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12-12 11:42:4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优秀(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优秀(10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港口的功能。

  2、学习搭建轮船和停车场。

  3、学习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从杂志上收集轮船停泊时的照片或图片、有关港口的录象、积木、辅助玩具、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问幼儿:人走累了会休息、睡觉,轮船要是停下来的'时候,该怎么办呢?请幼儿讨论找出答案,如何以停泊在港口、在轮船休息站休息等。

  2、放有关港口的录象,让幼儿了解港口。

  3、组织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材料搭建港口。

  如:可以用教室中的什么东西来搭建港口(积木、组合玩具、纸盒等)。

  4、幼儿搭建,教师指导。

  找一个教室的角落,作为“轮船社区”,让幼儿利用积木在上面搭建大海,并利用其他辅助玩具做出站点等,让幼儿建造港口、加油站。

  5、展示幼儿作品并引导幼儿进行简单评价。

  活动反思:

  材料要随着幼儿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变换。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先在幼儿忽略的区域投放一些新材料,告诉他们投放了新玩具但不告诉这些玩具怎么玩,给幼儿一些神秘感,这样就会吸引一部分好奇的幼儿来游戏。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能用连贯的语句讲述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听和说的兴趣。

  2、知道关心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活动准备

  1、布置欢欢家的场景。

  2、小兔头饰,电话机、电话录音及所需日用品,食物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扮小兔欢欢,以“欢欢带小朋友到家里玩”引入,小朋友一起来到欢欢家。

  “小朋友,你们好!我就是小兔欢欢。今天,我想请小朋友到我家里玩!”

  (教师以角色身份进入游戏,很快激起孩子的兴趣,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帮欢欢找奶奶

  欢欢回家找不到奶奶后,很着急,就请小朋友帮忙想一想:奶奶可能到哪里去了?

  (以帮忙找奶奶引导孩子参与活动,让孩子在帮忙的氛围中学习表达与交流。)

  3、接到妈妈的电话后提问:“妈妈告诉我什么事,让我准备什么?

  (通过外界刺激,引导幼儿安静,认真倾听。)

  4、请幼儿帮欢欢准备看望奶奶需要的东西等,重点指导幼儿连贯讲述。

  (1)、讨论:“奶奶最需要什么?”“你想为奶奶准备什么?”“到医院还应对奶奶说什么?她的`病才会好得快?”

  (2)、幼儿按意愿准备看望奶奶的东西。

  (迁移引导,让幼儿换位思考,发挥幼儿的思维能力。)

  5、一起到医院看望奶奶,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重点引导幼儿讲述:“看到奶奶高兴,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融入社会性教育,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持续注意时间短,往往一件事情没做完,就去做另一件事,或者一件事中遇到一点困难就会放弃,为了培养幼儿做事的专注,不怕困难的品质,设计了这一课。同时也想通过这一课让幼儿了解大森林,了解自己的家乡。

  活动目标

  1、学会倾听,感受故事的情节变化。

  2、能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

  3、知道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就一定能做成一件事。

  教学重点、难点

  会运用恰当的语言完整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配乐磁带 、头饰 、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日常行为导入

  “妈妈要过生日,明明想送妈妈一幅画,于是他准备好纸笔画了起来,可是画了一会,觉得画不好,于是他放弃了”小朋友请讨论一下,明明是接着画呢?还是不画了?(幼儿讨论)

  教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可是你们知道小蜗牛也想做一件事,它做成了吗?请听老师讲的故事《小蜗牛去旅行》

  二、欣赏理解体验故事

  1、音乐起 ,教师有表情地讲读故事。

  2、根据故事内容请幼儿回答问题: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小蜗牛为什么想去大森林?在路上小蜗牛遇到了谁?他们说了什么?小蜗牛去没去大森林?

  3、出示图片(打乱顺序)。师:这几幅图就是这个故事的内容,现在请小朋友根据老师说的话把这幅图找到好吗?(按照叙述的内容,请幼儿逐一将图找到,教师按顺序贴好)

  4、幼儿看图讲述。用上“森林、惊讶、微笑、决心、到达”等词语。

  5、角色表演。先请接受快,表现能力强的幼儿做示范表演。音乐适时进入。

  6、续编故事。“小朋友表现真棒,能够把这个故事表演得这么好,可是小蜗牛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它能不能看到大森林呢,它看到的大森林会是什么样的景色呢?谁能说一说?”

  三、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小蜗牛下定决心不怕困难,它一定能看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小朋友在做事情的时候也要向小蜗牛一样下定决心不怕困难一定也会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就像刚开始老师说的小明明他要坚持把画画完,送给妈妈,妈妈收到后一定很开心,对吗?

  四、活动延伸

  小蜗牛想去的地方就是美丽的大森林,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这里就有美丽的大森林,看到远处的大山了吗?有的小朋友是不是都爬上去了?下面还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河边开满了野花。可美了,老师这里许多山林里的相片,请小朋友来欣赏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吧!

  (附)故事基本内容

  小蜗牛去旅行

  1.、小蜗牛听说远方有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它很想去看看。一天早上,它告别了家人,向森林的方向慢慢爬去。

  3、路上它遇到小乌龟,高兴地说:“咱们一起去旅行,看看大森森吧!”

  4、小乌龟瞪大眼睛惊讶地说:“啊?这怎么可能,没等你爬到那就累死了。”

  5、小蜗牛微笑着说:“只要下定决心就一定能到达的”。说完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去。

  教学反思

  这是本学期我组织的一节语言教学公开课,对课后各位听课老师的评语和自己组织的整个活动过程做个教学反思,整个活动过程各个环节衔接比较自然,幼儿接受较好,基本达到了活动要求和目标。

  成功的地方是音乐的选择和适时进入非常符合故事情节。当我讲读时,音乐先起,立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好像在音乐中他们能感受到小蜗牛一步一步前行的样子,仔细倾听老师讲故事,在幼儿分角色表演时,加入音乐,调动起幼儿天生自然的表现力,他们能随着节奏模仿着小蜗牛,小乌龟的样子,非常可爱。在最后一环节活动延伸介绍家乡美景,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也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不足之处是在听老师叙述,让幼儿去找相应的图片这一环节,虽然设计的很独特,改变以前直接让幼儿看图讲述的方式,第1、4图幼儿轻松找到,但2、3 图因为只是细微的变化(小乌龟听到小蜗牛说话的前后表情的不同)所以幼儿找起来有些困难导致这一环节幼儿不够活跃。在续编故事时,往往前面幼儿说完,后面的幼儿就模仿前一幼儿,想象过于单一,老师应及时引导启发,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教学反思,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充分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7的组成与分解。

  教学难点:7的组成与分解。

  活动准备

  1、肯德基的图片、数字卡、分解号、幼儿用的填空纸

  2、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3、7的分和式记录表

  活动过程

  1、情境创设

  (1)、 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习6的组成。鼓励幼儿大胆拍手回答

  师 :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你的1球碰5球。

  2、学习7的组成和分解

  出示肯德基的食物图片,教师以卖食物导入。

  (1)、肯德基早晨做了7个汉堡,阿姨买走1个汉堡,剩6个,我们应该怎样来表示?7可以分成1和6。1和6组成7 。

  (2)、依次卖剩下的薯条,鸡腿、可乐、冰激凌、引导幼儿到前面贴出分解式(2和5、3和4、5和2、6和1)

  3.引导幼儿朗诵分解和合成式。鼓励幼儿大胆朗诵。

  4.教师出图例,幼儿操作

  鼓励幼儿大胆操作摆出分解和合成式。

  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里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5、 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6、 汇报。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从幼儿感兴趣的食物入手,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中采取分组活动和作游戏的方法,有利于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说的说,分的分,写的写,真正做到了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

  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简单认识立体图形

  1.认识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的积木,请幼儿找一找和图片中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叫什么?在桌上顺着一个方向滚动,对幼儿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

  (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

  三.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

  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应该怎么做的讨论,明白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行为。

  2.积极思考问题,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

  3.懂得不做危险的事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5.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教师自摄一段危险行为的录像,画有日常生活中安全行为的图片若干幅,每个幼儿一块泡沫板坐垫,一面鼓。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幼儿做出危险行为的生活情境录像,幼儿认真观看。

  ----提问,在录像中,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开展游戏;击鼓传花。

  ----组织幼儿开展游戏;幼儿坐在泡沫板上围成圆圈,画有安全行为的图片放在泡沫板坐垫下。听到击鼓声,幼儿开始传'花',鼓声停止后,'花'落在谁的手中,谁就把泡沫板坐垫下的图片内容评析一下。如有困难,大家可以一起参与讨论。

  ----所有图片讲完,游戏结束。

  (3)教师提问。引发讨论。

  ----听到敲门声,该不该开?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能不能随手向窗户外扔垃圾和物品?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能不能站立在窗台上或阳台栏杆外?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能不能随便开煤气?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能不能随便碰电源插座?会有什么危险?应该怎么做?

  ----能不能随便吃药品?会造成什么后果?应该怎么做?

  ----出入房门应该怎么样?

  ----上下楼梯应该怎么走?

  (4)归纳活动内容。

  在教师的带领下,归纳生活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不一定拘泥于击鼓传花,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变为其他形式,如大转盘,让幼儿根据大转盘转到的颜色和数字,抽取相应的图片进行讨论。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比较合适。

  (2)组织幼儿开展'应该怎么做'的抢答赛,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还可请幼儿将班级日常安全行为以标识的形式画下来,张贴在相应的位置,提醒大家共同遵守。

   教学反思:

  到了中班以后,孩子们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但他们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好多危险的行为引不起注意。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接近幼儿生活,结合游戏设计了这次教育活动。

中班教案 篇7

  小蜗牛看苹果花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对话,感受故事的情趣。

  2.通过故事,了解蜗牛的行动方式和特点。

  活动准备

  1.蜗牛爬行视频。

  2.挂图《小蜗牛看苹果花》。

  3.蜗牛、猴子、松鼠、小猫和喜鹊头饰。

  活动过程

  1.展示小蜗牛,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形态与走入的姿势。

  *教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你觉得它什么地方很有趣?它背着什么?

  *教师:你知道蜗牛是怎么走路的吗?你觉得它走路快还是慢?你知道它是用什么走路的吗?

  2.欣赏故事《小蜗牛看苹果花》。

  *第一遍听故事,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蜗牛想看什么花呢?它要怎样才能看到呢?

  --教师:最后,小蜗牛看到了吗?

  *再次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蜗牛最后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没有苹果花了你觉得它心情会怎么样?

  --教师:小蜗牛在去看苹果花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天气怎么样?小蜗牛遇见的小动物是怎么对蜗牛说的'?小蜗牛又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教师:你喜欢小蜗牛吗?为什么?

  3.创编故事。

  --教师:小蜗牛看到了苹果花,他该回家了。我们来想一想,它们是怎么样回家的?路上经历了一些什么故事呢?回到家的时候苹果树会有什么变化呢?

  4.活动延伸。

  *表演故事《小蜗牛看苹果花》。

  幼儿熟悉角色之后,教师可以分配角色,自己在中间扮演小蜗牛,熟悉以后再让幼儿上来表演整个故事。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制作“小蜗牛”。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夜晚的美,观察讨论画面,了解天黑时的一些事物和生活情景。

  2、欣赏散文,并学说“晚上,是……的时候”的句式。

  活动准备:绘本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第一张幻灯,说说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张幻灯,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感受夜晚的美。

  问:这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事情会在晚上发生呢?

  二、观看ppt,说说晚上是干什么的时候。

  1、晚上是太阳下山的时候,出示ppt3

  2、晚上是青蛙唱歌的时候,出示ppt4

  3、晚上是开灯的时候,出示ppt5

  4、晚上是月亮星星出来的时候出示ppt6

  5、晚上是一起吃晚饭的`时候出示ppt7

  三、用更美好的话说晚上是干什么的时候

  1、晚上是青蛙快乐的一起合唱的时候

  2、晚上是开灯才能看清东西的时候

  3、说晚上这些美好的事情,如果说的长一些,字说多一些,会把晚上形容的更加美好。

  4、试着把“晚上是一起吃晚饭的时候”说的更加美好。

  5、比比谁能把“晚上是月亮星星出来的时候”说的更美一点,更长一点。

  6.说说晚上你还会做什么事,老师还会做什么事。

  7.做一个晚上会做的事情的一个动作。

  四、再边看边欣赏《晚上》

  1、晚上是太阳下山休息的时候,晚上是月亮星星捉迷藏的时候,晚上是青蛙一起唱歌的时候,晚上是霓虹灯赛跑的时候,晚上是开灯才能看清东西的时候,晚上是妈妈说快来洗澡的时候,晚上是爸爸下班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晚上是把电视声音关的小一点的时候,晚上是睡觉前不要忘了去厕所的时候,晚上是睡觉前跟爸爸妈妈说“晚安”的时候。

  2、晚上有很多美好的事,是我们可以用很美好的语言表达出来,那白天有没有美好的事情,可以用美好的语言表达出来呢?

  五、结束离场

中班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根据大小、颜色、形状三个特征标记找相应的图形。

  2、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操作材料,并遵守操作活动的规则。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教学准备:

  二种特征标记及相应的图形若干;三种特征标记骰子各一个;数字骰子一个;人手一份图形片;小动物两个。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场

  小朋友,今天我们去游戏城玩好吗?(开飞机进场)

  二.游戏:找座位(根据二种特征标记找图形)

  幼儿人手一份图形片,根据图形找相对应的二种特征标记座位就座,并互相检查根据图形找特征标记是否正确。

  三.游戏:投骰子(根据三种特征标记找图形)

  1.出示三个骰子,认识大小、颜色、形状三种特征标记。

  2.请幼儿投三种特征标记骰子,并请幼儿说出是什么图形。

  四.游戏:接龙说图形

  人手一块图形板,幼儿接龙说图形的三个特征。

  五.游戏:图形棋

  分两组玩图形棋游戏,每组每次出来两人,一人投骰子,另一人走小动物棋子,并说出棋子停的位置上的图形的三种特征,说对了前进一格,说错了后退一格,先走到终点的一队为胜。

  六.颁发奖品,结束游戏。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 观察自己和爸爸妈 妈的相似点,初步感知遗传的现象。

  2. 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 请幼儿准备一张爸爸妈妈的照片。

  2. 请父母以书信、录音、录像等形式,用温馨的语言表达对孩子的`爱与今后的期望。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观察爸爸妈妈的照片,说说自己的相貌与家人相似的地方(五官、身材、动作等)。

  2.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遗传现象。

  3. 请幼儿倾听爸爸妈妈的寄语。

  4. 分组讨论:怎样回报爸爸妈妈的爱?鼓励幼儿互相出主意,提建议。重点引导幼儿认识“我是个好孩子,我能做……,我如果再……就更好了。”

  5. 老师建议幼儿用绘画的方式给父母写封信,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回报父母的爱与期望。

  活动评价

  初步了解遗传现象。

  能较完整清楚地进行表达。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的教案04-06

(经典)中班教案10-07

(精选)中班教案09-20

【精选】中班教案10-04

中班教案(经典)09-26

[经典]中班教案09-17

(精选)中班教案08-11

中班教案【经典】10-30

中班教案(精选)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