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3 09:51:00 教案 我要投稿

(热)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科学教案9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3、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

  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知道物体下落有直线和曲线之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物体按下落方式进行记录。

  3、探索同一物体形状不同下落情况也不同。

  活动准备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塑料积木、球、绳、沙包等,记录纸、笔,白纸人手两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落下来,树叶落下来是怎么样的?

  (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探索并讨论。

  1、幼儿猜想并尝试

  教师:你桌上东西落下是怎么样的?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

  2、引导幼儿和同伴比较,发现物体下落时的异同。

  教师: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你们手里的东西落下来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交流

  (1)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自由交流)

  (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有的物体落的慢?

  4、教师小结:所有的`物体都会下落的,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5、教师演示一张皱纸和一块积木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下落路线是不一样的。

  三、幼儿分组探索,按照物体下落的路线进行归类记录。

  1、请幼儿分组实验,观察桌上的物体的下落方式,并商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教师:请你再去试一次,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你这些东西按照落下的路线记在纸上。

  2、每组派一个孩子交流各组的发现,并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

  教师:你是怎么记录的?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3、教师简单小结:

  不同物体下落的路线不一样,有的是直线的,有的是曲线的,直线的落地快,曲线的落地慢。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落下来的情况也不同。

  1、出示相同的两张纸

  幼儿猜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他们落下的时候不一样?

  2、幼儿自己尝试,教师引导幼儿将纸折成不同的形状

  3、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

  五、延伸:

  让幼儿回家用手帕或塑料待做降落伞,观察其与其他物体下落的不同。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

  2、在操作中感知玩水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探究和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所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喷泉,引出水,导入活动。

  二、1、除了喷泉这里有水,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水?(启发幼儿描述自己见到水的情形。)2、那水是什么样子的呢?

  3、今天,水妈妈带着水宝宝来到了我们这里,可是看样子水妈妈好像不太高兴,我们一起问问她好吗?“水妈妈,您为什么不高兴呀?”录音:“我的孩子水宝宝不见了,我很伤心。”我们一起把水宝宝找出来好不好?每个小朋友跟前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5、提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谁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

  6、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7、请小朋友告诉水宝宝以后不要再调皮了,并把水宝宝送到水妈妈的身边。

  8、现在老师要送给水宝宝一个小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睁开眼看看是什么?(小花)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

  三、帮水宝宝搬家

  1、老师:水宝宝都找到了,水妈妈怎么好象还有心事,我们再一起问问她:“水妈妈您怎么还是不高兴?”录音:我的一些孩子要搬家,我又没办法帮他们,怎么办呢?老师:我们来帮水宝宝搬家好不好?录音:那太好了,你们若帮水宝宝搬完家,我就告诉你们一些水宝宝的秘密。

  2、教师介绍材料:出示各种材料,幼儿说出其名称。要求孩子帮水宝宝搬家时,可以用这些材料,也可不用:如:用两手捧水等,看谁想的办法好,再帮水宝宝搬家时,还要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

  3、幼儿操作,(先往小篮子里搬)教师巡回指导。

  4、老师:拿起小篮子看看,里面有没有水宝宝?他们到哪里去了?(幼儿回答)教师:他不能住在这里,他会流出来的,那干脆我们就把水宝宝搬到这个小动物盆里吧,看那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搬完。

  5、幼儿操作。

  6、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帮水宝宝搬的家,你在帮水宝宝搬家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7、个别提问,问题同上。

  8、小结:谁会流动。

  四、水妈妈告诉幼儿水宝宝的小秘密(小结):水宝宝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是透明的,还会流动哪,你知道了吗?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意图:

  幼儿天生好动,好奇心强。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针对幼儿这一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观察白天与黑夜,了解它们的明显不同。从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的:

  有观察白天与黑夜的兴趣,了解它们的明显不同。

  活动准备:

  1、对人物红红、小鸟、牵牛花形象已熟知。

  2、PPT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出示事物图片。这张照片美吗?你们能看出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吗?你怎么知道是晚上?

  小结: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夜晚悄悄来临了。

  二、欣赏、对比(PPT)

  1、大胆猜测黑夜里看到的事物在做什么?

  1)我们的三个朋友在哪儿?他们会在做什么呢?(鼓励幼儿猜测)

  2)红红小朋友在哪儿呀?

  (猜测一:树下或花园里,这么晚树下和花园里还有人吗?红红一个人会不会害怕,所以小朋友在夜晚会在哪儿呀?)

  (猜测二:房间里,睡觉)

  小结:夜里,小朋友都进入了甜甜地梦乡。

  3)小鸟会在哪儿呀?它在睡觉吗?

  小结:小鸟在温暖的鸟窝里睡着了

  4)我们已经找到了几个朋友?还有谁没找到?(牵牛花)

  牵牛花会在哪儿呀?他会不会也在睡觉呀?

  (对比)这里的牵牛花和栅栏上的牵牛花一样吗?(开着、闭着花瓣,对呀夜里牵牛花的花瓣闭起来了,就象小朋友盖着被子合拢着睡着了)

  5)夜晚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点击播放)夜晚悄悄来临了。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小朋友进入甜甜地梦乡,小鸟躺在鸟窝里睡着了,牵牛花合上美丽的花瓣。

  6)好听吗?你感觉怎么样?夜晚美不美?对呀夜晚很美,静悄悄的。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安静美丽的夜晚吧。

  2、大胆猜测白天这些事物又会再做什么?

  1)(PPT,白天与黑夜出现过的事物)变变变,看看这一张照片还是夜晚吗?那这是什么时候?你怎么知道的?(太阳公公咪咪笑,白云姐姐飘呀飘)那白天我们的好朋友还会在睡觉吗?那你觉得白天他们会在干么呢?(幼儿随意猜测)

  2)猜了半天,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红红、小鸟、牵牛花太阳公公出来了,你们在干什么呀?快点听听他们自己的介绍吧!太阳公公咪咪笑,白云姐姐飘呀飘小朋友们做游戏,小鸟小鸟飞呀飞,牵牛花儿露笑脸,白天白天来到了。

  白天是怎样的?(白天是热闹的、有趣的)那我们来表演一下白天吧。

  小结:有趣的白天真热闹。

  3、对比

  (点击对比图片)白天小朋友们做游戏,夜晚小朋友进入甜甜地梦乡。白天小鸟小鸟飞呀飞,夜晚小鸟躺在鸟窝里睡着了。白天牵牛花儿露笑脸,夜晚牵牛花合上美丽的花瓣,所以白天是热闹的`,而夜晚是静悄悄的。

  小结:原来白天许多动物、小朋友都出来活动了,所以白天真热闹。到了晚上它们都睡着了,所以夜晚静悄悄。

  活动延伸:

  除了这三个朋友外,还有哪些朋友在白天和夜晚做的事情也不一样,如小花猫、青蛙、猫头鹰等,找找看。

  活动反思:

  激发幼儿探究动机及兴趣是有效进行探究式教学和教学活动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奥妙无穷的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最好场所。让幼儿亲临大自然,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知。让幼儿接触大自然,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还促进了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诱发了他们学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电话种类的丰富,体验游戏的快乐有趣。

  2、认识并能讲出各种不同电话的名称、外形,知道电话的使用方法,感受电话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师幼收集各种样子的固定电话,以及翻盖、直板、滑盖的移动电话。

  2、特殊电话的录像:无绳电话、可视电话、网络视频电话,对话机等。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一物长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一起,两人远隔千里外,声音传递一线牵。请你猜一猜是什么?

  二、幼儿交流和介绍自己带来的电话。

  1、前几天,老师请你们收集了一些电话,请你们互相讲讲:电话是怎么样的,怎么用?

  2、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电话。

  3、你还知道哪些电话?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区别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1、出示各种电话,引导幼儿分类比较。

  请你们找一找,这些电话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2、得出电话可分为两种: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而移动电话又可分为翻盖、直板、滑盖的等不同名称的电话

  共同点:都有键盘、数字、听筒、话筒。

  不同点:固定电话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移动电话是可以随身带的。

  3、教师小结。

  四、引导幼儿了解并熟悉打电话的方法。

  1、你会打电话吗?是怎样拨打的?

  2、指名拨打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让幼儿知道拨打电话先要找到键盘,按下电话号码,介绍固定电话有两种打法。移动电话还要按下绿的通话键才能接通。

  五、幼儿了解各种特殊电话。

  1、教师:除了小朋友认识的这些电话以外,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特殊的电话,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幼儿看录像,教师介绍特殊电话的名称和用途。

  3、电话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当发生火灾……当碰到小偷……当生病……我们该怎么做?

  让幼儿感受电话的方便。

  六、游戏:打电话。

  请幼儿两人自成一组玩即兴游戏,内容可是:我最喜欢的水果……

  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水果的内部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示做记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水果的外部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不同水果的味道有初步的体验。

  物质准备:各种水果实物,塑料刀、记录表。

  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切开的梨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1.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很多的水果都成熟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逐一出示水果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外形,发现不同水果外形也不同。

  (1)师:你们看看这些水果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2)师:说的真棒,苹果的形状像爱心,香蕉像弯弯的月亮。

  二、集体探究梨的内部结构。

  1.猜想。

  (1)师:那这些水果的内部和外面会是一样的吗?它们的内部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猜猜。(幼儿回答)

  (2)师:老师这有一个梨,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才知道梨里面的样子呢?(幼儿回答)

  (3)师:对了,可以用刀切,那我们可以怎么切?

  (4)师:对了,可以横切,也可以竖切。(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在展示板的表格内用"i"表示竖切,用"-"表示横切。)

  2.探究一:梨的竖切面。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梨竖着切开后里面是什么形状的?里面有什么?(教师示范,有观察并回答)

  (2)师:竖着切开的梨是半圆形的,里面有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在梨的什么地方?(幼儿回答)

  (3)师:种子是在梨的中间左右排列。

  3.探究二:梨的横切面。

  (1)师:如果把梨横着切会和竖着切的形状会一样吗?(幼儿猜想)

  (2)师:你们看,横切开后变成什么形状了?(幼儿回答)

  (3)师:对了,是圆形的,再仔细看看,里面的梨核像什么呀?(幼儿回答)

  (4)师:对了像小花,每片"花瓣"里藏着是什么?(幼儿回答)

  (5)师:花瓣里藏着种子,种子的数量和"花瓣"的数量是一样多的。

  4.探究三:竖切面和横切面的不同。

  (1)师:刚才我们把梨用横切和竖切的方式切开了,那竖切面和横切面出来的切面一样吗?(幼儿回答)

  (2)师:对了,不一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哪里不一样。(出示教育挂图"切开的梨子",引导幼儿从外形轮廓、梨核、种子三方面寻找不同。)

  (3)师:对了,横切的外形轮廓是圆形的,梨竖切的是半圆形的.

  三、分组探索不同水果的内部形态。

  1.介绍材料,提出操作方法。

  师:今天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2个苹果和2个猕猴桃,一把水果刀,一张泥工板,一张记录单、笔、盘子。等一下小朋友可以用刀对苹果和猕猴桃进行横切和竖切,看看它们的内部特征是什么形状的,并在记录单上画出来。

  2.提出要求。

  师:现在老师有几点要求,小朋友在操作时要注意用刀安全,不可以拿水果刀和别人开玩笑;水果要在泥工板上切,切开后的水果不能吃要放在盘子里。

  3.幼儿自由探索。

  4.分享交流。

  (1)师:刚才小朋友都对猕猴挑和苹果进行的探索,现在请你们说说你切出来的猕猴挑和苹果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

  (2)师:横切的猕猴挑和苹果都是圆形的,竖切的猕猴挑和苹果都是半圆的。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你们发现了很多水果的秘密,老师就把这些水果奖励给你们,一起品尝吧!

科学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放大镜下的晶体》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4课内容。本单元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顺序编排的,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晶体世界。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比如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经过3年半的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质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师生关系融洽。

  2、但在语言表达上有点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等。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生分别观察糖、味精、盐、在肉眼下和在放大镜下发生了那些变化?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7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固体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发展,所以评价时,我更多的关注学生参与的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课我采用了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在“初识晶体,引入课题”和 “自制晶体”这两个环节中我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记录表展示和谈体会中我采取了口头表扬、自评、组评、展示等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新鲜水果和干果之间的区别,学会分辨鲜鲜水果和干果。

  2、幼儿乐于参与集体探索活动。

  3、在活动中,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丰收的喜悦心情。

  二、活动准备

  1、音乐《摘果子》

  2、新鲜水果(猕猴桃、橘子)

  3、干果若干(核桃、板栗)

  4、小碟子、牙签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摘果子》,幼儿有秩序的进入活动室,教师把带来的水果放在水果台上。

  2、教师请幼儿拿出自己事先带来的水果,并在集体前展示介绍。

  (1)小朋友,你带来的是什么水果?

  (2)你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味道怎么样?

  (3)你喜欢这种水果吗?为什么?

  3、教师分发水果给幼儿,幼儿分组观察比较各种水果。

  (1)你们认识这些水果吗?它们长在哪里?

  (2)你们吃过这些水果呢?它是什么味道的?

  (3)这些水果应该怎么吃?它的果肉有什么特点?

  水果是指以新鲜果肉、果浆为主,可以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肉厚、多汁、味道不一,我们吃新鲜水果一般就吃它的`果肉部分。

  干果摸起来比较粗糙,又比较硬的外壳,有的壳是开口的,有的则是闭着的,它们也是植物果实,我们称为干果,干果吃起来比较香,但是缺少水分。

  4、教师引导幼儿对水果和干果进行比较区分。

  (1)教师把水果和干果都放到桌子上,请幼儿进行分类。

  (2)桌子上哪些是水果?哪些是干果?请给它们分类。

  (3)我们应该怎么吃这些水果呢?

  四、拓展空间

  1、游戏:开商店

  玩法: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果子的种类,把果子分别送到水果店和干果店内,并摆放整齐,幼儿分角色进行游戏,扮演水果店长和买水果的顾客,店长向顾客介绍自己店的水果或干果。

  2、果实品尝大会

  请幼儿品尝各种果实,说说自己所吃果实的种类、特征和口感。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手机干果的果壳,一起制作粘贴画。

  六、资料库

  山核桃

  小榔头啊叮当敲,不打锄头不打刀。

  叮当叮当敲什么?敲那圆溜山核桃。

  叮叮当,叮叮当。

  小榔头啊叮当敲,敲得核桃咧嘴笑。

  哈哈哈哈笑什么?我把核仁送姥姥。

  叮叮当,叮叮当。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参与探索活动,感知影响滚筒滚动方向的原因。

  2、在活动中尝试迁移他人的经验,体验合作的乐趣。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模拟保龄球场地(KT板、饮料瓶子、及时贴)、统一规格的圆柱体罐子、喇叭形杯子、数字标记、12个饮料瓶子等。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场地,初次开展保龄球的游戏

  1、引起幼儿兴趣

  T:我准备了很特别的游戏场地!等会儿我们来玩保龄球的游戏。

  2、提出游戏要求

  T:我们就要用这些罐子和杯子打中前面的瓶子。游戏的规则是将罐子和被子放在起始线上,然后松手,让它往下滚,看看能不能击中瓶子?(幼儿玩保龄球,教师指导。)

  3、交流玩保龄球的经验

  小结:罐子两头一样大,他的.滚动路线是直直的,而杯子一头大一头小,滚动式肯定会改变方向。

  二、进一步探索选择使用杯子或罐子参与游戏

  1、提出新要求:用罐子或杯子打中旁边的瓶子

  (幼儿玩保龄球,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发现杯子摆放方向)

  2、集体讲评

  总结:原来喇叭形杯子摆放的方向不一样,他滚动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

  三、进行小组保龄球比赛。

  规则:将瓶子分别放在前面、左面、右面,让每组小朋友分三轮进行比赛,击中得一分。

  延伸活动:

  ——改进杯子的形状。

  T:我想用这个喇叭形的杯子打中前面的瓶子,你们说行不行啊?我们要找一些辅助材料,在区域活动的时候,请他们来帮帮忙,我们一起再来试一试。

  活动建议:

  1、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可以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探索过程。

  2、开始游戏时,应讲清楚游戏规则,防止孩子因为兴奋而忘记规则。两次小结语用词准确、语言清晰明了。

  3、根据幼儿探索的进程,可适当调整环节,整体探索能力较强的幼儿可在活动中提供改进杯子形状的环节。

  小百科:保龄球,又称地滚球,是在木板道上滚球击柱的一种室内运动。保龄球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抗争性和技巧性,给人以身体和意志的锻炼。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8-24

科学教案(经典)10-02

(精选)科学教案10-03

科学教案(精选)10-09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经典]科学教案09-01

科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