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2 13:13:5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精华】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精华】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1、本课的教学准备,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对春天景物特点的了解,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成语,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准备一些有关春天和燕子的课件。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注意和形近字区别。“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4个,书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字:“燕”的上部分是“”,不要错写成“艹”;“聚”的下面是“”,不要写成“水”;“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是“”,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还要指导学生记忆字形,如,“尖”,上小下大,“稻”与禾有关,“漾”与水有关。让学生根据字形规律记忆生字。

  3、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教学时要把学生引入情境。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来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对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特征和美丽。还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感受光彩夺目的春天,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第一自然段是从近处看到的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个活泼可爱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态。最后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教学中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

  5、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全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图,倾注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的热爱之情,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在朗读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大意。再读,让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当学生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展现课文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或是用轻松优美的音乐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美景中去。最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教师给予指点和解说,比如,抓住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读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比如,指导朗读春天一段,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6、要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比如,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泼可爱这一重点,可以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的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动势和情趣,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教学中还要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内容和体会表达的情感。例如,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要让学生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色。“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燕子成了音符”让学生展开想象,仿佛自己也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来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并体会“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意思。从中了解作者对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特有偏爱,以及赞美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感情。

  7、学习词句,积累语言。本课描写生动形像,用词准确,语言优美。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体会。比如“凑成”,有身形灵巧、搭配和谐的意思;“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聚拢”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意思,再体会这里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生动活泼的春景;“横掠”可以通过画面演示,了解这种姿势,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准确。“掠”轻轻擦过的意思,指燕子身轻,速度快,一瞬间而过。“多么像五线谱啊”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过五线谱,可以让学生看看五线谱,知道五线谱和音符是什么样子,再体会课文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打比方。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再背诵下来。指导背诵要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课文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8、课后思考练习题及泡泡。第1题是读背的要求。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完成,背不下来的可以留作家庭作业。第2题是讨论题,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完成。重点通过第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燕子,以及自己对燕子的了解来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后大家总结出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的特点就可以了。第3题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让学生根据例子的提示,明确什么样的词语称作好词,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然后和同学讨论交流。选做题是积累语言的练习,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还可以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文中泡泡“我能想出‘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这是培养想象力的练习。读文章想画面,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进行。在学生读懂词语的意思后,再想象生动而热烈的春天景象。教师可提示学生想象春天都有哪些动物、植物能出现。文末泡泡,既是想象的练习,又是理解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作用的练习。要让学生先了解什么是五线谱,再想想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了解电杆和燕子组成的画面,非常像五线谱。这是通过引导想象来完成的。同时,燕子作为音符,正好谱成了春天的赞歌,与最后一句话形成了必然的联系,更好地体现了歌颂春天的主题内容,体会用“五线谱”打比方的妙处。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将课文读五遍,家长签字

  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优美句子,并抄下来。

  画出含有课后生字的词,借助学习工具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师: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生字、词语,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并能从中学习一定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学习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愉快的寒假结束了,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机的春天,(出示教学挂图)你能用你知道的有关春天的成语来描述这幅图吗?(指名说)哪位同学知道“莺歌燕舞”是什么意思?

  2、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板书课题:燕子)

  (指导书写“燕”)

  “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生仿写)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1)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提醒学生注意:

  拢、掠是边音;

  俊、晕是前鼻音;

  横是后鼻音;

  俏不要读成xiao,拂不能读成

  (2)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1)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交流,并在习字册上逐个进行描红。(容易出错的可以多写几遍,简单的可以少写几个)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背诵。体会奉献的快感。

  课前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泉水课件、赞美泉水的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一杯泉水,让生选猜后尝,得出泉水结论。

  2.启发学生说说泉水的特点。(可以从出处、颜色、形态、味道等方面来说)

  3.泉水从山上一路欢快地走来,看到了些什么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二、示范朗读

  1.教师放音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学生边听边看书中插图并圈出本课生字。

  三、自学生字

  1.学生运用、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同学、问老师等方法自学生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共同学习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

  1.师用投影出示生字,生汇报。

  2.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并可结合姓氏识记“杜”字,联系学过的“鹊”识记“鹃”字。

  3.借助图或实物认识“瓦罐”,学认“罐”字。

  4.在探究“天然水塔”的过程中,认识“塔”字。

  5.师去掉拼音,生齐读生字。(平、翘舌音多读2遍)

  6.游戏:送小拼音回家(把生字和它对应的拼音放为一组)

  五、指导书写

  1.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2.此外,还应提醒学生注意:“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脆”字右下的“”,不要写成“巳”。

  3.教师范写要漂亮,学生先描红再自己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流利朗读

  1.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做了朋友,那一定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引导学生练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师及时评价指导。

  4.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泉水》一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二、再听全文,感知内容

  1.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闭上眼睛,请一名同学把全文朗读一遍。仔细听,泉水是从哪里来的?最后要流到哪里去?(师给配乐。)

  2.交流问题,板书:石缝大海

  三、分节读悟,感情朗读

  (一)1—2小节。

  1.师提问题泉水是怎样从石缝里出来的?他出来时心情是怎样的”生自己读1—2小节,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冲,表现了泉水快乐、激动的心情。)

  3.指导朗读,个别读个别句子,分组读,齐读,要读出泉水快乐、激动的心情。

  (二)第3—7小节。

  1.师:刚才我们用“带着问题读课文,再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最后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方法学习了前两个小节,学习效果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还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3—7小节。边读边想: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自读读,指名读。

  3.学生汇报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引导生通过“来吧,来吧! 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唱吧,唱吧! 我的琴声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等句子的理解体会泉水乐于助人、团结协作、乐观奋进、勇往直前的精神。

  4.听录音想象:泉水流到大海以后会遇到些谁?会说些什么?

  5.个别上台交流表演。

  6.齐读后思考:泉水到大海以后,又把自己献给了谁呢?(板书:献给美好的生活。)

  7.指导朗读:通过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要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出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1.师:本文的语句优美,小朋友一定很喜欢其中的一些句子,喜欢吗?下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朗读或摘抄或背诵你喜欢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好吗?

  2.学生准备、交流。

  3.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喜欢那一小节就站起来读。)

  五、选择背诵

  师让学生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六、总结

  1.泉水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它的味道特别甘甜,你们想不想品尝一下?(想)

  2.品尝后简单交流一下感受。

  3.泉水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美好生活的精神特别令老师感动,因此老师为泉水写了一首歌,想听老师唱吗?

  4.歌曲:师唱完第一段后,学生自己编歌词唱。

  5.讨论延伸: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人就像泉水一样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设计:

  石缝

  水池 多 山里的姐姐

  泉水

  平地 清 杜鹃花

  山坡 甜 果树

  献给美好的生活

  山谷 美 百灵鸟

  大海 好多飞流的泉水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引趣

  1.教师引导学生说“天、上、火”所对词语“地、下、水”。你们知道吗?来自地下的水清纯、甘甜,潺潺流淌,洒下一路爱心。我们都叫它──泉水(师生齐说)。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可爱的泉水宝宝在山上诞生了,它一路走来会看到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

  123下一页

  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学法指导:(小黑板出示)指名读

  标:标出自然段。

  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并自学

  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想:想象—联想。

  4.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①小老师领读

  ②说偏旁猜字

  ③编序号猜字

  ④识记生字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⑤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⑥扩词

  三、师生交流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学生说说自己对字的理解,也可以扩词或说一句话。

  4.读新词(卡片出示):

  泉水、瓦罐、天然、水塔、杜鹃花、打结、结果、清脆、一股清泉

  5.重点识字:(读不熟的字引导生在读书中的句子中记一记)

  6.游戏:找朋友(把生字和它对应的拼音放为一组)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发现: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结”是多音字。

  2.重点范写以下几个字:股、脆:月字的指导,脆,右下不要写成“巳”。

  鹃:左下是竖。

  3.要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其中“然”字要注意不能少点,“塔”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答”

  4.学生练笔。

  5.展示交流。

  五、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做了朋友,那一定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引导学生练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师及时点拨。

  4.学生齐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 教学目标:

  1、 感受改革开放给我过城镇带来的繁荣景象和欢乐气氛。

  2、 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写并理解19个新词;初步学会给多义字据词定义的方法。

  3、 会用“兴致勃勃”写一句话,会用“有……有……还有……”写话。

  4、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 教学时间:

  2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大家刚欢度完春节,都沉浸在愉快的气氛中,那热闹、喜庆的景象同学们也许都历历在目,请同学们说说节日的大街上都有什么呢?

  2、 揭示课题。

  3、 你从那些地方看出这是节日的景象?

  二、 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填空:全文共( )自然段。第1自然段总写节日的大街是一条( )的河,( )的河;第2自然段写节日大街( )时的景象;第3自然段写节日大街( )时的景象。

  (2)插图上画的是课文哪一部分的内容?

  三、 自学课文,检查自学。

  (1) 出示自学要求。

  (2) 检查:正音,分析难写易错的字。

  四、 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通过读通后明确单元训练目标和操作步骤。

  五、 讲读课文。

  第一段

  齐读后讨论:

  (1) 这句把节日的大街比做什么?句中“河”指什么?

  (2) 这条何有什么特点?圈出有关的词语。

  (3)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六:小结课文

  1、 小结课文

  2、 布置作业: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

  二、 讲读课文,词句训练。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轻声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写到大街上的哪个地方?用“。”圈出

  (2) 大街上的人们是怎么样的.?节日大街的装饰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分别用“—”忽然“~~~~”划出有关词语。按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词语:人来人往、喜气洋洋、张灯结彩、装饰一新。

  (3) 课文是怎样写节日大街商品很多的?找到有关句子划下来。

  (4) 这几句分别写什么地方的什么商品?读第1句,这一句是怎么写百货大楼里的商品很多的?读第3句,理解词语“应有尽有“,为什么说”应有尽有“?这一句是怎么写出商品多的?

  (5) 白天,节日的大街是热闹、繁荣、欢乐的,该怎么读呢?

  (6) 拼拼读读,看谁读好第2节?

  2、 讲读第三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词语、句子可以看出节日的大街傍晚时分是“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2) 理解词语“变幻、兴致勃勃”,并用“兴致勃勃”造句。

  (3)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并试着背诵。

  三、总结全文。

  讨论:为什么说“节日的大街是一条彩色的河,欢乐的河”?

  带着赞美之情朗读全文

  四、完成〈作业本〉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四字词语。初步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增强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3、初步感知课文按参观的顺序,记叙农业变化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按参观顺序记叙农业变化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什么是农业?你们想了解农业的变化吗?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3、检查识字效果。

  4、出示有生字的长句,指名读。

  5、“开火车”读课后“读读记记”的四字词语。

  6、出示本课生字,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农业的'变化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农业的变化大?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分小组读课文。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指导朗读两个难句。

  4、指名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读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5、小组练习:根据图片配上文字,练习解说。

  6、全班汇报,评选最佳讲解员。

  三、积词语。

  逐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

  四、实践活动。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农作物的大棚。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横线格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情感目标: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象,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了解与银河有关的科学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板书“银河”,指名读。

  2.小朋友,你们见过银河吗?猜猜银河到底是什么样的?

  3.出示课件图片

  4.看了图你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

  2.让我们一起学这2个小朋友的样子一起问一问银河,好吗?

  3.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痛课文

  (2)画出词语,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想象词义。

  4.学生小组内轮读,互相评价:一、读的时候是否注意读准了生字的字音,二、是否把句子读通读顺了。

  5.检查自读情况

  (1)指读字词正音

  (2)谁愿意选一段读给大家听?可以是你读的对好的一段,让大家欣赏一下;也可以是你读的还不够好的一段,让大家当你的小老师,帮帮你。

  6.谁能正确、流利地读完整首诗?

  三、合作识字

  1.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

  3.小组合作识字

  4.交流,师范写5个

  5.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4课,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坐在草地沙锅内仰望星空,看着看着那原本挂在天上的银河似乎变成了家乡的小河,变成了奔腾的长江,小作者不禁向它提出了很多问题。小作者到底向银河提出了哪些问题?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课文。

  二、自主探究、读中感悟

  1.自读自悟课文。思考:你是怎么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把银河想象成小河、长江的?

  2.读后指名回答。初步感知1-4自然段

  3.分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自然段自读体会。

  4.选派代表全班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1)学习第一段

  画一画课文内容。

  理解清澈,想象小河里还会有什么。自己会在清澈的小河里干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小朋友、好奇、疑问的语气。

  (2)学习第二、三、四段,方法同上。

  (3)小朋友的问题问完了吗?指导读好第五自然段,强调“好多好多”读出小朋友对银河的好奇及探索银河奥秘的兴趣。

  5.学生齐读全文

  三、展开想象学习提问

  1.过渡:听着小朋友的朗读,老师好象看到了银河里那一颗颗会眨眼的星星,漫天的'星星,初看好象同“银河”没有关系,实际上它们和地球一样都是银河系的里的一个“小家庭”。下面,我们呢再来仔细地看一看银河,想一想:你要对银河提出什么问题?

  2.现在,小朋友一定有很多很多问题要问银河,你们能学着小作者的样子来问一问吗?

  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那里有没有?有没有?

  (1)试着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2)全班交流

  四、思维拓展,学会运用

  1.刚才,小朋友向银河问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都问得很好!那么谁能像小作者一样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连成一首小诗呢?

  2.银河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老师把这个问号留给你们,相信将来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看望银河。

  3.学生随着音乐读完整篇课文。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2段背一背。

  2.阅读课外书籍,探索宇宙奥秘,把你的读书心得与同学交流。

  六、学会剩下的生字

  1.出示生字

  2.师范写,生描红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读背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

  2.夕阳真美

  西斜收起天空西山

  光芒深蓝披余辉

  往下沉脸涨红染云黄红紫夕阳真美

  走向西更红天边留霞光

  山背后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说话、组词。

  课外: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上面的一课《秋游》,知道了秋天的景色很美,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是说太阳落山时天空景色很美。新课文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解释题意

  出示投影

  1.图上的太阳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的?它正朝哪里走?

  2.太阳周围的云有哪些颜色?

  3.太阳下面的山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

  由学生按以上顺序观察画面,认真组织语言,说说自己的感受。

  1.小结图意。

  2.学习课题里的生字。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词语。

  b.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c.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段指名读。

  5.理清脉络,说说每段的意思。

  6.谁来把5个自然段分成三部分。把意思概括一下。

  五.精读训练

  1.指名读第一段。

  2."日落"是什么意思?

  3.这一段里的"傍晚"和"日落"两个词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4.为什么说"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而不说"我带着爷爷和奶奶去看日落"?

  5.小结。

  6.布置作业: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读课文

  第二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西斜"是什么意思?"刺眼"是什么意思?

  3.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4.第三句话写的是什么?请学生上台来画"连绵起伏的西山"?理解"余辉"的意思?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理解"壮丽"。

  5.小结。齐读。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去掉"慢慢",体会意思有什么不同。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后面用了省略号?这里的"……脸"说的是什么?"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靠近太阳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这景象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成的?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齐读。

  第四段

  1.默读。

  2."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轻轻地走向……"?这时太阳已经看不到了,只看到什么?

  4.小结。齐读。

  齐读二、三、四段。

  第五段

  1.指名读。

  2.爷爷脸上的."红光"是哪里来的?爷爷说的话说明了他的什么心情?感情读。

  3.有感情地齐读。

  三.总结

  这篇课文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你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四.练习感情朗读。

  第三课时

  一.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读,教师相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掩书认真听。

  2.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3.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4.指名试背。

  5.同桌交互背。

  6.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组词:

  皮()主()夕()

  披()往()多()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的天空()的云朵

  ()的太阳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因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繁殖、蔬菜、预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师生引读,感受第一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段的构段方式;采用填空补白的方式,背诵和积累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边读边思”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初步体会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品评咀嚼“差不多、估计、比较”等词语,初步体会说明文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六单元 学情分析:

  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说几个含有“日”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旭日东升 日落西山)

  早上,旭日东升,把阳光和灿烂带给大地;傍晚,日落西山,劳动了一天的太阳要到西山后面去休息了。

  2、后羿射日,知道这个神话故事吗?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前两句(学生自由读)

  (2)、说一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故事?(指名说)

  理解:寸草不生

  3、《后羿射日》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与这个神话故事在写法上完全不一样。课文给我们介绍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逐节朗读1—3自然段,引导学生把每个自然段分别读成一个字“远”、“大”、“热”。( 读书,把一段话读成几个词,甚至是一个字,这是一种本领。)

  2、同桌一起读4—8自然段,把他读成一句话。

  3、理清文脉:

  远、大、热是在写太阳的——特点,后面课文介绍了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三、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 学习课文(l-3自然段)

  (一)、远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那到底有多远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清楚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1.5亿是个数字,从数的进位感受1.5亿是个相当大的数字。读句子。板书:列数字

  (2)、“1.5亿公里远”到底有多远?课文中怎么说?指名读。

  (3)、用我们熟悉的“步行”和“坐飞机”来举例子,(板书)两个例子之间用“;”,男女生分读。

  (4)、3500,二十几,这些也都是在列数字,板书:列数字。

  (5)、朗读。课文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让我们更形象地感受到了“远”。

  2、听老师读。教师故意落下“差不多、几”这几个词。

  没有办法考证,没人知道,所以用上这几个词,这样表达更加精确。(朗读句子,感受科普文表达的精确性。)

  3、这段话先讲什么?再讲什么?(这段话从传说引出,再说明实际情况,中间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说明实际情况(“其实”))

  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自由读“大”、“热”的语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来介绍的?让学生动笔划划句子,谈谈感受。(给学生动笔思考的时间。)

  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拨)

  1、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理解“抵”——“顶”,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130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样一比较,更显出太阳的大,这种方法就叫作比较。读句子。(列数字)

  2、热——“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列数字)

  (1)、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 ,联系生活体验。(炎热的夏天一直想呆在空调房里吃冰棍,不敢出家门一般只有39°c左右,开水很烫手也只有100°c,)6000度呢,连钢铁……

  (2)、点拨——“估计”,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3)、读句子。

  (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读课后的相关资料。

  (三)、理清三者间的关系:

  1、这二自然段话写了“大”,还写了什么?“大”与“远”的联系。读句子(因为……所以……)

  2、用同样的句式说“远”与“大”的关系。如:太阳是个大火球,因为太远,所以感觉不到那么热了。

  小结: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假设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同桌之间认读生字。

  (2)重点指导“抵”、“氏” 、“繁”、“蔬”等字的书写:

  A、让学生比较“抵”、“氏”两个字,强调“抵着”的“抵”需要底下点的支撑;姓氏的“氏”可没有一点。

  B、“繁”字用拆字法,“每”、“攵”、“系”去掉一撇组成,上宽下窄。

  C、“蔬”字是形声字,蔬菜是植物,“蔬”字是草字头。

  (3)读写词语:差不多 估计 繁殖 庄稼 预防

  并用“差不多、估计”这两个词语说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用上“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自由说说太阳的特点。

  2、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大”“远”“热”之间的关系。

  二、感受太阳与我们的密切关系 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

  学习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课文的哪一段话最能说明关系密切?

  (通过最后一段话的学习,辐射到4—7自然段)

  (一)、自学4—8自然段,课文哪一句话最能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再读4—8自然段,联系相关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为学生的表达搭建平台)

  如:有了太阳,植物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有了太阳,动物才能生存,繁殖……

  有了太阳,人类才能舒适的生活……

  (触摸第四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正反两方面描写。)

  有了太阳,才能形成风雪雨露……

  有了太阳,可以防治疾病……

  一句话,有了太阳,才有

  如:如果没有了太阳,植物就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如果没有了太阳,动物就不能生存,繁殖……

  如果没有了太阳,人类就不能舒适的生活……

  如果没有了太阳,就不能形成风雪雨露……

  如果没有了太阳,就不能防治疾病……

  一句话,如果太阳,就不会有

  (三)理清4-8自然段的关系。

  前面的4-7自然段是具体说明,第8自然段是总结。前面的自然段是具体举例子说明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

  (四)再次朗读第八自然段,先正面再反面与最后总结。反义词:光明—黑暗,温暖—寒冷。

  (五)积累:地球上的( )和( ),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 ),到处是( ),没有( ),没有( ),自然( )。一句话,没有太阳,( )。

  三、总结全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1、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2、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又那么高,距离我们那么远,才能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才会有我们美丽可爱的世界。推荐《妙不可言的位置》一文。

  四、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必须背诵最后一段)

  (2)、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可阅读书籍,也可网上测览。

  (3)、练习写《太阳的自述》。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作家萧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了《祖父的园子》。在这座园子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园子。齐读课题

  二、感受我之快乐

  1、师:在这座园子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请你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你觉的哪件事最最有趣?

  生自读自悟,教师巡回。

  2、交流:

  重点抓住以下几件趣事:

  ⑴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特别从哪个词体会到?有时不但菜种被我踢飞了,甚至连鞋子也跟着一起踢飞了。

  通过男女生分读体会我和祖父的亲密。

  ⑵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是不是特有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体会天真,傻的可爱。)

  ⑶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仔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边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联系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体会有趣,你讨厌她吗?)

  ⑷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指导朗读,下雨了!下雨了!体会快乐。你又看到怎样的情景?可她还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师:过渡:园子里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在这样的园子里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

  三、融情于景,体会写法

  师:仅仅是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吗?还有什么也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请你在文中找一找。

  交流:

  重点句子(园子的):

  1、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出示图片:

  你最喜欢什么?作者更喜欢啦,这不她正得意地向你炫耀呢!

  指名读,你不得意,你为什么这么得意?(美、生机勃勃)一起美美地读。

  2、根据回答出示第13自然段: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哪些都是自由的?还有哪些是自由的?

  出示: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出示图片。

  引读:

  我就是倭瓜,我愿意______就______;我就是玉米我愿意_____就_____;我就是黄瓜,我愿意______就_______。

  出示组图:

  我就是______,我愿意______就_______

  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练说:

  我也是自由的,我要______就______(愿意______就______)。

  再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园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我的`自由呀!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呀。

  3、出示画面,播放背景音乐:

  师:嘘!我玩累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此时她正做着甜甜的美梦呢,她梦见了______

  师:读到这里,你们的心是否也痒痒的,有什么话想说吗?

  师:多么渴望这样的园子里的生活呀,这哪里是一座园子,分明就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板书:

  乐园

  四、品悟祖父之爱

  那么是什么给了我这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呢?请找找文中描写祖父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位怎样的爷爷?

  (勤劳──培育庄稼,慈爱宽容──从不责备。)

  师:文章中有好几处写到了祖父的笑,请看课文插图你从祖父的笑中读到了──。

  (笑中的慈爱、包容、呵护。)

  师:是呀,有了祖父的爱,这座园子才会充满生机,充满乐趣,所以在我眼里──-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板书:

  爱园

  五、总结

  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但她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无论她经历怎样的逃亡和饥饿,无论她面对怎样的不幸与苦难,祖父的爱就象一束阳光温暖着她,她在《呼兰河传》里深情地写下了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憎恶与冰冷之外,还有温暖与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与爱的方面,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读着这句话,有什么东西深深地触动了你吗?

  这是一座爱园,更是一座精神的家园。这祖父的园子怎不令她难忘呢?

  板书:

  家园

  课后请继续走进萧红,走进她的《呼兰和传》,下课!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07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

小学语文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