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8 09:23:2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精华(7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一、导入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现在,你能感受到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了吗?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书(指课本)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各自说说自己读后的新滋味。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语文教案 篇2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二年级 (2)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课前诵读《木兰诗》

  教学课题:12 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勇敢的象征,至今仍然有积极的影响。  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木兰代父出征,征战沙场、重试女儿装。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课文共个自然段,开篇即写木兰是古代英雄。寥寥几笔活化了人物,为日后成为“将军”打下伏笔。接着又以较多笔墨写了木兰从军的原因,她想到了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这是她对亲人的爱。“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则又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爱。这些是木兰这个人物身上最为闪光的优秀品质。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有日后战场上的勇武、威猛,屡建战功。而最后一段中的“惊呆了”则急转直下,原来“花将军”却是一位“年轻的姑娘”,从而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曾经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师背诵《木兰诗》第一段)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师:看完视频,想必你们对木兰有了更深的理解了?今天老师就领大家学习一篇有关花木兰故事的文章——《木兰从军》。(生齐读课题)

  2.从课题知道这位大英雄的.名字叫:木兰。讲了她一件什么事情呢?什么叫“从军”,谁能来说说。再读课题。

  3.据我了解,古代像“从军”这类体力劳动一般都是男子承担的的,不信你们看看,“男”字怎么写的?(出示:男)

  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吗?是啊,连农田里干力气活的都是男子,从军打仗这么危险应该男子承担了。

  可是课文第一节却这样写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中心句: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A.谁来读一读?想想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把你的理解放到朗读中告诉大家。

  B.师:听出来了,他强调了女英雄。加点:女英雄)

  集体读: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对呀,怎么花木兰一个女子也去从军呢?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女英雄呢?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2.播放配乐朗读课文,然后介绍时代背景

  介绍花木兰的年代: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长河中,有一个王朝叫北魏,魏就是花木兰的祖国,当时,魏魏的北部有一个柔然的部落,势力不断扩张,逐渐威胁到木兰的祖国——魏,于是朝廷就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要和柔然展开一场战争。木兰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年代。(介绍完拉黑幕)

  三、初读指导

  ……

  第一关:后鼻音的字

  名字 征兵 朝廷 年龄

  (你要提醒大家什么?征,第一声。征的两个意思,选择)

  第二关:轻声字多音字

  燕山 燕子

  将军 将士

  (yan作为第一声时,是特定的名称)

  第三关:难点字

  披战袍 跨骏马 渡黄河 过燕山 (注意读好四个动词)

  焦急万分 替父从军

  女扮男装 赫赫战功

  英勇善战 文静俊美

  (理解:替 赫赫)

  第关:朗读课文,指名分节读课文

  (出示要求)

  经过五关的挑战,我看的出来,同学们都已成功掌握了本课的字词,我宣布,我们胜利了,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掌吧!礼花和掌声送给你们。

  3.整体感知课文

  思考:这时,读了课文,你能说说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吗?

  (用上“因为……所以……”)

  找到书上一句句子,指名生来读。

  齐说

  视频感知当前的故事

  播放视频,师配上解说

  南北朝时期,北方经常发生战争,魏国派兵驱逐侵略者,但是将士死伤严重,继续补充兵力支援前线。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听到了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第二天一早,木兰女扮男装,毅然决然地替父从军。

  “将”师范写,生描红

  四、完成习题

  1、描字帖

  2.选择词语

  紧急 焦急

  上级下达了( )的任务,要求战士们立即出发。

  五.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木兰从军这篇课文,读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知道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那么木兰走上从军道路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语文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二能力训练点

  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参加”、“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三德语渗透点

  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重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二解决办法

  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观察投影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赵州桥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文片断,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发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赵州桥彩色投影片,赵州桥栏板的录像带,文字投影片,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刀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1. 出示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2. 理解生字。

  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新绘制图样,就叫设计。

  冲毁:冲破。

  3. 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4. 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让学生读。

  5. 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周桥的什么?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周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

  4. 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周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⑴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周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使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板书:雄伟桥长桥宽】

  ⑵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板书: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

  ⑶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⑤⑥两句话。(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板书:既……又……】

  ⑷对照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导语: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的介绍,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⑴出示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⑵理解“创举”。字典中的解释:开始做。

  ⑶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⑷投影忠的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

  ⑸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导语: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赞美建桥的人,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

  3、朗读训练。

  4、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六)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2、扩展。

  (1)赵州桥在()省()县。赵州桥也叫()桥,它是()朝石匠()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有()多年了。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又()。

  (3)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习第3自然段。

  预习提纲: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描写了几种龙的姿态?

  (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2自然段,回顾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

  导语: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接着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话的第2

  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他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像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出示投影或录像。(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

  6、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7、研究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⑴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⑵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⑶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这3幅是最精美的。)

  ⑷作者只描写了3幅是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8、朗读训练,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9、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对照版书:先概括写桥很美观,然后具体写栏板上图案很精美,又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最后写所有的龙真像活的一样。)

  10、按这个顺序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再引导学生面对全文思考这个问题。(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3、造句练习:参加,而且。

  (四)总结、扩展。

  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⑴朗读全文。

  ⑵背诵2、3自然段。

  ⑶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⑷学习生字的字形。

  七、作业布置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查字典理解生字词

  八、板书设计

  桥长

  雄伟

  桥宽

  没有桥墩

  赵州桥 坚固 一个大桥洞 创举 既……又……

  4个小桥洞

  有的

  美观 精美图案 有的 所有的真像活了一样

  还有的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为开放单元。这些主题有表现自然世界风貌的,如“色彩”“声音”“塞北江南”“鸟儿”和“奇妙的海底世界”;有反映儿童成长过程的,如“我们和我”“成长的经历”和“幻想和想像”;也有折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类文化的,如“心中有祖国”“集市和超市”“通讯”和“过年”。每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其中一篇为《寓言二则》),所选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描绘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赞美了人类美好健康的情感,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学情分析

  教学目辬和任务

  1、通过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

  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阅读能力。3.通过“畅所欲言”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4.通过“笔下生花”习作栏目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5.通过“初显身手”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有目的地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尝试运用

  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教学活动与措施

  1、要继续重视写字的指导。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经常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学习词语,无论是谁都有一个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过程。人们对一个新词的认识,开始总是朦胧的,不确定的,随着语言活动的进行,认识逐步达到清晰明确。因此不能把解词、背注释作为教学重点,要尽可能地

  在语境中检验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3、要继续指导学生学会默读,不仅要求学会只用眼,不动嘴,不出声,不用手指;而且要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划出重点,辬出疑问;

  要表扬那些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默读思考的学生。

  4、注意语文的实践性,精心设计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川端康成以及他的相关作

  2、体味作者从自身感受起笔,从而引申开去的写作手法

  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借助文本进一步提高散文的认识鉴赏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一些美学知识,理解美与审美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的主题,把握作者写作的目的

  2、鉴赏文本的语言,重点体会文章精彩句子的内在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资料、文字资料、朗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美”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我们不是常常深感生活平淡乏味而赞叹作家、艺术家笔下的美景吗?我们不是常常神往于迷人的如情似梦的桂林山水、神奇雄壮的黄果树瀑布吗?究其根源,不是生活本身平淡乏味,而是我们缺少一颗感受美的心灵,缺少一副感受美的五官。若打开“五官”,用我们鲜活的心灵、审美的眼睛感受我们生活的环境,你就会发现,你终年生活的山乡村野、天然生态的花鸟虫鱼,都是那样的令你耳目一新!川端康成从“花未眠”这一自然现象引发了对自然美的一系列值得玩味思考。

  二、作家简介

  日本现代文学大师。1968年因《雪国》一书“以敏锐的感受及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该书还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抒情文学的顶峰”。川端康成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其中尤以《伊豆的舞女》、《千只鹤》、《睡美人》、《雪国》、《古都》等最富盛誉。他的作品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上,以病态、诗意、孤独、衰老、死亡来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颓废的至美,达到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1972年4月16日,这位追寻东方美的文学大师,在公寓用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同时注意以下问题:

  1、字词读音和写法

  绽放(zhàn)壁龛(kān)邂逅(xièhu)相似(sì)似的(shì)

  渗透(shèn) 盛放(shèng)盛饭(chéng) 陶冶(yě)拙劣(liè)

  模样(mú)翌日(yì) 拜谒(yè)不可思议(yì)凌晨(líng)

  毋庸置疑(zhì)迥然不同(jiǒng)坂上走丸(bǎn)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邂逅:偶然遇见。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辨别它的滋味。

  拜谒:拜见,瞻仰。

  迥然:形容差的很远。

  开光:佛家语,谓佛像开眼之光明。

  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

  微不足道:微小的不值一提。

  3、在课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朗读过程中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来帮助理解课文。

  ⑴第二段中“我”为什么“大吃一惊”?第八段中“我”又为什么“吓了一跳”?

  ⑵作者在第四段引述了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⑶在文章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明确:

  ⑴因为发现花未眠,发现盛放的未眠之花格外的美。发现小狗的样子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十分相似。(提示:先从上下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转换和表述。)

  ⑵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提示:结合上下文,应从对美的感受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并注意两人引言中的“死亡”及上文中的“无限”两词。“死亡”意味着终结,意味着“进步”的停止,它有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样的意思。至此,作者引述两例的意图显而易见。)

  ⑶“一朵花”也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发人发现自然之美,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提示:注意第三段中“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句和本段中“一件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关”句,结合分析可知,这句话是从自然之物对于美的启迪的角度而说的。)

  五、引导提高,讨论研究

  教师:作者通过一朵没有睡觉的花引发开来,一直写到了“美”这个问题,正如同学们所理解的,作者在文章中写了很多优美的句子,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会觉得它写得很好呢?现在开始,你们可以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先看看你们的认为美的句子是否相同,再看看你们的原因,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明确:在最后的交流中教师对以下的句子稍做说明引申。

  ⑴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作者说的是很微小的事情,其实谈的'确实很高深的美学问题,这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⑵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根据对下文的理解,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而自然的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悟出这个结论后感受到心情的遗憾。

  ⑶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这并不说明画家就是害怕死亡,他只是为无法进一步去认识美而感叹。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写了很多的句子,可以看成是他对美学得出的结论。

  六、课文分析,结论总结

  教师:根据上面同学们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川端康成在这篇文章里得出了很多的美学结论,请大家来归纳。

  明确:文章中间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的内容

  ⑴自然总是美的,而且是无限的

  ⑵自然物可以启迪人,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

  ⑶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

  ⑷艺术品是对自然美的反映,好的艺术品也可以提高人感受美的能力

  ⑸艺术美和自然美和谐统一

  ⑹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总评]今天这堂课我们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哲理。美是无处不在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而体味散文的美,首先要透过“散”的外表,理出内在的经纬。请同学们记住抓关键语句法,并反复实践,这同样是一种审美能力。

  七、知识检测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川端康成是日本小说家,1968年因为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罗丹是法国雕塑家,代表作有《青铜时代》、《思想者》。

  C、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擅长绘画和雕刻。

  D、文章的7、8、9三段共列举了十位画家,他们均是日本和法国的画家。

  D、李迪,钱舜举是中国南宋画家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安详声名狼藉磬竹难书扣人心弦

  B、沧桑苦思冥想绰有余裕推陈翻新

  C、诅咒卒然仙逝断井颓墙毕恭毕敬

  D、真谛杉杉有礼意味隽永逆来顺受

  B(A、磬—罄C、卒—猝D、杉杉—彬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她从小学到高一功课都很好,学琴也是一天没耽误,还正式师从陈浩学习。

  (2)听爸爸说那个瓷花瓶是祖上下来的,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日子再艰难,也不能卖。

  (3)这种应试教育是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承袭,它源于隋唐,于两宋,登峰造极于明清。

  A、期间留传滥觞B、其间留传泛滥

  C、期间流传泛滥D、期间流传滥觞

  B

  (附录)板书设计

  花未眠

  (触发点)

  ↓

  以小见大

  ↓ ①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关于审美的思考

  ②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点:

  1、学会六个生字,认识三个偏旁。

  2、会认九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4、知道课文写了几种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的几种动物的特征,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人们正为在为小朋友们兴建一个动物园。各种动物已经运到了。你们听,他们在说话呢?(开书)

  二、学习短文。

  1、学生利用拼音自由拼读短文。

  2、小朋友,动物们在干什么?(板书课题:比尾巴)

  3、学生读题。

  (1) 指名读。

  (2) 齐读。

  4、是哪几种动物在比尾巴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圆圈圈出来。5、师范读课文的前六句,接着学生学读。

  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注意“长、短”的音要读正确。

  1、 学生自读后六句。

  2、 朗读全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 注意:要用对话的语气读,并在朗读中认识问句。读问句时,语气要上扬;读答句时,语气要平缓、肯定。根据本课的特点,可以指导学生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练习朗读。

  4、 出示课件,指导背诵,背诵时可借助图画帮助记忆。

  三、 学习生字。

  1、 重点指导读准六个生字。

  2、 要求会认的字“短、兔”,读准音。

  3、 认识偏旁。

  “女”女字旁;提手旁;人字头。

  4、 指导写字。比尾巴教案_教学设计

  要求: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并学习按笔顺规则写字。

  比:

  巴:

  长:

  好:

  把:

  伞:

  四、 学习词句。

  1、 看图了解词语“尾巴、一把”的`意思。

  2、 读一读,写一写。

  五、 扩展活动。

  1、 收集动物图片,仔细观察各种动物尾巴的特征,然后说给同学听。

  2、 做“给动物找尾巴”的游戏。

  制作多种动物的卡片,将动物的尾巴从卡片上剪下,要求学生迅速地从卡片中找到它的尾巴,再说一说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板书设计:

  3 比尾巴

  比 巴 长 好 把 伞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比尾巴教案_教学设计,35-比尾巴,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了歌曲《东方之珠》,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东方之珠》。

  齐读课题:《东方之珠》

  2、听写词语:沐浴舒服倾听举世闻名观赏商店闪耀人流如潮

  3、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香港旅游?(想)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饱览香港的美景,领略一下“东方之珠”的风采。

  二、学习第1节

  1、课文的第1节向我们交代了香港是我国的南大门,有哪些景点,是课文的总起。谁来说说香港有什么?(香港有——)

  (板书: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2、指导朗读:读出沙滩的美丽迷人,公园的著名,街市的热闹繁华。

  3、为什么说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师:整个国家好比一个家,得有个门,香港在我国的南方,它就好比是我国南边的大门,那里每天有许多船只、飞机通往世界各地。

  (生齐读第1节)

  三、学习第2-5节

  1、(生闭上眼睛)清晨,我们在上海登上飞机,经过两个小时的航程,飞机缓缓降落在香港新机场。香港到了!(睁开眼睛)

  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第2-5节,尽情地游览一下各个景点。找找课文介绍了哪几处景点?

  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回答。

  (板书:浅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美丽的夜景〉

  3、你最喜欢哪个景点,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4、精读训练(生读后交流,灵活机动的教学第2-5节)

  你最喜欢哪个景点? 请你朗读一遍(生说)

  第2节: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1)指名读第2节。

  (2)〈浅水湾图1〉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美景?你从哪里看出浅水湾很美、很迷人。(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师:看,平静的海面,细细的沙子,阳光多么温暖啊!指导朗读: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3)师: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海面。洒在了金色迷人的沙滩上,真如仙境一般。所以说,浅水湾是——(生说:“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4)〈浅书湾图2〉瞧,每逢节假日,迷人的沙滩吸引来多少游客。人们在沙滩上游玩,有什么感觉呢?(舒服)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5)让我们大家来读一读第2节,把漫步迷人沙滩的舒服感觉读出来。指导朗读:(师:你正在沙滩上悠闲自在地散步,轻轻的柔柔的海风吹来,多舒服啊!仔细一听还能听到浪淘拍岸的声响。)(指读 齐读)

  过渡:欣赏完了迷人的浅水湾,大家一定还想去别处看看吧,那就别停下你的脚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细细欣赏。

  第3节: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1)指名读第3节。

  (2)“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词语吗?把词放进句子中读读。(驰名中外、世界闻名、闻名中外)

  (3)来得正巧,海豚,海狮表演开始啦!这些海豚、海狮在干什么?你觉得它们的'表演怎么样?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海豚和海狮的表演非常精彩?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游客:聚集,不时……开怀大笑)

  (4)齐读第3节。

  (5):有这样精彩表演的海洋公园,难怪会举世闻名。

  过渡:乘上去铜锣湾的双层巴士,不多时

  就到了铜锣湾。一下车,你看到了怎样一番景象?

  第4节: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1)指名读第4小节。

  师:铜锣湾和中环、尖沙咀是香港的三大闹市口。一个“闹”字可以看出铜锣湾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重点理解:

  A、“摩天大厦”:指的是各种高楼大厦,读出楼房的高来。(指名读)

  B、“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鳞次栉比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楼图〉(指名说:摩天大楼……)

  :房屋很多,一座挨着一座排列着,很密,这就叫做——鳞次栉比。

  C、从“琳琅满目”看出商品多,使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D、从“人流如潮”看出人多,人像潮水一样涌过来。

  :铜锣湾楼多、商品多、人也多,是全港三大闹市之一。

  (3)让我们感受铜锣湾这种热闹、繁华的景象。(齐读)

  过渡:香港的白天很美,香港的夜景也很漂亮。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香港又是另一番景象,你想欣赏吗?

  第5节:美丽的夜景

  (1)夜幕初垂,轻风徐来,站在太平山山顶,美丽的维多利亚湾夜景尽收眼底。请看:〈插图:夜景图1、2、3〉

  (2)你觉得香港的夜景美不美,美在哪里?请你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指名说)

  (板书:灯的海洋)

  (3)第5节用了3个比喻句,写出了香港美丽的夜景。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指名说把什么比做什么?

  (师引读:……成了——

  ……像——

  ……如同——)

  (4)港湾里的灯光是静的,马路上的车灯是动的,一静一动,互相辉映,真是——(美不胜收)谁愿意当播音员,把这么美的夜景介绍。(指名读、齐读)

  (5)谁能不看书,看图向大家介绍(指名试背第5节)。

  四、学习第6节

  1、(看板书)师:香港有迷人的沙滩——浅水湾、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铜锣湾,香港那么著名、迷人、繁华、美丽,所以我们说“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2、谁来赞一赞香港?(指名读)

  3、香港,这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曾经被英国侵略军攻占,19世纪,英国侵略,清政府被迫将香港割让给英国。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师述说: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来了,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了,人民从此成为香港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5、我们为我们的祖国拥有这样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而感到什么?(骄傲、自豪、喜爱……)请你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一读第6节。(齐读第6节)

  6、让我们共同祝愿——(香港未来更美好!)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向家人、朋友介绍香港。

  六、板书:

  14、“东方之珠”

  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美丽的夜景——灯的海洋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经典】08-18

[精选]语文教案09-05

语文教案(经典)11-06

【经典】语文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