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0 08:46:5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教案3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科学教案3篇

科学教案 篇1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的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的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的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的过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三、回忆中的大树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的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的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的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的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的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的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的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企鹅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初步了解企鹅不怕冷的原因,激发幼儿热爱、保护它的情感。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企鹅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活动难点:让幼儿了解企鹅不怕冷的原因。

  活动准备:

  企鹅图片、企鹅玩具、企鹅视频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企鹅玩具进行情景表演,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来了?

  (教师出示企鹅)

  可是刚刚小企鹅告诉我它来到这里有些不习惯,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幼儿回答)

  2、引导幼儿说出企鹅的生活习性。

  教师:小企鹅生活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回答)

  二、引导幼儿观察企鹅外形特征。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出来。

  教师提问:小企鹅长得什么样子?

  他们的羽毛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它身上哪里的羽毛是白色的,哪里是黑色的?

  它的羽毛有什么作用?

  企鹅有翅膀,但是他会飞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

  三、幼儿观看企鹅的`视频,了解企鹅为什么不怕寒冷的原因。

  1、教师:你们知道企鹅为什么不怕冷吗?鼓励幼儿带着问题去看视频。

  2、幼儿观看视频,鼓励幼儿看完后大胆的发言。

  3、教师总结。

  教师:企鹅身上有厚厚的脂肪,它的羽毛多而且密,这样可以帮助它调节身体温度,抵挡寒冷。企鹅常常是一群群的生活在一起,如果冷的时候就由一些企鹅把另一些企鹅围起来取暖,然后再交换。

  1、激发幼儿热爱、保护企鹅的情感。

  教师:企鹅可爱吗?为什么?如果他的生活环境变了,企鹅会怎么样

  呢?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它们?

  (幼儿回答)

  四、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科学教案 篇3

  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身边发生的变化现象。

  2.能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分类。

  3.明白记录物体变化的意义,并能设计具体的记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定分类标准,对变化进行分类。

  2.设计记录物体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等科学探究必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身边的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认识到世界是变化的。

  2.明白正确的记录有助于活动的进行,对于科学探究非常重要。

  3.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记录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身边的世界是变化的;

  2.记录物体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1.制定标准,对变化分类;

  2.涉及记录方案。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冰块实物或多媒体素材(如冰块为图片,可能还需要水的图片)。

  五、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变化和周围世界的关系,然后进一步讨论变化的分类和如何记录物体的变化,并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和变化过程进行探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冰块,教师借助于冰水转化的例子进行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呢?对,这是冰块。大家知道冰块是怎么形成的吗?

  (学生回答)冰是由水冻成的。

  (教师)嗯,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水成了冰,其实就是一个变化过程。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多不多呢?

  (学生活动)说一说。教师要求学生说说印象中其它的变化现象,并简单说说是如何变化的。

  (课堂作业)教师将学生说出的变化现象写在黑板上,也可以要求学生将提到的变化填写在课本第一页的空白处,方便课余时间的观察活动。

  (承转)刚才大家举出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过程,可见我们身边的世界到处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一样吗?

  (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说说理由。

  (活动)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变化吗?让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看看这些变化之间有什么区别?你们能不能自己讨论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对这些变化进行分类。

  目的是培养学生喜欢集体讨论、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事物间的`不同之处,学会提取有用指标进行学习的习惯,加深对科学过程的认识。在比较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办法:书写、画表、绘图等。

  (展示与评价)学生小组说说自己的结果(如果必要,可以使用投影仪等电化设备)。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注意进行积极的评价,对于不太正确的说法,可以通过让同学补充的方法进行改正。

  (承接)我们虽然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变化,也知道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再变化,但是,我们却不可能完全凭大脑记忆,即使现在能记住的,以后也许就会忘记。大家说,我们该怎么办呢?大家来想想办法。

  (学生回答)做记录。

  (教师)真不错,通过做记录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不但可以帮助记忆物体的变化现象和过程,还可以方便地和别人进行交流。

  (教师)我们知道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变化。那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变化,小组讨论一下:我们怎样来记录这种变化?需要什么工具?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应该采用的记录方法,并设计一个观察记录的过程。

  (评价)让其他同学看看某一方案,说说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在学生小组的方案确定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进行自己的观察,在实践中检验和评价自己的纪录方案。

  七、教学流程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9-01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科学教案【经典】08-24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精选]科学教案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