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2-04 10:01:0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教案[必备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中班教案[必备6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点数7以内的数。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的现象。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实物卡片、数字卡片、食物盘、摸箱若干,笑脸、哭脸粘图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以“月亮姐姐”身份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开启“智力乐园”密码,复习7以内的数。

  出示数字5、7、6,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相应的数量

  三、参观“智力乐园”,感知7以内的数守恒。

  1、师讲解示范。

  2、幼儿自由操作。

  (1)比较两组实物卡片的数量。

  (2)比较盘子里两组实物的数量。

  (3)比较两个箱子里的实物数量。

  3、交流操作结果。

  (1)出示大小、颜色、形状和排列形式不一样的实物卡片,引导幼儿感知7以内数的守恒。

  小结:虽然大小、颜色、形状、排列位置不一样,但数量一样。

  (2)验证。

  4、游戏“捉迷藏”。

  (1)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强调先数再比一比)

  (2)幼儿游戏。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整个教学以月亮姐姐带小朋友玩游戏为主线,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

  3、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4、不足之处:教师试图把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所以语言烦琐了一些,就怕孩子做不好,幼儿游戏兴趣高,可让幼儿多玩几次。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滚动。

  2.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3.培养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

  2.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

  3.各种形状的玩具数个。

  4.纸板、搓板数个。

  5.大筐三个。

  活动过程:

  第一部份:设置情景,请幼儿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课题。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

  (第一次散花)

  1.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2.找出重点:“滚动”。

  (从回答中找出)“滚着玩”。“小皮球、易拉罐都能滚着玩”。

  3.教师讲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条件一样下的滚动,介绍新词汇:“滚动”。

  集体总结:“我们刚才玩小皮球、易拉罐时,发现了什么?它们会干吗?”

  小皮球、易拉罐会——滚动。(用好听的词)

  第二部分: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

  a问题:“请你们找找哪些物体能滚动,哪些物体不能滚动?为什么?”

  1.提问(1)“所有的玩具都会——滚动吗?”

  (2)“哪些能滚动,哪些不能呢?为什么呢?”

  2.集体总结:有角的玩具不能滚动,没角的玩具能滚动。

  b进行分类。

  1.一次分类:“现在请你们把能滚动的放一起,不能滚的放一起”。

  过程框架:

  第一,撒花操作,发现滚动,学习新词“滚动”。

  第二,(1)撒花操作,发现滚动的条件;(2)进行滚与不滚动的.初浅分类;

  (3)发现滚动物体的特殊情况,总结不同之处,并与二次分类。

  第三,(1)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高滚快,低滚慢。纪录。

  (2)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纪录。

  提问结束:高度一样、路面质量、外力一样,而球体大小不一,哪个快?

  活动准备:

  1.球体、圆柱体的玩具占多数;搓板、纸板数个,支架数个。玩具筐三个。

  (操作玩教具不宜过多,与幼儿人数要成比例,且要考虑到幼儿的收放速)

  2.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会听开始与停止口令词。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尽量避免幼儿对教学环境、听课老师的改变增减的敏感度)

  过程剖析:

  第一部份:集体分散玩教具。找出“滚动”,学习词汇“滚动”。

  玩前: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

  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并请回答问题的幼儿师范玩法)

  发现: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

  总结: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动”。

  第二部分:集体分散,找出滚动物体,归纳滚动条件,并进行分类(1)滚动与不滚动物体(2)随意与不能随意滚动的物体。

  玩前: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去集体分散游戏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重复提问:所有的物体都能滚动吗?哪些能,哪些不能,为什么?

  集体总结:滚动的条件—有角的物体不能滚动,没角的物体能滚动。中班科学活动《滚动》相关内容:科学活动:有趣的蝌蚪(中班)好吃的栗子(科学)比高矮(科学)小实验“有趣的蛋宝宝”中班科学有趣的颜色(中班科学)中班科学活动:风科学活动案例《看谁滚得不远》什么东西能滚动(科学)查看更多>>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展开阅读全文

  (1)请两位幼儿来检查。

  (2)找出、发现易拉罐与球的不同之处。

  提问:“为什么易拉罐它不能像皮球一样随意滚动呢?”

  总结:因为球都是圆溜溜的,而易拉罐有平的地方。

  (提问:“两个东西都能滚动,那碰到墙后会如何?”

  教师操作,解答问题。总结:易拉罐碰墙后会停住,而球会往别处跑。)

  2.二次分类:“请你们把像小球一样可随意滚动的放在一起,像易拉罐一样

  不能随意滚动的放在一起。”集体检查。

  第三部分:操作实验——

  1.不同高度,滚落速度不同。

  提问:“我这里还有一些纸板,想跟小球一

  起玩。请你们认真看,看

  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

  请幼儿操作撒花,并纪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不同高度的滚动速度不同。高架纸板上的球先滚动下来,低架纸板上的球后滚动下来。

  2.不同平面条件,滚动速度不同。

  提问:“我这有两块板,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同?”

  “你们觉的球会在哪块板上滚的快?”

  请幼儿操作撒花,并纪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平面的快,不平面的慢。

  结束部分

  提出问题:“大小两个球,同时从同样的板子上,高度、力度一样,哪个先

  滚下来?”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底!”

  b一次分类——(1)能滚动与不能滚进行分类。

  (2)请两位幼儿来检查。

  (3)发现易拉罐与球的不同之处。

  提问:“为什么易拉罐它不能像皮球一样随意滚动呢?”

  总结:因为球都是圆溜溜的,而易拉罐有平的地方。

  二次分类——(1)随意滚动与不能随意滚动进行分类。

  (2)再请两位幼儿来检查。

  第三部分:

  1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高滚快,低滚慢。纪录。

  玩前:教师边讲述边操作实验过程。注意强调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

  一样。“你们也去试试看,好,开始!”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

  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总结:纪录图(兔子表示快,乌龟表示慢,可用图章或幼儿绘图)

  幼儿表述: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高快,低慢。

  2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纪录。

  玩前:教师边讲述边操作实验过程。注意强调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

  一样。“你们再去试试看,好,开始!”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

  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总结:纪录图(兔子表示快,乌龟表示慢,可用图章或幼儿绘图)

  幼儿表述: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结束部分:提出问题,结束课程。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知道春雨会给大地带来生机,初步了解植物生长与春雨的关系。

  3、尝试根据诗句重复的特点,学习适当扩编。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初步了解植物生长与春雨的关系

  活动难点

  尝试根据诗句重复的特点,学习适当扩编。

  活动准备

  挂图12号;《小朋友的书——春天到》

  活动过程

  教学反思

  活动环节

  预设时间

  一、谈话引题

  好多的植物需要春雨,有了春雨种子就会发芽,长大。我们一起来学一首诗歌,名字叫《春雨》。听听诗歌里讲了什么?

  二、出示挂图,交换四朗诵诗歌

  1、 结结合挂图朗读一遍

  提问:春雨落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诗歌里怎么说的?谁听见了,怎么说?

  2、 跟着朗诵一遍

  3、分角色朗诵

  三、启发幼儿扩编

  请小朋友看看图上还有谁?下小雨了,他们也很高兴你,想想他们会怎么说?让我们把他们说的话编进诗歌里

  小鱼会怎么说?小鸟又会怎么说?

  图上还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怎么说?

  四、结合挂图,完整朗诵

  使用《小朋友的书——春天到》第3页“春雨”,进一步学习完整朗诵

  五、游戏“瓜找种子”

  3分钟

  7分钟

  4分钟

  4分钟

  2分钟

  《春雨》是一首比较优美的拟人化的诗歌。很贴近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一首诗歌,而且语句比较简单,幼儿会很容易学会。但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大多数幼儿对于诗歌本身都没有熟悉,特别是诗歌的句式“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都没有很深的印象,所以在请他们创编时,很多幼儿都不会用诗歌中的'句式来进行创编。也许是缺乏语言教育的经验,我在这堂课上没能很好的设计提问来引导幼儿熟悉诗歌,特别是前面两句诗歌的引导,幼儿很难说清楚,中班幼儿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时段,所以就光靠简单的图片他们很难想象。

  在整个活动中所设计的环节对幼儿的动静结合处理得还好,幼儿对于诗歌的表演很感兴趣,基本每位幼儿都能够大方的参与到诗歌的表演中来,他们能够在诗歌的表演中体会到下春雨时的一种心情,知道春雨带来的众多好处和用途,从而对春雨产生一种特别的感情。在活动中许多平时不举手的孩子们在学习诗歌时,也积极参加。但在这节课上,幼儿的注意力没能完全围绕着课题,这也是我疏忽的地方,好多幼儿的注意力都没有被图片和诗歌吸引过去,所以一开始的诗歌欣赏很多幼儿都不能够认真听,越到后面,幼儿的兴趣度就越不高了,显得有些枯燥乏味。我想可能是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诗歌的情况下,我就急切的转换到下一个创编环节,以至于有些孩子们仿编时出现不会编的情况。这也是我没有考虑周全,将孩子们的能力高估了,只看到那些能力强的孩子,没能顾全大局。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围绕故事内容展开积极的想象与讨论。

  2、对天空中白云变化的现象产生好奇心。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神奇的'天空》、录音故事。

  活动过程:

  1、谜语激趣。

  教师:一朵花,在天上;像绵羊,像白兔;风来了,它走了。

  ——天空中的云儿还会变成什么?让我们来听故事。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里讲到了什么?

  3、分解故事

  (1)、教师边操作教具边分段讲述故事。

  ——“故事中的小妹妹在干什么?她看到了些什么?”

  “白兔、绵羊、白马、白熊是怎么变成白胡子老公公的?

  “白胡子老公公又变成了什么?

  “最后,小妹妹看到了什么?说什么?

  4、完整听赏故事,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

  ——“你看到天空中的云儿像什么?

  “为什么说是神奇的天空?

  “为什么白云会变来变去”?

  5、活动延伸

  绘画:神奇的天空

  活动反思:在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很多小朋友都在自己玩自己的,还有的根本不听,老师提醒了也没有用。导致在提问的时候没有几个小朋友举手回答问题,情况不是很好,要加强学习常规习惯的培养。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掌握儿歌的结构特点:什么是什么的家。

  2、尝试学习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重点:

  学习朗诵诗歌并能仿编诗歌。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能大胆表达创编的诗歌。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贴绒学具。

  3、小图片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许多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是谁呀?出示:白云、小鱼、小鸟、花儿、蝴蝶、小羊图

  2、师: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家,我们的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小客人们的家在哪里吗?(幼儿自由议论)

  3、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来听听这首好听的诗。

  二、出示图片,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小朋友你听见儿歌里说了什么,要用诗歌里面的'话来回答。(幼儿回答一句,其他幼儿跟学一句)

  2、你们知道小羊为什么喜欢住在绿绿的草地上?小鱼喜欢清清的河里?……

  3、集体完整朗诵诗歌一遍。

  4、分角色朗诵诗歌。

  5、请个别幼儿朗诵。

  三、结合诗歌原有模式进行仿编。

  1、师:蓝蓝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呀? 幼:燕子(提醒幼儿用诗歌中的话来告诉大家,说完整,什么是什么的家。)

  2、依次类推仿编诗歌

  3、师幼有感情地朗诵新编的诗歌。

  4、请能力强的幼儿朗诵自编的诗歌.

  四、游戏:送它们回家。

  请小朋友拿起自己椅子下的图片,想一想它的家在哪里?用图片仿编一句诗歌,再把它送到家里。

  课后反思:

  《家》这首诗歌语言朴实、浅显易懂,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而且还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这次优质课我选择了这个语言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以欢迎小客人来做客,并让幼儿帮助小客人找家来引出诗歌,这个环节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许多平时不举手的孩子也纷纷发言,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小鸟、小羊、小鱼等与树林、草地、小河等之间的归属关系。在让孩子们学习诗歌时,我有些操之过急,

  将孩子们的能力高估了,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诗歌的情况下,就急切的转换到下一个环节,以至于有些孩子们仿编时出现不会编的情况,这也是我没有考虑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而要顾全大局。

  活动中,孩子们在表达时不会自觉地用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特别是在叠词方面,有些孩子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提醒才会运用叠词。在仿编诗歌这一环节,很多孩子想得也非常好,如绿绿的草地是是小马的家,高高的天空是太阳的家等,但孩子在活动中表达得并没有这么完整,甚至只会说“小蜜蜂的家在花朵里,花朵是红色的”等诸如此类的语言,自己还不会总结诗句,孩子还不习惯句式的转变,还需老师的提醒。游戏《送图片回家》时,孩子们的情绪已经十分激动了,在还没听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开始行动,大多数孩子能理解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能贴到相应的家里去,但就是没有把话说完整就去贴,以至于出现混乱的现象。本活动我把创编环节放在重点,时间占了很多,听了其他老师的反馈,我也觉得对中班幼儿来讲创编可以适当放低要求,不要作为一个最主要的环节来做可能更合适。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体验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欢乐,处处有微笑。

  2、知道微笑时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体验微笑可以给别人带来好心情,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体态语言。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面小镜子。

  2、微笑表情图一张,故事图片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导出微笑。

  T:今天啊,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来我们宝宝一起跟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

  幼儿打招呼。

  提问:你们刚刚是用什么样的表情跟客人老师打招呼的?(微笑)2、故事:

  俞老师这儿有个故事,题目就叫《微笑》,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里都讲了些什么?

  (1)出示故事图片,教师讲故事。

  (2)教师提问:故事里有谁?幼儿回答;他们分别在做些什么?幼儿回答;小蜗牛怎么了?幼儿回答;后来又怎么了?幼儿回答;大家是怎么夸小蜗牛的?幼儿回答。(小蜗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3、幼儿对镜子练习微笑,相互间练习,手机拍照。

  (1)我们宝宝会微笑吗?拿出你们的小镜子来练习一下吧。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微笑是没有声音的,是发自内心的`,脸上在笑,心灵也在笑。)

  (2)来,露出你们最美的微笑,俞老师帮你们拍下来。

  (3)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微笑。

  4、情感提升:

  (1)宝宝们,你们会在什么时候微笑呢?(好朋友分享食物,收到朋友的礼物,送朋友礼物,和家人一起旅游等都会微笑)

  (2)看到别人微笑,你有什么感觉呢?

  引导幼儿:微笑很美,微笑很有礼貌,微笑给人温暖,微笑给人带来快乐等。主要就是微笑的作用。

  5、结束:

  以儿歌《微笑》结束整个活动。

  还记得那首《微笑》的儿歌吗?我们一起说一遍。说儿歌一遍。

  好,下面我们就随着优美的音乐,动听的儿歌,去给其他宝宝送微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