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06 08:48:1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语文教案优秀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独立概括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

  3.能复述其中一个小故事,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做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

  一、揭题,悬疑。

  学生质疑。(什么叫布衣元帅?这里的元帅是指谁?为什么称他叫“布衣元帅”?)

  二、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学生自学。主要要求:

  (1)读准生字词。

  (2)读通课文。

  (3)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检查:简单介绍徐帅一生的情况

  四、指名读课文。

  五、学习第一个故事

  六、用波浪线划出元帅说的`话。自由读读元帅说的话。

  1.指名两个同学表演对话。

  2.议议“这……”其中省略号,再指名同学把省略号的意思补充出来。

  3.齐读整个故事。

  4.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七、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归纳小结。

  八、作业。

  作业本第1、5题的第一个填空。

  板书

  布衣元帅

  功高盖世 虽然……但是

  居功自傲 因为……所以

  只有……才 朴实无华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三、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师: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我说爱更是一根心链,栓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

  3、你还记得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吗?

  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 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二)、先学环节:

  学习课文1~8自然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

  2、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看到这一切,他怎么做的,请你自己去文中读一读、找一找。

  3、乔依是怎样为老妇人修车的?()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乔依修车动作的词语。

  4、你觉得乔依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出示自学提示2

  老妇人走到餐馆看到了什么?还会想起什么?她又是怎么做的?可以结合前文,也可以展开想象,自己先练习说一说,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三)后教环节

  一、检查自学提示一。

  1、师述: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挟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一条乡间公路伸向远方。这里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一切显得是那么寂静、荒凉。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请你自己读一读文章2——8自然段。(学生自读)

  2、全班交流。

  1)在荒芜人烟地方,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

  “又冷又怕”——在冷风中发抖紧张地闭上眼睛

  “紧张绝望”——荒芜人烟等了一个小时几乎完全绝望

  2)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老妇人此刻内心的绝望、害怕表达出来。

  指读——齐读

  3、尽管老妇人此时几乎绝望了,但她的内心始终在期望着有人来帮她一把。这时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看到这一切,他怎么做的,请你自己去文中读一读、找一找。

  全班交流:

  1)乔依是怎样为老妇人修车的?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乔依修车动作的词语,想象当时修车工作的困难。汇报:

  “难”手和脚腕蹭破出血顾不上擦

  “冷”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清水鼻涕流下来

  “脏”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

  2)你从这些句子的描写中看出了什么?(看出修车的工作非常费劲,而乔依不怕脏,不怕累,真心诚意为老妇人修车。)

  4、课文中还有哪些段落的描写也反映出乔依的为人?再默读2、3、5—8自然段。汇报:

  你从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中体会到什么?(热情、体贴、细心)

  这几句话如暖风吹拂过老妇人的心田,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

  5、你从他的言行中能感受到他具有怎样的品质?(乐于助人的品质;乔依对老妇人是一种真心的关怀,而不是一时的敷衍;乔依竭尽全力,无私地助人。)

  6、出示第六自然段:

  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相信你读了这段话,对乔依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乔依的行为会有新的理解。齐读

  理解:“天经地义”什么意思?(理所当然,不容质疑)

  多么质朴,多么纯洁的`想法啊。再读第六自然段。

  7、引读6、7自然段。

  所以,当乔依修好车,老妇人满怀感激地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乔依,他从来没想到,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因此,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

  8、小结: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二、检查自学提示二

  让我们再次回到那简陋但温馨的小餐馆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齐读9-11小节。

  三、学习12小节

  1、引读:关上店门,女店主走进里屋……

  2、出示句子: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3、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4、小结:

  同学们说的真好,爱,不仅是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那飘雪的寒夜,爱就是一股驱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种克服困难的力量,我说爱更是一根心链,栓紧乔依、妇人、乔依的妻子,更紧扣着你我彼此的心,“不需要回报我,如果你想报答我,就不要让爱之链在这儿中断。”让我们用真情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吧!

  四、总结课文。

  1、说说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目?

  (真情互动,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正因为乔依曾受到他人的许多真情帮助,所以他认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是天经地义的,这正是用“爱之链”作课题的道理。)

  是啊,所有发生的这一切感人的故事都是因为爱,也正是因为大家心中有了爱,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曲爱的赞歌,播放《爱的奉献》。

  训练环节

  1、乔依是------------------------------------------------------- 的人。

  2、课文为什么以“爱之恋”为题?

  板书设计:

  爱之恋

  乔依帮助老妇人 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过程: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5—6分)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预案: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

  (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

  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5分)

  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预案: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强烈升高、有一种母爱的伟大与对母亲的关怀的感觉……)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7分)

  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

  (自由读,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向参考书寻求答案)

  (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并告诉老师你是借助什么来理解的?

  (借助:参考资料、图画、想象、以前的旧知识……)

  (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

  方法:

  A、先来读一读。

  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

  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母亲像春天对小草般的恩情,谁说子女能报答的完呢?——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谁说那些绿茵茵的小草,就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

  四、情读体验,深入悟情——(10分)

  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

  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就会油然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预案: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一位“关心孩子”的母亲……)

  表达了她的一种怎样的感情?

  (预案:把自己对儿女的爱心与关切全部融入了一针一线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团圆;游子穿在身上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颗母亲的爱心……)

  师述: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你能再来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前四句古诗吗?

  师述: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假如你明天就要远行,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着母亲为你连夜赶制的衣服……你会怎样想?

  (预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不能报以万一,对母亲无限的热爱与崇敬,这是孟郊的心声。……)

  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诗。(读出一种深情而感激的语气来。)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6分)

  (1)、母爱是纯真的,母爱是无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体会到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互敬,这是一种天伦。同学们,现在就以您的笔,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板书“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再听刚才的音乐,进入情境后,尝试书写)

  (2)、写好一段话,交流这段话。

  六、评价交流,深化情感——(6)

  1、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简要评价。

  2、在课后可继续学习另外的一首古诗《游子吟》。

语文教案 篇4

  一、文本解读:

  《尊严》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是以“诚实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要求学生潜心会文,在感受人物思想品质的同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尊严》是一篇故事内容简单却具有极强哲理性的文章。本文对哈默有骨气、有毅力、有自尊的形象塑造是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描写来展现的。而对尔杰克逊大叔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长者风范却暗含在他对主人翁哈默维护自尊的请求中。镇长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学生的理解都是在浅表层次,口号式、标签式的答案居多,还有的孩子不理解哈默为什么不先吃饭,后干活?我想,教学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先吃饭还是先干活都是以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的,都是一种尊严,而哈默的固执,正是他与众不同的人格。它是一种坚守问题,是哈默在坚持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它体现了哈默的自尊严和责任,体现了自尊自立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让他得到了杰克逊的赏识与尊重,同时,这也是他日后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正确理解尊严、逃难、款待、疲惫不堪、狼吞虎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

  3.正确理解尊严的含义。

  三、重点难点:

  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理解“尊严”一词的意思;读熟课文,预习课后生字。

  2.教师准备:

  查找和“尊严”有关的资料;制作课件。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

  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也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朗诵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李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诗句。

  二、整体把握

  1、学生试读,看注解,懂得字面意思;

  ①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

  ②以时间顺序概括全诗的每节大意,把握总体脉络。

  三、品味鉴赏

  1、赏析第1节:

  ①问题背景设计:梦游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哪一处的关键词语暗示了第1节是梦游的原因?

  ②写五岳、天台的作用是什么?(板书)

  ③最后四句,作者为了突现天姥山的高峻挺拔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④析或,云霞明灭或可睹给在梦境中才能游览的天姥山蒙上了一层什么样的色彩?

  2、赏析第2节:

  ①导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天姥山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致呢,让我们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②学生齐读。思考:请找出本节中写仙境的.部分。

  ③第三层:

  A、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B、学生随朗诵带齐读,把握节奏,感受意境,

  C、学生评价、教师点拨;

  D、检查预习情况:以抒情散文的笔调译写仙境;

  (投影)要求:

  a.不能直译原文;

  b.文笔要流畅优美;

  c、要能体现意境的特征。

  E、交流点拨;

  F、其实,诗人在登上天姥山后至梦见仙境之前,也看到了许多奇异景象,虽不是仙境,但所渲染的意境似乎已接近仙境了,这与仙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G、体会浪漫主义创作特色:

  a.再次出示李白的有关诗句,学生归纳;

  b.在读过的1、2两节中,其浪漫主义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析留别(带讲背景),这首诗是为留给东鲁的朋友而作的,那么诗人要告诉东鲁朋友的真意是什么?(板书)

  ②找依据;

  ③但诗人梦醒之后的感受是什么?(找依据)

  A、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B、哪几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此采取的做法?

  C、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板书)

  四、教师小结,学生背诵仙境部分。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2.完成练习册。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语言障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日月潭》这篇课文了,那大家喜欢“日月潭”这个地方吗?为什么?(生述。)现在,老师要再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与日月潭一样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图生述)

  2、播放课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情感。

  3、过渡语设计:葡萄沟这个地方可真美呀!大家喜欢“葡萄沟”吗?(生述)师揭示并板书课题:

  11、葡萄沟

  二、设疑点、齐读课文解疑。

  1、提问:那你们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齐读一遍课文。(纠正部分字读音)

  2、师诱:课文中告诉了我们葡萄沟是一个出产什么的地方?五月有桑葚,六月有杏子、无花果,到了七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但我们“葡萄沟”这个地名,却只提到什么水果呢?(葡萄)“葡萄沟”出产了那么多水果,照理应叫“水果沟”,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呢?等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三、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各自然段及带有生字的词,生词多读几遍。

  2、全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呢?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地方的什么东西呢?

  (生:葡萄沟的葡萄。)

  3、出示想一想,初知课文大意:

  A、明确题目要求(指名读题),思考三个问题,并找出相应的段落。

  B、师布置默读,并检查默读效果。

  a)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干什么的'?都出产什么水果呢?人们最喜爱什么水果?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想一想当中的第1个问题呢?1组朗读第一自然段。

  b)为什么人们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呢?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2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c)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师:大家喜欢葡萄干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哪个自然段回答了我们的疑问?

  3组朗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喜欢“葡萄沟”这个地方吗?为什么呢?现在可不可以用我们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一起来回答呢。(师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四、生字词教学。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

  2、指名学生认读、齐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优秀教案02-24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乐园》教案08-29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古诗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