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3 10:30:31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层层推进的论证方式,体味平实、亲切、自然的语言

  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自我、规划自我人生目标和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深邃的道理——人要克服惰性,增强意志力,战胜困难,去取得各方面的成就

  讲课类型:教读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综合运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名言指路,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以下的名言:(打开幻灯片1:名人名言)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傅雷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苏东坡

  人的一生将会经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面对它,我们是退却,还是勇往直前、逆流而进?朱光潜先生的这篇文章会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最有益的启示和最大的力量。

  2、(打开幻灯片二:标题与作者幻灯片三: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朱光潜,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等职。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西方美学史》等。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打开幻灯片四:问题)

  (1)文章大致写什么内容?

  明确:整篇文章的结构非常严谨:采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方式,先是从自我作诗填词谈起,逐步推进,依次谈到了人的自身本质、历史名人、当今社会、中华民族的发展等,用很平实、亲切、自然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生中一个抽象、深奥的道理:人要克服惰性,增强意志力,战胜困难,去取得各方面的成就。

  (2)全文结构思路如何?请简要概括。

  明确:(板书)

  (3)找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三探索、研讨

  1、作者从自己的、学作诗填词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感悟?

  提示:可以在文章的第2段中找到答案

  明确:①“我的毛病确是在没有下过力……只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

  ②“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3、“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是什么?

  提示:可以围绕人应该克服惰性,有坚强的意志力,不怕吃苦这方面谈

  明确:人要敢于追求,敢于克服困难,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

  4、为什么人应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提示:可以从人的本身,历史的角度,现当今的角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角度结合起来去谈

  四课后作业

  1抄写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要求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2熟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结构特点和层层推进的论证方式。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二品读鉴赏,各抒己见

  1、理解“人生来是精神所附丽的物质,免不掉物质所常有的惰性。”这句话的含义

  指导: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因此具有一般物质所具有的惰性。而人又是有思维、有精神的,这就是人与其他物质的不同。

  2、“我觉得这几句话最沉痛,最伟大”,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指导:从上文孔子的话,作者认为自己不是鸟兽,是人,是人就应该有改革世界的抱负,就应该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雄心,所以作者觉得这几句“最沉痛,最伟大”。

  3、作者认为,人如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就会“失去最高生命的价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以结合着文章的第4段以及文章中从人本身、历史、现当今社会、国家民族的角度正反两方面去谈。(集体朗读,回答)

  三联系实际,展开讨论

  1、根据课文,弄清楚“抵抗力”的特定内涵。从生活、学习、社会、自然、自身等各个层面去发现列举为我们平时所碰到的所忽略的各种“抵抗力”。

  2、你认为自己面对各种抵抗力的时候,那些做法是符合课文的精神的?那些不是?

  3、就自己面对各种抵抗力的态度,你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能就某一方面说说吗?

  4、今后再面对那些抵抗力的时候,你打算怎么办?为什么?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课后,你对“认识自己”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提示:重点在题目的寓意(即主题),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目的。

  2、意志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心理要素,也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圆满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遇到了抵抗力,懂得怎样去战胜困难,懂得怎样去取得各方面的成就。

  附注:板书

  一(1~2)提出中心论点: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引论)

  二(3~9)正反举例论证中心论点。(本论)

  三(10)号召青年们要明白责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结论)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养成良好的诵诗词的习惯

  3、通过背诵,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美,学会善于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教学重点]

  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养成良好的朗诵读诗歌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中国的月亮“一片冰心”,她寄托古往今来诸多文人雅士的美好情感。也有人说,随意拾起一本古诗文的书,轻轻摇晃,哐哐当当地能掉下好几轮的明月。今天我们一起拾起苏轼那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明月”。

  二、推进新课

  (一)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宫阙琼楼绮户婵娟不胜寒丙辰(板书)

  请一名同学朗读,强调读准字音的要求。

  (二)读准节奏

  2.幻灯片展示节奏划分。听名家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分析新课

  (三)读出情感

  3..师生共同探究词人的情感变化。

  由此引出小序内容并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打出幻灯片)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秋节。当时作者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

  4.全班齐读后教师点拨诵读诗词的要求:(打出幻灯片)

  ①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②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③有感情。

  5.分析上阙

  明月什么时候才有呢?我举着酒杯仰问青天。不知天宫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驾乘着长风回到月宫,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宫殿,太高太寒冷了,让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人摇动,那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好呢?

  明确:上阙主要写:把酒问月。对宫阙(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

  情感变化:悲伤—矛盾—无奈(板书)

  第一次朗读比赛:推荐两位男女同学朗读比赛。

  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须读出矛盾的感情。

  师范读,并请学生在老师范读后,再次朗读。

  6.分析下阙

  月亮照过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照进了雕花的窗户,照着失眠的人。月亮对人世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变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只希望亲人能健康长寿,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月色。

  明确:下阙主要写:对月怀人。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情感变化:埋怨—释怀—祝愿(板书)

  第一次朗读比赛:推荐两位男女同学朗读比赛。

  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须读出埋怨和释怀后豁达的感情。

  四、师小结

  这首词通过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五、课外拓展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师生共同体悟苏轼的豁达。集体诵读本首词。

  六、拓展延伸

  从这首词中,你在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啊,请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逆境以平常心去面对逆境。如果我们能好好的对待逆境,那么他将会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七、旧词新唱

  共同欣赏音乐《明月几时有》

  八、结束语:

  音乐很美,词也很美,明月不老,经典永垂不朽,今天我们以月开头,在课的结束,我也借着苏轼的这一轮圆月,祝愿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们花常开,月长圆,幸福常在。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

  3、人生有太多不如意,学了这首词后从中受到哪些启发?谈谈自己看法。(200字左右)

  板书:

  上阙:把酒问月:悲伤—矛盾—无奈

  下阕:月下怀人:埋怨—释怀—祝愿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课题 :习作四:记一次体育活动

  教学课时 :2课时 主备教师 李丹

  教学目标 :

  1.要求学生通过对运动员和观众动作、表情、语言的描写,将场面写细致,做到有详有略,把比赛情节再现。

  2.把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写出来。

  3.要求学生学习评价和修改习作。学会修改习作的方法,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确定作文中心,写清难忘的体育活动是什么,为什么难忘,自己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或者留下怎样深刻的记忆。

  教学准备及手段

  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 在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曾经阅读了一组明星事迹的文章,他们的顽强拼搏精神为人们深深感动。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参加的体育赛事获的经历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要求学生通过对运动员和观众动作、表情、语言的描写,将场面写细致,做到有祥有略,把比赛情节再现。

  2.要求学生学习评价和修改习作。学会修改习作的方法,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

  三、提示习作方法:

  1、用侧面描写你经历的赛事。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3、习作引路

  记一次阳光体育活动

  十月的第三周是我们金陵小学的“阳光体育健身”活动周,星期五下午则是五六年级的活动日。

  那天下午,我们早早地带着小凳子跟随同学们迫不急待的跑到操场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有说有笑,整个操场顿时热闹了起来。老师安排我们坐下,运动员在前,我们这些啦啦队员们坐在后面。六年级的比赛项目有:男子单摇、女子单摇、男子1000米、女子1000米当然还有最激动人心的集体项目:跳大绳。

  比赛前,运动员们忙着热身,裁判员则忙着准备比赛用的器材。场下的同学们一个个都伸长脑袋,翘首企盼比赛快点开始。我和另一名同学讨论我们班能不能得第一。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比赛开始了,首先是跳绳、踢键子和跳大绳,运动员们个个卯足了劲,使出了浑身解数,谁也不甘落后为班级争光。接着是男子1000米跑步,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运动健儿们都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只见我们班的蒲成磊同学有力地摆着双臂,两条腿飞快地交替着,速度快的像一只猎豹;我心里高兴极了,可是到了第二圈,他的脚步有些零乱了,速度也不如刚开始那会儿,渐渐地,他与其他对手已拉开了一段距离,他落后了,排到了第五位,只有两个同学还在他的后面努力地跑着,我的心里很着急,在场下拼命地喊着“加油”。跑到第四圈时,好几个同学的体力明显不支了,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有的甚至开始一步一步往前挪,这时,刚才那些排位靠后的同学反而加快速度,渐渐超过了前面的同学,他们胸前的红领巾和背上的号码布随风飘舞,好象在为他们加油助威,场下的啦啦队更是喊得卖力:“加油、加油……”。虽然运动员们热得汗流浃背、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但是场下啦啦队的加油声,好像使他们忘记了疲惫,更加坚定了目标,拼命得向前冲去。

  比赛结束了,我们班没有取得第一名,大家都觉得非常遗憾。但是老师对我们说:“名次得第几无所谓,重在参与,最重要的是咱班的每个人都尽力了,所以我们不后悔。”

  比赛过去了很长时间,但运动员们在场上激烈拼搏的.场面时常在我的脑海激荡。是的,我应该学习他们为了实现理想而勇敢拼搏,不懈努力的精神,用这种精神指导我的学习与生活。

  四、指导修改习作:

  1、朗读习作:推荐有代表性和有特色的作品朗读,看那些地方写得清楚,生动,感受写作深刻感人。那些地方尚存不足,需要修改和完善。

  2、学生自评:朗读自作的同学自我评价。说说自己对这片作文哪些地方最满意,认为最有新意、最深刻,那些地方需要修改,引导学生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师生评价:看文章内容介绍是否明白、生动,是否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了感受,在评价中分享他人习作看到来的快乐。

  4、师生互改:老师给学生面改,学生相互交换修改。

  5、誊抄成文

  板书:

  记一次体育比赛

  1.结合自己参赛的经历来写。

  习作要求 2.力求做到有点右面,详略得当。

  3.把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写出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4、说说写写——留言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美丽秋景图。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谁准它?

  (3)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4)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5)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3、第三部分。

  (1)审题:指名读。

  (2)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

  (3)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

  (4)写一写。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指导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

  3、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

  4、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驾结构和布局。

  5、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6、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5)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以曲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毛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6)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7)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8)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意:今天我们学生“斜撇”和“长撇”的运笔方法。

  2、教师书写斜撇和长撇,指导运笔方法。

  斜撇,从竖中线稍右起笔,向左底角线撇出,笔锋有略向左上提起之意。学生练习写斜撇。

  长撇,起笔同悬针竖,下行到横中线下向左撇,提笔出锋,悬空收笔。学生练写长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1、审题。

  (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

  (2)学生自读范例。

  2、指导

  (1)教师谈话:“留言条”就是用书画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离开某个地方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写“留言条”。

  (2)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讨论。

  (3)汇报交流:写清给谁看的,写清留下的话,还要写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指名说格式:

  ①先写条子留给谁,称呼要顶格写。②再写具体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③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边写。再另起一行靠右写日期。

  (根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纠正。注意礼貌用语)

  3、打开作业本,试写留言条。(注意格式)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听写生字。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知"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吧!

  二、走进"小孙悟空",感知它的神通广大

  1.指名读课文第5-11自然段。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的话介绍-下这个"小孙悟空"。

  (2)"小孙悟空"是怎样帮爷爷治病的?

  3.学生自读自悟,再小组合作、探究。

  4.全班汇报。

  (1)"小孙悟空"像小蚂蚁似的,是个微型机器人,靠电脑控制。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1自然段。

  (学生用文中有关语句回答)

  5.学生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讨论:神话中的`孙悟空和文中的孙悟空有什么不同?

  (1)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文中描写晓蒙心情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3)全班归纳、。

  三、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2.说说"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课后收集一些有关现代高科技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四、课堂

  1.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解疑。

  2学生一下自己在学习中的方法和收获。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小学教案05-30

【经典】语文教案11-08

语文教案[经典]11-29

(经典)语文教案12-11

(精选)语文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