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18 08:44:5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通用[5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小汽车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行驶的情况,知道过大的斜坡,会使汽车翻掉。

  2、通过实验记录养成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三人一组、板、积木三块。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 与幼儿讨论小汽车在什么情况下能够跑的有快又远。

  (2) 介绍记录方法。

  2、幼儿进行操作。

  3、讨论操作结果。

  教师:大家看了活动,很有收获,也有一些想法想和您交流。我们边回顾边交流好吗?

  杨:先说说设计这次活动的起因。现在的孩子不论男孩女孩都有小汽车,都玩过小汽车。从他们拥有的汽车档次来说有遥控的、装电池的赛车、最差的也是回力车。车有很多玩法却很简单。在玩得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多少知识经验。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引起幼儿开动脑筋去玩,同时获得有关汽车、摩擦力、惯性等方面的经验。养成记录总结的习惯。

  活动回顾:师生进行讨论

  教师和小朋友进行讨论怎样使我们的小汽车跑得又快又远。

  生1:用力推小汽车就跑的又快又远;

  生2:在斜坡上小汽车跑得又快又远。

  教师:孩子讨论的气氛特别热烈,情绪高昂,师生互动起来。

  杨:因为,我觉得这个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有话可说。在和幼儿课前非正式活动的讨论中,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这一活动内容的已有认识。现在,所研究讨论的问题正是幼儿自己提出的,也是幼儿很想了解的。

  教师:这正是体现了您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幼儿感性趣的事物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活动回顾:介绍记录方法,尝试记录

  请小朋友把汽车跑得情况记录下来。

  师:没有到红线的在红线上打 √ ,没有到绿线的在绿线上打 √ ,超过绿线的在红旗上打 √ 。这个 × 表示什么呢?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这次翻车了,就要在 × 上打 √ 表示翻车。介绍积木的'排列方法与记录结合起来。 红线 绿线 红线 绿线

  <<<123>>>

  教师:说实在的大班小朋友第一次尝试记录,大部分就能记录,很不简单。

  杨: 介绍表格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我在介绍的次序上做了简单的调整,从第二格红线开始讲起,逐步分析符号的意义,在和幼儿一同分析了前2格符号的意义后,让幼儿猜猜x符号的意义,增加了游戏的氛围也调动了情绪。特别是最后介绍圆圈的意义,运用排除的方法,带幼儿一次一次分析,帮助幼儿寻找最适合最正确的意义。这样幼儿的印象比较深,比较清晰。在第一次表格(较难)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更符合幼儿的水平。因此,效果较好。

  教师:一定要向您学习,学习您以孩子为中心的工作方法。因为第一次活动时,您发现了图表有问题,马上就进行了第二次修改。虽然部分孩子掌握的不尽如人意,导致我们老师对记录方法产生不同的意见。从这次活动中,我们发现只要从实际出发,挖掘孩子的潜力,就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再创造。

  教师:您现在觉得使用这张图表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

  杨:还有不足,横线标记,想改成竖线标记

  活动回顾:幼儿进行操作

  幼儿实际进行操作,教师在每组分别指导孩子,并且随时提醒幼儿记录,有问题时互相交流,使每个孩子都充分的活动。

  教师:孩子们玩尽兴了吗?愿意跟您回来进行讨论吗?

  杨:我觉得幼儿玩得很尽兴。因为,我给了他们充分的实验时间,大约有20 分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打断过幼儿的活动 。我给了他们活动时的自由空间包括活动空间和心理空间。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意外(没有考虑的)情况,我都没有给予否定或不理睬。始终是充满鼓励地说:“你可以试试”“再去拿一张记录表”“给你换一辆小汽车。”我始终认为教师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引导、激发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才是科学实验活动的最高目标。即便这个问题是教师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也不知道答案的。

  教师: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您并未生硬干预,而是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学习的行列中去,成为幼儿忠实的有能力的伙伴,与孩子一起探索、假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本身就是一种互相学习。我想我们老师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

  活动回顾:集体交流

  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记录图表,让幼儿指着自己的记录图表,说说在几块积木上跑的最快最远。

  生1:我是在搭第三块积木时,车跑得最快。

  生2:我是在搭两块积木时,车跑得最快。(这种回答最多)

  师:如果你们是小司机,喜欢在很高的斜坡

  上开车吗?

  生:喜欢。

  师:翻车也不怕吗?

  生:(情绪高涨)不怕。

  师:我们大班的小朋友都很勇敢,可是从很高的斜坡上掉下来会摔死的,车也会摔坏的。如果你出车祸,爸爸妈妈回伤心的,希望你们珍惜生命,不要在很高的斜坡上开车。

  教师:这一段交流促使孩子回顾、比较、梳理深化了记录活动,激发了孩子参与本次活动的热情。

  杨:在幼儿充分操作、记录的基础上,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结果进行小结。是希望幼儿把实验中的感性认识上升成理性的认识。用科学的方法推翻课前的假设——坡子越高车子跑得越快。并能把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运用到自己今后的生活动中。

  教师:您是否设计了后面的环节“在很高的斜坡上开车……”

  杨:幼儿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但尊重孩子的想法是我的宗旨,尊重不等于赞同。因此,我首先肯定了幼儿的勇敢精神。再引导幼儿珍惜爱惜生命,进行安全教育。这也是符合新纲要中的整合教育精神。把健康教育自然地结合进科学活动。

  教师:您在评价时,没有因为孩子们未按自己的思路回答问题而打断或不予理睬幼儿的讲述,而是引导幼儿珍惜爱惜生命,把安全教育融入到科学教育活动中。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杨:虽然有这个意识,也进行了尝试,但毕竟这是公开课中的意外情况,还是担心话题跑得太远,求稳的心态还是有的。

  教师:其实您还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如果出车祸了,爸爸妈妈会怎样?老师同学会怎样?这又是一个生成活动的好题材。

  活动回顾:教师的体态语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调平稳,手势不多,随着内容进行有张有弛。请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教师的手势作邀请状,而且不停地用手抚摩孩子让他们平静下来。

  教师:您的手势运用的特别好,使孩子能感受到爱、尊重。这充分体现您尊重幼儿、平等的对待幼儿的态度。

  杨:课堂气氛很热烈,幼儿经过充分的实验,都有很多信息想和老师、小朋友交流分享。这时请幼儿回答问题,点名已不能控制局面,因此,用幅度较大的手势,被请到的幼儿知道这请我。不知你们注意了没有,在我身边特兴奋的几个,我不听地摸他们的头提示他听听别人的意见。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垢的危害及简单的除垢知识;

  2、培养幼儿对化学小实验的操作兴趣,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白醋、水垢清除剂、玻璃杯、药匙、有水垢的热水瓶和新热水瓶各一个、用醋、除垢剂分别除垢一半的热水瓶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水垢,知道水垢对人们的危害

  ⑴幼儿观察瓶内的水垢,认识水垢

  教师手持有水垢的热水瓶和新热水瓶,请幼儿轮流观察两个瓶内的情况,说一说两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内附着的物体就是水垢。

  ⑵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还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见到过水垢?

  ⑶教师小结,讲述水垢的危害

  师:“这些粘在水壶和水瓶里的东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杂质和矿物质,在水中被加热、烧开以后变成的。水壶、锅炉烧水多了或者热水瓶、饮水机用时间长了会结成一层水垢。水壶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烧开,浪费燃料;水垢的'碎块如果被我们喝进身体里,会损害健康容易生病;工厂里的大锅炉如果不除水垢,还会有爆炸的危险。

  2、幼儿操作实验,观察除垢的过程

  ⑴幼儿观察玻璃杯中的液体:无色、透明,闻一闻气味,知道杯中的液体是白醋。

  教给幼儿闻液体的方法:一只手扶住杯子,另一只手在杯口轻轻煽动,再用鼻子闻煽动的空气。

  ⑵幼儿观察盘中的水垢:黄色的、粉状或块状

  ⑶让幼儿用药匙把水垢放入白醋,观察发生的变化。

  ⑷幼儿讲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⑸教师小结: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会产生气泡,渐渐变小,这种变化叫化学反应。

  3、观察用醋、除垢剂分别除垢一半的热水瓶各一个,知道除了用醋,还可以用专门的除垢剂来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4、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种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种最省力最好用。

  评析:

  该活动属于“演示—操作式”的设计。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回忆、讨论来帮助幼儿认识水垢,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发现。活动的重点在于幼儿发现有关的现象,而不在于给幼儿正确的答案。其中,例举两种除垢方法,启发幼儿进一步探讨除垢方法的设计不错。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几种气味,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能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给气味瓶找朋友活动,判断气味,学会正确闻气味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我闻到的气味 活动目标

  1、感知几种气味,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能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给气味瓶找朋友活动,判断气味,学会正确闻气味的方法。

  3、喜欢阅读画面,感知鼻子的有趣用途。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不同的气味。

  2、物质准备:

  ——密封但有气孔的“气味瓶”若干(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风油精、酒、醋等);

  ——用空气清新剂在教室里喷出一个清香的空气环境。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每组一盒彩色笔。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弥漫着香气的活动室,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教室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吗?你是怎么知道教室里香喷喷的呢?

  教师:你还用鼻子闻过什么味道?

  2、进一步感知鼻子的'用处。

  ——出示气味瓶,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这里有许多有趣的瓶子,不打开盖子有什么方法能知道里面藏了什么吗?

  ——幼儿闻气味瓶,学习闻气味的正确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不要将鼻子直接贴近瓶子,而是用手轻轻将味道扇进鼻子。

  ——教师:你闻到了什么味道?猜猜瓶子里是什么?

  3、给气味瓶找朋友。(尝试气味与气味源匹配) ——教师(出示香水、风油精、酒、醋):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味道?

  ——教师(出示气味瓶):气味瓶里也装着这些东西,请你闻一闻,然后,把气味瓶送到和它一样味道的朋友那里去好吗?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并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闻气味。

  4、讨论鼻子的用途,感知各种鼻子,知道鼻子的奇妙用处。

  ——教师:你的鼻子能闻出香水、醋、酒的气味,你的鼻子还能闻什么气味?

  ——教师:我们的鼻子用处可真大,动物的鼻子有什么用呢?

  ——师生共同阅读幼儿用书,感知人和动物(大象、猪、狗等)的鼻子,请幼儿给画面人物和动物的鼻子涂上颜色,说说,他们的鼻子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鼻子有什么用?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爱养蚕,初步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及喂养方法。

  2、乐意收集蚕宝宝的食物并主动照料蚕宝宝。

  3、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蚕宝宝若干条,院内有桑树。

  2、收集有关蚕宝宝的资料。

  3、课前准备桑蚕丝制成的各种用品图片:蚕丝被面、蚕丝围巾、蚕丝裙子等等;

  活动过程:

  1、组织小朋友欣赏各种桑蚕丝制品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欣赏美丽的花裙子、围巾、被子等各种桑蚕丝制品图片。

  提问:“这些用品好看吗?知道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吗?”

  小结:这些漂亮的衣服和生活用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蚕宝宝吐出的丝纺织出来的。叫做桑蚕丝制品。

  2、出示蚕宝宝,观察外形特征:

  师:“这是什么?蚕宝宝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师:“蚕宝宝摸上去什么感觉?”(软软的,凉凉的,没有骨头。)

  师:“蚕宝宝吃什么呢?”

  3、外出采摘桑叶活动。

  师:“桑叶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绿色,椭圆形,旁边有锯齿。)

  4、师幼共同讨论蚕宝宝的喂养方法。

  教师:“怎样喂蚕宝宝呢?摘来的桑叶可以直接喂食吗?”

  讲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蚕宝宝特别爱干净,喜欢吃新鲜、干净的桑叶。所以采摘新鲜的桑叶后,还要用干净的软布或卫生纸,将桑叶的.正反两面都擦拭得干干净净后给蚕宝宝吃。

  教师示范擦拭桑叶的方法。小朋友一起擦拭桑叶。

  5、教师:“我们把蚕宝宝放在什么地方养呢?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准备一个大而干净的纸盒,将桑叶铺在盒底,把蚕宝宝轻轻地放在桑叶上。

  6、观察活动:蚕宝宝吃桑叶和解大便。

  师:“蚕宝宝是怎么吃桑叶的?”

  小朋友一起来学一学。

  师:“蚕宝宝吃桑叶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的声音)

  较长时间观察:蚕宝宝吃桑叶很快,一下就吃个大洞。

  师:“蚕宝宝怎么解大便的?从什么地方解?大便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7、师幼讨论照料蚕宝宝的方法:

  师:“养蚕宝宝除了要给它找吃的并喂养它外,还要注意讲究卫生,要及时把已经干了的桑叶和它的大便换掉。换的时候能用手吗?为什么?这些事情由谁来做呢?是大家一起去做吗?”

  师引导孩子们通过讨论协商分组定时照料蚕宝宝。

  周末时请家里附近有桑叶的小朋友将蚕宝宝带回家饲养,周一时带来。

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能运用谈话、统计等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车并与同伴交流。

  2、认识车的品牌,会区分客车、货车和特殊车辆,了解车的基本功能。

  二、活动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玩具汽车带来幼儿园。

  三、活动过程:

  1、让幼儿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汽车与同伴交流,说说自己喜欢哪些车并说说为什么?

  2、请一些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汽车。

  3、出示统计表格,介绍统计表格的填写方法:(统计表格附后)

  将自己喜欢的.车的图片或照片剪下来贴在表格的第一栏,颜色一栏可直接用涂色表示,品牌一栏可用绘画的方式或直接将品牌标志剪下来贴上,在车的类型一栏,可直接进行选择,红色表示特殊车辆,蓝色表示客车,黄色表示货车,车的功能一栏可用绘画或剪贴的方式。

  4、幼儿各自填写自己喜欢的车的档案。(可为每个孩子提供3张表格。)

  5、档案展示。

  附:《我喜欢的车的档案》

  我喜欢的车

  车的颜色

  车的品牌

  车的类型

  车的功能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科学教案(精选)10-09

科学教案(经典)10-11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