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18 10:03:0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6篇(实用)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6篇(实用)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时段影子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线有关。

  2、能有始有终做好观察记录。

  活动准备:粉笔等。

  活动过程:

  1.、观察上午的人影:

  教师带领幼儿到操场上,幼儿两两组合,选择一个地方站立,用粉笔画下对方的人影,并在人影旁边写上两人的名字。

  教师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幼儿完成记录人影的任务。

  2、观察中午的人影:

  记录的方法同上午。幼儿在上午记录的人影旁边记录中午的人影,并进行比较。

  教师提问。

  ——“你们有没有发现中午的影子和上午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幼儿讨论,教师倾听幼儿的'解释并进行辅导。

  3、观察下午的人影:

  同样的方法记录下午的人影。

  ——“为什么三次记录的情况不一样?”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并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

  2.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3.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绘本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

  难点:用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了故事中知更鸟等几种鸟类的特征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操作材料“一寸虫”、动物图片若干、签字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见过草丛吗?在草丛里有许多有生命的东西,谁来说一说你在草丛中都见过谁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好朋友,你们找找看它是谁呀?(一寸虫)他为什么叫一寸虫呢?一寸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一寸到底有多长呢?

  (二)出示一寸虫,引发幼儿测量的愿望

  1.师:出示一寸虫教具讲故事《一寸虫》

  2.提问:知更鸟它要做什么呀?你觉得一寸虫能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

  4.幼儿尝试测量知更鸟的尾巴(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测量尾巴的长度。)

  5.幼儿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并通过PPT动画操作,验证测量结果。发现测量结果

  6.教师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三)结合故事情节,测量小动物的身体各部分的长度

  师:知更鸟知道自己钟爱的尾巴有三寸长,就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都知道一寸虫有数学家的脑子。看看谁来了呢,你认识吗?它们都钟爱自己的什么地方?(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身体)请一寸虫来量一量。

  2.幼儿进行测量活动

  师:孩子们这三只动物钟爱的地方已经在我们的桌子上了,请你自己一人拿一个一寸虫来量一量有多长。

  3.幼儿验证自己测量的结果(在大屏上出示一寸虫测量的答案)

  师:说一说你量的是几寸?我们来看看和一寸虫量出来的答案一样吗?

  (四)结合故事结尾,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如何测量歌声

  1.提问:孩子们一寸虫又碰见了谁呀?猜一猜夜莺会让一寸虫量什么呢?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夜莺歌声的长度

  师:夜莺对一寸虫说:“量我的歌声,如果你量不好,我就要吃掉你。”这歌可怎么量呢,你们会怎么量呢?

  (五)结束部分,测量游戏

  1.提问:树林里的动物们都有自己钟爱的地方,你钟爱自己的哪里呀?

  2.请你找个朋友一起,在咱们班的教室里找一个可以测量的工具,然后测量一下朋友钟爱的地方,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方法并不正确,结果并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使幼儿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使幼儿掌握了新方法,积累了新经验的目的。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比较大、中、小,知道大狗、中狗、小狗的体型差异。

  2、根据狗的体型大小,提供相应的生活用品。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物体的大、中、小。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狗的体型大小,正确匹配大、中、小的生活用品。

  教学准备:

  1、大狗、中、小狗的图片。

  2、大、中、小的饭碗的图片。

  3、大、中、小的勺子的图片。

  4、狗骨头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吧!

  播放磁带《一只哈巴狗》

  师:宝贝们,音乐好听吗?音乐里出现了一只小动物,是谁呀?(小狗)

  二、认识大狗小狗

  师:今天狗兄弟也来我们班做客了。(出示三只狗)

  师:宝贝们看看这三只小狗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自由回答)

  师:哦,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师:这是大狗,我们跟大狗宝宝打个招呼吧!

  师:这是小一点的狗宝宝,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吧!

  师:这是最小狗,我们跟最小的狗宝宝打个招呼吧!

  小结:狗兄弟里面有大狗宝宝,小一点的狗宝宝,最小的狗宝宝。

  三、给狗宝宝分餐具

  师:狗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了,我们要请狗宝宝们吃饭,你们知道吃饭要用什么餐具吗?(碗,盘子.匙子)

  师:宝宝们真聪明,你们看,这是什么?(碗)

  师:这三只碗有什么不一样吗?(大小不一样)

  师:大狗用大碗,小一点的`狗用小一点的碗,最小的狗用最小的碗。

  师:这是什么?盘子。

  师:这三只盘子一样大吗?一只大,一只小一点,一只最小。

  师:那么有请小朋友吧这三只盘子送给狗宝宝。

  师:大狗用大盘子,小一点的狗用小一点的盘子,最小的狗用最小的盘子。

  师:这是什么?(勺子)

  师:这三只勺子是一样大的吗?(不一样)

  师:一只是大勺子,一只是小一点的勺子,一只是最小的勺子。

  师:我们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这三只勺子送给狗兄弟们。

  师:大狗用的是大勺子,小一点的狗用的是小勺子,最小的狗用的是最小的勺子。

  四、送肉骨头给大狗和小狗

  师:谢谢小朋友,狗兄弟今天真高兴,它们还有很多的兄弟要来和你们一起玩呢,你们看谁是大狗谁是小狗?

  师:今天我们要请狗兄弟吃肉骨头,你们蓝子里有很多的肉骨头,请你们把大骨头送给大狗吃,小骨头送给小狗吃。

  五、游戏表演《一只小花狗》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能知道大概时间。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

  2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本文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水后和没有吸水的纸有什么不同?

  ④观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还有哪些现象。

  3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擦桌子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延伸: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懂得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光照镜子能产生反光的现象,能够正确使用手电筒照镜子,在墙上找到完整的光斑。

  2、能够两人合作,摆弄镜子和手电筒,探索光斑的放大缩小和光斑的移动。

  3、尝试用简单、科学的方式记录探索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使用手电筒照镜子,在墙上找到完整的光斑,并能两人合作。

  难点:在探索光斑的形状,大小和移动后,能进行科学的记录。

  活动过程:

  一、探索如何产生反光现象。

  1、老师用一只手电筒照镜子,请小朋友观察现象,发现反光,认识光斑。

  2、你可以照出光斑吗?小朋友操作反光。

  3、请小朋友一起完成记录表《如何正确反光》 正确排列小朋友的方位,镜子和手电筒的方位。

  4、跟着音乐在地板,墙面,天花板照出反光。

  二、探索光斑的形状,大小和移动。

  1、你知道光斑的形状吗?圆形的镜子反光出来的光斑是什么形状的?猜测并验证。

  2、请小朋友观察方形,心形镜 子照出来的光斑的形状。

  3、完成记录表《光斑的形状和什么有关》 光斑的形状和镜子的形状有关。

  4、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合作来操作反光,引导幼儿注意镜面一定要对着反光的墙,手电筒光线照射在镜子里。

  5、请小朋友两个为一组进行合作,拿小镜子在蓝色靶的纸板上照到光斑,并请小朋友们想办法放大和缩小光斑,获得靶中的分数。

  将光斑放到最大得10分,光斑缩小的到最小也得十分。

  6、请幼儿说说光斑是如何放大和缩小的。

  7、完成记录表《光斑的大小》。

  手电筒和镜子距离远,光斑变大;手电筒和镜子距离近,光斑变小。

  8、出示探索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和正确填写记录表《光斑的'移动》。

  根据记录表的要求,分别移动镜子和手电筒,记录光斑移动的方向。

  9、请小朋友两人合作,完成随机的两个记录表,完成后粘贴到大的记录表,并进行小结。

  三、利用光斑的移动玩光斑轨迹。

  1、小朋友玩光斑的轨迹图一(折线轨迹)。

  2、成功的小朋友可挑战轨迹图二(曲线轨迹)。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青岛版P2~P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科学知识:

  一、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病毒的资料

  学生准备:

  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猜想假设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

  1.教师讲解.

  (四)、展示交流

  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五)展示交流

  5.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6.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六)、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11

科学教案(精选)10-09

科学教案(经典)10-11

【经典】科学教案10-15

科学教案04-06

(精选)科学教案08-17

【精选】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经典】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