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大全(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纸立起来的多种方法,发展求新求异思维。
2.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橡筋圈、积木、橡皮泥、回形针、筷子、杯子、白纸若干。
2.记录表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尝试让纸立在桌上失败,激发幼儿动手的兴趣。
(1)引入活动师:老师想让这张纸立起来,你们猜一猜纸能立起来吗?
(2)组织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让纸立起来呢?
2.幼儿尝试不用任何辅助材料让纸立起来。
(1)启发幼儿不用任何辅助材料让纸立起来。
(2)幼儿讲解演示自己的方法,与同伴交流。
3.幼儿不折叠纸张,尝试借助材料让纸立起来。
(1)教师介绍所提供的材料
(2)教师介绍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操作情况,鼓励幼儿用桌上老师提供的材料帮助纸立起来,看谁用的方法多,而且和别人不一样。
(4)幼儿讲解演示自己的方法,与同伴交流。
4.延伸活动:提供厚薄软硬不同的纸,让幼儿进一步探索让纸立起来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感觉自己的思路不是很清晰,面对幼儿各种各样让纸站起来的`方法的时候,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可能是事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没有对可能存在的方法进行分类,考虑得还不够周全,导致在上课的时候觉得思路不清晰。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纸怎样才算是站起来”这个概念没有跟幼儿交代清楚,事先自己有在思考纸应该是不离开地面的立才算是站起来,脱离地面就是悬空的,不算站起来。但是在活动进行的时候,看到有些小朋友是用积木将纸撑起来,这张纸是横躺在积木上的。看到这个现象后我还是没有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设计教案的时候,我在考虑到底应该是先提供工具还是先徒手操作,在听了指导老师的讲评之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学习正确使用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扫帚、簸箕等工具。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探索、发现生活中工具的多样性及特征。
5.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分类。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器、鞋刷、起子等。
2.和幼儿一起准备分组活动资料:小订书机6只、刨笔器3只、卷笔刀若干、扫帚6把、簸箕6把、纸、铅笔若干、起子、小榔头、木板、铁钉等。
3. 课件
活动过程:
1.说说工具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工具: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工具?
2.使用课件,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幼儿一起看看几种工具,讨论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重点了解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3.幼儿分组活动,联系使用各种工具。
(1)用订书机修补图书或制作图书。
(2)练习刨铅笔。
(3)练习用扫帚扫地。
(4)练习用鞋刷为同伴刷皮鞋。
(5)练习使用起子,榔头等工具进行木工小制作。
4.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予以帮助指导,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小百科:工具原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工具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其概念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所以只要能使物质发生改变的物质,相对于那个能被它改变的物质而言就是工具。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2、 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3、 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1、 水是没有颜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3、水是没有味道的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
过程: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活动三:讨论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使幼儿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异议,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幼儿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活动准备】
水,一次性透明杯子若干,小石头块苦干,盐、奶粉和方糖若干、筷子和小勺,人手一份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题:教师提出“溶解”现象:
1、出示方糖,请小朋友猜一猜,方糖放到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幼儿操作(1):请小朋友把方糖放到水里用力搅拌,会有什么变化?能够从水里取出来吗?(老师出示记录表并示范做记录)
3、请幼儿品尝糖水。
4、老师解释“溶解”现象:糖放到水里能取出来吗?
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在水中呢?
二、幼儿自己探索“溶解”现象:
1、师:老师准备了三样材料,认识它们吗?请一幼儿帮忙介绍这三份材料。老师今天要请小朋友用它们来做一个实验。在做实验之前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三样材料放到水中,经过搅拌,它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表并讲解记录方法:如果能从水中取出来的我们用(→)符号表示,不能取出来的用(↓)表示。
三、幼儿操作(2)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猜想的结果记在记录格中。
(幼儿活动,教师观察):老师发现小朋友的记录有不一样,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谁猜的是对的呢?
幼:做实验试一试。
四、师:请小朋友分别把这三份材料放到杯子中,并且用筷子搅拌搅拌,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幼儿活动,教师指导。石头会化吗?盐和奶粉会怎么样呢?(请幼儿把看到的现象讲述出来)
交流:
1、请小朋友说说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结果是一样吗?哪个不一样?
2、小朋友之间的实验结果有没有不一样的呢?哪个实验不一样?
五、教师小结:
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入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石头放进水中会沉下去;奶粉放进水中,会改变水的颜色;盐放进水中最后不见了。盐和奶粉放进水中经过充分搅拌之后,能用工具取出来吗?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可以用白糖,酱油、味精、醋去试试看,哪些在水中溶解得最快?为什么?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探索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想像力与动手能力。
3.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熟蛋若干,沙子、瓶盖、玻璃瓶、积木、碎布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宝宝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师:瞧!它是谁呀?蛋宝宝遇到一个难题,它也想跟小朋友一样站起来做游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二)自由探索,寻找蛋站立的方法。
1.请幼儿讨论思考。
2.每位幼儿一个蛋,幼儿探索,寻找在桌面上让蛋站立的方法。教师观察、鼓励。
3.幼儿交流操作方法。
4.教师根据幼儿操作、交流情况作简单小结。
5.提出问题:有没有不把蛋磕破就让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
(环节简析:对于幼儿来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小班的幼儿特点是游戏贯穿一日生活,也就是说小班幼儿的活动开展离不开游戏,所以组织科学活动也同样要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师的语言也要以游戏口吻去组织,让幼儿在玩中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了解。)
(三)提供不同材料,请幼儿再次寻找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1.出示并介绍为幼儿准备的各种材料。提醒幼儿注意事项:轻拿轻放、不将沙子乱撒。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试验。
3.教师观察指导,给幼儿提供帮助。引导幼儿使用各种辅助材料让蛋站立。鼓励幼儿多试、多想、多观察。
4.幼儿相互参观,交流方法。
5.师幼共同总结让蛋站立的各种方法。
(环节简析: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以让幼儿有更多地选择,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活动中,我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孩子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去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做什么,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决问题,去发明,还有助于幼儿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有新发明,能支配材料的,能解决问题的人,并使得幼儿有成功感。)
活动延伸: 蛋宝宝送礼物。
教后小记: 《纲要》中关于科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中,多次提到了诸如利用"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等要求,这是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
一、生活隐射科学,激发探索的兴趣《纲要》还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的确,对于幼儿来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我们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兴趣,制定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小班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活动内容及形式能吸引幼儿,让幼儿主动去学,并乐于接受。蛋是孩子每天都能看到,几乎每天都在实用的食物,所以蛋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然而蛋宝宝怎样可以站起来这个问题确是孩子们没有涉及过的,对于这样熟悉又有神秘感的内容孩子是最喜欢的,这种喜欢也激发了幼儿主动的去探索、发现藏在蛋里的秘密,也是支持我们活动成功展开的关键。
二、分层提供材料,体验成功的喜悦材料单一,会限制幼儿的发展及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剥夺了幼儿科学探究的机会与条件;而材料丰富多样可以让幼儿有更多地选择,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活动中,我使用了层次分明的多种辅助材料,如沙子、橡皮泥、瓶盖、瓶子、积木、报纸等。在诸多的材料中我们可以把材料分成两种,一种是直接可以完成任务的材料,如:沙子、瓶盖瓶子、橡皮泥等。还有一种是要通过操作的间接材料,如:积木、报纸等。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去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做什么,使用直接材料孩子只要把蛋放上去就可完成,很快就达成了任务。尝试间接材料的孩子一开始并没有成功,我提示孩子可以想个办法把材料变一变,很多孩子听到提示以后把报纸揉一揉、积木搭一搭,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决问题,去发明,幼儿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有新发明,能支配材料的,能解决问题的人,孩子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游戏情境,感受操作的乐趣小班的幼儿特点是游戏贯穿一日生活,也就是说小班幼儿的活动开展离不开游戏,所以组织科学活动也同样要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师的语言也要以游戏口吻去组织,让幼儿在玩中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了解。活动以鸡蛋宝宝想站立开始,让孩子帮助鸡蛋宝宝解决难题,孩子们都非常热心,急切的想要帮助鸡蛋宝宝。在自由探索和提供材料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帮助鸡蛋宝宝解决了难题,孩子们畅游在鸡蛋宝宝的世界里,体验着操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糖果按颜色、形状标记分类。
2.能用简单的语言回答成人的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1—2颗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糖果。
2.大小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糖果大聚会。
教师:糖果宝宝真可爱啊!你带的糖果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糖果的形状、颜色、介绍后将糖果放在盘子里。
2.说说糖果。
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糖果有各种各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红的有黄的;有圆形的'有方形的……
二、送糖果回家,认识标记。
1.学习按颜色标记分类。
教师出示有颜色标记的篮子:这些糖果放在哪个篮子里最合适?谁来试试?(个别幼儿操作)教师:怎么知道把红糖果放在这个篮子(贴有红标记的篮子)里呢?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颜色标记:涂红颜色的卡片叫红标记,贴红颜色标记的篮子是红颜色糖果的家……
3.学习按形状标记进行分类。教师出示有形状标记的篮子:谁来试试把糖果分类?
教师:怎么知道把圆形糖果放这个篮子里呢?(贴有圆形标记的篮子)
三、分一分糖果-----分组操作。
娃娃家的糖果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
幼儿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边分边说:“xx糖果送你回xx家里。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材料投放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练习将糖果按颜色、形状标记进行分类的技能,并能边说边分。
科学教案 篇7
《软硬兄弟》
【活动目标】
1、感知“软”和“硬”。
2、学习运用感官来探索各种玩具。
3、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准备布娃娃、塑料娃娃、海绵、棉花、石头、木块。
【活动过程】
一、猜猜说说。
1、出示布娃娃和塑料娃娃,请幼儿猜猜哪一个软,哪一个硬。
2、让幼儿轮流抱两个娃娃,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找出哪个是“软兄弟”,哪个是“硬兄弟”,看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3、教师介绍“软”和“硬”。
二、摸摸比比。
1、教师出示海绵、棉花、石头和木块等物品,鼓励幼儿用手触摸物品。
2、鼓励幼儿说说触摸的感觉,引导幼儿进一步区分“软”和“硬”。
三、找找分分。
1、请幼儿分头在班级寻找“软”和“硬”的玩具。
2、鼓励幼儿将找回的玩具按照“软”和“硬”进行分类。
【活动延伸】
1、将石头、棉花、木头等软硬质地不同的物品投放到科学区,指导幼儿进行分类。
2、将石头、海绵、布料等物品投放到美工区,引导幼儿利用这些物品自由创作。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洋花萝卜,知道其主要特征和对人身体的好处。
2.通过观察、交流、品尝了解洋花萝卜的特点。
3.愿意讲述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喜爱洋花萝卜。
活动准备:教具:洋花萝卜、记录纸、刀 ,兔妈妈的标志牌
学具:洋花萝卜人后一个洗净切好的生洋花萝卜,糖、醋、小盘子、调羹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认识洋花萝卜。
1 今天,兔妈妈给小朋友带来一件小礼物,看看,这是什么呀?(小萝卜)
2 它其实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洋花萝卜。
3 你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小朋友们好! 幼儿:洋花萝卜好!)
二、观察洋花萝卜,感知萝卜的外形特征。
1、师:请你们想看看洋花萝卜到底长得是什么样子吗?(想)
每个小朋友可以拿一个,可以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哦!
(幼儿观察,发现)
2 谁来告诉我,你看到的洋花萝卜是什么样子的?(3-4名幼儿回答)
(颜色,形状,味道,)
1)形状:圆圆的 扁扁的 颜色: 红色的2可能有味道、、、、
2)摸摸它们的皮有什么感觉?(滑滑的)
3、1)咦!洋花萝卜上面是什么呀?(叶子)
2)谁能告诉我,洋花萝卜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绿绿的)
(追问:叶子什么形状?只有一片叶子吗?。引导:长长的,有很多)
4、洋花萝卜下面的这是什么?(根)
洋花萝卜的根长得是什么样子的?(细细的,长长的,上面有很多小的毛毛)
其实,这些根上的毛毛就是根须呢!
5、教师小结洋花萝卜的外部特点。
师:洋花萝卜的皮是红颜色的,摸起来滑滑的,长着扁圆的身体,它的顶上长着绿绿的长长的叶子,还有一条像小尾巴似的细细的根呢!!
三 、观察探究洋花萝卜肉的特点。
1、师:
1)谁知道洋花萝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个别幼儿讲述)
2)幼儿猜测
师:1)你们猜一猜,萝卜里面的肉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出示记录表,记录幼儿的猜测。(根据幼儿的回答涂色)
洋花萝卜
图片
2、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看到的这红红的是洋花萝卜的皮,切开洋花萝卜我们能看到白白的肉。
四、品尝萝卜
1、幼儿品尝生洋花萝卜,讲述自己品尝中的发现?
师:1)你们谁吃过洋花萝卜呀?是什么味道的呢?(请个别幼儿讲述)
2)洋花萝卜吃起来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
兔妈妈请你们尝一尝,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3)幼儿品尝
4)谁来告诉我,洋花萝卜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脆脆的,有些辣,有水分,有点甜)
5)你们吃过洋花萝卜做的菜吗?
(如果幼儿说有,追问:什么菜?好吃吗?)
2、幼儿品尝糖醋洋花萝卜,讲述自己品尝中的发现
1)其实呀,兔妈妈也可以把洋花萝卜也可以变成一道很好吃的菜。是凉拌糖醋洋花萝卜,你们尝一尝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品尝
3)凉拌糖醋杨花萝卜好吃吗?是什么味道的?
五、介绍洋花萝卜的营养及对人身体的好处。
师:其实杨花萝卜最喜欢春天,这个季节它生长的最快,味道最好!!洋花萝卜有很多的吃法,可以做汤,凉拌,红烧,都可以呢!我们也可以让爸爸妈妈做一些洋花萝卜的菜,看看吃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哦!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10-02
(精选)科学教案10-03
科学教案【精选】09-19
[精选]科学教案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科学教案(经典)10-11
科学教案(精选)10-09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经典)科学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