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1 11:03:3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汇编5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练习六》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辨别形近字的词义和用法;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学会鼓励;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装”、“帮”。

  二、教学要求:

  1、会辨别词义和用法,同时区别形近字。

  2、熟记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鼓励。

  5、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四、教学时间:

  四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一、教学第一部分

  (1)小芳正在调查有关噪声的问题,她查到了一段有关噪声的资料。

  (2)出示这段语。

  (3)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借助工具书,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

  (4)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齐读这段话。

  (5)在文中画出下题所提到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把这些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2、首先我们来区别“需要”和“须要”。

  (1)读读这两个词语所在句子,并想想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意思,其它同学补充。

  (3)比较一下,“需要”和“须要”有什么区别。

  (4)“需要”是要求得到,一般与某个事物搭配,而“须要”则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与“干什么”“怎么样”搭配。

  (5)你能用这两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3、利用查工具书理解“频率”“分贝”的意思。

  三、教学第三部分

  (1)你能帮助小芳编个顺口溜吗?

  (2)首先看这四个字,偏旁部首表示什么意思?

  (3)读读以前学过的顺口溜,找出其中的规律。

  即字的偏旁与意思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4)试着给其中一个字编顺口溜。

  (5)小组合作编顺口溜。

  (6)互相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一)教学成语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

  4、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5、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其他同学猜。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诗《小池》

  1、借助工具书及诗集,自学这首诗。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垮、碎、竭”这三个字。

  (3)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垮、碎、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左半边都比较小,或半边较宽且高。

  (4)教师范写“垮”。提醒学生注意:“提土旁”稍小,偏上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在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4)分角色扮演。师生共同评议。

  3、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2)总结。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重点指导“焕、嚷”;理解“容光焕发”。

  2、认识转折关系,并能用“但是”造句。

  3、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词句,并且根据人物表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气。

  二、教学难点:

  1、认识转折关系,并能用“但是”造句。

  2、理解关键句,通过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特点,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

  三、教学准备:

  暴风雨录象、板书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板:4 刮脸

  师:平时,你看到谁需要刮脸?

  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谁要刮脸?板:小贝当

  师:小贝当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他为什么要刮脸?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说明:儿童世界不存在“刮脸”,在出示课题之后提出问题:你知道平时谁需要刮脸?小贝当是个二年级的学生,他为何要刮脸?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用“——”划出小贝当要求理发师给他刮脸的句子。

  出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

  交流句子

  出示:理好头发,小贝当又让理发师给他刮脸。他指指边上那为脸腮光净、容光焕发的先生说:“我要像他一样。”

  小贝当大声喊:“理发员,你怎么还不放下报纸,让我等到什么时候才刮脸呀?”

  指导读句:两句中第二句比较好把握,我们可以根据提示语要求读好。

  第一句要读好必须先来理解它的意思。

  问:小贝当怎么说?“我要像他一样”——“他”指谁?“一样”是怎样?

  (为脸腮光净、容光焕发)

  学习“焕”,生说字形。跟师说“容光焕发”,师:是指人很有精神的样子。

  问:你觉得小贝当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板书:天真可爱、渴望长大(读出句子的语气)

  2、快速度全文,找出文中最能看出小贝当渴望长大的内容,大声读出来。

  出示句子:小贝当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对老板说:“我是大人了,你该叫我贝当先生。”

  指导读好句子,读出小贝当渴望长大、可爱的语气。

  师:小贝当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渴望长大的孩子。除了老师出示的三句句子外,课文中还有一些反映小贝当天真可爱的、渴望长大的句子。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学习,找出句子通过抓小贝当的言行来体会。

  3、小组学习后,按先后顺序交流。

  出示句子:小贝当大摇大摆地走进理发店。他嚷道:“我要剃头!”

  指导:“嚷”请学生上黑板写,注意笔顺,在集体书空。(有感情朗读)

  出示句子:小贝当才读二年级,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但是他读得很认真,把报纸翻得哗哗响。(有感情朗读)

  问:小贝当怎样读报?他认真的表现在——(把报纸翻得哗哗响)

  他识字吗?不识字应该对报上的内容不感兴趣,为何小贝当看得那么认真?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句句子:“小贝当才读二年级,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按一般情况来说,句子后面的内容应该讲他不爱看报。而现在后一句内容的意思与前一句截然相反,句子中出现了一个词,将前后意思相反的内容连了起来,这个词就是——“但是”。

  4、请学生用“但是”造句。

  师:同学们的句子造得真好,让我们再回到课文里,课文中还有一位非常幽默人物,他的出现更让我们体会到小贝当的可爱,他就是——理发师

  5、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齐读课文。

  说明:这个环节先抓住课后问题:“找出小贝当要求理发师给他刮脸的句子。”

  对课文深入学习。由于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默读课文。因此,在找句时,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在找句时再次运用规范的方法读文。学生找出句子后,着重抓第一句中小贝当的话“我要像他一样。”来学习。先问:小贝当怎么说?“我要像他一样”——“他”指谁?“一样”是怎样?你觉得小贝当是个怎么样的孩子?通过理解这句话,体会小贝当的天真可爱、渴望长大,接着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出句子的语气。学完两句后,再找找其他反映小贝当的天真可爱、渴望长大句子,请学生自己来品一品,说一说。在认知了前两句的基础上,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谈出自己的看法了。针对本课的另一个知识点,即要求学生认识转折关系。在学生找到“小贝当才读二年级,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但是他读得很认真,把报纸翻得哗哗响。”这句句子时,指导学生看前后分句的内容:“小贝当才读二年级,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按一般情况来说,句子后面的内容应该讲他不爱看报。而现在后一句内容的意思与前一句截然相反,句子中出现了一个词,将前后意思相反的内容连了起来,这个词就是——“但是”。学生认识转折关系后,请他们再造句来加以巩固。最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理发师的幽默。

  三、开心一刻

  1、师:在成长过程中,你有什么笑话来让大家“开心一笑”吗?

  2、交流。(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说明: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不仅听到其他同学的成长笑话,而且锻炼了说话能力。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生字,重点指导“焕、嚷”;理解“容光焕发”。2、认识转折关系,并能用“但是”造句。3、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词句,并且根据人物表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气。教学难点在于认识转折关系,并能用“但是”造句。理解关键句,通过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特点,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

  教学时教师抓住几句重点句展开,通过抓小贝当的话“我要像他一样”体会他的天真可爱、渴望长大。从而引导学生在从全文中找相关的句子进行理解,之后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自然水到渠成。

  教学中,我制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过程完成得比较顺利。但教学时忽略的对理发师人物的指导。故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理发师幽默的语气读得不够到位。整堂课中,由于对学生不够放心,所以设计的问题较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充分体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多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入手,在设计教案时,力求设计一些引发学生思索问题,做到老师少问、少讲,让学生自己找找、说说,自己体会。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用联系上下文、或词典的方法理解“粗枝大叶”等成语,并搜集课文的成语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2、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的感想,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

  3、阅读短文《泼水节》。

  4、语文大课堂:搜集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联系上下文、或词典的方法理解成语,并能搜集成语

  三、教学课时:

  2课时(不包括习作)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理解与运用。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一读。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不理解的成语的意思。

  4、集体反馈。

  5、指名任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6、本单元的课文中还有很多的成语,请找一找。

  7、小结。

  二、拓展与交流。

  1、同学们,本单元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这些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心灵和聪明才智。你们读了这些故事有些什么想法?我们应该怎样去想呢?首先让我们读一读丫丫他们几个人的话。

  2、指名读一读。

  3、你从他们的话中了解了什么?

  4、引导学生再读丫丫和宁宁说的话。

  5、小结。

  三、阅读平台。

  (一)了解泼水节,激发阅读兴趣。

  1、板书课题:泼水节

  2、你们谁能来介绍一下泼水节。

  3、这么有意思的节日,让我们赶紧读一读,去感受一下傣族的民族风情吧。

  (二)读文,感受泼水节欢乐的气氛。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初步感受傣族的民族风情。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3、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同学们,我们感受了泼水节的欢乐,又了解了一个少数民族——傣族人民族风情。除了这些民族的风情之外,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许多谚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这些民族的特点。

  6、指名读谚语。

  7、学生练习背诵。

  四、总结

  今天我们都收获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民间故事,你们看有的神鸟,有的'格萨尔王,有的冬不拉,有的火把节,有的刘三姐。在我们这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还有许许多多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呢!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故事会,请各组同学来讲讲你们组搜集、整理的故事或歌谣。

  2、提出要求:

  (1)讲故事或歌谣时吐字清楚,内容健康、具体。

  (2)语气生动、用手势助说话气势。

  3、全班交流

  4、介绍过程

  刚才同学们故事讲的好,能把你们搜集过程或整理过程向全班介绍吗?

  (1)组长将填写表格利用投影给同学们看,并进行讲解。

  (2)组员补充并说说体会

  表格一搜集途径

  时间小组成员搜集途径(画“√”)具体内容

  采访图书馆

  上网读物

  表格二整理资料

  按主题分类故事名举例

  善良、美好的

  勤劳、质朴的

  勇敢、无畏的

  聪明、智慧的

  二、各组把找到的民间故事及歌谣作为内容办一份小报,在全班展示并评出最佳编辑、记者、优秀小报。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唤起学生对 亲情的向往,能在生活中用心体会亲情。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3、重视朗读指导,鼓励学生读己的疑问,读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二、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男孩的勇敢与对妹妹深深的爱。

  三、教学难点:

  透过文本,感受亲情的伟大与无私。

  四、教学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讲的是谁和谁平分生命的故事?

  2、你觉得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男孩?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文中,感受男孩的勇敢与无私,品味亲情的伟大与可贵。

  (二)品读感悟。

  1、自由轻声读课文的3、4自然段,画出你认为能体现男孩勇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说说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重点体会:

  (1)男孩梢一犹豫……

  ①这是医生要求男孩抽血时男孩的表现,说说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男孩的勇敢?

  ②男孩为什么会犹豫,在他犹豫时,他想了些什么?

  (2)抽血时,(出示:读男孩安静地不发出………)

  ①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

  ②你从哪能体会到他的勇敢、坚强和对妹妹深深的爱?

  ③结合两个“微笑”、“不发出一丝声响”等来体会。

  2、写法上的特点:注重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描写。

  3、当医生告诉他还能活100岁时,男孩有什么的反应?

  (1)自由读文,汇报。

  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而现在男孩却是……

  (2)指导朗读。

  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的胸膛,读:“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把,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4、激发情感。

  (1)面对这一切,医生震撼了……

  ①齐读: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

  面对这一切,我们震撼了……

  ②齐读: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

  面对这一切,所有的人震惊了……

  ③齐读: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

  (三)升华情感。

  1、如果此时此刻,这个男孩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2、妹妹做完了手术,知道哥哥为她做的一切,她会怎样?

  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情感在此时得到共鸣。

  (四)全文。

  1、谈学完后的感受,体会亲情的伟大与无私。

  2、写法。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引用”的修辞方法,并体会其妙处。

  2积累古诗名句。

  3了解“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的表达方式。

  4欣赏肖邦小屋四季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美好景物的向往。

  5运用口头或书面语交流旅游见闻,抒写独特的感受。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读两个句子,体会“引用”的好处,再交流感受。句中“引号”中的内容,就是使用了“引用”的手法。提醒学生使用“引用”的方法,应该注意:必要之处才“引用”,不要滥用;不要改变“引用”的`内容。

  2请学生说几个用了“引用”手法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自读诗词,说说其大意。然后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背诵。

  三、互动平台

  自读材料,结合课文,体会“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的作用。

  四、自主学习园地

  1看到题目会想到些什么?为什么说“这美丽的花园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2交流感受,体会肖邦小屋的宁静与优美。

  五、口语交际

  1阅读材料,明确要求。

  2选择自己的旅游经历谈体会。

  六、习作百花园

  1回想旅游经历,交流自己快乐的感受。

  2确定习作范围,确定题目;交流习作题目、内容、提纲。

  3动笔,写作,讲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蜗牛》教案03-14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园地教案03-23

语文《影子》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