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7 08:34:2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品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精品7篇]

语文教案 篇1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此文转自淘.教。案网()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各种不同的句式

  3、抓住体现文中人物性格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4、体会文中故事的主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句,弄懂文章大意,理解“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教学难点:课文的翻译及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通过朗读,背诵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世说新语》二则的.《期行》导入,指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言而有信, 为课文学习打好基础。

  2、明确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步骤方法。

  二、上课形式

  1、读,对学生进行指导朗读,扫除读音障碍,争取熟读成诵。

  2、译,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大意。

  3、复述,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三、质疑探究

  1、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从两人两次行为,看出二人性情如何?

  3、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要让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四、拓展延伸

  1、评价华歆与王朗谁优谁劣?

  2、通过《割席绝交》这个故事再评华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学会声母m、f,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 继续学习拼读音节,能准确拼读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 会读儿歌,感受学拼音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m、f和学习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

  学会m、f和学习拼读音节。

  教学方法:

  观察法、自主合作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相关的拼音卡片。

  学生:《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 游戏引入

  以邮递员阿姨送信的方式练习读a、o、e、i、u、b、p的读音及a、o、e、i、u的四声。

  二、 学习声母m、f

  1. 学习m。

  (1) 读m:

  a.观察图画:图上画的谁,在干什么?

  b.引出声母m,教师范读,让学生观察、模仿,再自己试读,掌握发音要领后练读,然后指名读,齐读,抽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2) 识记形m:把图与声母m联系起来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2.学习声母f

  (1)读f

  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什么?猜猜这个声母念什么。

  读准f,教师领读,学生练习。

  (2)识记f,问: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和f的形相似?(读儿歌,相机书空。)

  3.指导书写,完成读读写写记记。

  三、练习拼读

  1.以f为例,指导拼读,进一步学习拼读方法。

  2.合作拼读,全班交流,老师指导。

  3.积累音节(前面学过的.)拼读。

  板书:ma mo me mi mu

  4. 提问:这几个音节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是由哪个声母和哪几个韵母组成的?练习后提问。教师指名、变序抽查。

  四、 学习读读连连

  1. 学读音节的四声。

  (1) 按顺序读,教师范读,学生练习。可用口头组词来练习四声。打乱顺序读、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教师以一幅图为例指导拼读。

  2. 学生合作练习拼读,全班交流,老师指导,重点指导读好双音节词,尤其是轻声,如mā ma。

  ①图上画了什么?

  ②师范读mā ma。

  ③总结方法:这两个音节是相同的,后一个音节不带调,读轻声,要又轻又短。

  ④范读、模仿读等。

  五、 学读儿歌

  六、 练习巩固

  1. 找朋友,教师读声母或音节,学生从学具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字母。

  2. 读儿歌,记字形。

  3. 做游戏看谁听得清,找得快。看课本上的带调音节,听老师或同学读音节,看谁能又对又快地在书上指出来。

  (二课时)

  一、 指导书写,正确执笔

  1、 观察:m、f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进行书写。学生练习写字母时,教师要巡回辅导,重视指导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2、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记记。

  二、 练习读语境歌,试着背一背。

  1、 出示情景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自读儿歌,用找出儿歌中我们所学的音节。

  3、 教读儿歌,再引读、拍手读。齐读并背诵。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回顾·拓展二》配合本组课文的学习内容,结合课内外学习资源,在回顾与拓展中积累语言,学会表达方法,感悟锤炼语言之重要性。要用联系的方法来教学“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联系已学课文,联系自己的习作,联系读过的诗文来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趣味语文”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作诗琢字炼句的故事,使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为了让学生读懂故事,可以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意境中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以帮助学生树立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的意识,并养成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会推敲词句的好习惯。

  【设计理念】

  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一主题,架起时空的桥,让学生浸润在古今思乡诗文中,读读相关的段落或句子,读读“趣味语文”,谈谈表达方法,体验浓浓的乡情。让学生与文字对话,与同伴对话,在交流中沟通,在倾听中欣赏,在展示中学习,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自主阅读“趣味语文”,并能说出“趣”在哪里。体会锤炼文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难点】

  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能联系实际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表达情感的。

  【教学准备】

  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回顾·拓展二(板书课题:回顾·拓展二)

  二、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1、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⑵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⑶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⑷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⑸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⑹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知道都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

  (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谈表达方法,读相关句段,这样做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

  过渡: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们诉说着思念家乡的情怀!家乡,真是人们心中扯不断的牵挂呀!请同学们默读本组的几篇课文,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三、回顾课文,交流互动

  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

  2、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3、小组派代表发言:

  ⑴ 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⑵ 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4、小结:

  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5、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幕剧和单幕剧的区别

  2.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

  3.初步了解独幕剧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教学过程

  1.了解剧情、剧中人物身份,语文教案-三块钱国币。

  2.分角色朗读剧本,了解该剧矛盾集中特点。

  3.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了解剧本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很完整过程。

  分析情节结构:

  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破前的口角,成众来找杨长雄下棋。(虚写女仆打碎花瓶、赔不起,以铺盖抵押,被辞退等情节)

  发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该不该典押李嫂的铺盖,杨与吴进行正面交锋。

  高潮:第三次交锋,杨忍无可忍,打碎吴的另一只花瓶。

  结局:杨长雄无可奈何,赔偿吴三块钱国币。

  4.指导学生分析矛盾冲突的焦点,本应是女仆与女主人的冲突,如何转移到大学生与女主人的冲突并成为焦点。剧本着重描写了这个焦点,即他们之间的三次交锋,这些交锋,层次清晰,由发展到高潮, 结尾以打碎另一只花瓶解决冲突,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在矛盾冲突中,大学生杨长雄是替女仆说话,义正词严,据理力争,而女主人吴太太胡搅蛮缠,尖酸刻薄,显示了鲜明的性格特征。

  5. 总结扩展

  本剧把看似平谈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

  6.布置作业

  1.阅读剧中反映杨长雄与吴太太冲突的部分,归纳他们之间三次交锋的焦点。

  2.找出丁西林的独幕剧《一只马蜂》或《压迫》,阅读欣赏其讽刺幽默的喜剧特点。

  附:板书设计

  结构 人物 剧情

  开端 吴太太→自言自语 埋怨女仆

  杨长雄→坐着看书 与友下棋

  发展 吴太太 逼仆赔钱 典押铺盖

  (两次交锋) 杨长雄 不应赔钱 不应典押

  高潮 杨长雄 忍无可忍 打碎花瓶

  吴太太 争吵谩骂 不依不饶

  结局 杨长雄 握紧拳头 掏出纸币

  吴太太 一时语塞 抢过纸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剧中主要人物性格。

  2.欣赏本剧讽刺和幽默的语言,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三块钱国币》。

  教学过程

  1.让学生重温上节课归纳的杨长雄与吴太太的三次交锋,注意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语言。

  2.分析剧中人物形象,找他们的语言、行动。

  大学生杨长雄敢想敢说,能言善辩,锋芒毕露。如“有花瓶的人,不会把花瓶打破,因为他没有打破的机会。动花瓶的人,擦花瓶的人,才会把它打破……娘姨有打破花瓶的机会,有打破花瓶的权利,而没有赔偿花瓶的义务。”

  如舞台说明提到“杨面白手颤,忍无可忍。忽然看到了花几上放着的花瓶,急忙地走去,抢在手中,走到吴的`面前,双手将花瓶拼命的往地上一掷,花瓶粉碎。”

  这些言行都充分表现了他仗义执言,好打抱不平的性格。

  女主人吴太太从出场时的唠叨,自言自语,话语尖酸刻薄,狡辩谩骂,如“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她身上,她只有三毛钱……这是她的铺盖。这条巷子的对面,就是一家当铺。我请你带着她把这个铺盖拿到那家当铺去押三块钱交给我。”“你没得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

  这些语言充分显示了她自私、吝啬、胡搅蛮缠的个性。

  3.赏析语言的特征

  杨长雄:发牢骚,泄不满的语言,模仿吴太太上场时说话的语调:“我的三块钱用处多得很这个年头,自来水笔,卖到六十卖块钱一支,钢笔头,两块钱一打,九毛钱一瓶墨水,一毛钱一只信封。从来没听说过!”这些话像是抱怨,实际上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

  成众:语言不多,面对杨长雄的气愤则说道:“和一个女人打架?不太妙”。可是我赞成给她一个教训。当吴太太要他证实杨长雄骂人,他则说:“对不起,我在下棋,没有留心到我四周围的环境。”这些低缓、风趣的语言,则与他的沉着稳重和幽默的性格分不开的。

  4.总结、扩展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观。我们在欣赏这幕剧时,首先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动作等影响而形成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其次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有时表现为人物的动作冲突,如杨长雄站了起来,好像真想动手的样子说:“这样的女人,除了拳头的教训,没有别的办法。”有时表现为人物内心的活动,如吴太太听说当铺的人给李三块钱,但不要李嫂的铺盖后,赶快把警察引走。

  5.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课后朗读人物对话。

  附:板书设计

  人物

  语言特点

  形象特征

  女主人

  吴太太

  说话唠叨、出言不逊“……花瓶,五年前……在九江买的”,“我为什么不能多讲?”

  “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身上,她只有三毛钱……这是她的铺盖……对面就是当铺”

  “你没得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

  吝啬、自私、尖酸刻薄

  逼人太甚、缺乏同情

  泼妇骂街、胡搅蛮缠

  大学生

  杨长雄

  “有花瓶的人,不会把花瓶打碎……动花瓶擦花瓶的人,才会把它打破”(语言激愤)

  “这个年头,水笔卖到六十块钱一支,钢笔头,两块钱一打……”(表面抱怨,实则讥讽)

  “岂有此理!你把她的铺盖押了,你叫她睡什么?”

语文教案 篇6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七个。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重难点分析:

  读韵文,想情境,感受那静谧、和缓、诱人、自然的乡村风光,激发学生对淳朴的农村生活、对大自然挚爱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学生齐背上学期学过的《花篱笆》一课。

  师:这篇课文给你留下哪些印象?(学生自由抢答。)

  师:课文把咱们带进了那沁着新翻泥土气息、飘着草木清香的乡村,多美啊!今天想不想和老师走出城市,再到静谧的乡村去玩一玩呢?

  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江南生活的图片、照片或资料。 教师补充一些图片资料,有条件的还可制成课件播放。

  师:一位作者还把江南生活写成诗歌,想不想读一读?板书课题。

  结合学生的知识积累,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课前搜集资料,制成资料卡片,丰富了学生对江南生活的了解,唤起学生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这一做法,也将综合学习三中制资料卡片的学习方法渗透、落实到了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二、自主合作,读文识字

  1、师: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认认真真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 (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识字能力较差,接受较慢的学生)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互读课文,教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去掉拼音让学生读课文。5、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力求做到“组内所有的人认识所有要求认识的字”,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尊重其个性化的选择,培养其自主识字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去掉拼音让学生读课文,强化学生对生字的`再认。

  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再读课文, 读中悟,悟中读。 1、 师:刚才大家读得可真好!读完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想法?想说些什么?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谈想法,不要脱离文本。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得到肯定。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画画。

  6、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画画,把对语言的感悟变成有形的画面,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也是对课文的进一步感悟。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编有趣的儿歌来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若遇到学生难认的字可从汉字的起源去指导。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从汉字的起源去指导,既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让孩子课下去搜集描写乡村的其它文章。

  2、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在“采蜜集”上。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课下让学生找一些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课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强。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讲一遍,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4、本文短小精悍,可让学生体会简约、精炼的写法。

  教学重点:

  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联系实际体会“慎独”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收集相似的小故事。

  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精彩两分钟:谈谈自己对好官的看法。

  二、明示目标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一位好官。板书杨震。

  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教师补充。

  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从师者如市。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开始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后因受奸人诬陷,蒙受冤屈而死,后沉冤昭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补全课题,指名读,说一说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初始通读

  1、听范读,师生交流读文言文的方法。

  2、生自由练读。并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

  3、同位互读、相互纠正。

  4、指名读课文,正音评议。

  5、齐读

  四、品味精读

  1、对照译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一想王密送金的时个是如何想的?他有什么目的?

  3、杨震收了吗?他是如何说的?

  指名读杨震的话。想一想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神态是非常严肃的、严厉的、可能还有一点失望;动作语气可让学生上来边说边作边演。

  生展示读。

  4、学生再来读课文,并说说你认为杨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严于律己,不贪不占,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等

  5、过了杨震的教育,你认为王密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五、实践悟读

  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当面对对自己有恩的人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学总结】

  有人曾说“语文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杨震暮夜却金》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句句看似浅显易懂,细读起来,却又能体会出另一种感情,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必须创设美的课堂。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升华情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针对张老师的“在本册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文言文,而文言文一般都是要求背诵的。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六年级的学生快速准确的背诵文言文?”我采用以下方法效果不错!

  1. 让学生熟读译文,大致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抓住文本的意思,我引导学生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激起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

  3 .熟读成诵,激励表扬先会背诵的学生,利用榜样去激励其他同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4-05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备课教案11-12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