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4 09:32:33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5篇【精华】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5篇【精华】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2、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3、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3、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

  3、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关节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

  3.课前去菜场购买部分猪蹄、去肉排骨等作为观察关节连接的材料;

  4.学生课前吃鸡、鸭、排骨等的时候注意观察动物的骨头与骨头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内容来于淘-教_案-网()]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7.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

  (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鸟》

  介绍各种鸟的本领的图书或录象。

  活动目标

  学念儿歌《什么鸟》。

  了解不同的.鸟。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不同的鸟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了解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鸟,重点介绍蜂鸟,鸵鸟,鹦鹉等。

  1、师:看,图片上画了很多什么啊?(鸟),这些鸟长的一样吗?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这只鸟的名字叫“蜂鸟”它的身体很小,就只有蜜蜂这么大,所以叫蜂鸟。

  2、师:再来看看这只鸟,这只鸟的身体看上去怎么样啊?(很大),它的名字叫鸵鸟,那你们知道鸵鸟会不会飞啊?为什么?(因为他身体太大了,所以飞不起来。

  3、师:再来看看这只什么鸟?它的名字叫鹦鹉,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吗?都有些什么颜色?鹦鹉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会跟人一样说话,你教它什么话,它就会跟你一起说。。。。

  二、讨论

  师:谁来告诉我什么鸟最小?什么鸟最大?什么鸟会唱歌?

  三、学念儿歌

  1、教师念儿歌《什么鸟》。

  师:老师把刚才的话连起来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幼儿跟随教师念儿歌《什么鸟》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念念看。

  四、小结

  师:你还知道鸟都什么本领?

  师: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鸟,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儿歌《什么鸟》

  什么鸟小?

  什么鸟大?

  什么鸟儿会说话?

  蜂鸟小,

  鸵鸟大,

  鹦鹉会说话。

科学教案 篇3

  教材开发:

  课题出自国标本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第二课,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固体在水中的表现,了解固体的更多的性质:沉浮性质、溶解性质等。本课在此基础上,作了调整,为学生准备了两组材料:大小不同的蜡烛,苹果、苹果片,土豆、土豆片;方糖、砂糖,粉笔、粉笔头,长短不同的塑料棒。通过这些材料,让学生发现物体在水中有沉浮现象、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等,也通过不同的材料对比让学生发现:改变物体的大小不会影响物体的沉浮,但会改变物体的溶解快慢。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仔细观察物体,发现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物体会有大小不同;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预测这些物体在水中的不同现象;

  学生能够通过实做,验证自己的'想法;

  能够通过整理数据发现物体沉浮现象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没有关系;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在水中会有溶解现象、沉浮现象等;

  知道物体的大小不影响物体沉浮,会影响物体的溶解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经验往往会靠不住;

  整理数据会得到有价值的发现。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提醒学生在新的环境里,发言和大声汇报


学生做什么?


教学流程


教师做什么?


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也听别人的经验,

能够觉察物体的不同,能够发现两组材料在大小上会有显著区别。

观察与比较



「主题」的提出:

出示材料,提出观察要求

1、认识这些物品。

2、比较两组物品的不同和相同。

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物体在水中的表现。

提出物体在水中不同表现在记录纸上如何表现。

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在记录纸上。并提出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

[提出我们的实验要求]

了解实验的性质、研究的范围?知道我们可以做什么?要做什么?

[着手来探究]

我们打算怎么做:规划一下流程,做什么?谁来做?需要多少时间?

怎么取得资料?实验怎么做?怎么记录?

汇报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哪些是自己原先就想到的,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这些实验现象对自己会有什么启发?





假设与验证










汇报与交流



提出问题:将两组物体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两组材料在水中的表现会一样吗?

指导学生做记录,归纳学生的各种经验和想法,将学生的一些想法整理在黑板上,并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在记录纸上。



[协助学生确定实验方法]


问题让学生讨论:打算如何做实验,如何收拾材料,如何记录。理清各实验的过程,确定实验的观察内容。


[协助学生实验]


[实验结束鼓励学生就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


综合整理两次实验的资料、报告,发表自己的实验心得,也听取别人报告

[我们的发现]

这些数据显示什么意义?

依据数据我们可得到什么结论?

[检讨与建议]

获得对整个实验的理解。


整理记录









分享经验



提出整理实验资料的任务:对2、3两页的实验记录进行整理,形成总结

安排机会和情境,各组发表心得,并促进各组间互相学习,使每个人都能汇集到别组的经验。

提出综合性的想法、检讨实验得失、提出新的问题。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科学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3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读感悟结合,了解开文迪许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认读生词。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 精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自主读书,自读自悟。

  2. 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3. 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归纳板书]

  4. 细读课文,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

  (1) 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考究”、“过时”的.理解。

  (2) 简介开文迪许的背景,说说他为什么穿过时的衣服。

  (3) 齐读第三自然段,你们家的客厅和卧室里放的是什么?开文迪许的家中为何摆满了图书和仪器?

  (4) 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本段中心句。

  (5) 小黑板出示:[他的藏书很多……办理一下手续。]齐读,开文迪许为什么这样做?

  (6)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文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他的怪?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行为?

  (7) 指导朗读。

  三、 学习第二段。

  1. 引读第七自然段。

  2. 自由朗读课文,为什么说开文迪许并不怪?[板书]

  3. 指导朗读。

  四、 总结课文。

  1.你认为开文迪许怪吗?为什么?

  2.教师总结课文,点明中心。

  五、作业。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 收集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科学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蜗牛,经历自己感兴趣的实践过程。

  2、了解一些有关蜗牛身体及吃食物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

  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记录笔纸、供蜗牛食用简单的食物、放大镜

  三、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同学们见到过蜗牛吗?说说蜗牛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

  1、 观察蜗牛身体

  a) 分发蜗牛给学生

  b) 提出按一定顺序来观察蜗牛的身体

  c) 小组观察、讨论交流

  d) 尝试描述蜗牛各部分的特点

  2、 蜗牛壳的观察

  师述:关于蜗牛壳,你能观察到那些信息呢?引导讨论蜗牛的好处,蜗牛壳上螺线的秘密,蜗牛壳与蜗牛身体的重要关系。

  3、 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a) 提问:蜗牛如何进食,你看到过吗?清学生简单描述一下。

  b) 验证观察:蜗牛吃食物。师准备几样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选择哪几样食物,将蜗牛放入食物盒里观察,同时观察它是如何进食的。

  c) 交流:蜗牛靠什么来吃食物?它最喜欢吃哪些食物?

  d) 延伸:很远的地方的食物蜗牛发现吗?

  4、 交流小结说出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说出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 经历观察蜗牛运动的现实过程。

  3. 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画有同心圆的纸、玻璃片。

  三、教学活动过程

  1、 引入:蜗牛爬行是怎样的?它靠什么来爬行的?

  2、 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1) 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

  2) 引导说出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小结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腹

  3、 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发现什么?

  1) 引导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

  2) 引导学生让蜗牛在小木棒、棉线上爬行

  3) 引导观察蜗牛爬行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推测一下这些粘液所起的作用。

  4、 想办法做

  1) 谁能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

  引导用苹果、桔子等实物引诱蜗牛朝一个方向爬行

  2) 谁能让几只蜗牛进行一次蜗牛比赛呢?

  引导用棉线作路苹果作饵拨动蜗牛爬行比赛。或者画一个同心圆来进行蜗牛爬行比赛。

  5、 交流、小结

  蜗牛使怎样爬行的?你能想出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进行爬行比赛吗?

  后记:通过学习知道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精选)科学教案10-03

科学教案(经典)10-11

(经典)科学教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