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3-11-07 18:06:26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24时计时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

  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

  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

  王母娘娘

  6月9日

  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

  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

  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

  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 (播放活动钟表课件)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感悟24时计时法。

  1.老师把刚才的时刻都记录了下来,请看:(出示课件)

  凌晨1时

  下午1时

  凌晨2时

  下午2时

  凌晨3时

  下午3时

  凌晨4时

  下午4时

  早晨5时

  下午5时

  早晨6时

  下午6时

  早晨7时

  晚上7时

  上午8时

  晚上8时

  上午9时

  晚上9时

  上午10时

  晚上10时

  上午11时

  晚上11时

  中午12时

  晚上12时

  2.这种计时法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经常用到,我们就叫它普通计时法。普通计时法用1时到12时来表示时间,前面必须要加上凌晨、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老师觉得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时间有点麻烦,并且前面如果掉了时间词的话,就会出错,就像刚才的请柬一样。那咱们能不能发明一种简明易记,又不易出错的计时法呢?咱们干脆不要前面的时间词了,夜里的12时,是一天的开始,我们就叫它0时,接下来就叫1时、…12时,那下午1时叫什么呢?对,接着12往下数,13、14……。24时。(课件演示)

  3.同学们真了不起,数学家们也是这样想的,用0-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这种计时法,就叫24时计时法。

  4. 24时计时法是怎样来计时的?

  下面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的时间,(出示课件)

  (通过活动钟表来感受一天的时间。)夜里12时,也就是24时计时法的0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接下来是1时、2时………。12时。接着走第二圈,13时、14时……………。24时。一天结束了。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遍一天的时间,请同学们边看钟表边做动作来表示这时你在做什么。

  5.想一想刚才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一共走了几圈?共多少小时?(板书)所以人们才发明了24时计时法。

  6.那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呢?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请看:(出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7.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1)拨一拨:在钟面模型上从0时拨到24时,边拨边读出每个时刻。

  (2)填一填:用24时计时法填写钟面外圈的时刻

  (3)议一议:钟面上外圈数字表示什么?外圈数字和对应的内圈数字有什么关系? (如:1时和13时,2时和14时… … )

  8.学习了24时计时法,刚才的请柬就可以写成19时了。

  你在哪儿见过这种计时法?

  9. 24时计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资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画面)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来探究24时计时法这种计时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与智慧来感悟新知,自然生成。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提升认识,总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方法。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你喜欢哪一种呢?

  那么二者之间的转化就非常重要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看课件自主总结方法。)

  小结: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针第一圈所走的时刻,也就是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把前面的时间词去掉就行了。第二圈所走的时刻,去掉时间词,再在时刻前面加12.

  四、精心练习,巩固提高。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古代的计时法。(课件展示)

  2.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计时法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未来社会的计时法就靠你们去发明创造了,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才会有所作为。

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有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及车溪风景区美景视频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大家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

  课件:春天来了

  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到民俗风景区宜昌车溪去看看。我们要到车溪旅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租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或向往,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宜昌风景区春天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动一:租车

  1、(课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独立阅读信息后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们班的同学有31名,为了安全学校还派了9名老师。

  (2)大车每辆限乘18人;小车每辆限乘12人。(大车、小车图)

  2、我们怎样租车呢?(对话框出示问题)

  3、研究租车方案

  温馨提示:

  (1)请独立设计租车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看谁的办法多!

  (2)四人小组交流,并对组内租车方案进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组合作,能把组内的想法有条理的进行描述。

  A、学生活动

  B、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教师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格,你认为那种整理得?为什么?(学生比较租车方案统计表)(板书:有序思考)  4、这么多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请看(课件添加信息):大车每辆160元,小车每辆120元。

  5、猜一猜:哪种方案最省钱?

  (板书:空位最少最省钱)

  5、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分组计算各种方案需要多少钱.

  比较得出租1辆大车2辆小车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活动二:购门票

  1、出示信息:同学们,我们坐上汽车很快就来到了车溪风景区的大门口,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信息),购买门票就可以进去啦!

  成人票每张80元,学生票每张40元。

  团体票40元/人(45人起订)

  2、提出问题:怎样买门票最合算?

  3、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设计方案。

  (2)集体交流

  (三)游车溪:课件出示:车溪美景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游览车溪。(看图片及介绍)

  师:我们徜徉于车溪的青山绿水时,无尽的乡土气息如清泉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仿佛回到了“梦里老家”。

  【设计意图】解决了租车问题后,学生已经略显疲惫。欣赏车溪风景区美景,调节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短时的放松,还能起到过渡的作用。

  (四)活动四:用餐

  师:醉人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肚子饿了。同学们我们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多媒体出示37页快餐店图片

  1、合理点菜

  (1)师:假如你们一组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

  (3)汇报。

  (4)仔细看看,哪种订餐方案好,为什么?引导得出点菜时注意营养,荤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时注意养成节俭的习惯。(板书:荤素搭配,注意营养,节约不浪费)

  2、合理配菜

  (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点菜设计中,再与组内成员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优越;对别人点的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增强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乐

  师:同学们,今天的旅游活动很顺利愉快,你们开心吗?在旅游中知道了什么?(生谈收获)

  师补充: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约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四、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问题,你们真棒!旅游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要考虑,如时间,住宿等等,课后为班级制定一份旅游计划。下节课再全班交流。

  作业:

  设计旅游计划

  这次旅游,同学们非常高兴,还有很多收获,你们想去哪儿游玩?

  布置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填写旅游计划书。

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口算。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科交叉:结合语文、科学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口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口算。

  2.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口算难度较大的题目,如何通过分步计算来简化口算过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三位数的加减法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口算。

  2. 讲授新知识(20分钟)

  讲解三位数的加减法口算方法,重点讲解如何通过分步计算来简化口算过程。

  3. 练习与巩固(25分钟)

  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口算过程。

  4. 拓展应用(10分钟)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数学应用,如购物结账等。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

  四、教学方法

  1. 演示法:通过演示口算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口算方法。

  2. 交互式教学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口算。

  3.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

  1. 教学课件:通过课件展示口算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口算方法。

  2. 练习题:提供一些口算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自评: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演示口算过程、交互式教学和问题导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三位数的加减法口算方法。但是,对于一些口算难度较大的题目,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练习和巩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口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4

  教学内容:

  例6、例7,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根据下列乘法算式写除法算式。

  8×3=242×9=187×6=42

  学生口答。思考:乘法里的积到除法里是什么数?

  提出:从这里看出,在相应的乘、除法算式里,乘法里的积就是除法里的被除数。

  2.计算下列每组题的得数。

  18÷3=48÷2=

  6×3=24×2=

  (1)学生口答。

  (2)让学生看每组算式。

  提问:乘法算式里相乘的两个数是除法算式里的哪两个数?相乘的积和除法算式里哪个数相同?

  想一想:商与除数相乘,结果等于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结论。

  3.提问:既然商与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那么在计算了一道除法后,要检查算得对不对,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呢?

  说明验算除法的方法。(出示小黑板:验算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

  二、教学新课

  1.这节课,就用商和除数相乘,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这种方法,来进行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2.教学例6。

  (1)这道题大家会算吗?请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同时指名1人板演)

  (2)要检查算出的商47对不对,应该怎样验算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竖式×6,一起算出得数282。

  根据验算的结果,除法算得对不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强调看乘法的结果是不是等于原来的被除数。等于被除数,就说明除法做对了)

  横式上的得数应该写多少?(板书横式得数,并强调在验算正确之后,要写除法里的商)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前两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道题,要求验算。

  (2)集体订正。先看除法计算,再提问学生是怎样验算的,检查验算过程。

  (3)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你知道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要怎样验算吗?

  说明如果题里要求验算,就要在练习本上列竖式验算;题里没有要求验算的,要自己在草稿纸上自觉验算。

  4.教学例7。

  (1)除法计算除了像上面的题正好除尽外,有时候还会有余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先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出示小黑板: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余数)下面看例7,学习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2)出示例7。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提问:你是怎样验算的?(学生口答,老师板书验算竖式)怎样看出原来的除法是对的?

  思考:这道题商是几,余数是几?根据上面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你能验算吗?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验算。

  (4)谁再说一下,例7和例6的验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后一题。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每组一题。

  集体订正。重点看是怎样算的,再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2)谁再来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要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1题前2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二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二第3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1题后4题,第4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

  一、教学内容

  1.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通过主题图的展示,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使学生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本部分知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体现弹性要求。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教材上呈现了一个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图中显示了一些表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情境,如每棵树之间都插着4面小旗子,跳绳的小朋友每4个人一组,篮球场上每5人为一组,黑板报下面的花每3盆摆一组,这些都为用除法计算提供了素材(因为都是平均分),至于分的结果是整除还是有余数除法,要具体看被除数和除数的数量关系而定。通过这样的情境展示,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就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例1(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3.例2(有余数除法)

  (1)采用例1情境的延续。

  (2)体现弹性要求,可以从图上看出结果,可以写成横式(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重点教学笔算,把横式和竖式对比,使学生了解余数的含义。

  (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

  4.例3(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具体教学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除数不变,改变被除数;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

  5.练习十二

  第2题,与例3有所不同,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以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第3题是有余数除法的一种变式练习。

  练习中还编排了一些乘加的题目,如第5(4)题、第8题,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乘加和有余数除法的互逆关系,为利用乘加来检验有余数除法打好基础。

  6.例4(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样体现弹性的要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7.P55“做一做”

  体现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8.练习十三

  在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合理性。

  第5题,其中一个条件隐含在图中(每张桌子能坐4只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角度可以不同,可以用乘法算出9张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可以算出35只小动物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

  第6、7题都是要注意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第6题,44除以5,商8余4,但实际需要租9条船。第7题,可以在教材问题基础上接着提问“到底需要多少个房间?怎样安排房间比较合理?”让学生以数学的解决为基础再结合实际的因素加以解决。

  第8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生活经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不能简单地用总的枝数除以每束花的枝数,也不能凭某一种花的情况来决定,而是要分别考虑三种花的情况,再综合解决。

  五、教学建议

  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虽然除法竖式在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要让他们自己探索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教学时,也可以对表内乘除法进行适当的复习。

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动画“混合运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计算74+100÷5×3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

  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

  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

  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

  教师订正:7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

  (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 ÷5两题.

  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先说出下面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并订正)

  65-6×4÷2 38+56÷7×3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演算这几道混合运算式题,你有什么发现?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出示例2:计算(440-280)×(300—260)

  (1)学生自读题目:440减280的差乘300减260的差,积是多少?

  (2)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边的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

  (3)学生试做.

  可能出现两种不同解法,板贴出来:

  让学生比较评议以上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的简便解法你联想到什么?这种格式与复习的哪道题相似?

  (4)教师让学生先按照运算顺序用数学用语读题再独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教师提问:通过计算这三道题,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巩固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试着用术语读出下面各题)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括号里有两级运算,同样先算乘除法,后做加减法,小括号要照抄下来.

  2.按照各图制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

  填数后,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订正.

  四、课堂小结.

  要完成一道混合运算,它的计算步骤是:

  ①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有没有小括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计算.

  ③检验,包括运算顺序,计算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14+16×4-50 74+(96÷6-8)

  72-45+121÷11 2520÷18×(806-799)

【三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1-14

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01-14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01-14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12-13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03-01

三年级数学教案10-29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11-07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4-09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5-16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