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8 12:19:4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集锦10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狼和小羊

  1 谈话引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老师今天从童话王国里请来了两位朋友.大家掌声欢迎他们.(贴图)

  2、 谁来告诉我,在你的印象中狼和羊的本性是什麽?

  小结:大家都说的非常好,狡猾、凶残的狼,善良、温顺的羊,它们会发生什麽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请大家翻开书本132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字,做到不加字、不丢字,遇到不懂的字音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并多读几遍.

  过渡:同学们读的很认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宝宝你会读吗?

  2、检查字音

  【词语】(请大家看大屏幕、先自己读读,待会请你来读.)

  谁来读,其它同学竖起耳朵倾听,待会请你做小老师来评评他读的怎麽样?【谁来评评?】你能比他读得好吗?请你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

  小结并过渡:哇,真棒!我们不仅会认词语宝宝,还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评价,这是会学习的表现.除了这些我们还要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过渡:请同学们挺直腰板、拿好书快速地数数狼和羊进行了多少对话?(指名回答)同意吗?

  3 细读课文、品读三次对话

  4 默读课文

  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6自然段,画出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想想狼是怎样找碴儿的?说说你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4 指名汇报7

  过渡:同学们,学得那么起劲.老师真高兴!谁来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一读?(指名读)

  2 狼为什么要这么说?它说得对吗?【没错,狼的无理取闹就叫找碴儿,也是找借口】那应怎样读这句话.【指导读】

  3 〖T范读

  过渡:小羊不会把水弄脏的理由是什么?它当时的心情怎样?应怎样来读这句话.

  1 这句话说狼站在什么地方?水是怎么流的?【上游在哪个位置?】

  我们再把狼和羊的第一次对话读一读,谁愿意来读狼说的话,羊说的话?【注意读出狼和羊的语气,其他同学读旁白】

  ②狼还找了什么借口?小羊是怎么说的?【谁来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师生合作读三次对话(男女)

  过渡:大家能读出狼和羊各自的语气,那能不能加上动作演一演它们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分小组合作练习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并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愉快,演得最逼真!

  4 演一演(小组练习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

  指2个小组上台演,齐评议

  小结过渡:大家真不简单,詹老师为你高兴.你们不仅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达,还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表演!

  可是可爱的小羊糟了(请看大屏幕:演示狼扑向小羊)

  五.延伸拓展

  过渡:可怜的小羊怎样才能逃出狼口呢?请聪明的.你帮小羊想个好办法,怎样才不会被狼吃了?【谁来说】

  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麽话想对狼或小羊说的?

  六、总结、布置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倾听了狼和小羊的故事,掌握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詹老师为你们高兴!也代表狼谢谢你们为他提出了那么多善意的忠告,代表小羊谢谢你们为它想了这麽多的好办法.

  请聪明的你,接着写写狼和小羊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一 复习生词

  二 背诵最后一段(共两句,最后是省略号)

  三 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自豪、赞美,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四、抄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读书读得认真)

  五、字音、字形 傣 昌 戴(戈) 舞( )

  六、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美丽、团结)

  第二课

  一、生词

  二、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三、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四、草地为什么会变色?(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五、一本正经:很庄严,很严肃。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

  第三课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生词

  三、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段写了什么?(天都峰又高又陡)

  四、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五、多音字

  SI 似乎 互相

  似 相

  SHI似的 相片

  园地一

  一、我的发现

  真假 好人 发现 晃眼 朝阳

  假 放假 好 爱好 发 头发 晃 摇晃 朝朝向

  二、背《小儿垂钓》 三、记住“读读认认”里的生字

  四、用下面两个词造句 十分: 好像:

  第二单元

  第五课

  一、读课文

  二、写生词

  三、注意易错的字:步胸或低

  四、把课文描写灰雀的句子背下来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非常惹人喜爱)

  五、列宁是怎样对待小男孩儿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小男孩是一个诚实天真的人)

  第六课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会写生词

  三、易听写的词:摆弄清 准备 胶卷 杂志社

  四、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男是一个怎样的人?(高尔基关心

  爱护小男孩,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五、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什么?(从高尔基和小男孩两个方面去回答)

  六、高尔基的三步曲: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第七课

  1、熟读课文

  2、听写词语

  3、容易错的字:旅考遗

  4、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坑,可它为什么没得卧进去呢?

  5、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好品质)

  6、课后资料袋 两朵彩云

  园地二

  一、引用人物对话的不同形式

  二、背五句名言,并增加几条,会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三、我会填读记

  四、《闻鸡起舞》意思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第三单元

  第九课

  一、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二、解释

  萧萧(风声)挑(捉)篱落(篱笆)九月九日(重阳节)山东(华山以东)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倍(加倍)

  遥(遥远)

  三、诗句意思

  (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作者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地思念家乡亲人)

  第十课

  一、课文

  二、词语

  三、课文的写作顺序(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四、找出课文中描写心情的有关语句

  (1、我们精心做着……2、我们依旧快活……3、风稳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4、我们都哭了……)

  五、背课文40页第二自然段 六、抄写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

  七、有关风筝的介绍

  第十一课

  一、读准字音 :匙缤扇频裳

  二、词语

  三、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色彩、气味、动植物准备过冬)四、背第三题的两个比喻句 五、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

  第十二课

  振动歌韵叮咛掠过歌吟辽阔音乐厅绽开 匆匆

  园地三

  1、背写表示词语

  2、背对对子

  3、复习我会填

  4、用关联词填空

  1、( )从早晨玩到下午,( )我们累坏了。

  2、风筝( )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 )我们依然快活。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一、字音(凌绽灼燥)

  二、词语

  三、背课文第2自然段

  四、说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温度、光照有密切关系,跟昆虫活动的时间关系)

  五、会填下面的空格

  牵牛花( ) 睡莲( )蔷薇( )烟草花

  月光花 昙花

  第十四课

  一、读准字音:试 闷几 陌

  二、词语

  三、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结论是:我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会有辩认方向的能力)

  四、作者做试验分几步,哪几步?五、资料袋有关蜜蜂的知识

  第十五课

  一、字音:看(看守 看见) 磨(磨面 磨刀) 调(调皮调转)

  千里迢迢

  二、词

  三、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做成一架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四、这个故事告诉我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读这首诗,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追求知识的欲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用具:录像、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脑出示课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是怎么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它靠的啥办法?你们也来模仿老师问一问大家。读一读。

  二、学习

  1.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后数

  一数共有几小节?(6小节)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a开火车读词

  老师看看大家字词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开火车好吗?

  b做多音字“得”的练习

  这篇课文有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三次的读音各不相同,我们来做一个练习。(结合电脑出示的'句子练习)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课文

  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哪几个小节是介绍这几种植物的?

  3.小组合作学习: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物,读一读那个小节。

  2)说一说这种植物是怎么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蒲公英:

  1)蒲公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植物,哪个小组是学习这个小节的,你们来说一说。

  2)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蒲公英美不美?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读出来。

  苍耳:

  1)你们见过苍耳吗?谁来说一说?

  2)课下同学们找了有关苍耳的资料,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苍耳,谁来摸一摸,什么感觉?

  1)哪个小组愿意把感觉给我们介绍!

  2)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来验证一下。

  3)为什么苍耳能够挂住动物的皮毛?

  石榴:

  1)同学们你们吃过石榴吗?什么味道呀?

  2)石榴妈妈的胆子更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请同学们看一看。

  3)哪个小组给我们说一说看懂了什么。

  4)有语气地读一读

  豌豆:

  1)找小组来说一说;

  2)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

  3)你觉得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刚才大家说豌豆炸开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我们怎么才能读好?

  5)集体再来读一读。

  总结:这四种植物多么有趣呀!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个小节,就坐在位子上读一读!

  1)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就这几种吗?你还知道其他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

  2)看录象

  3)请同学读第六节,想: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

  三、总结留作业:

  老师觉得你们就是会观察爱思考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把这种好习惯带到课下,到大自然中多看看,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你会得到更多的知识。

  四、作业:课下同学们可以画一画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植物,去查找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做一期展板,展示出来。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场面写具体的。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向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学会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那么大家读过

  《红楼梦》吗?

  你知道《红楼梦》中的哪些人物?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在作品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刘姥姥。关于她还有一则歇后语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刘姥姥的一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撑”“揉”“捶”是翘舌音,注意读准字音。

  对文中出现的不能理解的词语重点画一画。例如:塞馕、促狭鬼。结合书下注释理解。

  2、默读课文

  (1)动笔画一画,文中除了刘姥姥之外,还出现了哪些人物,把人物的名字画出来。

  (2)小组合作

  (3)名汇报,补充。

  3、课文是分几层写的?每层写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层后说一说。

  4、学习生字

  指名读生字,记忆生字,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深入读课文

  出示问题:课文描写了不同人物的笑,请你比较一下他们的笑有什不同?请你从每个人的笑中,推测一下人物的性格特点。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教师作适当引导。

  2、先是刘姥姥的.一番话,重点是“众人”的大笑:都出现了那些人物?

  湘云、黛玉、宝玉、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丫鬟们。他们都是怎样笑的?

  3、反复阅读众人的笑,想象一下:他们都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4、汇报,补充。

  5、在上有什么特点?

  (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文中人物栩栩如生)

  四、拓展延伸:

  1、浏览《红楼梦》原著,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读完整。

  2、了解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和三进荣国府的内容。

  3、讨论:通过走进《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你对的四大名著有了哪些了解?

  五、课堂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著作,里面的人物众多,你想更多地了解里面的人物吗?那就去把它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妙语老刘,老刘……众人大笑

  刘姥姥人各有笑

  笑中有笑

  妙语鸡俊、蛋俊众人笑(总写)

  贾母之笑(特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从美观和坚固两方面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课文共分四段。第一段写赵州桥的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建造年代。第二段讲赵州桥的坚固、雄伟。这与它的独特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课文先写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再写这样设计的好处。第三段重点词是“美观”。介绍赵州桥美观时用“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的句式,把栏板上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第四段讲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学情分析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前面的学习有所设计,但不深入,这里需要重点教学。阅读前可抓住“要让别人了解赵州桥,你觉得文中哪些内容必须要介绍的?”这个思考题让学生先来谈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进行梳理并板书。另外让学生学习了本课以后知道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的国家,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发明创造,所以本课也是很好的民族精神教育的课例。

  教学目标

  1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及它坚固、美观的特点。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2学生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

  3感受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指导学生运用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课文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2 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是本课时的难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 、导入新课。

  朗诵诗句,同学们判断是描写哪个季节的诗句:

  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同学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像春的妩媚,夏的妖娆,秋的丰盈,冬的`纯洁,韵味各异。你们喜欢四季的哪个季节呢?

  喜欢春天的同学举手我看看?夏天呢?秋天?冬天?

  不论你喜欢哪个季节,今天,老师和大家携手共同走进梁衡的夏季,体悟当代作家梁衡的《夏》让我们感到的夏的紧张、热烈和急促。那是一个流金的岁月,那是一个火热的季节——夏。 (板书课题《夏》)

  二、检查预习,积累基础知识。

  1、全体同学朗诵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读出感情。

  2、检查预习:正音及文学常识。

  (1)芊芊细草 轻飞曼舞 春日溶溶,秋波澹澹 闲情逸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2)梁衡简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体味作者思想感情。

  1、作者对“夏”充满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求:在文中找出依据)(板书)

  明确:喜欢和赞美。“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安排全文的?

  明确:总分总的结构。

  (全班回答,师生共同梳理。)先总概括了夏天的特点,总领下文;下文再紧扣“热烈、紧张、急促”三个特点来写;最后再总交代了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赞美夏天的其中原因,直抒胸臆。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学习语文

  开学第一课——《长城和运河》,要让学生了解万里长城之雄伟、京杭大运河之壮丽、中华民族祖先之聪慧,我便带了学挂图、生字卡片走进了室:

  师:在我们,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穿行与东西,另一个像绸带,连接着大陆南北,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生齐答:长城、运河。(通过预习,孩子们早已知道了她们的名字)

  师:看看图,结合你的预习内容,说说长城或者运河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出示学挂图,指导观察,意在让孩子们感受到长城与运河雄伟、壮丽的特)

  生:长城很长!

  生:运河也很长!

  ……(对于孩子那简单的回答我并不满意)

  师: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呢?

  生:长城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

  生:运河像一条飘落在大地的绸带!

  ……(请了几个孩子,都是拿课文中的原话来回答!对于长城的雄伟、运河的壮丽并没有自己的'体会。不禁有些失望!)

  我想:也许是初读课文吧,学生对文本内容还不能彻底的感悟!于是乎,我和孩子们一起品读了课文!学完课文后:

  师:谁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奇异。(还是有些失望)

  师: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请大家看看图,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生:长城接连不断,连绵起伏,像一条长长的龙。

  师:你讲得真生动!她……还像什么?(生兴高采烈地看图)

  生:像一条游动的蛇。

  生: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大街!

  师:太短了!(学生敞开思路,各抒己见。)

  生:像一条游动的大蟒蛇。

  生:像一条穿行在大地的高速公路。

  生:像飞机划过天空留下的一条白色的丝带!

  ……(这时,孩子门的脸神采飞扬!我想:这时他们才是真正体会到的长城之奇异!)

  师:你们的想象太精彩了!但我觉得还是像“巨龙”好,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理由!

  生:(沉思,翻开书本,再次阅读文本,观察插图,寻找理由,这无疑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

  反思

  我们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农村,许多孩子并没有见过长城和运河。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只有宽阔的街道、田间的小河……而这些与长城和运河又差之千里,学生对长城和运河的直观感受唯有从书本的插图中去获取!但是插图又未能尽显其风姿,学生从单纯的语言文字中又很难体会到其雄伟、壮丽,更难以激发真正的喜爱之情,更别说是产生互动,故学中感觉十分之遗憾!我们的材中有许多类似的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的学内容,我们师不妨宽容一些,不要急着加以否定,让孩子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学语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进行表达!可能把长城比作街道、高速公路并不合适,但是在孩子们的世界里,那是感受新事物的又一方式!

  在我们的学中,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想,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十分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自谈、自探、自创、自得、自乐。在课文学活动中,让他们在敢想敢说的空间里长大,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会水到渠成!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会写“皮、巧、根、陡、踩、刺、搭、磨、斧、坡、渐、栏”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做“皮巧根桥”。

  过程与方法

  以DVD辅助教学,在品读感悟中理解课文内弄,在讨论中交流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皮巧根不怕吃苦,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作“皮巧根桥”,并从中受到感染。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DV.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桥?(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学习《皮巧根桥》,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做好标注。

  2、听DV朗读课文,听清生字、难字的读音。

  3、DV出示生字,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生字的读音。

  4、指导听读词语。

  5、完成DV中拓展与链接中的连字组词和比一比再组词。

  6、读准多音字字音。

  干:ɡān ɡàn便: biànpián

  7、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将意义相同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1-3)(4-6)(7-8)

  2、合作交流,完成练习。

  小河上的'桥修了三次,第一次是用一棵_____,后来,木桥烂了,村民们造了______,不多久,因新修公路,这儿___________。但是这座桥一直叫做________课文赞扬了皮巧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生字。(读、书空、描写等)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范写。

  3、学生在作业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15皮巧根桥

  皮 巧 根 陡 踩 刺皮巧根 搭木桥

  村民们 造新桥

  斧 坡 渐 烂 搭 磨修公路 架大桥

  作业

  1、读拼音,写词语。

  dà qiáomódāo fǔ zi jiàn jiàn

  ( )( ) ( ) ( )

  tiě lán ɡēnběn cǎi tàcìɡǔ

  ( )( ) ( ) ( )

  2、辨字组词。

  皮( )栏( )踩( )根( )

  坡( )烂( )彩( )艰( )

  3、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皮巧根搭桥。(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搭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为“皮巧根桥”。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2、小河上的桥从一根白柳变成新桥,又变成一座大桥,为什么还以皮巧根的名字命名?

  二、读中理解,突破重点。

  1、引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你认为皮巧根是个怎样的孩子?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讨论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解决以下问题

  从1-3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看课文插图里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与课文哪一部分相关?

  从4-6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皮巧根吃苦、细心、为他人着想的语句品读。

  2、从DV中品读句段,完成练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激思。

  (1)自由朗读第7-8自然段,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感受。

  三、读中感悟,突破难点。

  1、默读思考: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为“皮巧跟桥”?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你从皮巧根身上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5 皮巧根桥

  爱听英雄故事磨斧

  皮巧根为什么搭桥 砍树

  (方便村民)想架桥

  不怕吃苦 为他人着想

  村民们:造新桥 架大桥

  (皮巧根桥)喜爱感激

  作业

  1、给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

  大人们都不允许孩子抄近路上学,但谁愿意去走远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把下面每组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例:他赶忙跑回家。他磨快了斧子。他来自白柳树旁。

  他赶忙跑回家,磨快了斧子,来到白柳树旁。

  (1)我来到图书馆。我查阅资料。我找到了《身边的小英雄》这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爱惜粮食。我们不要浪费粮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子听到了小鸟的歌唱。王子听到了微风在树叶间的低语。王子听到了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一件让别人称赞你的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品味词语,加深理解。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3、创设情境,强化情感。教学快要结束时,我大胆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一只蝴蝶、一只小猴、一只小鸟、一朵花,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了兴趣,保持了学生注意力,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

  转换角色,入情入境。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时,我提问:“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三、不足之处

  1、拓展阅读《走月亮》《爱我中华》《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了一些困难。《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2、个别字音需要重点指导如“傣族”中“傣”应读“dǎi”。同时对于“坪坝”的意思需要用图片直观显示。

  四、改进措施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1、教学中对于年级教学特点不够熟悉,导致备课时设计的个别问题过深,需要多多研读课文,加强集体备课。

  2、学生分角色表演时对于猴子、小鸟等角色的.特点定位不准确,语言上没有个性,千篇一律。因此可以让学生先熟悉猴子的机灵、花儿慢慢绽放、山狸的胆小等动物特点,然后再进行表演。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这次练习共安排了8道题目,包括按笔顺写字、写出相同偏旁的字、读一读、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修改病句、熟记成语、口语交际、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陷”、“遮”、“傻”写正确,写端正。

  2、写出带有指定偏旁的汉字各3个。

  1)、读一读,认识含有数量词的词语。

  2)、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

  3、照样子修改病句。

  4、熟记8条成语。

  5、通过口语交际实例,学会商量。

  6、练习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陷”、“遮”、“傻”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那里。

  (5)重点指导:“陷”的第七笔是一左短“横”,第八笔是“横折”,第九笔是一右短“横”;“遮”的第五笔是一左短“竖”,第六笔是一右短“竖”,第七是一短“横”。

  3、练习

  (1)学生练习。

  (2)根据练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一、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自由认读这6个偏旁的名称。

  (2)指名认读。

  (3)出示“反犬旁”,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字中,哪些字是“反犬旁”

  3、指导学生学习其他的偏旁,方法同上。

  4、练习。

  (1)学生各自在自己的书上分别填上带有指定偏旁的字,同时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

  (2)教师巡回指导。

  5、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情况及黑板上学生填写情况。

  (2)表扬做得正确的同学,指出问题并进行纠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的试读6个词,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集体读,教师指导,读正确。

  (3)指名读,思考:这6个词有一个相同之处,是什么?

  (4)小黑板出示“万众一心”“瞬息万变”“万里长城”这3个词。

  (5)小结:今后我们在学习时遇到类似的词语,就要细细地揣摩、分辨,搞懂它们的真正意思。

  3、练习。

  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自由练读。

  4、反馈。

  (1)请学生个别读。

  (2)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请一位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两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2)想一想:为什么云雾一会儿像“忙忙的大海”,一会儿又像“巨大的天幕”?

  (3)教师范读,让学生想象这两个句子所要描绘的情境,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与以前所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3、练习

  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进一步加强加深体会。

  4、反馈。

  检查学生的情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例句。

  (2)出示第一句病句。

  (3)教师归纳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一读;二找;三思;四改;五再读。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找,三思,四改,五再读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下面的病句。

  (2)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评议第二句。

  (2)同法评议第三句。

  (3)表扬修改全对的同学,让有错的学生进行订正。

  (4)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3个句子。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可选择三幅图中的一幅,找几位同学排练一下,以便在课堂上示范。

  2、谈话揭示课题。

  要点: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辉碰到做事拿不定主意,可能会碰到做事时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那么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呢?我想,最好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去跟别人商量。会不会商量可是一种本领噢,今天我们就学习去跟别人商量。

  3、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4、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5、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6、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7、以第一幅图为例,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样去同别人商量。

  8、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己方面的指导:(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1、分组练习商量,准备表演。

  2、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的。

  3、启发学生出题,想一想平时自己还遇到过哪些与课本上相似的情况,根据这种情况练习商量的话题。

  4、选两组公开表演他们是怎样商量的。

  5、小结:我们平时遇到难事时,这样可以把我们的事情做得更好些。

  二、教学第八题(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小学语文《鲸》教案02-23

小学语文绝招教案11-08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

小学语文教案07-16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