讨论后学生可以归纳得到结论:不同种类的衣服应该选取不同的布料来制作,服装有多种多样的,制作衣服的布料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布料的特性是不同的。

  讨论后明确这次课我们将研究布的四种特性:透气性、耐磨性、坚固程度和吸水性。

  接下来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研究布的性能。讨论后最后得出做四类不同的实验来验证。

  吸水性能实验:学生会提出把水滴在布上,看哪块布吸水快;还有学生会提出把布放到水里,看哪块布料先浸湿;用不同的布料擦拭用滴管滴在桌上的水,观察哪块布擦的干净……。

  学生提出的这些办法都可以确定布的吸水性能的优劣。但是应该提醒学生注重要定量研究。比如,在布料上或在桌子上滴的都是一滴水,否则就无法对比。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小设计科学的实验,即进行对比实验时,要保证只对比一种变量,而其他条件要保持一致。

  坚固程度实验:学生会提供不同的办法,用手撕布或者用刀割布,比较布的坚固程度。学生用手能很快撕破无纺布,但是却很不轻易撕破其他布料。可以引导学生先撕下布的纤维,并尽力撕断它,比较布的坚固程度。而使用刀具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危险,尤其在班额量较大的班级,教师不轻易保证学生的安全,可以先肯定这种方法,然后引导学生采用更安全的办法。

  教师可以示范怎样用镊子撕下布料的纤维。

  课本上提供的在布的纤维上悬挂“钩码”以确定布的坚固程度的方法非常适合定量研究,但是需要预备更大的布料以得到较长的布纤维,并且使用较大质量的钩码,否则实验不好操作。

  透气性能实验:学生会提出把一块布料蒙在嘴上,用吹气的办法,比较布的透气性能。把布举起来,对着光观察谁的孔隙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布的孔隙。

  耐磨性能实验:学生还会提供不同的办法,用石头磨,把布放到地上磨等等各种办法。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供砂纸这种工具,指导学生怎样使用。

  用砂纸打磨布(固定次数),观察哪块布磨损最严重,比较布的耐磨性能。也可以对比假如要把不同的布料磨破,看哪块布用砂纸打磨的次数多。

  讨论后最后得出做四个不同的实验来验证。

  实验一、用不同的布擦拭滴在玻璃板上的一滴水,观察哪块布擦的干净,确定布的'吸水性能的优劣。

  实验二、撕下布的纤维,并用力撕断它,比较布的坚固程度。

  实验三、把一块布蒙在嘴上,用吹气的办法,比较布的透气性能,并用放大镜观察布。

  实验四、用砂纸打磨布(固定次数),比较布的耐磨性能。

  班额量较大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分组做实验,教师密切观察,注重安全。

  指导学生以贴画的方法做实验报告,把布各分成两类,吸水性强和吸水性弱的;坚固的和不太坚固的……。学生直接把小布片贴在教师设计好的纸,制成非常直观的实验报告单。这样将十分有利于学生进行汇报。

  组织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汇报,大家再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以得到正确的结论。还可以把学生记录制成墙报展览。

  [课后小结]

  学生兴致很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已经开始意识到关于“分类标准”的问题,即每个小组的分类标准可能不统一。

  本次课要非凡注重组织好学生活动,注重安全。因为部分实验器材对孩子来说有危险性,如玻璃、镊子等。

  假如班额量小的话,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在探索的过程中,提出的假设,设计更新的实验,充分进行说理和辩论。更有利于孩子养成进行相互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老师可以更关注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和多种尝试。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种子的外观,激发种植的兴趣。

  2、引导幼儿猜想种子的播种方法,并学会记录。

  【活动准备】

  西瓜、西瓜籽、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西瓜)

  (2)它是从哪里来的'?(地里长出来的)

  (3)是怎样长出来的?(西瓜籽)

  (4)西瓜籽藏在西瓜的什么地方呢?(西瓜肚子里)

  (5)解剖西瓜让幼儿观察

  2、观察

  将一粒西瓜籽放在投影上让幼儿详细观察。

  师:你观察到的西瓜籽是什么样的?幼儿描述

  过渡:刚才我们和西瓜籽是用眼睛做朋友的,你们还想和他怎样交朋友?

  3、分组接触西瓜籽,让幼儿在看、摸、闻的过程中进一步的了解西瓜籽。

  (1)集中,让幼儿说说你是怎样和西瓜籽较朋友的?(看、摸、闻)

  (2)让幼儿说说看、摸、闻到了什么?

  小结并过渡:小朋友和西瓜籽交朋友时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西瓜籽闻起来香香的,摸上去很光滑,西瓜籽还有许多的秘密,小朋友猜猜西瓜是怎样往土里种的。

  4、幼儿猜想种子的种植方法并记录。

  结束:今天小朋友真棒发现西瓜这么多的秘密,过几天我们就要一起去种西瓜。

科学教案 篇8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神奇的纸圈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纸条制作成麦比乌斯圈。通过比较发现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麦比乌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3、大胆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式和发现。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4、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的方式,培养幼儿对科学求真求实的态度。

  【活动准备】

  1、长纸条。

  2、麦比乌斯圈若干个,分别有一条线、二条线、三条线。

  3、剪刀人手一把。

  4、彩笔。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共同制作纸圈。

  1、出示纸条:这是什么?(纸条)

  2、变一变,看它变成了什么?(纸圈)

  3、你会做吗?请小朋友来做一个这样的纸圈。

  4、教师出示麦比乌斯圈,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圈,看一看,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有什么不同?

  5、你会做这个圈吗?

  6、你可以先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做成的。

  7、你会做了吗?请你来做一个这样的圈。

  8、你做好了吗?你是怎么做的?请你给小朋友示范一下。

  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麦比乌斯圈。是德国科学家麦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麦比乌斯圈。麦比乌斯圈还有许多的秘密呢。现在,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二、比较:普通的圈和麦比乌斯圈,了解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1、讲解做法:现在,小朋友都有了两个圈。请你用彩笔找一个点,然后轻轻的拖动你的纸圈,在纸圈的内侧画线。最后要让你画的线连接起来。(教师示范)

  2、操作:幼儿画线。

  3、幼儿表述: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4、教师小结: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麦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黄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5、麦比乌斯圈就是这么神奇,老师这里还有一列麦比乌斯火车呢,我请两个小朋友坐坐看。呜呜,我们的火车出发了,看,小朋友们正在蓝色的车厢里,我们的小朋友又来到了红色的车厢里。宝贝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6、幼儿思考回答:麦比乌斯圈把两个面连在了一起。

  7、教师小结:孩子们说的太对了。普通的.圈都有两个面,麦比乌斯圈呢是把这两个面连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面。

  三、探索:沿着麦比乌斯圈的二等分线剪开和三等分线剪开会有神奇的结果。

  (一)1、小朋友可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秘密。老师还要再考考你。(普通纸圈)我这里有一个普通的纸圈,我们来猜测一下,如果沿着纸圈上的线剪开会怎么样?(记录)

  2、老师来剪一剪看一看。剪得时候,要先对折剪一个小口,然后再沿着线慢慢的慢慢的把它剪开。

  3、瞧,它变成什么了?

  (二)1、老师这里还给你准备了什么?瞧,是画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如果沿着这条线剪开会怎么样呢?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我们来剪一剪好不好?请小朋友拿出剪刀,我们来做一做试一试。

  4、你的麦比乌斯圈变成什么样子了?请幼儿讲述。看一下,现在的麦比乌斯圈有几个接口?

  5、它的结果跟你猜的一样吗?

  6、教师小结:一个麦比乌斯圈沿着中间的线剪开就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而且有了两个接口的麦比乌斯圈。

  (三)1、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师:这个麦比乌斯圈上有两条线,那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线都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2、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3、究竟是谁猜的正确呢?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请小朋友按照我们刚才的方法,把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

  4、你的麦比乌斯圈变成什么样子了?幼儿讲述

  5、跟你猜测的一样吗?有许多的东西我们的猜测其实不一定正确,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才能确认。我们的科学家呢就是这么做的。今天我们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学家。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画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后会变成一个更大的麦比乌斯圈。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后变成了一个大一个小两个套在一起的麦比乌斯圈。

  四、拓展延伸: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

  1、小科学家们,你知道吗?麦比乌斯圈不但好玩,还很有用呢。科学家们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发明了(出示立交桥的图片)立交桥,有了立交桥呢,我们的车辆就不会那么拥挤堵塞了,麦比乌斯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出示过山车图片)这个是过山车,玩过山车的时候你无论转多少个圈最终都会回到起点上,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机器上的一种传输带,利用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的原理增加了摩擦的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最大程度的节约。还有我们的磁带,要听完一面换另一面,日本的科学家呢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发明了可以不用换就能听完两面。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当然,利用麦比乌斯圈的原理还能发明更多的东西,希望你们成大了做个大科学家发现人们不知道的更多的秘密。

  2、瞧,老师这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画有三条线和四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呢。你知道沿着他们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吗?

  五、游戏:麦比乌斯圈火车。让我们坐上我们的麦比乌斯圈火车到教室里一起剪剪看,记住要把你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第一组小朋友上火车。呜呜,小朋友已经从蓝色的车厢开到了红色的车厢。到站了。请第二组小朋友上火车。呜呜,让我们跟老师们再见。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精选]科学教案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19

[经典]科学教案09-01

(经典)科学教案09-10

科学教案【经典】08-24

科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