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12-12 11:54:21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教案优秀[7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2 、掌握折纸染的原理及方式.

  3 、体验美的不同形式,欣赏不同的艺术风格,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折纸染的方法,并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

  染时应染透,并能注意色块的布局搭配以及立即单色染纸的艺术风格.

  教学过程:

  一 、实验导入(了解宣纸特性,弄清染纸原理)

  1、组织教学

  同学们,你们爱运动吗?今天有两滴小水滴要进行赛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师操作实验

  将一条普通白纸和一条宣纸比喻成两条特殊的跑道,让学生观察水在哪条跑道上跑的快。

  3、小节原因:说明宣纸的吸水性比较强。

  4、转入新课

  因此,就可以给宣纸染上各种颜色,制作出精美的染纸。

  二、掌握染纸的过程和方法

  1、组织学生欣赏感知,并发表自己对染纸的印象和看法。

  (1)欣赏染纸作品(配乐)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的染纸作品,想看看吗?

  生:想!

  (2)师:欣赏了这么多的染纸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这些染纸作品实在是太漂亮了!

  生:染纸作品的图案非常的丰富、漂亮。

  生:……

  师: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这么漂亮的染纸,我们能学会吗?

  生:染纸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生:……

  2、了解染纸的过程

  (1)猜测染纸过程

  师:如此精美的染纸作品,究竟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呢?谁愿意来猜一猜?

  生:可能是用毛笔点上去的。

  生:应该是画上去的。

  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想一想我们上节课撕纸窗花是怎么制作的。

  生:应该是先将纸折起来再进行染色的……

  (2)师生共同操作,验证猜测

  师:到底是不是先折起来再进行染色呢? 让我们大家做个小实验验证一下吧!

  过程一:教师请学生跟自己一样,将纸横竖对折四次,不要打开。

  过程二:请学生将折好的纸随便哪一个角浸入彩色墨水中,并观察有何现象发生?

  (墨水迅速沿纸角往上跑)

  过程三:小心将纸打开,观察是否染出了 有规律的图案(在纸上是出现了有规律的小点图案)

  总结染纸的方法:先折后染。

  师:通过实验的验证,染纸的方法是什么?

  生:先折后染!!(教师出示板书:折、染。)

  师:刚才那位同学猜对了没有?

  生:猜对了!

  (对猜测正确的同学给予奖励)

  3、学习各种染纸的方法,解决难点之一

  (1)浸染法(通过浸的方法给纸染上颜色)

  师:染纸的方法有很多种,象我们刚才把纸的四个角浸在染料中,给纸染上了颜色,谁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

  生:浸的方法……

  生:浸染法

  (师板书:浸染法)

  (2)、滴染法

  师:还有一种染纸的方法是滴染法。(板书:滴染法)

  教师操作滴染法:将彩色墨水滴在折好的纸上,并将纸进行挤和捏。

  师:为何要挤、捏?

  生:为了将颜色尽快的染进去。

  学生尝试操作。

  师:请同学也用滴染法给纸染上颜色。

  (有些同学成功,有些同学失败)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成功了,而有的同学却失败了呢?

  学生总结失败原因:一、纸太厚 二、水太少

  (3)点染法

  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给纸染色的方法?

  师:除了浸染法、滴染法、还有哪些给纸染色的方法?

  生:还有用毛笔点的方法。

  师: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生:点染法。(板书:点染法)

  学生操作用毛笔涂点并思考为何有的地方染到了色,有的地方没有染到色?

  生总结原因:一、纸太厚;二毛笔里含的彩色墨水少。

  小结:此法适合染折叠次数少的纸,染时笔里要蘸满色和水。

  (4)师:我们怎样才能将纸染好呢?

  生:得把纸染透……

  师小结:必须将纸染透(板书:透)(组织学生寻找原因,巩固教学效果)

  4、学习色块搭配的方法

  (1)、掌握多种颜色的搭配方法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染纸作品有什么不同?

  将老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都还原成折叠时的状态,组织学生进行比较。

  小结:大小色块搭配、各种颜色搭配、深浅搭配等等

  师生操作修改作品并展示。

  (2)、体验染纸特色之一:五彩斑斓

  夸夸作品,小结彩色染纸特点:五彩斑斓、色色具全、五彩缤纷等等

  (3)、体验染纸的又一风格:质朴明快

  出示用多种折法染出的单色染纸作品,请学生欣赏比较

  小结:单色染纸朴素简洁,具有清新明快2美,简介单色染纸方法

  5、掌握用不同的折法制作染纸的知识

  (1)、欣赏比较,感知平行折、辐射折、米字折、揉纸折欣赏用不同折法染出的作品。

  (2)学生自己进行尝试新式折法

  (3)学生尝试用新式折法按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染纸制作

  (4)、作品展示

  请学生自由评价作品,并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想象。

  三、课堂延伸

  (1)思考:染纸有何用途?

  (2)尝试制作围巾。

  师:同学们,天气越来越冷了,很多人都围上了围巾。想不想自己也来设计一条围巾?。

  生:想。

  (教师分发白色棉布)

  (3)学生操作。

  (4)作品展示。

  师:你们的围巾实在是太美了,下课后,你们可以把围巾送给你最喜欢或你最亲的人,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冬天的温暖。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立体造型和立体构成与立体图形创作软件基本创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电脑绘画软件、图像处理软件与立体图形创作软件的有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

  重点:充分认识和理解立体造型和立体构成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如何巧妙地运用立体图形创作软件的特点为已有的平面创作增添光彩

  难点:对空间立体概念的认识,对立体图形创作软件的合理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使用特别的教室来上美术课,高兴么?让我们在愉悦中学习吧。

  二、新授

  讲述课前的.预习构思

  1、结合过去所学内容,介绍立体造型和立体构成的特点以及基本的表现方法

  2、讲解立体图形创作软件的基本应用方法,介绍3DMAX的基本界面。

  (1)认识工作区。

  (2)认识工作栏中的选择、移动、旋转、缩放、渲染等工具。

  (3)命令面板。

  (4)结合工具栏中的工具,将创作的文本或模型在不同试图中转换位置或变换角度。

  (5)将调整好的图形在透视图力渲染成JPEG格式的图片。

  三、课堂练习

  根据学生自己的创意,运用所学方法,完善自己的画面,展示作品。

  四、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印画游戏。

  2、欣赏自己制作的小背心上的图案,享受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物体。

  2、水粉颜料、擦手毛巾。

  3、收集的有漂亮图案的背心的图片,教师事先印好的小背心一件,废旧的白色背心人手一件。

  4、一段活泼的音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收集的有漂亮图案的背心,认识上面的各种颜色。

  2、请幼儿拿出老师准备的背心和图片中的背心进行对比,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怎样才能把背心变的和图片中的背心一样漂亮?

  3、出示教师制作的彩色小背心,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做出来的?都用了什么颜色?

  4、组织幼儿制作彩色小背心。

  (1)指导幼儿印画的方法:先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然后蘸上一种颜色,进行印画。

  (2)幼儿进行探索:你选择的工具能不能印出图案,印出的图案像什么?

  (3)提醒幼儿在印画时,将各种不同的颜色搭配在一起,效果会更漂亮。

  (4)教师提醒幼儿,一个工具只能蘸一种颜色,在印画的同时注意画面、桌面、衣服的洁净,对保持清洁的小朋友进行奖励。

  5、作品完成后,请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我用的'什么工具和什么颜色印出的这个形状。

  6、等颜料干后,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穿到自己的身上随音乐,以时装表演的形式,进行作品展示。并把幼儿作品挂在作品栏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

  孩子的世界是七彩的乐园,他们对色彩绚丽的物体极为敏感、关注。这节活动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用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和颜色,将白色的背心装饰一新,增强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让幼儿体会其中的快乐。

美术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高中美术人美版的高中一年级下册的第十三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在本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子,工艺美术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历史都是非常有用的,学好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不仅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会欣赏工艺美术,对工艺美术有所了解、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领会陶瓷、青铜、玉器、漆器等工艺品种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卓著,在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对丰富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

  对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突出成就的陶瓷工艺的发展概况、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进行深入的理解、概括。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及文化内涵对各类工艺品进行欣赏、体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我国文化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述法

  2、学法:欣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教材、图片等。

  学具准备:教材、笔记本、笔,有关古代工艺美术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以起立的形式上下课,并根据监控课堂情况进行调整。

  二:引入新课:(3分钟)

  同学们坐好,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有谁知道什么是工艺美术???工艺美术的定义: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实用美术,分传统工艺美术(特种工艺、民间工艺、文物修复、标本制作等)与现代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环境艺术、数码艺术、工业设计、服饰设计等)两大类。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传统工艺美术的有那些呢?有谁能主动的站起来说一下?

  三:讲授新课:(22分钟)

  中古古代的工艺美术种类繁多,本课仅选择其中的陶瓷、玉器、青铜器、漆器进行介绍。

  (一)陶瓷工艺

  插入问题(有人知道“china”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可见之国瓷器的巨大影响。但是瓷器是在制陶工艺上发明的.,要想了解瓷器,首先就要从陶器谈起。我国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就已发明了陶器。在我国发现的7000多处新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它包括存储器、炊器、食器和汲水器等。从陶瓷的造型和装饰来看,最突出的就是“彩陶”,这些丰富多彩的彩陶,充分体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比彩陶稍晚的就是黑陶,它把中国新时期时代的淘气工艺推向了顶峰。

  在制陶的基础上,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瓷器。据考古材料证实,我国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瓷器,考古学上称为“原始瓷器”。到东汉时期出现了成熟的瓷器,直到清代中期,在这近两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瓷器一直不断发展。在隋唐开始,中国瓷器就流传到外国,历代都作为重要的商品行销世界。

  对瓷器工艺的欣赏,离不开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即从造型、装饰、色彩、材质、工艺等方面去分析欣赏。

  1.中国最早的瓷器是青瓷,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已有很大的发展。现存南朝覆莲小罐(特点:体积小,造型简朴优美,盖面及器身均浮雕有覆莲花瓣,盖有荷叶梗钮,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通体施青釉,泛黄,开细片纹,釉色晶莹明澈。

  2.隋唐时期,出现了白瓷,现存的隋代白瓷龙柄双腹瓶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特点:造型奇特,胎质洁白,釉面光滑,胎釉已经完全看不到白中闪黄或白中泛青的痕迹,可见其中工艺之精细)

  唐代的越窑青瓷最为著名。唐代越窑瓷器胎质细腻,釉层均匀,浑厚滋润,有“如冰似玉”之誉。现存的青釉凤首壶便是唐初的精品。整个壶型的造型与装饰华贵而又庄重,有色美丽。

  3..宋代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瓷器生产呈现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南北各地都涌现出许多生产优质瓷器的名窑,这些名窑对中国制瓷工艺最大的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地处河南的钧窑,采用了以铜粉为呈色剂的釉料,烧成了著名的紫红色釉瓷器。由于它掌握了窑变的规律,所烧出的瓷器釉色千变万化,其色调之美,非言辞所能表达,历代都视为珍品。其中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如现存的钧窑磁盘。

  地处浙江省的龙泉窑生产的青瓷器,其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如现存的龙泉窑青瓷香炉。

  地处浙江省的哥窑的青瓷器,瓷身断纹,以此作为釉面装饰。

  地处福建省的建窑以烧黑瓷著名,宋代的师傅们烧出了像兔毫般的结晶釉。

  4.元、明两代,中国瓷器又有了重大突破。一是元代的青花瓷器,至明代永乐、成化年间达到高峰。??现存的元代青花鸳鸯莲纹盘突出体现了青花瓷的这种艺术特色。其次,元代景德镇窑还发明了釉里红瓷器。??现存元代釉里红镂塑盖罐是传世釉里红瓷器的精品??。在釉里红的基础上元代烧成了斗彩和五彩等瓷器。斗彩瓷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新工艺。五彩含多种彩色之意。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五彩瓷最有特色,如现存的万历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5.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三代瓷器工艺达到了顶峰。除青花瓷的烧制工艺提高,色泽更加鲜艳、层次更加分明、五彩瓷的色彩更加丰富外,还创造了比五彩瓷更娇艳、层次更丰富、以淡雅柔丽名重的粉彩瓷器。

  (二)、玉器工艺

  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根据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那时就是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其中比较美丽的、有光泽、有色彩花纹的石头,就被用来作为装饰品,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玉就从石头中分离出来成为工艺品

  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商周时代,作为玉器,有用于祭祀(si)和礼仪的“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以“佩玉为尚”,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现存的《玉凤》是商代的佳品。

美术教案 篇5

  图解1:形体与点线面

  ① 图中A、B、; C、D; E、F、G、H均是立方体的点,它们既表现空间的位置,也表示轮廓线的转折处。根据空间位置,我们自然能判断出基点、顶点、近点与远点了。

  ② ②立方体的所有竖线是垂直于基面且相互平行。水平线相互平行于基面,斜线最后交于一点,这三组线是立方体造型的关键。另外被遮住的线就成为辅助线了,你完全可以体会到辅助线对于画出这个立方体的作用。

  ③ 这个角度中的立方体,只有一个面是正方形,其余的面看上去均不是正方形,但是综合起来看,这个立方体的每个面给我们的感觉都应该是正方形。

  图解2:比例与分割

  先确定AB,再根据AB确定A,B,,然后由AB分割C点, 由A,B,分割C,点。

  图解3:特征与基本形

  立方体本身就是一个基本形体,因此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是,我们仍然可对它进行基本形概括。这里选择了方形概括,甲乙两图都是根据立方体的外轮廓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点,用辅助线画出基本形,然后,甲图切去两角,乙图切去四角。

  图解4:轮廓与转折画准立方体

  要处理好三组线的关系,即相互间的远近、轻重关系。

  每一组线中的三根线从前向后或者从上向下均要画出虚实轻重的变化,为了检验轮廓的准确性,可将相对的两个面对角线的交点连接起来。

  图解5:结构与构成

  立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可是在左图中,两种角度的立方体,只有一个面为正方形。这是视觉的局限性和透视现象所致。因此,绘画中,要掌握对象结构关系与画面形象诸因素的构成关系。正确画出立方体的结构关系,一要通过找中心点连线分析;二要对立方体所见面综合感觉,看看是否符合立方体的结构要求。

  图解6:空间与透视

  甲立方体呈平行透视,有一组线消失到心点,其它两组线呈平行状态。甲立方体的透视深度是经过A点与距点连线求得。乙立方体是为了与甲立方体对比说明而附加的。它只有一组线互相平行,其它两组线分别交于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它的透视深度分别由B、C两点与两测点连线而求得。

  图解7:光影与明暗

  这是一个置于桌面且受左上角来光照射的立方体。立方体的三个可见面甲、乙、丙分别呈黑、白、灰的变化,丙面自上而下, 自右而左呈由浅至深的变化。乙面自前而后, 自左而右呈现由浅至深的变化。甲面自右至左,自下至上由浅至深的变化。背景的色调与立方体的色调,正好呈对比变化。亮面背景因对比呈暗色调,暗面背景因对比呈亮色调。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靠近形体边缘的调子密集,画时应仔细观察。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捕捉和发现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

  1.发现材料、认识材料、运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四)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演示;板书辅助教学;大量图片及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照片(自拍)及实物展示品;音乐素材若干等。

  (五)教学设计过程

  1.导入:

  (1)师:我现在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答:面具)

  (2)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做的么?(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以兴趣做先导,运用提问法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材料的发现与利用

  师:再来看一些面具,能看出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么?(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在欣赏中,同学们发现面具的制作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开阔视野、了解有关面具的更多信息、拓宽创作思路。

  3.面具的造型(板书)

  (1)师:戴着面具表演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呢?你愿不愿跟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面具呢?(这时候我就告诉他们要作面具首先要了解人物特征:设计典型的面具形象。)

  (2)欣赏影片《马兰花》(看完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剧中人物,了解人物性格、特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造型更适合这个人物,比如说小兰,美丽善良,造型上是圆形的?尖形的?还是方形的?)

  设计意图:了解剧情,让同学们脑海有很多的人物造型。

  3.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板书)

  (1)设计造型

  引发学生思考: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选择材料

  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现代面具多用木头,还有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材料不同, 装饰方法也不同。根据材质可雕刻,可绘画,也可用纸浮雕的方法制作。

  (3)设计色彩

  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面具色彩丰富,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下面我们欣赏一些典型的藏面具吧,让我们测试,看看你对色彩与人物的特点把握如何!

  (4)动手制作

  制作方法:选、剪、折、弯、叠、挖、扣、贴、粘等等很多的手段。

  制作过程:①确定主题;②画出草图;③选材制作;④加工装饰。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了解制作过程,设计出富有个性的面具,体现出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4.体验、展示、交流

  (1)每组同学依次上台表演本组节目

  (2)师: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或者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节目的表演活动,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性格,展示所制作的面具。表演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感受面具表演带来的乐趣。从活动中了解了他人,了解自己。

  5.课堂小结

  (1)我们所做的面具是对环境的保护—废物利用;

  (2)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的感受,并且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

  (3)欢歌劲舞、交流情感。

  (六)教学评价: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正确的引导。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图形表现在农贸市场内的事物,大胆的想象添加构图,丰富画面。

  2.乐意用蜡笔和颜料作画,体验涂色的乐趣。

  【活动准备】

  水彩笔,纸,蜡笔,范例。

  【活动过程】

  1.激趣

  (1)师:“我们一起去逛了菜场对吗?今天呀菜场还是很热闹,有很多叔叔阿姨买菜卖菜,可忙了。你们还记得我们在农贸市场看到了什么了吗?有些什么人?什么东西?他们在干些什么?”

  (2)出示范例。

  师:看,这是老师在那里看到的一些好吃的蔬菜,还有一张是看到叔叔阿姨们在卖菜的样子,那么你们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物呢?”

  (3)鼓励幼儿绘画不同的.事物(蔬菜、水果、房屋、人物的场景等等)。

  (4)引导幼儿用各种图形组合,展开想象变化成物体形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评价作品

  (1)师:大家都来说说你的画里面都画了什么。

  (2)师:小朋友们将画贴到作品栏,可以请你的好朋友或你的爸爸妈妈来欣赏,告诉她们你们参观农贸市场看到的有趣的东西。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精选】07-28

美术教案[精选]09-24

【精选】美术教案09-26

(精选)美术教案09-16

美术教案[经典]09-17

(精选)美术教案08-31

(经典)美术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