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猴子学样》

时间:2024-02-05 18:46:5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音乐教案《猴子学样》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音乐教案《猴子学样》,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音乐教案《猴子学样》

大班音乐教案《猴子学样》1

  活动意图: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5至6岁年龄段,是幼儿探究思维、分析能力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他们好奇、好问、爱模仿、爱体验。幼儿天生就喜爱各种小动物,渴望与他们亲近、游戏。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开展了此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趣味横生的游戏中,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发展幼儿表演能力。

  活动目标:

  1、 用动作或表情表演歌曲中幽默与诙谐。

  2、 和同伴讨论、交流,提高表演水平。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幼儿园发的)。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

  1、用歌曲中的话来讲述故事《猴子学样》。

  张老汉喜洋洋,扁担草帽上山冈哟。太阳晒,山路窄,老汉走得汗直淌哟。

  有棵大树在路旁,树叶遮住大太阳。老汉树下来乘凉呦,老汉树下来乘凉哟。

  上岗上有群猴,看见老汉在乘凉哟。大草帽头上戴,这个样子真好玩哟。

  猴子跑来围着老汉看,拿着草帽也往上戴。学着老汉一个样哟,学着老汉一个样哟。

  2、故事中有谁?

  张老汉,在干什么?师幼一起说一说。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小朋友认真倾听。

  2、幼儿学唱。

  结合图谱理解歌词内容,哼唱。

  一段段地练习学唱。

  3、指出不妥之处。

  三、创编表演。

  1、你会用什么样的动作、表情表演,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幼儿分组创编,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讨论、交流动作设想,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与建议。

  2、集体交流,学习其他组的经验继续创编。

  四、游戏:猴子学样

  一名幼儿扮演老汉,其余幼儿扮演猴子,音乐一响,老汉自由做动作,猴子跟着学,跟上歌曲节奏。

  活动反思:

  戏是幼儿的主体活动,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去“再现”成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比如角色游戏)。整个活动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幼儿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互帮互学;教师成为幼儿的伙伴、朋友、倾听者、合作者,体现良好的生生互助、师生互动关系,营造出生动、活跃、协作的氛围,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充分想象、大胆模仿,积极发言表演,共同内化知识、获取体验,达到既发展幼儿探究能力,又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目的。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语言讲述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在孩子们的兴奋期待中开始,在全身心投入中进行。让幼儿乐于在活动中表现和参与,这是整个活动的一大亮点。

大班音乐教案《猴子学样》2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欢乐的情绪,乐意模仿和创编猴子跳舞的动作,激发幼儿玩音乐游戏"猴子学样"的兴趣。

  2、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3、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1、已有经验:听过猴子学样的故事、看过猴子学样的动画片,会模仿猴子的动作并能给相关动作命名如:猴子摘香蕉、猴子回头看、猴子饶痒痒等。

  2、材料准备:《恰恰恰》音乐、事先画好的猴子学样舞谱、两顶帽子。

  活动过程:

  一、说说做做—调皮的猴子

  简单回忆故事"猴子学样"

  师:你见过猴子吗?猴子是怎样?(幼儿自由回答:调皮、可爱,并请幼儿模仿猴子的动作)

  幼儿自由讲述猴子活泼调皮并做做相应的`动作。

  二、编编跳跳—猴子的舞蹈

  1、欣赏猴王的表演

  师:听过猴子学样的故事吗?小猴子特别喜欢学样,今天猴王学了个舞蹈请你们来看看有些什么有趣的动作?

  2、说说、学学猴王跳舞的有趣动作。

  师:刚才你们看到猴王表演了哪些有趣的动作?(幼儿个别讲述并跳跳猴王的舞)

  3、幼儿集体跳跳猴王的舞蹈

  师:刚才小朋友学的可真像,我们一起来和猴王跳跳猴子的舞吧!

  4、看舞谱跳猴子舞

  (1)教师出示"猴子学样"舞谱(根据音乐、动作画的舞谱)

  (2)幼儿讲述自己对舞谱的理解,并看着做做单一的动作

  (3)教师点谱提示,幼儿集体看舞谱跳跳猴子舞。

  5、大家一起编编"猴子的舞蹈"

  6、游戏

  一个帽子:大家围成一个圈,用一个帽子来传递,一边传递一边说:"朋友你好,帽子真好看(耸耸肩),唱到"哎呀呀"的时候帽子就可以戴在哪个小朋友的头上,他就会成为猴王,可以到中间来跳舞。

  两个帽子:同上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效果很好,从幼儿完成目标的情况来看,我觉得PPT的教学效果很好,它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猴子模仿老爷爷的动态,幼儿很感兴趣。不足之处就是幼儿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够准确,老师指挥的较多。我决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区,为幼儿播放故事的磁带,让幼儿重复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大班音乐教案《猴子学样》3

  一、活动目标

  在自主探索乐器音色的基础上,尝试创编节奏,用各种乐器表现故事猴子学样。

  二、活动准备

  1.了解故事“猴子学样”

  2.猴子学样的PPT及相应的图画四幅。

  3、乐器若干。

  二、活动过程

  (一)故事回忆

  1.出示PPT回忆故事名称及主要情节

  T:这是什么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T:故事里有谁?在干什么?

  T:后来发生了什么?

  T:最后老爷爷想了什么办法取回草帽?

  (二)乐器配音

  1.布置小任务

  T:今天我们来做小小配音师,为猴子学样的四幅图配音。(出示乐器,说说乐器的名称。)

  2.集体讨论

  T:故事里的小猴是怎样的?选什么乐器? (引导幼儿用串铃等轻巧的乐器表现调皮灵活的'小猴形象

  T:小猴走路又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创编比较活泼的节奏型。)

  T:老爷爷走路又有什么特点?用什么乐器? (引导幼儿用木鱼等乐器,稳重的节奏表现老爷爷走路。)

  T:老爷爷从远处走来或走向远处时会有变化吗?有怎么样的变化? (引导幼儿运用渐强或减弱与力度来表现。)

  3.分组表现

  T:现在让我们分成四组,和朋友们一起商量画面上有谁?发生了什么事?用什么乐器和什么节奏配音?一边说故事一边用乐器配音。

  (每组负责一幅图画,让幼儿合作边讲故事边演奏,开始时语言部分可以重于演奏,等幼儿熟悉操作后,逐渐过渡到少用语言或直接用乐器将图片情节表现。)

  4.集体分享

  T:让我们用乐器讲讲“猴子学样”的故事。(老师可作为总的解说,将四组幼儿的作品串联起来。)

  操作提示

  活动重点是帮助幼儿解决用合适的乐器和节奏表现猴子学老爷爷各种动作的过程。在活动中老师的任务是让幼儿大胆尝试,鼓励人人参与,老师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每个幼儿的音乐想象,引发幼儿间的互动分享,使每个孩子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老师在电影配音的关键提问处要引导幼儿探索,例如:猴子学样时老爷爷用什么节奏,小猴用什么节奏;老爷爷搔搔头时用什么节奏滑稽地表现等。老师给了幼儿探索的任务后,尽可能地让他们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意愿去做,这样才能发挥想象和独创性。重视做的本身,重视幼儿间的合作,不过于注重配音的结果,而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一步步引导幼儿进行电影配音的操作。

  游戏可不断延续进行,此活动可以延伸到表演区中进行,还可以引导幼儿在美工区中制作相关的道具材料,以丰富表演。幼儿通过改变所选择的情节、改变创编的节奏等,将同一个故事表现出不同的效果,使同一个故事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

  附:故事《猴子学样》

  有位老公公挑着一担草帽,到城里去卖。他走累了,坐在大树下“呼噜呼噜”睡着了。猴子看见老公公戴着草帽,就学他的样子,都拿起草帽戴在头上。猴子在树上又叫又跳,把老公公吵醒了。他睁开眼睛一看:哎呀,草帽不见了!老公公抬头一看,原来,草帽都给猴子拿走了。老公公急得伸出双手说;“快把草帽还给我!”猴子也学老公公的样子,伸出手来“吱吱喳喳”地叫着,就是不肯把草帽还给他。老公公急得脱下草帽,搔起脑袋来,老公公看到猴子又在学他的样子,忽然想出一个好办法!他把草帽往下一扔,猴子见了,也都把草帽往地下扔。老公公赶快捡起草帽,挑起担子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