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9 10:48:1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优选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2.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3.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4.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字谜、准备投影仪、成长卡等。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能够多从同学身上发现优点,真心实意地赞扬同学。多发现和表扬别人的优点,对他人是一种鼓励,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

  2.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题

  1.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3.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二、讨论明法

  1.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2.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三、分组交流

  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四、全班交流

  1.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2.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3.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本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作文,目的是在学期末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自由的表达机会。作文内容、体裁不限。

  2.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以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二、交流拓展

  1.你有哪些话很想和别人说说?你最想告诉别人什么?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2.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3.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4.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5.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然后誊抄。

  三、讲评作文

  1.优秀习作赏析,激励学生以后把习作写得更好。

  2.建议学生把这学期的习作整理一下,也可以再修改,誊抄一下,保存起来。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2.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中列出的词语。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3.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4.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5.拓展积累。

  (1)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来吗?小组合作照样子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2)投影展示,并朗读。

  (3)请学生从大家举出的ABB式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二、读读背背

  1.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4.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1)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2)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

  5.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三、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读记成语,积累语言

  2.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读读记记

  1.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读音。

  2.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

  3.在本册教材的略读课文中找一找这些成语,然后大致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4.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二、趣味语文(猜字谜)

  1.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引导学生发现谜面中句式的特点,如每句都有“有”和“无”,“有”和“无”前面的词语意思相对。

  4.鼓励学生模仿谜面的句式,再编一些谜底是“口”的谜语。

  5.试着编更多的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6.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三、猜谜活动

  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出几个让大家猜猜。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似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洒下一路爱心,让我们感受到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体会到奉献的幸福感。读课文,会让我们的心跟随清泉流淌,心中涌起像清泉那样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

  这篇课文优美、流畅,课文中出现了如:“火红的杜鹃花”“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等语言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在积累这些词语的同时感悟到加上修饰部分可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形象、生动。本课的插图也很美。这是一篇帮助低年级学生观察想象,感悟语言文字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借助语境,自主识记“哦”等8个生字,会写“瓦”等9个字。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灿烂”、“瓦罐”、“清脆”等词的意思。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层层朗读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优美词语,培养学生自主积累和运用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记8个生字,会写9个字,在朗读想象中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难点:品析词句,感悟泉水的快乐和无私。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图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二单元学情分析

  教 学 预 设

  教 学 调 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泉水吗?谁能说说你是在哪里见到泉水的?你见到的泉水是怎样的?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将带大家一起进入泉水的世界。齐读——泉水。

  2.书写:“泉”。泉水的“泉”字是我们要会写的一个生字,我们把它请到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注意“泉”字关键一笔是什么?结构方面要注意什么?)老师范写,学生一起书空。

  给“泉”找朋友。

  3.泉水就是从岩石的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水。

  二、听读课文

  1.课文究竟写了泉水的什么?愿意一同来听一下课文录音吗?

  2 学生根据听读的情况回答自己的收获。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和难读的词句,给课文标上小节序号。

  2.反馈自读情况:

  ⑴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和词组,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一股清泉石缝瓦罐水塔杜鹃花 清脆

  (借助插图认识杜鹃花,借助插图或实物认识瓦罐 。)

  火红的杜鹃花美丽的身影清脆的歌声

  (感受“_____的_____”的语言形式。)

  ⑵ 出示句子:

  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哦”要在问答中,领会它所表达的语气,朗读好这句句子。)

  泉水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感受“很()很( )”和朗读好这句句子)

  (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体会两句句子中的“清”的不同意思。)

  4.再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5.思考:泉水轻轻地流淌,伴随着我们读准、读通了课文,你能说说泉水都流过了哪些地方?遇见了谁呢?最后又到哪里?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让我们先一起去看看泉水姑娘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出示第一小节,谁能把这句话读正确?

  2.泉水来了,你听。(有条件可播放水的声音)这声音让你想到了什么?

  请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第1句话。

  3.把“冲”换成“流”,比一比,读一读,感受泉水来到这个世界的迫切心情。

  4.读了这一自然段有什么感受?

  5.让我们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

  六、写字指导:

  过渡语:今天的这节课,咱们还要认真地写四个字: 结 塔 股 脆

  1.让学生认读后,观察字形特点,师生共同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2. 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 范写,重点指导:

  股:与“背”比较,发现“月”在书写时的差异。 塔:右下是合,中间的横短不能少。

  脆:右下是横折钩,竖弯钩,不要写成巳。

  4. 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 展示,交流评价。

  6.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一题(书写:泉 瓦 结 塔 股)

  (关注学生写字姿势,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3、4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本课极其生动逼真地记叙了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表现了他纯熟的技巧和出神入化的手技。文章以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从“我”(一个孩子)的眼中看快手刘变戏法,充满了童真与童趣,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本文的特点是作者把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写得十分生动逼真,语言准确,动态感强烈,首尾呼应;同时又写出了孩子天真的心理,读来饶有趣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表现童心和童趣,理解一般叙述与典型介绍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练习选用指定的词语写一篇短文,介绍魔术表演的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快手刘纯熟的技艺和出神入化的手技。

  媒体设计:

  投影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板书设计:

  神出鬼没

  13、快手刘(变戏法)

  神奇无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提问:什么叫快手?“刘”是指什么?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会提哪些问题呢?

  (二)交流预习收获

  1、交流朗读,正音、纠错。

  2、交流字词识记、含义。

  3、互相质疑。

  (三)初读指导。

  1、学习生字词。

  (1)正音。

  卖糖简单绢子玻璃眨眼发烫

  棒糖撂地摆摊白瓷臊

  (2)释词。

  撂地戏法神出鬼没

  2、轻声读全文,思考并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3)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的?

  (4)课文可以分几段?

  (5)默读全文,思考各段段落大意,讨论后小结。

  第一段:介绍快手刘是一位变戏法的老人。

  第二段: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

  第三段:写我对快手刘的赞叹。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四)作业布置

  1、习字册有关练习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表现童心和童趣,理解一般叙述与典型介绍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练习选用指定的词语写一篇短文,介绍魔术表演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题眼是什么?(快手)

  2、为什么称他为“快手刘”,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师读第一小节自然导入第二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读: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2)交流:

  (快手刘是谁、戏法工具、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

  ▲简要说说“快手刘”变戏法的名称和工具。

  ▲理解“神出鬼没”,课文中是怎样写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的,找出关键词句同桌交流?

  ▲交流相机板书:

  明明居然难道东指西吹好像

  ▲学生各自轻读课文,同座间练习运用上述词语描述“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可适当加以动作。

  ▲学生讲述表演。

  3、读第3——6自然段,说说“我”及快手刘当时的话语,神态和动作。

  (1)圈圈画画。

  (2)交流并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表演

  4、讨论:“我”为什么那么自信?

  5、结果怎样呢?指名读第7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用波浪线画出写“快手刘”的话语和动作的语句,看看这两部分的介绍告诉了我们什么?)

  6、想一想:文章为什么要写“我”的心理活动和话语?

  7、齐读最后一段,指导读两个“真是”,体会赞扬的语气。

  (三)朗读全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总结课文,重理脉络,指导复述

  一.指导复述

  1.重点指导复述第二段,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1)提问:第二段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复述第一部分。

  仔细阅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记住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

  “快手刘变戏法的工具。

  变得神出鬼没。

  变戏法的情景。

  分别记住内容,同座互相练习复述,提出补充意见,再练习。

  指名当众复述并进行评议。

  (3)以表演助记忆,复述第二部分。

  同座位分角色轮读第二部分,记住描写各自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合上课本,共同复述第二部分内容。

  仿此,交换角色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2.练习复述全文。评议。

  二.指导写魔术表演。

  1.读课后习题4。想一想:这道题总的要求是什么?有哪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有两点:一是这次魔术表演是要让自己“惊奇”的,二是提供了9个词语供选用,可以自由选择,但大部分都要用上。

  2.默读《快手刘》,思考:这篇文章写了快手刘变戏法的哪些方面?(语言、动作和表情)还写了“我”的什么?(心理活动以及动作、语言)

  3.回忆已经看过的魔术,仔细想想当时的情景,练习写作。

  三.作业:

  1、写魔术表演片断

  教后小记:

  教学时应着重抓两点:一是抓住第二自然段中快手刘变戏法的时的饿动作,指导学生进行复述,从中体会快手刘变戏法的出神入化。二是由于采用侧面描写是本文的结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协助学生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地方,并体会这样的好处。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难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读课文三遍,包括课后生字。

  2、勾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给田字格中的生字注音。

  4、给生字组词,至少两个,鼓励找四字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播放鹳雀楼的录像

  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

  3、著名诗人王之涣来到这里看到了这样的景色,留下了传送千古的名诗——《登鹳雀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生读题,学习题目中的三个汉字,只要求认。

  二、读熟古诗,认识汉字。

  1、师:王之涣笔下的`黄鹤楼是什么样子的呢?先听老师读一读,一边听一边划出停顿来。

  2、师:你能在拼音娃娃的帮助下,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吗?自己试一试吧!生读完以后,交流展示。

  3、诗歌读得这么好,汉字娃娃一定记得很熟!咱们来打打招呼吧!

  生:自由读汉字,交流识字方法,组词。

  4、把汉字娃娃送回到古诗中,你一定读得更好。生再读古诗。

  5、师:孩子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能看着这样的情景背诵吗?练习背诵。

  三、书写生字。

  1、师:调皮的汉字娃娃要孩子们送他们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田字格里面)。

  2、今天要求写的汉字娃娃很少,你能写好吗?找找这些汉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交流写字要领。

  3、师:咱们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一看二写三对照。生摆好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然后开始书写,努力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生写完以后,展示,交流,评奖。

  四、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

  2、读读王之涣的其他古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能基本读懂课文,理解树的年轮、树冠的有关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寻找秋天的足迹系列活动,同学们从树上找到了秋天,原来五颜六色的树叶就是一个季节变化表。其实,看似平凡的树,还深藏着许多的科学奥秘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有关树的文章《院子里的悄悄话》,(板书)相信大家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收获。看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板书。

  二、读阅读提示,看看向导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三、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

  1.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补充两个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不仅要交流读懂了什么,还要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大家的交流读懂课文,收获知识。

  2. 学生按要求自学: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己读懂的内容。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3. 交流收获,质疑。同桌互相说说,互相解答。

  4. 全班交流收获,有问题实在弄不懂,提出来,大家交流解决。

  (1)筛选问题:哪些有利于我们理解课文?哪些与课文关系不大,可以课外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解决?

  (2)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讲一讲、改一改等方法,理解:年轮、树冠、气候等词语。

  (3)让学生通过问一问、谈一谈等方法,互相释疑,理解课文。

  四、教师:

  这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谈得很热烈,从小槐树和老槐数的悄悄话中得到了很多科学知识。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那么,你喜欢老槐树和小槐树吗?他们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老槐树和小槐树的`故事,同桌两个一人当老槐树,一人当小槐树,分角色在在来读读他俩的悄悄话。声音要轻。

  六、,布置作业:

  大自然就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树木就是他的宠儿,人类的朋友,不仅教给了我们知识,而且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那么,假如你就是校园里的一棵树,你想跟同学们说些什么悄悄话呢?

  教后反思:

  一、教学设计是科学的。这是一阅读课文,阅读课文就是要让学生运用过去学过的一些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己去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遵循这个原则,我设计了质疑、自读、交流、画画、改改、讲讲、体验分角色读、想象谈话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读懂课文,符合阅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学生学习常规好:活动有秩序,积极思维,举手发言,勇于质疑,认真读书。

  三、问题是多方面的:

  1. 估计学生不足——备学生不充分。教学任务没有完成,30分钟的课,内容安排过多。

  2. 学生质疑内容太宽泛,不能紧扣课文内容提问题,占用了太多的时间。

  3. 读书时间少,不够充分。

  重建:

  1. 今后要加强质疑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筛选,选择、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读书,充分读书,把读书的权利和时间还给学生。

  2. 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同时体验角色,走进故事,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更好的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小学语文教案02-25

小学语文教案07-16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22

小学语文绝招教案11-08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