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27 09:01:5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必备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必备10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在欣赏中初步感受古代石刻质朴、单纯的形式美。

  2、乐于尝试简单的雕刻工作,并在雕刻、拓印的探究中体验创作的欢乐,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3、基本能正确使用刻画、拓印中的工具材料,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泥块、刻刀、红黑油墨、幼儿护衣与幼儿人数相同。高丽纸若干。

  电脑、投影、音乐:原始欢快的、舒缓的。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石刻画,感受质朴单纯的形式美。

  老师点击幻灯出示一幅羊的画面。(定格一副石刻作品进行对话)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这些画和我们的画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刻在石头呢?”(引导幼儿知道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师小结:很久很久以前没有纸和笔,可是人们又很想把看到的、喜欢的东西画下来,怎么办呢?他们找来了工具,有铁锤、石斧,用尖尖、硬硬的东西当笔,岩石当成纸,有的敲有的磨,大岩石上就留下了他们喜欢的各种东西。经过了很多很多年,这些刻画被风吹过、被雨淋过,但还是留在岩石上,所以我们现在的人依然能够看见、欣赏这些刻画。

  师:“猜猜他们除了喜欢这些,还喜欢什么呢?”

  二、幼儿欣赏石刻幻灯,营造艺术感受的氛围。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些刻画吗?

  三、展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泥刻创作。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刻画自己心里喜欢的东西呀?”

  “你喜欢什么?”

  师生共同围在一大块的泥块边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岩画都是刻在岩石上的,可是这些岩石太重,而且太硬,小朋友力量还不够大,刻不动,所以田老师就带来了软一点的.泥块,让我们小朋友在泥块上不同的地方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刻画用的刻刀(展示刻刀),它可以帮助我们刻画出各种喜欢的东西(边说边示范刻法)。

  四、幼儿创作,老师鼓励幼儿大胆刻画。

  (放悠远、神秘的背景音乐)

  五、幼儿相互欣赏??泥刻画并学习拓印的方法。

  师:“我们刻了这么多漂亮的画,你们想不想把刻出来的画送给爸爸?想不想送给妈妈?想不想送给爷爷奶奶?想不想送给好朋友呢?可是这里只有一幅画怎么办呢?你们看老师可以把一幅画变成很多幅。”(边说边示范)。

  可以引导幼儿用红黑两种不同的颜色来拓印不同效果的画。

  六、幼儿自由选择颜色拓印自己的画。(放轻松的音乐背景)

  七、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相互欣赏,并赠送自己的拓印画。(非洲音乐)

  活动反思:

  通过本堂课我发现幼儿在亲自作画时非常的高兴,和同伴相互合作的很好,也很团结,更是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到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我认为只要一堂课满足孩子的需求,完成了一堂课要达到的目标,那么也就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鱼感兴趣,喜欢观察鱼。

  2. 能用简单的方法作画,会选用不同色彩涂色。

  教学准备:

  1. 多次观察欣赏金鱼或海洋世界各类鱼。谈谈鱼的初浅知识。

  2. 印好鱼的图案,上有鱼鳞的花纹,宜用较大纸幅,示范用的已经涂好颜色的彩色鱼。

  3. 各种颜色蜡笔。

  教学过程:

  1. 引导谈话

  (1) 提问:你们看过鱼吗?喜欢他们吗》他们身上有什么?

  (2) 出示示范图案:讲讲这条鱼的身上有哪些美丽的颜色。

  (3) 出示未图色的鱼的.图案,让幼儿 2张图画上的鱼进行比较,发现未图色的画不如涂过色的美。

  2. 示范与讲解

  (1) 给每片鱼鳞涂上美丽的颜色,提示幼儿尽量顺着一个方向来回涂,使颜色均匀。

  (2) 要给鱼宝宝穿上花衣服,就要用不同的颜色。涂满1片鱼鳞后,换一支蜡笔。

  3. 幼儿涂色

  (1) 提醒幼儿尽量将一种颜色涂在1片鱼鳞中,不涂到边线外。

  (2) 启发个别能力差的幼儿掉换蜡笔,选择不同的颜色。

  延伸:

  在角落活动中,可继续进行图色,待积累一定数量的彩色鱼后,师生合作把两条鱼对贴,并粘在绳子上,穿挂在室内,是很好的装饰内容。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孩子们非常喜欢用废旧的纸箱做游戏,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爱好设计这一活动旨在利用废旧纸箱锻炼孩子们的身体,既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又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运用纸箱锻炼幼儿的爬和平衡的能力。

  2、鼓励幼儿勇敢地参与活动,培养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纸箱(苹果箱)

  2、地雷(用报纸团成)

  3、纸篓(4只)

  活动过程:

  —、纸箱连接成小火车,幼儿随音乐进入场地

  1、师: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小小解放军”的游戏。

  2、幼儿听音乐进行队列训练。

  3、辅助练习:①了望、②摇船、③燕式平飞、④高抬腿

  二、纸箱游戏的.练习

  1、背好行李(苹果箱)出去演习。

  2、第一次演习(练习爬)。

  ①你们看这里有条河很深,我们怎么过河呢?

  ②请幼儿自由商量,教师进行启发幼儿说出用背上的纸箱折平摆放在河面上搭成一座桥。

  ③幼儿压平纸箱搭成桥。

  ④请幼儿做示范,教师分析动作,提出指导要点,(两手撑地,两膝着地,手脚协调)幼儿进行练习二次。

  3、第二次演习

  ①现在我们又遇到了沼泽地了。

  ②教师指导:脚踩砖块上快速向前跑要踩在砖块上快速向前走,幼儿练习二次。

  4、第三次综合演习(排地雷)

  ①刚才我们进行了演习,现在有一个任务,沼泽地里有许多“地雷”要我们去排除。

  ②幼儿想办法排地雷要求不能掉到沼泽地下去,站在砖块上弯腰拾地上的“地雷”,爬过桥把地雷放到安全区。

  ③幼儿进行比赛,弯腰拾地雷不能掉到沼泽地下去在爬过河把地雷放到安全区。

  三、放松活动:

  1、幼儿互相欢呼胜利的喜悦,教师对幼儿进行表扬与鼓励。

  2、幼儿听音乐互相做“捶背”操。

  延伸活动:在体育活动区角中提供各种大小不同的纸箱,让幼儿进行各种动作及体能的练习。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在幼儿对固定搭配有了充分经验后,引导幼儿去发现探究颜色深浅与量的多少有关。

  2、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3、 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重点:通过操作实验探究颜色深浅与两色间的多少有关:黄多蓝少变出的颜色浅;蓝多黄少变出的颜色深。

  难点:调配出深绿与浅绿。

  活动准备:1、一棵大树(前一变色活动中,幼儿用黄色与蓝色混色涂出的树叶,张贴在树枝上);两棵供幼儿涂色用的大树。

  2、每组操作材料:玩具针筒、透明杯每人两份;黄、蓝颜料水及标签若干份;抹布。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发现现象,质疑猜测。


  1、 教师出示张贴的大树,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绿叶有深有浅。


  2、 教师提出疑问:你们都是用黄色与蓝色变出来的,怎么绿叶会有的深有的浅,你们猜猜可能会是什么原因呢?


  3、 幼儿猜测。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测在表格上做记录。


  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1、 获得实验方法。


  (1) 了解实验材料


  (2) 幼儿猜实验的方法


  (3) 教师边引边演


  (4) 归纳实验步骤


  2、 亲身操作实验。


  3、 呈现实验结果。


  4、 比较归纳,得出结论。


  三、给大树妈妈装扮春装和夏装。


  鼓励幼儿用调配出来的'深绿去装扮夏装,浅绿色去装扮春装。


  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颜色的固定搭配有深浅现象。


  教师提出疑问,引发幼儿猜测其中的原因。


  以表格来帮助幼儿梳理思路,即呈现实验的目标。


  从材料出发,鼓励幼儿猜想实验可以怎么做?一方面可以发散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敢想;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精神:敢想、敢尝试。


  运用观察、比较法,教师帮助幼儿归纳提升知识经验。


  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能够理解故事内容。

  2、能够复述故事中的重复对白。

  3、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与人共享。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小姑娘、小羊、小鸟、小狗、小猴的头饰若干。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逐一出示故事图片,猜想故事内容。

  师:孩子们看一看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让幼儿大胆想象,并给与鼓励。

  (二)欣赏故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请幼儿边欣赏故事边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想,初步了解故事。

  2、教师对故事进行简单地提问。

  师:故事中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分段欣赏故事,体验故事情感。

  出示教学挂图,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

  1、第一段(田野里有一座小房子--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房子?房子里住着谁?小羊见了小姑娘的房子是怎么说的?还有哪些动物也这么说?小姑娘听了心里怎么样?

  重点引导幼儿说出重复语句"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

  2、第二段(从快到中午了--多神气)师:小动物想做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小姑娘为什么不愿意让他们进房子里玩?最后她开心吗?为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原话回答问题。

  3、第三段(从小姑娘悄悄--结尾)师:小姑娘最后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愿意让小动物到她家玩了?大家一起玩,小姑娘心情怎样?

  小结:让伙伴们分享自己的快乐才开心!

  4、请幼儿为故事起名字。

  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大胆的给故事命名。

  (四)扮演角色,复述故事。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表演小动物与小姑娘的对话。

  小结:只有懂得和朋友们分享,才会获得更多快乐。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家长主动邀请孩子的好朋友到自己的家中做客,为孩子创造友好相处的机会。

  2、区域活动:将角色头饰放在表演区,让幼儿自由表演。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的一些方法。

  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探索结果。

  3.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愿意大胆分享自己的实验方法及结果。

  难点:能够在观察、探索过程中发现并总结出区分生、熟鸡蛋的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生、熟鸡蛋每人一份,PPT 课件,记录帖(粉、蓝),塑料碗 4 个,手电筒 4 个,少量食盐,勺子 2 个。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各种蛋的名称及鸡蛋的结构。

  活动过程

  一、猜测游戏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一)出示生、熟鸡蛋,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教师提问:

  (1)小鸡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

  (2)什么样的鸡蛋能孵出小鸡?

  (3)老师手中有两个鸡蛋你能够分辨出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吗?

  2.幼儿大胆猜想表达,教师进行梳理归纳。

  (二)讨论生鸡蛋和熟鸡蛋的特点。

  教师提问:

  1.生鸡蛋里面是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出示 PPT 小结。

  2.熟鸡蛋里面是什么样子?

  幼 儿 自 由 发 言 后 , 教 师 出 示 PPT

  小 结 。3.教师提问:如果在不打破鸡蛋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分辨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呢?(幼儿大胆猜想)

  二、实验操作探索。

  (一)介绍实验操作方法。

  1.利用旋转区分生蛋、熟蛋。(引导幼儿大胆的转动两个蛋宝宝。) 教师提问:(1)为什么有的蛋宝宝转的快,有的转的慢?

  (2)生鸡蛋和熟鸡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运用盐水分辨熟蛋、生蛋。(观察生蛋与熟蛋在盐水里的结果) 教师提问:(1)生鸡蛋放在盐水里会怎么样?

  (2)熟鸡蛋放在盐水里会怎么样?

  3.利用手电筒分辨生蛋、熟蛋。(观察在黑暗的环境下手电筒照射鸡蛋时发生的现象)

  教师提问:

  (1)生鸡蛋在手电筒的照射下会怎么样?

  (2)熟鸡蛋在手电筒的照射下会怎么样?

  (二)幼儿自由选择实验方法进行验证操作。

  1.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并引导幼儿进行标记。

  2.观察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三)教师小结实验结果。

  请个别幼儿分享实验过程及结果。

  三、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其他实验方法,引发幼儿持续探索的兴趣。。教师提问: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呢?

  活动总结

  《区分生鸡蛋熟鸡蛋》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活动中我注重体现一种即教师注重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己寻找答案,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将传输知识的过程变为师幼共同探讨知识的过程。

  环境创设方面:物质环境上我为幼儿准备生、熟鸡蛋各一个,鼓励幼儿大胆选择探索方式去验证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精神环境方面我利用语言鼓励方式,材料支撑方式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利用多种方式解决探索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材料投放方面:科学活动特点是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在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乐意操作,喜欢思考与提问是中班幼儿科学领域核心,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环境及现象作为中班幼儿学习的方式与途径。因此在我选择由认识生、熟鸡蛋特点为出发点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熟鸡蛋内部结构的不同。在材料投放方面活动前引导幼儿和家长共同寻找家中都有哪些种类的蛋和共同品尝鸡蛋可以做的美食,随后让幼儿从家中带来一个熟鸡蛋,最后幼儿自由选择想要实验探索的材料去运用科学的方法验证盒中的鸡蛋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

  活动中我以问题为桥梁,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己寻找答案,将传输知识的过程变为师幼共同探讨知识的'过程。整个活动,由开始环节的导入问题“你能分辨出老师手中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吗?”幼儿大胆猜想和表达,随后教师利用图片引导幼儿认识生蛋与熟蛋。然后利用实验操作环节,通过旋转区分生蛋与熟蛋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如:“为什么有的蛋宝宝转的快,有的蛋宝宝转的慢呢?“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利用盐水区分生熟蛋过程中的针对性提问:“猜一猜,生蛋放在盐水里会怎样?”“熟蛋放在水里又会怎么样”以及“谁发现了用盐水区分生蛋与熟蛋的秘密了?”利用手电筒照射的方法区分生鸡蛋、熟鸡蛋的过程中针对性提问,如:“生鸡蛋在手电筒的照射下会产生什么现象?熟鸡蛋在手电筒的照射下又会产生什么现象?”——结束部分的延伸提问: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区分熟蛋和生蛋吗?层层深入。对生蛋熟蛋的提问是探索和发现的钥匙,这些问题不断提示着孩子探究的线索,教师的每一次问题的抛出,孩子都会积极的观察、操作、探究,在这种师幼积极互动的氛围中孩子的探究逐步走向深入。

  优点:

  1.教师利用课件生动地向幼儿展示实验过程方法和结果。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操作,积极思考,让幼儿充分体验实验的快乐。

  3. 本次活动层次性很明显,步步深入,活动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注意个别幼儿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改进措施与启示:在接下来的活动我将活动材料投放在科学区,引导幼儿分别将鸡蛋泡在醋里、水里让幼儿观察鸡蛋的变化。在美工区投放鸡蛋壳让孩子们尝试

  在鸡蛋上作画,制作美丽的彩蛋,还可以尝试制作鸡蛋壳贴画。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较自然地唱弱起拍。

  2、借助动作的提示,理解并记忆歌词。

  3、在找“懒惰虫”游戏中,感受歌曲诙谐情趣,并懂得做个勤劳的孩子。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

  1、师:我们来做个游戏。我是鸭妈妈,那你们是?(鸭宝宝)

  2、介绍游戏的玩法。

  师:现在妈妈要来找一找我的小小鸭在哪里?妈妈拍拍你的肩膀,你就站在妈妈的后面做小小鸭,我们一起去找别的小小鸭,好吗?(好)

  3、游戏:《找小小鸭》

  ①教师根据《懒惰虫》的音乐节奏边念儿歌边找小小鸭:“谁是小小鸭,谁是小小鸭,谁是一只小小鸭?它的嘴巴扁,它的毛儿黄,谁是一只小小鸭?(请拍到肩膀的幼儿走在教师的后面。)

  ②教师问走上前的幼儿:刚才妈妈说你们是谁呀?(小小鸭)那就请你们举起手大声地告诉大家我是谁?(引导幼儿举起手大声地说:我是小小鸭!)

  ③师:妈妈再来找找小小鸭,找到你你就大声地说我是小小鸭!;(以同样的方式再进行一次游戏。)

  ④师:现在妈妈要变了,我不找小小鸭了,听听我要找什么呀?(教师根据节奏边念儿歌边找小小鸡:“谁是小小鸡,谁是小小鸡,谁是一只小小鸡?它的脑袋圆,它的嘴巴尖,它是一只小小鸡!”

  ⑤教师请最后一个被拍到的幼儿站起来后,问大家:刚才妈妈找谁呀?(小小鸡)谁是我的小小鸡?(XXX)[教师引导该幼儿举起手大声地说:我是小小鸡!(我是小小鸡!)]

  二、学唱歌曲《懒惰虫》。

  1、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师:现在妈妈不找小小鸭。

  也不找小小鸡了,听听看我要找谁呀?(教师清唱一遍歌曲)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师:刚才妈妈在找谁呀?(懒惰虫)

  师:什么样的人叫懒惰虫?(请幼儿自由发言)

  师:他的身上哪里痛?(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懒惰虫为什么一身都是痛?

  师:你们愿不愿意做懒惰虫?

  3、通过游戏《找懒惰虫》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师:现在让妈妈来找找谁是懒惰虫?(教师根据节奏边念歌词边找懒惰虫)教师找到后问该幼儿:你是不是懒惰虫?(不是)那就请你举起手告诉大家“我不是懒惰虫!”。(引导该幼儿大声地说:我不是懒惰虫!)(游戏进行一遍)

  师:请鸭宝宝们跟妈妈一起去找懒惰虫,好不好?(好)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边念歌词边做动作(两遍)。

  4、幼儿学唱歌曲。

  师:请你们伸出手来和妈妈一起找找懒惰虫。(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师:刚才我们把它唱出来了,那我们唱着来找懒惰虫。(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找懒惰虫)

  师:我要请一只鸭宝宝跟妈妈一起去找懒惰虫。(教师请一幼儿一起边唱边找懒惰虫)

  师:现在请你们站起来,面向你们的爸爸妈妈,我们一起来问问爸爸妈妈是不是懒惰虫?;本文(请幼儿站起来面向家长演唱歌曲两遍,最后一遍请小朋友走到自己爸爸妈妈的面前演唱)

  三、结束。

  师:勤劳的鸭宝宝们,跟着妈妈到外面去玩,好不好?(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两只小小鸭》节奏轻松明快,歌词幽默诙谐,很适合小班幼儿演唱。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孩子理解“悄悄话”的含义,我请了一位幼儿到前面来,和他咬着耳朵说了一些话,其余的幼儿好奇极了,伸长耳朵也想听,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理解了“悄悄话”就是不能让别人听到的话语。而后,我边操作两个手偶边示范演唱歌曲,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幼儿很快就听明白了歌词的内容,同时也被歌词中蕴涵的趣味所感染,都哈哈大笑起来,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然后我又用提问法及夸张的口型突出“亲亲小嘴巴”的节奏,解决了难点所在。

  有几个孩子参与不积极为什么?《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喜欢参与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而在日常的小班音乐活动中经常会发现有一些孩子不主动参与活动,常常呆坐在一旁。那么,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利用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主动地学习,使音乐活动成为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天地,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1.选择好的乐曲,是激发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前提条件。

  2.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催化剂。

  3.有效的师生互动,是促进幼儿大胆表现的关键。

  在倡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人”的今天,音乐活动要特别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创造条件,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让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

  4.提供自由创作表现的机会,是激发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有效方法。

  每个幼儿的个体能力、兴趣和爱好有别及对音乐的感受不同,他们的表现方式、水平也不同。因此,教师要为幼儿音乐创作提供多种展示方式,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水平来表现、交流、分享。①给幼儿自由选择表现形式的机会。②给幼儿自由想象创编动作的机会。③给幼儿自由结伴表现的机会。在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同伴进行合作,允许幼儿个人创作。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度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5.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是激发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基本要素。

  同一首音乐,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象,随音乐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同时个体的差异也会使幼儿的艺术表现出现差异。所以,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要接纳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在情感体验中增强参与学习的信心。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国际妇女节,也是妈妈的节日。

  2、通过对妈妈工作生活等情况的了解与讨论,知道妈妈的辛苦,学会尊重妈妈、关心妈妈。

  3、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妈妈,表达爱妈妈的理由,增进关爱妈妈的情感。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

  【活动准备】

  1、 课前了解妈妈的工作,观察妈妈每天在家都做哪些事情。

  2、歌曲磁带《好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等。

  3、课件《各行各业里的`妈妈》。

  【活动过程】

  1、师幼交流,关爱自己的妈妈。

  (1)、你平时看见妈妈下班后在家为你和爸爸做过哪些事情?

  (2)、如果不干这些事情行不行?为什么?

  (3)、你觉得妈妈辛苦吗?大家一起来夸夸自己的妈妈。

  教师小结: 妈妈即要上班,又要管家照顾我们,很辛苦。我们一起道一声:妈妈您辛苦了,祝妈妈“三八”节日快乐!

  2、观看课件,了解妈妈们的工作。

  (1)、说出图片里的妈妈都是干什么工作的?

  (2)、她的工作辛苦吗?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不管太阳升起,不管夕阳落西,为了我们牺牲了自己,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3、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或唱一首爱妈妈的歌。

  (1)、请小朋友们大胆地说出或唱出对妈妈的祝福。

  (2)、教师给孩子们拍照或录像,发给妈妈们看。

  【活动延伸】

  帮孩子们把要说的心里话写出来,粘贴在布置好的展板上,请家长们欣赏。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熟练掌握6以内数的计算。

  2、培养幼儿的口算能力。

  3、培养幼儿书写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题卡。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看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小动物们准备出去郊游。他们来到小河边,河水很急,它们过不去,这时长颈鹿伯伯说;回答出问题我就让它们过去6+1=、2+2=/4+1=.

  母鸡大婶还想考一考小朋友们,一只母鸡用数字来表示,生:一只母鸡用数字“1”表示一只公鸡用数字几来表示,生:一只公鸡用数字“1”来表示,那现在一共有几只鸡用加法还是减法?生:加法。这时母鸡大婶又叫来了两只小鸡用数字几来表示?生;用数字“2”来表示。问: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我们来用加法来计算,1+1+2=4.

  刚才我们小朋友是数出来的,现在老师就告诉你们计算方法,看1和1相加等于2用头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加上第三个数得出的`结果就是这道题的结果。

  池塘里有2只小鸭我们用数字2来表示,又游来2只小鸭也用数字2来表示有游来2只小鸭也用数字2来表示想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列出算式2+2+2=6

  【活动延伸】

  聪明的宝宝填一填:2+2+2= 2+1+1= 2+2+2= 1+1+3=

  【活动结束】

  游戏:放风筝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正确发出:炒(chao),青(qing)。菜(cai),捏(nie)等发音易混淆的字音,能边念儿歌便表演动作。

  2、在熟悉游戏的基础上,尝试仿编儿歌,并玩仿编的游戏。

  3、愿意用同伴一起游戏,体验游戏时的快乐情绪。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青菜一棵,面皮一张

  活动过程

  一、观看教师表演儿歌,引起幼儿对儿歌的兴趣

  1、教师:儿歌里说了些什么?你想不想也来玩游戏

  2、教师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二、教师便示范边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时必须一个小朋友的手心朝上摆好,另一个小朋友边念儿歌边在他的手心上翻动作,念到“切”时,将手变成刀的样子网手臂上切三次,捏包子的动作和炒青菜是一样的,念到“捏”,用手在他的手臂上捏三次,汽车来了嘟嘟嘟,用手握成拳当汽车,从手臂一直开到脖子上,然后开汽车的人就挠他的痒痒,谁忍不住笑了就可以交换游戏。

  三、引导幼儿开展游戏

  1.教师与一位幼儿玩这个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游戏的玩法

  2.请幼儿与同伴两两结对玩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游戏情况

  3.请两位幼儿到前面来表演游戏,其余幼儿与游戏的幼儿一起年儿歌。教师在一旁指导幼儿游戏

  四、引导幼儿仿编儿歌

  1、教师:我们除了炒青菜,还可以炒什么菜?启发幼儿讲述各种蔬菜的名称。如:菠菜。白菜、萝卜……

  2、教师;我们除了捏包子还可以捏哪些点心?启发幼儿讲述各种点心的名称

  3、除了汽车来了还可以乘什么车回家?启发想像乘车与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

  4、创编新儿歌做游戏:炒萝卜,炒萝卜,切,切,切捏饺子,捏饺子,捏,捏,捏轮船来了,嘟,嘟,嘟到家了。

  5、幼儿两两结对自主游戏。

  小百科:青菜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70厘米,无毛,根粗,坚硬,基生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坚实,深绿色,有光泽,叶柄有或无窄边;总状花序顶生,呈圆锥状;花浅黄色,花梗细,和花等长或较短;萼片长圆形,白色或黄色;花瓣长圆形,顶端圆钝,有脉纹,长角果线形,果瓣有明显中脉及网结侧脉;喙顶端细,种子球形,紫褐色,有蜂窝纹。4月开花,5月结果。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经典)11-26

【精选】中班教案10-04

中班教案【精选】11-02

[精选]中班教案07-25

【经典】中班教案08-20

中班教案(精选)08-17

中班教案[经典]08-05

(精选)中班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