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线段》

时间:2024-04-08 11:25:3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线段》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线段》,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线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线段》1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线段》2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

  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

  说明:这两头也叫两端。(板书)。请学生齐读。

  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

  3、揭示课题:

  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4、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

  5、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它斜拉。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两手放松。

  提问:这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6、小结: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

  7、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提问:是不是直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条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

  8、请学生举一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9、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教学画线段。

  1、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说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画线段)

  2、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线段。

  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是怎样画的?

  3、师介绍: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用直尺画线段时,先用左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当然在画时千万不能忘记线的`两端要各点上一点,表示两端。(师边说边示范)

  4、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自己练习。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请学生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2)集体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线段

  1.两个端点

  2.直的

  教学反思:

  在讲解线段的认识时,直接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并通过线段与曲线的对比,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的直观特征。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我们采用直观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比较严格的定义到高年级再予以介绍。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系列活动,使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发现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线段》】相关文章:

《认识线段》教案03-25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11-24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04-16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04-16

《线段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

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反思11-30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怎么写04-26

怎么写认识线段教学反思04-26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