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10-16 08:33:42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教案汇总【9篇】

美术教案 篇1

  认知:学习纸造型的技巧和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实践: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制作纸工人物。

  情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重点

  难点

  学习纸造型的'技巧

  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设计制作纸工人物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自学法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准备

  师:课件、范作

  生:手工纸、剪刀、双面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法,激发学习兴趣

  师:最近,老师认识了几位很特别的人,他们非常想到咱们班里来。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些人是谁吧?他们找我们有什么事呢?请大家看看下面的录像就明白了。

  2、课件出示影片——纸工人物自我介绍

  3、板书课题——纸工人物

  二、讲授新课

  1、了解材料和表现手法

  (以影片中出现的三个范作为例,小组讨论)

  这些作品用了什么材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生:手工纸、皱纹纸、旧画报

  生:夸张的表现手法

  师:哪些方面用了夸张手法?

  生:外形、颜色

  2、学习制作方法

  A:学生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组发一件范作供学生研究)

  师:每一部分都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可以动手拆一拆

  B:大家汇报观察结果

  面孔、五官和一些装饰物组成

  板书: 面孔——五官装饰物——组合

  3、提出作业要求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1)每小组制作一个纸工人物,要分工明确、协调配合,注意安全

  (2)为作好的纸工人物编排一个节目,准备来参加纸工人物大联欢。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1)教师为每组准备一张制作面孔的彩纸.

  (2)课件循环播放制作过程和《小步舞曲》

  四、作业展示

  学生利用纸工人物表演,锻炼语言能力,展示纸工作业。

美术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夏天树叶的变化

  2、学习用,红、橙、黄三个颜色以打圈的形式画树叶

  二、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PPT等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1、引起动机环节

  带幼儿去院子里面去观察树叶,让孩子发现夏天树叶的颜色?

  2、欣赏环节

  出示夏天树叶的'风景画,让孩子感受颜色的美

  3、技能传递

  亲自示范画叶子并涂色强调

  (1)画的时候不要画到桌子上、

  (2)画的时候要注意从外向里大圈的画。

  (3)打圈的时候要涂得密一些,要把所有空白处都

  上上颜色,不可以有空隙。

  4、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注意颜色的搭配

  5、作品评价

  首先幼儿自评,然后同伴评价,最后老师评价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小鸡的颜色及外貌特征,尝试用海绵表现小鸡毛绒绒的羽毛。

  2、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体验粘贴画活动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4、用舒适的方法握笔,享受大胆涂色的.快乐。

  【活动准备】

  海绵、贴好双面胶的小鸡轮廓图

  【活动重难点】

  尝试用海绵表现小鸡毛绒绒的羽毛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鸡吗?小鸡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结:小鸡身上有黄色的毛绒绒的羽毛。

  二、教师示范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不一样的小鸡,你们看看,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师:老师用海绵来表现小鸡毛绒绒的毛,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3、操作:拿一块海绵贴在小鸡的身上,但是不能贴到黑线外面

  4、幼儿个别操作

  三、幼儿操作:

  1、请幼儿回到座位旁边

  2、重点指导幼儿操作:如果海绵有点大的,可以撕小一点再贴上去。

  四、展示

  师:你最喜欢哪幅画?

  五、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等会拿着你做的小鸡回教室和好朋友一起欣赏,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美术教案 篇4

  儿童的美术创造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充分并用的活动。既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现实的年龄特点,又要考虑到他们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呈现出一种正确的艺术教育的价值导向。而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儿童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此次教学活动,从幼儿的表现来看:难易程度适中,幼儿掌握的非常好,课堂气氛也不错,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就这节小班美工"我给瓶宝宝穿彩衣"谈谈活动后的几点反思和体会:

  1.活动目标的确立不能过大。

  我在确定活动目标时,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加上他们又刚入园不久,对他们要求不能过多,这样才能够突出重点。因此我制定了两个目标。

  (1)认识一些基本的图形和颜色。

  (2)会正确使用固体胶,学习用粘贴的方法大胆地为瓶宝宝进行装饰。活动结束后发现目标基本达到,唯一遗憾的是幼儿在使用胶棒进行粘贴的时候,动作不太熟练,有点笨拙,究其原因就是平时动手机会太少,父母平时包办得太多。这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动手方面多给幼儿设计点活动,以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充分解放幼儿的双手。

  2.材料提供新颖。

  我给幼儿提供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饮料瓶,把外包装去掉之后,就变成了光秃秃的塑料瓶。这样的塑料瓶在生活中并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我给它们赋予了生命,贴上了眼睛、鼻子、嘴巴的瓶子,一下子变成了孩子眼中的瓶宝宝,孩子们顿时很感兴趣,手捧瓶宝宝各个爱不释手。可爱的瓶宝宝不仅符合了幼儿的心理特点,还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对于小班孩子美工材料的投放,除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准备半成品之外,有时还可以在成品材料的数量上少一点,我在成品材料上只给幼儿提供了彩色皱纹纸,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去思考,自己去想办法进行探索操作,这也是一个慢慢推进的过程。

  3.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幼儿想象和创造。

  在这节课的重点"装饰瓶宝宝"的环节中,我问幼儿:"彩条宝宝跳到瓶宝宝的身上,象什么?"这一问题让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他们有的说象耳朵、头发,有的说象妈妈的裙子和丝巾,还有的说象爸爸的胡子和领带。在得到我的肯定之后,孩子们把自己的想象赋诸行动,在瓶宝宝的身上装饰了起来。于是出现了形态各一、打扮奇特的"小瓶人".通过这个环节,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创作活动中,事先最好不要出示做好的美工作品,这样会对孩子造成心理暗示,从而缩小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对于幼儿的想象,教师应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如何寻求有价值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纲要》提出来的,所谓师幼互动,其实就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一种相互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存在于幼儿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为此,建立并促进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并努力实践的。在活动的一开始,教师和幼儿一起玩瓶子,摇瓶宝宝肚子里的水,在孩子们惊喜的发现,瓶宝宝肚子里的水会变成各种美丽的颜色而欢呼雀跃,而向我争相"汇报"的时候,师幼互动便体现了。这种情感交流让我与孩子们走得更近,更亲,有力地促进了我们之间的互动。这充分说明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可以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

  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从幼儿的情感入手,坚持开放性的原则,让幼儿充分感知和操作,同时活动的题材必须来源于生活,这样的活动才有价值。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用直线交叉画块面,巩固练习直线。

  2.学习用各种颜色图块面。感受色彩的美。

  3.体验艺术活动的愉悦。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五彩的色块示范画。

  2.沙皮纸和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1.请幼儿欣赏五彩的色块示范画。

  师:图上有什么线条?理解儿歌内容,感知儿歌中的"穿"、"钻"和"绕"等动词。

  这幅图上的颜色你认识哪一种?

  2.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颜色。

  二。图形刺激:

  1.教师示范:

  老师边讲直线画法边动手画,画直线时一定要画到纸的边上。

  直线与直线间不能靠的`太进,不然就不好涂颜色。

  2.教师示范图色块: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涂。(强调用力)

  涂颜色时要注意从上往下或从左往右。

  3.请幼儿记住不能把颜色涂到其它框里。

  三。创造表现:

  1.幼儿大胆的在沙皮纸上用直线画块面。

  2.找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块面。把每个块面涂的满满的。

  3.教师在幼儿绘画时出现的错误即时纠正。

  四。作品赏析:

  1.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欣赏,说说自己用了哪些漂亮的颜色。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意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新年的心愿,体验迎接新年的快乐。

  2、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3、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将心愿绘画在心愿卡上。

  活动准备:

  1、新年心愿树

  2、心愿卡

  3、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重现

  1、讨论回忆

  师:今天符老师带来了一本日历,看一看,这是哪一年的?20xx年。

  师:今天几月几号?找找在哪里?今天是12月30号。

  师:今天过完了,后面还有一张纸,过完就要过20xx年啦!新的一年要来到啦!拍手庆祝。

  师:符老师和褚老师在20xx年有个心愿,看看!出示爱心卡。

  猜猜褚老师的心愿是什么呢?幼儿回答。

  师:褚老师,猜对了吗?老师回应。

  师:我们把心愿卡挂到心愿树上,心愿树有了褚老师的心愿变得更漂亮了。

  师:符老师也有个新年心愿,猜猜我的新年心愿是什么呢?出示爱心卡,幼儿回答,教师可进行适当的提示,小朋友矮矮的,后来他又变得高高的。

  小结:我们的心愿卡挂到了心愿树上,这样新年老人就能知道我们的新年心愿并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愿望啦!

  2、幼儿和同伴讨论

  师:你们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呢?请你们想想,然后把你们的新年愿望先对旁边的好朋友说说!然后再告诉大家。幼儿相互交流,教师同个别幼儿交流。

  师: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呢?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爸爸妈妈赚更多的钱、我的本领大、全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得到好玩的玩具、希望警察叔叔工作不要太辛苦、幼儿园的老伯伯快快乐乐的.、希望我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小结:你们不仅想到自己的心愿,还想到为自己的爸爸妈妈送去祝福,还想到给其他关心我们的人送上祝福。你们真是善良的好孩子。

  二、联想创作

  1、感知联想

  师:请小朋友们也把自己新年愿望画出来,可以画和自己新年愿望有关的东西,这样新年老人看了就能明白你们的心愿了。

  2、绘画创作

  师: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心愿卡。请你们把你们的心愿画在心愿卡上吧。

  幼儿动手绘画心愿卡,教师巡回指导,为个别想写字的幼儿写上祝福的话。

  三、展现、交流播放背景音乐《新年好》

  师:小朋友们一起来,我们把这些心愿卡挂在新年心愿树上,让我们一起来期待这些愿望能实现,好吗?

  师:找找你的心愿卡在哪里?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心愿。

  在音乐声中和孩子歌唱、许愿。哇!要过年了,好开心啊!在音乐声中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顺序较为流畅、教师的精神状态也较好。

  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的回应与提升方面不足,对幼儿的回答,教师的回应略显呆板,缺乏一些有深度的挖掘,使孩子的回答得不到教师的总结和反馈。

  活动中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提炼,对活动的重点部分即通过心愿卡能表达心愿这个点没有分析到位。

  在结尾处可添加和客人老师的互动环节,对客人老师说说自己的心愿,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

美术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以及造型特点,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2、在观察分析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的过程中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3、体验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生发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难点:理解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设疑激趣

  (1)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谜底:风筝)

  (2)教师设疑激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唤起学生对风筝的原有认知。

  (3)教师总结,板书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

  2、走进风筝,了解起源

  (1)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课本范画《百子图》。

  (2)教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或知识吗?”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高鼎在《村居》中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发展历史,知道山东潍坊市著名的风筝之都。

  3、欣赏风筝,了解形色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造型的.风筝,分析风筝造型的特点——形状对称。

  (2)学生自由讨论,除了形状对称以外,还有什么对称?(图案对称)

  (3)学生观察造型厚,再观察分析风筝的色彩,引导学生寻找风筝上的颜色,并设问:怎样的颜色搭配可让风筝在空中更吸引人?为什么?

  (4)教师小结:风筝的造型特点:多样,结构对称,色彩绚丽,对比明显。学生欣赏风筝是一种美德体验。

  4、细观风筝,了解纹样

  (1)以北京燕子风筝为例,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燕子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是什么?为什么绘制这个纹样?有什么寓意吗?

  (2)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引导总结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有吉祥祝福的隐喻。

  5、大胆创想,设计草图

  (1)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设计一个风筝草图,注意风筝的造型、色彩和装饰纹样这三方面的要求。

  (2)师生讨论设计方法,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1)复习上堂课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装饰纹样等内容。

  (2)交流讨论,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以及不同造型、立体的风筝。

  2、认识材料,感知体验

  (1)教师介绍制作风筝所需要的材料,并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2)学生感知材料,并尝试着说说材料的用途。

  3、根据草图,制作风筝

  (1)备骨架:用磨砂纸将竹篾摩擦光滑。引导学生注意安全。

  (2)扎骨架:用作基本骨架的竹篾要选宽厚一些的,而轮廓骨架的竹篾一般用薄而细软的较为合适。整个结构要简练、轻巧、对称、均衡,扎缚牢靠。

  (3)糊风筝:把纸或娟糊在骨架上。纸的质地要薄、韧、平整。

  (4)绘风筝:绘制风筝图样。图样要形象鲜明,色彩要艳丽明快,装饰性要强。提示:装饰纹可选取吉祥图案,体现出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4、作业练习,学生制作

  学生尝试着绘制风筝。要求:

  (1)造型独特,结构对称,色彩鲜明,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

  (2)设色大胆,用笔肯定

  5、展示评价,交流分享

  (1)请学生尝试放风筝,分析自己的风筝作品,以及评价同学的作品。学生从风筝的造型、色彩、装饰纹样、整体效果等方面开展评价。

  (2)学生互评、交流方法成功与否的心得,教师总结,并加以鼓励。

美术教案 篇8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用艺术来表达情感是艺术的价值之一,是学生应掌握的,也是学生学习美术的意义之一。

  二. 教学背景分析:

  1.本课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空间位置:

  本课是在原有人像摄影知识技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群像摄影的知识。

  2.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

  学生已掌握了人像摄影的技能,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群像摄影。

  3.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

  本课是在原有人像摄影知识技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群像摄影的`知识。因此,要从旧知识的复习入手,在通过欣赏作品,学习群像摄影的知识,尝试拍摄毕业照。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群像摄影的拍摄知识。

  2.能运用所学知识拍摄一组毕业留念照片。

  3.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培养美好的生活情趣,能主动用摄影的形式记录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习群像摄影的拍摄知识。

  (2)能运用所学知识拍摄一组毕业留念照片。

  2.教学难点:

  (1)学习群像摄影的拍摄知识。

  五.教学媒体:他人的集体毕业照。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其他学校毕业照,谈话:一张小小的毕业照,寄托了多少回忆 ,即将毕业了,我们也该照张毕业照。

  (二)复习: 人像摄影以前我们学过,毕业照也是人物摄影,想想拍摄应注意什么?

  提问:今天我们要拍的人很多,又应该注意什么?(补充背景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板书:排列、背景等。

  (三)学习技法:谈话: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以外,还有很多小技巧,学会了这些你就能拍出更出色的照片。

  打开课本24页,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 摄影家的照片在人物安排上有什么突出之处?

  问题二 25页上边人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问题三 有时候光线不好,应怎样办?

  小组研究,班上交流。

  教师补充、讲解。讲解顺光、逆光。板书: 顺光、逆光。

  (四)分组活动。

  布置任务:以组为单位活动,选择地点、安排人物、动态、光线。

  小组活动,教师辅导。

  (五)总结: 总结活动中的问题。

  复备及反思

  (一)导入:

  出示学生以前在学校的照片。

  谈话:一张小小的毕业照,寄托了多少回忆 ,即将毕业了,我们也该照些照片作为留念。

  (二)复习:

  毕业照其实就是人物摄影,人像摄影以前我们学过,想想拍摄应注意什么?学生谈谈。(光线、人物动态、背景)

  提问:今天我们要拍的人很多,又应该注意什么?(补充背景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板书:光线、人物动态、排列、背景、构图等。

  (三)学习技法:

  谈话: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以外,还有很多小技巧,学会了这些你就能拍出更出色的照片。

  打开课本24页,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 摄影家的照片在人物安排上有什么突出之处?

  问题二 25页上边人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问题三 有时候光线不好,应怎样办?

  小组研究,班上交流。

  教师补充、讲解。讲解顺光、逆光。

  板书: 顺光、逆光。

  (四)分组活动。

  布置任务:以组为单位活动,选择地点、安排人物、动态、光线。 小组活动,教师辅导。

  (五)总结:

  总结活动中的问题。

  八.板书设计:

  校园合影

  取景:背景;

  人物动态;

  排列;

  光线:顺光、逆光。

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知道春季里的特征。

  2. 学会制作出地里的蚂蚁窝。

  3. 锻炼孩子们手部的肌肉并培养孩子们的表达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印泥, 彩泥

  活动过程

  [导入]

  1. 用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春天。

  - 它是四季中的一个季节。

  - 它是冬季的下一个季节,在这里季节里会开放许多美丽的花朵,它是什么季节呢?

  [展开]

  1、讨论一下你在春天里的经历。

  - 说到春天大家会想起什么?

  - 你在春天里都做了些什么?

  2、说说春天

  ① 说说春天有什么特征。

  ② 讨论一下春天里可以看到什么?

  3、描述一下昆虫的一生。

  ① 说说昆虫的一生都有怎样的`变化。

  ② 用彩泥表现出昆虫的一生经历。 (卵-幼虫-蛹-成虫)

  4、观察活动纸。

  - 上面画了些什么?

  5、用活动纸中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出蚂蚁窝。

  ① 用手指蘸上印泥。

  ② 用手指印出蚂蚁窝里面的样子。

  ③ 印完蚂蚁后完成剩余的部分。

  ④ 说一说蚂蚁在地里都干些什么?

  [结尾]

  ①让孩子们把完成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②总结活动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精选)07-31

[经典]美术教案07-26

美术教案【精选】07-28

[精选]美术教案09-03

(经典)美术教案09-20

(精选)美术教案08-31

美术教案(精选)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