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机器人的教案

时间:2023-11-17 17:21:1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近机器人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近机器人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近机器人的教案

走近机器人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组成,知道什么是程序,熟悉机器人编程的环境。

  2.能力目标:学习操作和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机器人的3个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程序的概念。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一段范例程序(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有两大部分内容: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机器人基本的硬件特征和软件组成;掌握操作教学机器人的一般步骤。学生对机器人的硬件结构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和学习,教师可以适当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同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光有硬件结构的机器人还是不能正常工作的,还需要有机器人能读懂的程序。展开介绍机器人配套软件的重要性、界面、图标等方面内容,再过渡到课堂教学机器人的一般操作过程和方法,把前面两部分综合起来,完成一个范例程序的下载、调试和运行。

  根据不同的教学机器人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情况,本节内容可以进行重新编写和整合。可以先在机房对机器人编程软件界面进行单独介绍和学习,尝试编写一段小程序,再进行机器人实践操作。也可以先讲解机器人的硬件结构,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找一找,认一认 “机器人大脑、传感器、执行器”等,学习机器人的编程软件。

  本课要重点介绍教学机器人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特别是在机器人软硬件的结合方面,应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基础,由简到难,逐步推进。一般可以让学生下载一段范例程序并尝试运行,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实体机器人,问这是什么?

  2.你怎么知道它是机器人呢?机器人是怎么样的呢?

  3.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机器人,去了解一下机器人吧!师板书:第11课 走近机器人

  二、探究新知:

  (一)机器人的组成

  1.出示实体机器人让学生观察教学机器人,进行一些简单的组合、分拆活动,让学生来说一说机器人的.各部件名称和作用。要求组内成员找到机器人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以后,互相说一说,并做适当的记录。

  2.一个完整的机器人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学P36。

  3.交流反馈:机器人的三大模块:控制模块、传感模块、执行模块。

  (二)认识新朋友――教学机器人

  1.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机器人有许多种类,其中有一种专门为我们学生学习而设计的,叫做教学机器人,那么教学机器人可以分成几类,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呢?

  2.请学生上网了解教学机器人

  3.交流:教学机器人分为固定式和积木式。

  (三)赋予思想

  1.机器人有了控制器、传感器、执行机构等部分后还不能工作,因为它没有“思想”,不知道要做什么。

  师范例打开机器人,机器人没有反应。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机器人动起来呢?

  2.机器人的“思想”就是我们给它编制的程序。我们可以用专门的软件来给机器人编制程序。如:机器人快车等。

  3.打开机器人快车,看看里面的范例程序,试着读懂这些程序。

  (四)指挥新朋友

  1.自学书本上的操作步骤,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让机器人动起来。教师巡视指导。

  任务:按照机器人操作步骤和方法,下载一个教师提供的程序,并能够让机器人现场运行,想一想,这个程序是用来干什么的?

  2.中途小结,交流反馈。

  3.对于已完成的小组,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对范例程序作一些修改。

  4.小结教学机器人的操作步骤。

  三、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师小结。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机器人,但让每一个学生拥有一个实体机器人,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如果学校里有实体机器人,那可以拿一两个过来,在课堂上用一用,为学生提供一个与机器人零距离接触的机会,相信他们一定会印象深刻的。如果没有实体机器人,那一定要多找一些机器人的图片及介绍,让学生们尽可能地开拓眼界,相信这也一定能让他们受益匪浅。

走近机器人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组成;了解机器人编程的环境和界面。

  2.能力目标:学习操作和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对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程序的编写、下载、调试和运行。

  课时安排:

  2-3课时。

  课前准备:

  一段舞蹈或音乐程序(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有两大块内容: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机器人的一般硬件特征和软件组成;掌握操作课堂教学机器的一般步骤。学生对机器人的硬件结构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和学习,老师可以适当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同时要引导学生,光有硬件结构的机器人还是不能正常工作的,还需要有机器人能读懂的程序。展开介绍机器人配套软件的重要性、界面、图标等方面内容,再过渡到课堂教学机器人的一般操作过程和方法,把前面两部分综合起来,完成一个范例程序的下载、调试和运行。

  教学建议:

  根据不同的教学机器人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情况,本节内容可以进行重新编写和整合。可以先在机房对机器人编程软件界面进行单独介绍和学习,尝试编写一段小程序,再进行机器人实践操作。也可以先讲解机器人的硬件结构,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找一找,认一认“机器人大脑、传感器、执行器”等,学习机器人的编程软件。

  本课要重点介绍教学机器人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特别是在机器人软硬件的结合方面,应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基础,由简到难,逐步推进。一般可以让学生下载一段范例程序并尝试运行,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练习建议:

  1.观察教学机器人,进行一些简单的组合、分拆活动,让学生来说一说机器人的各部件名称和作用。要求组内成员找到机器人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以后,互相说一说,并作适当的记录。

  2.上机作业:按照机器人操作步骤和方法,下载一个教师提供的程序,并能够让机器人现场运行,想一想,这个程序是用来干什么的?在全体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作进一步的指导,对范例程序作一些修改。

  一、机器人的组成

  机器人到底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请同学们先观看一段介绍机器人的录像资料,请留意以下方面的`内容: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的手脚、机器人的眼睛、机器人的耳朵等。

  通常一套完整的机器人设备,至少包含以下几个部件:

  1.微型计算机——机器人的大脑。

  机器人的大脑就是电脑,一般都是由较复杂的芯片和电路组装而成的。

  2.传感器——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传感器是一种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对应,能代替人定量测出感知对象的信息量,并能把被测的信息量转换成电脑能识别、判断电信号的装置。常用的有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声音识别等传感器。()

  3.执行器——机器人的四肢和嘴。

  执行器一般由电机和机械装置构成。用来完成指定的动作,一般机器人的执行器有:马达、喇叭、风扇、机器臂、气缸等。

  4.配套软件——玩转机器人的大舞台。

  组装完成的机器人,没有软件是不会工作的,必须通过相关配套软件,编制程序,下载、调试后,才有可能让机器人按我们的设计意图忠实地执行。

  学生操作:观察自己的机器人,找出机器人的大脑、感觉器官、执行器等。

  二、机器人调试

  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在电脑中完成机器人配套软件的安装,完成后运行该程序,尽快熟悉整个平台界面、操作步骤、菜单选项、图标功能。

  以“给机器人下载并播放一段音乐”为例,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掌握机器人编程、调试和运行的整个过程。程序下载的一般步骤(教师示范):

  1.首先完成机器人的主体搭建。

  2.检查机器人各部分连线是否到位,装入电池,查看机器人设备初始化自检是否正常。

  3.关闭机器人电源,将机器人与电脑主机通过数据线连接。

  4.启动相关软件操作平台,检测计算机与机器人通讯线路是否正常。一般在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下载自带初始化程序到机器人的微型电脑中。

  5.在软件操作平台中,调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一首歌曲,将歌曲下载到机器人中。

  6.断开机器人与计算机主机的数据线路。启动机器人开始按钮,怎么样?机器人能唱歌吗?

  三、上机作业

  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一个程序下载到自己的机器人中,看看哪个小组能最先成功执行。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程序呢?

走近机器人的教案3

  课题 第8课 走近机器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2.熟悉三代不同的机器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信息的获取、加工及表达过程。

  2.学会对机器人进行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机器人的功能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

  各种机器人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机器人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并且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神奇的`新朋友吧!

  二、课堂学习

  (一)机器人的诞生

  “机器人”的概念起源于卡雷尔卡佩克的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 1959年,美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

  20xx年,我国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仿人型机器人——“先行者”。

  (二)机器人的发展

  教师通过图片或相关影像资料展示三代不同的机器人,向学生介绍其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三)机器人的分类

  简要介绍我国对机器人的分类方法。

  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三、课堂活动

  1.将全班随机分为几个小组。

  2.从网络上下载有关机器人的图片,按照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对其进行分类,并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3.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各自的活动成果。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补充与评价。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机器人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你对它们的哪些功能最感兴趣呢?在课后通过其他方式作进一步了解吧。

【走近机器人的教案】相关文章:

《走近父母》主题班会教案08-03

机器人教案01-14

大班音乐机器人教案 音乐机器人教案反思03-28

机器人大班教案05-13

《果园机器人》教案12-16

《机器人》音乐教案06-04

果园机器人教案02-25

走近法律教学反思02-14

机器人教案20篇04-25

机器人教案(精选22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