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5 13:36:2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共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共6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等活动,在分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集合,了解集合与子集的包含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场景布置:用彩带围成草莓、西瓜、苹果、葡萄、香蕉的家;

  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头饰:草莓、西瓜、苹果、葡萄、香蕉各6个;

  幼儿操作材料:衣服、花、图形及空白集合图若干、记号笔;

  电脑课件:小动物找家,蔬菜的家。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集合。

  (一)

  1、今天我们都成了水果娃娃,请你告诉我你是什么水果娃娃呀?

  2、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请每个娃娃去找跟你相同的娃娃做朋友,找齐了好朋友,就可以找一个家坐下来。

  3、幼儿游戏。

  (二)

  1、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可小动物们还没有找到家呢?我们愿不愿意帮帮他们呀?

  2、出示大屏幕一(小动物找家):

  提问:

  ①这是什么地方?

  ②蓝蓝的天空会是哪些小动物的家?为什么蓝蓝的天空是这些小动物的家?

  绿绿的草地会是哪些小动物的家?为什么绿绿的草地是这些小动物的家?

  青青的小河会是那些小动物的家?为什么轻轻的 小河是这些小动物的家?

  3、小结:

  小动物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蓝蓝的天空是会飞的小鸟的家;青青的小河是会游泳的小动物的家;绿绿的草地是会跑爱跳的.小动物的家。

  二、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集合、子集的包含关系。

  (一)出示大屏幕二(蔬菜的集合):

  1、这个家里有谁?(用激光点指示幼儿集体讲述)

  2、我们给这个家取个名字吧?(蔬菜的家)对,这么多蔬菜住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二)

  1、我们可不可以组成一个大家庭?为什么?同时提问那我们的家应该取个什么名字。(绿带圈起来)

  2、水果大家庭由哪些小家组成?

  3、是苹果娃娃多呢还是水果娃娃多?为什么?

  (三)幼儿分组集体操作活动:

  1、这是谁?衣服和花看到我们既有大的家

  又有小的家,很羡慕,也想请我们帮帮忙,给他们分小家,你们一边分,一边想想:我们 是按照什么来分的。

  2、每组请一名幼儿讲述结果:

  提问:你们组是按照什么分的?是花衣服多还是衣服多?为什么?

  三、幼儿分组个别操作活动:

  这些是谁?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家,请你们赶快帮他们找到家吧。请幼儿分组按颜色、大小、形状分成不同的子集,并介绍给其他幼儿或客人老师听。

科学教案 篇2

  重点

  主要星座、恒星的位置和形状

  难点

  北极星指示正北方向的缘由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关于著名星座的传说

  教学器材:星空图

  教学课件:无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告诉同学们,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

  (学生回答)

  (教师)每颗星星的亮度是不同的,人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星星,全天大约有6000颗,由于南北半球、空气质量、人眼视力等原因,我们每天晚上在夜空中能够观察到的星星数目还要小很多。即便如此,我们在夜晚也很难将星空中的星星数清楚。

  古代人为了明确星星的位置,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星空连接成各种图案,并赋予它们神话的形象,这就是星座。

  (展示)教师展示一个星座的实际星图和星座想象图。

  (简要讲解)教师介绍古代巴比伦人的十二星座,并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星座的名称只是人类的想象。教师提及古希腊人的四十八星座和的二十八星宿。

  现在,国际上将星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成88个星座。在北半球的人们,只能看到北天的星座;在南半球的人们,只能看到南天的星座。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的北天、南天星空图,回答第1题和第2题,并描述那些星座的形状。

  (教师讲解)这些明亮的星星都是恒星,每个星座包括了许多恒星,而我们经常说的北极星、织女星等都是单一的恒星,它们是星座中的一颗恒星。

  (提问)请同学们说出第2题的'恒星都属于哪个星座。

  (简要讲解)教师讲解北斗七星、大熊座、北极星的关系。请同学们观察北天星图,明确北极星的位置。

  (教师提问)在夜晚观察星空,北极星应该处于天空中的什么方向?(正北方向)北极星为什么会指示正北方向呢?

  (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的观察2,教师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利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没有望远镜的同学可以肉眼观察当地、当时的大熊座方位。教师提问:北斗七星的斗柄在不同的季节为什么会指向不同的方向?

  (同学讨论)(下节课教师讲述)。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当堂完成教材的练习1、2。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在于空间想象和星座的形状。学生需要在头脑中形成三维空间的宇宙印象,以及记住一些重要星座的形状,并能够在夜空中独立寻找出这些星座。由于生活中预测命运的“十二星座”的影响,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即好奇,又有偏见。因此,教学设计以先从星座的产生导入,澄清一些知识点,然后将空间的概念和形状的概念渗透到教学中,重点是夜空中的主要恒星和主要星座的位置或形状。星空的季节变化在本节结尾处点出,为下节课做准备。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2了解科学课学什么,对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3了解任课老师,能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小朋友们做实验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学好,并愿意为之努力。

  【教学难点】常规养成。

  教学准备

  卡通磁贴、碘酒棉签、米饭、白纸、铁勺(分米饭)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评价表

  1.给表现好的小组贴笑脸磁贴,引出评价表。

  2.简单介绍奖励措施。

  3.介绍分组,让相应的学生举手,给反应快的小组奖励。

  二、教师自我介绍

  二、 讲小故事

  1.讲身边的同学的故事,积极尝试简单的.实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仔细观察,关注细节,不局限于限定材料,多次尝试,乐于表达。

  2.科学家珍妮古道尔的事迹。

  四、了解学什么

  1.植物(展示很多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2.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实验(如,米饭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等等)。

  3.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五、作业设计:

  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如“金鸡独立”或其他。

  作业设计或典型错题记录分析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通过资料搜集、观察欣赏、分析讨论,了解科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探索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美。认识感受科学给艺术带来的方便快捷,及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力。使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认识感受科学给艺术带来的方便快捷,及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力。

  应会:能够从生活中汲取美,认识感受科学、艺术对生活的影响。使学生了解艺术与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科学艺术考察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兴趣。难点:感受科学对艺术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通过欣赏了解科学与艺术作品间的`关系,在分析讨论中感受科学对艺术产生的影响。在观察中了解艺术作品的科学构思。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学习材料

  教师:教学PPT课件,美术书。

  学生:美术书及课前网络搜索的科学艺术资料。(三)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方法

  自评、讨论、总结相结合。

  2、教学评价点

  欣赏感受的效果,分析评价的活动情况。

  三、教学过程

  (探究式学习)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评价: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猜测、动手和亲身经历来研究身边的科学,然后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拿到日常生活实际中寻找例子。整个过程顺畅、自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第十三课:乐声与噪声

  标准内容

  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

  2.通过观察,知道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

  3.会用不同的材料做隔音效果的对比实验

  4.懂得减少噪声,应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设计意图

  第13课“乐音与噪声”是“振动与声音”这一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声音传播”基础上,认识乐音与噪声,认识乐音与噪声,本课先从你喜欢什么声音入手,以学生对声音的不同感受来引入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引导学生用比较学习方式,不同探究乐音与噪声的.特点影响和防治。

  本课是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乐音和噪声特点,知道不同声音对人们的影响,并采取一些方法防治噪声。

  在“乐音与噪声”一课中,教材并没有直接给出乐音与噪声的定义,而是从你喜欢什么声音来引入,让学生在说说自己喜欢和不喜欢声音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讨论区分乐音与噪声的标准。

  教材一开始就打破了传统的教法,没有以下定义形式来得出乐音与噪声的区别,而是以你喜欢什么声音来让学生说说自已喜欢的声音和不喜欢的声音及理由,从学生讨论中区分乐音和噪声的标准,教材以讨论形式,引导学生交流有什么声音使自己印象很深,让学生在交流时,培养其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并知道不同声音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影响。

  活动2和活动3是在认识噪声大防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来了解噪声的防治和自己如何减少噪声。而活动4制作隔音器,以制作形式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学会科学研究方法。

  在教材的驱动页中,借卡通人物提出一个平常而又包含科学道理的问题小鸟的叫声真悦耳”“工地上的声音听起来那么难受”同样是声音:为什么小鸟的叫声喝工地上嘈杂的声音不同的感受呢?由此,引导学生探究乐音和噪声问题。

  教学流程

  讨论——提问——实验记录——交流——运用。

  重点难点

  经历讨论、调查和记录等的研究,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乐音和噪声对人们的影响和知道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乐音和噪声的音频,相关的图片和作隔音器用的各种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 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在森林里,大家觉得小鸟清脆的叫声非常悦耳。这时,波波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工地上嘈杂的声音听起来却那么难受呢?

  问题 你能帮波波来解决这个问题?

  目的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乐音和噪声的问题。

  二、活动一:你喜欢什么声音?

  导入 出示课本图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声音,不喜欢哪种声音?并说出原因。

  引导 从学生回答中引出噪声和乐音的概念。

  媒体 播放“动物的鸣叫声” 音频。

  讨论 各小组讨论怎样区分乐音和噪声,举出实例。

  小结 乐音和噪声以悦耳和不悦耳作为区分。

  延伸 有没有一些乐音在某些时候可以变成噪声?

  三、活动二:噪声的防治

  导入 我们知道,噪声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危害。为了防治噪声,人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大家了解哪些办法可以防治噪声?

  引导 出示课本图,说说图中是怎样防治噪声?

  讨论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防治噪声的常用方法,让学生在小组中根据各自的调查记录进行交流和讨论。

  汇报 小组汇报调查得来的各种防治噪声的方法。

  延伸 让学生调查家庭或学校附近的防治噪声的设施。

  目的 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四、活动三:减少噪声,从我做起

  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噪声?

  讨论 平时的噪声来自哪里?我们应该怎样减少这些噪声?小组对课本图进行讨论。

  目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要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培养学生讨论与交流能力。

  五、活动四:制作“隔音器”

  导入 减少噪声的办法有很多,而用不同材料隔离声音就是一种常用的办法。

  问题 不同材料隔音效果一样吗?

  猜测 猜测什么样的材料隔音的效果最好?

  讨论 小组讨论。哪些材料的隔音效果比较好?这与材料的什么特点有关?

  实验 提供闹钟,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隔音器。

  做实验时,应当控制材料的大小、厚度等条件一致。

  目的 通过制作隔音器,让学生进行比较实验,培养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能力。

  六、小结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五、小结本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24

科学教案【精选】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