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8 08:44:4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集合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会ai ei ui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认清字母的形,读准音。

  2.练习声母与复韵母ai ei ui的拼音。正确熟练地读准每个音节,并练习直呼。

  3.正确书写b2i h5i hu9三个音节。

  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

  2.正确书写b2i h5i hu9三个音节。

  教学难点 读准复韵母的音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把两个单韵母放在一起的拼音字母吗?这样的字母叫复韵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复韵母。

  板书:ai ei ui

  问:这里的复韵母都是由几个字母合成的?

  讲: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就叫复韵母。

  一、看图学习字母ai

  讲:图上的两个小朋友挨得很近,挨就是字母ai的音,ai要先发a的音,开口度大,声音响亮,然后迅速向i滑动,i的发音轻短,合起来一口气读成ai。

  教师范读:ai。

  学生学读ai。

  ai有四个声调:āi ái ǎi ài。

  (集体读字母和四声,个人读,分行读)

  二、看图学习字母ei

  问:1.图上的小孩子在砍树枝,他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讲:ei发音的方法和ai一样,要先发e的音,舌尖逐渐向上抬,最后发i的音,就成了ei的音

  教师范读:ei。

  学生学读:ei。

  ei有四个声调:ēi éu ěi èi。

  (运用多种方法练习读。)

  2.怎样记字母的形呢?

  两种方法:①根据图中树枝呈e形,整个画面与ei形相似来记。②可以根据发音来记形。

  三、看图学习字母ui

  问:1.图上的小女孩脖子上是什么?

  讲:围巾的围发一声就是ui的音,要先发u的音迅速向i滑动就是ui的音。

  学生练习读准ui的音。

  板书四声进行练习。

  2.怎样来记ui的形呢?

  (图中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与帽子的绒球很像ui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看板书采用多种形式读准音

  课中休息:

  儿歌: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字母在一起,

  口形变化要注意,合成一音要牢记。

  五、讲标调方法

  ai ei ui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那么标调的时候应当写在谁的.头上呢?

  老师教你们一首儿歌,这首儿歌就告诉我们怎样标调。

  儿歌:有a不放过,没a找oe,

  iu并列在一起,注意标在后一个。

  六、指导书写:

  两个字母靠的近一些,占格的方法和以前学的一样。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二、练习声母与aieiui的拼音

  注意:1.由请慢生读到请快生读

  2.由慢速读到快速读

  3.由拼读到直呼

  二、看图读词语(吹笛子,提水)

  方法:1.看清图中人物的动作

  2.自读音节

  3.直呼音节

  三、看图读句子

  方法:1.看清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自由拼读图下的四个短句。

  3.直呼音节读出句子。

  四、训练直呼

  方法:1.先自己看书,自由拼读或直呼。

  2.按横的顺序读音节。

  3.按竖的顺序读音节。

  4.用卡片检查直呼情况。

  五、学写音节bái hēi huī

  当堂抄写,字迹要规范,特别要强调复韵母的标调问题。

  板书设计:

  《aieiui》教案评析

  本课教案教学结构设计合理。教学从图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规律。如教学ai先发a的音,开口大,声音响亮,然后迅速向i滑动,i的读音轻短合起来,一口气读ai。在教学eiui这两个复韵母时,学生很快就知道先发好前一个字母(eu叫头韵母)eu,注重发音部位,口型都迅速滑向i,一口气读成。在标调方法上,让学生用儿歌记忆,也是给规律,这样学生能举一反三,培养了能力。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面向多数,并进行了层次性的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如差生用轻声拼读法,优秀生用直呼的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记忆字母。一种是借助图记忆,如ei,图中树枝呈e形,整个画面与ei形相似。另一种是根据发音来记忆。以上教学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理解杜甫此诗的风格了解诗人闲居生活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体会诗人客至后的情感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关键词分析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二.评讲诗文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1.释“群鸥”。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2.此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3.赏析“皆”字。“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释“缘”。因为。

  2.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3.体味作者的情感。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1.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A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B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三、课堂小结

  1.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 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2.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四、作业布置

  1赏析“皆”字。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五、板书设计

  客至

  首联:草堂环境清幽,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颔联:由外转内,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颈联: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 着意描画

  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用典籍一一否定敌论的写法

  2.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3.领会本文说理语言的特色。

  重点难点

  1.重点:驳论文的特点。

  2.难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预习 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二、导入

  作者简介

  三、课文分析

  1.自读课文,理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讨论并归纳:课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戏当成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的观点。

  第二部分:介绍《吴汉杀妻》。

  第三部分:用汉代的历史典籍为证据一一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

  第四部分: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造历史剧。

  2.课文用哪些证据否定了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其中哪一条证据是最重要的,最有说服力的?

  讨论并归纳:

  课文引用了《后汉记》和《东观记》中的'四则史料,证明了吴汉不是王莽的女婿;吴汉的家庭关系正常,吴汉的夫人的名位正常,不会有杀妻的变故;但这些并不是最有说服力的。而是在汉代的典籍里,找不到吴汉杀妻的根据,如果吴汉杀妻,那么《后汉书》一定有记载,《后汉书》没有记载,所以吴汉没有杀妻,通过这样的演绎推论证明吴汉没有杀妻才最使人信服。

  3.利用工具书疏通文中所引用的古文的文意。

  4.作者引经据典证明吴汉杀妻是无稽之谈,他的写作目的是什?

  明确:他想说明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是有距离的,谁要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另一方面,把历史故事编成戏剧虽不必要照搬史实,但也不能无中生有,捏造情节。

  四、本文在论证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作者引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有关记载证明吴汉与王莽及女儿毫无关系,边引典籍边分析边讲道理,所引历史典籍一条比一条更有说服力。

  五、本文的说理语言有何特色

  本文是针对那种不顾历史事实,捏造情节而扰乱视听的现象而写的,作者说明语言逻辑性强,准确、鲜明,例如在介绍吴汉杀妻的情节之后,作者鲜明地指出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完全找不到。在第四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否定词不是并没有更没有并非是。读来令人无法辩驳。本文语言很讲分寸,如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中的有时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林海》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内蒙风光》一文。作者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了大兴安岭的一草一木。文中既写了大兴安岭林区的美丽景色,又从不同角度赞美了它对祖国建设所起的作用。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展开联想,记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情感浓烈,文笔优美,句句是景,步步有情。作品表意凝练集中,抒情畅达痛快,目视整齐匀称,耳听节奏鲜明,其语言运用之妙,堪与诗歌媲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 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及教具使用

  一、 启动激趣:(课件演示景物)

  这里是祖国的绿色宝库,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这里山水景色奇秀,冰雪风光绚丽;这里是大山的王国,巍巍万里,雄浑粗犷;这里是绿树的海洋,浩瀚无垠,茫茫苍苍;这里有无尽的宝藏,珍禽在天,奇兽在山,香菌在林,锦鳞在渊。这就是闻名遐尔的'大兴安岭林区。

  二、质疑探究:

  1 整体感知:谁能告诉大家,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 学习2—7自然段

  (1) 抓住“美”,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自主学习课文。

  (2) 小组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商讨。

  (3) 交流汇报。(品词析句:如岭的色彩美,林、花的姿色美,木材的充实美,林场与人的和谐统一的美。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相机出示文字图片。

  (4)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3 理解“兴国安邦”在文中的意思。

  三、 总结梳理

  老舍先生看着这温柔的岭,看着这漫山遍野的青松白桦,激情难却,浮想联翩。从千山一碧想到广厦良材,从万古长青想到综合利用,从大兴安岭想到兴国安邦无论想到何处,看到何处,他所有的感受都是亲切舒服。

  (1)文中几次出现这句话?作者在感情上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作者的感情有如此的变化?

  (3)指名学生看板书总结。

  四、 应用验证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收集的资料,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林海。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

  引情入境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充分地读,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不断升华

  课内与课外结合,积累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林 海

  景 美 物 美 人 勤

  岭(多) 林(多) 花(多) 木 场

  高、矮 起伏 深、浅

  长、短 林海绿浪 广厦良材 砍—栽

  横、竖 温柔、明、暗 综合利用

  松 桦 色彩

  衫 裙 绣花鞋 祖国建设 兴国安邦

  线条美 姿色美 充实美 和谐美

  评课:

  1.从教学思路上看,教师让学生自学、自悟、自己体会文章中的美感。可以看出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开课教师就用优美的图画和语言让人耳目一新,使人感到林海给人以悦耳悦目的美感享受。

  2.第二部分抓住“美”,让学生读—品—悟,采用小组讨论形式,抓住“美”就抓住了文章表现的方法和内涵。合作中着重点放在对“美”的探究上。这一点教师做得最为突出。

  3.教师在让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通过句子的对比,品味文章的写法,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美感。巧妙之处是教师让学生放开说,对句子的对比学习,收拢恰到好处。

  4.在这节课上,可看到教师让学生去欣赏优美的句子,去评析优美的句子。如,读文后,学生说:“大兴安岭上穿绿衫,下穿白裙,脚穿多彩的绣花鞋。”把学生带入了美的境界,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

  5.整体把握上抓住了“兴国安邦”。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兴国安邦”时,引导总结得好,理解得好。三次“亲切舒服”处理得好。

  6.授课中设计“导游”和“广告词”想法好,但应放在第二部分学生汇报处或专门作为语文实践课来上。课堂上的诵读不够。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挂图、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初步了解并会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引入课文

  (1)教师随手抓起一张废纸(准备),揉成一团随便扔在地上,接着问:小朋友们,老师刚刚做了什么?老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但是老师刚刚看到有些小朋友就是这样做的,同学们相信吗?不信的话,我们一起来看第18课。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第48页。同时在黑板上揭题,齐读课题。学习“纸”字(请看幻灯片),带读,注意翘舌音,右边比较难写,老师板演,学生书空,并数笔画。应注意的难点是:强调"纸"字下面没有点,可以用"地下没有木屑"来帮助记忆;末笔是一个斜钩。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桌下的纸团是从哪里来的?请小朋友们合上书本,先听录音。在听的时侯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朋友的故事呢?

  (2)放录音,结束后,指名回答以上的问题,得到^答~`案后,出示课文挂图。

  (3)那么丁丁、小刚和冬冬各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先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个问题。在读的时候要按照拼音读准字音,把生字圈起来,自己想办法记生字。

  3、结合理解课文,学习生字和词语

  (1)丁丁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第1节,指名读第1节。

  ①要求回答提出的问题。

  ②学习生字(请看幻灯片)

  a、“完”:带读,跟读,指名读(板书:田字格中教师书写),说说间架结构。

  问:做完作业的"完"是什么意思?

  b、“作业”:(步骤同上)。“作”字还要注意平舌音;“业”注意笔顺(学生看田字格下“业”的笔顺),带领学生书空。

  c、“成”:(步骤同上)。难点是读音(翘舌)和笔顺,末笔是点。

  ③齐读这一小节。

  (2)我们来看小刚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指名读第2节。

  ①要求回答上一个问题。

  ②学习带读字“踢”(请看幻灯片)分析间架结构。

  ③齐读这一小节。

  (3)那么冬冬又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指名读第二节。

  ①回答。②学习生字“脸”(请看幻灯片),分析间架结构。③齐读第3小节。

  4。巩固生字和新词

  (1)出示生字和新词卡片,抽读(纠正),带读。

  (2)书写指导,重点是“纸,业,成”。

  5。作业:朗读并抄写课后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3个小朋友各是怎样对待纸团的,搞清楚几个动作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抽读生字和新词(用卡片)。

  2、讲读课文

  (1)自由朗读,看课文共有几节,指名回答。

  (2)学习第1小节。

  ①指名读第1节,其余同学想:纸团原先是谁扔的?怎么会到小刚脚下?

  ②指名回答,小结:丁丁随手扔下的纸团滚到了小刚的脚下。

  ③齐读。

  (3)学习第2小节。

  ①那么小刚又怎么做呢?请小朋友看课文插图,哪个是小刚?你怎么知道?他做了什么?

  ②小刚把纸团踢到了冬冬的课桌边,那他又是怎么踢的呢?请一个小朋友读第2小节,其余同学思考这个问题。然后要求回答。

  ③问:小刚为什么要悄悄地踢纸团?

  ④小结:小刚看到地上的纸团,悄悄的踢到了冬冬的身边。

  ⑤齐读第1小节。

  (4)学习第3小节。

  ①现在纸团到了哪里?那冬冬又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请小朋友看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

  ②指名读第3小节,其余小朋友听的时候想一想:冬冬什么时候把纸团扔进了纸篓?为什么冬冬要在那个时候捡起来扔呢?

  ③指名回答并小结:下课后冬冬自觉捡起地上纸团,扔进了纸篓。

  ④齐读第3小节。注意最后一句,丁丁和小刚为什么脸红?

  ⑤指名回答。(因为知道自己错了,冬冬做的对。)

  小结:冬冬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丁丁和小刚改正了乱扔纸屑的坏习惯。

  3。齐读课文,教师总结

  (1)朗读课文。

  (2)出示思考题。

  ①课桌下的纸团从哪里来?

  ②这个纸团来到了谁的身边?

  ③这个纸团最后到了哪里?

  (3)讨论以上3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丁丁--小刚--冬冬--纸篓纸篓

  (4)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丁丁、小刚和冬冬3个小朋友对待纸团的态度是不同的,那么他们谁做得对?为什么?小朋友回去好好朗读课文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们下节得再讨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让学生知道不能乱丢果壳纸屑,自觉保持环境,巩固生字和新词。

  教学过程

  1、讨论课后问题,加深理解课文

  (1)指导朗读全文。

  (2)看课后练习4,说说丁丁、小刚和冬冬谁做得对?为什么?

  (3)那丁丁和小刚知道自己错了吗?从课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丁丁和小刚脸红了)

  (4)请小朋友想像一下,丁丁和小刚两位小朋友,以后会怎么做呢?

  2、行为指导

  (1)请小朋友们对照一下,我们班里有哪些小朋友像冬冬呢》我们为这些小朋友鼓掌。其他小朋友要向他们学习,自觉保持环境卫生。

  (2)问:①别人把废纸扔在你的桌子下,你应该怎么做?

  ②你看到别人桌子下有废纸,怎么办?

  ③纸团要扔进纸篓里,那么香蕉皮、西瓜皮应该扔在哪儿呢?

  指名回答。

  小结:不能乱丢果壳和纸屑,小朋友要自觉保持环境卫生。(结合课后练习5,齐读。)

  3、作业练习

  (1)复习生字,口头组词。(完、作、业、成、脸)

  (2)完成课后练习2和练习3,指导纠正。

  (3)结合作业本练习题,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 篇6

  一、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散文诗,感受诗歌中表现的“雨滴唱歌”的优美意境。

  2.复述描述雨声的句子,掌握象声词:吱吱吱、沙沙沙、嗒嗒嗒、叮叮叮等。

  3.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在户外观察小雨的情景,在雨中走一走、听一听,小雨落在各个地方上的声音;看一看、踩一踩地上的雨水,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2.拍摄真实的雨声。

  3.配乐朗诵《听雨》,背景音乐用《秋日私语》。

  4..蝴蝶魔术棒一支,代表雨声的四张云朵状小图谱:树叶、铁皮屋、荷花、窗玻璃。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感受诗歌中的表现的“雨滴唱歌”的优美意境。

  2.活动难点:复述描述雨声的`四个句子。

  3.指导要点:通过欣赏、说说演演等方式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四、活动过程

  1.引入。

  教师:听过小雨的歌吗?小雨的歌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初步欣赏散文。

  教师有表情地朗读散文,在朗读的过程中用舒缓、平和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温柔、抒情的情怀。

  提问:下雨了,小花蝴蝶心里感觉怎样?妈妈对她说了什么?

  3.再一次欣赏散文。

  提问:

  (1)小雨是怎样唱歌的?

  (2)小雨跟谁玩的时候发生了沙沙沙、叮叮叮、吱吱吱、嗒嗒嗒这些好听的声音?

  4.说一说,演一演。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1)提问:

  听了这篇散文你有什么感受?小花蝴蝶听了小雨唱歌心情有什么变化?

  描写小雨唱歌四句话里有什么共同地方?你最喜欢诗歌中哪一句?

  (2)集体朗读。

  5.闭上眼睛欣赏配乐朗诵,感受诗歌优美意境。

  6.引导幼儿自由表现自己的感受。

  (1)让幼儿听配乐散文自由地朗读,表现自己的感受。

  (2)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配乐散文自由的朗读。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识字。

  4、在朗读中体会新王后的狠毒,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识字。

  2、在分角色朗读课文中体会新王后的狠毒。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白雪公主》VCD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雪公主》(一),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2、从《白雪公主》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新王后十分嫉恨白雪公主的美丽就派人猎杀白雪公主,可好心的猎人却放了美丽的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在树林走了很久,来到七个小矮的家。善良的七个小矮人让白雪公主留下,并告诉她:要提防狠毒的王后,她很快就会知道你在这儿。要把门关好,不要让任何人进来。“白雪公主有没有听他们的`劝告呢?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白雪公主二》。”

  二、初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六、学习第十到第十五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白雪公主活了之后,会怎么样?

  3、说《白雪公主》这个事,评出班级的故事王。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把白雪公主(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经典)语文教案12-11

(经典)语文教案07-23

【精选】语文教案08-02

[经典]语文教案07-24